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范文精选

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范文第1篇

那么,什么是经营城市?为什么要进行经营城市?经营城市主要有哪些方式?本文将对此做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经营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一般而言,经营城市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律和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满足居民对城市环境的各种需求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城市政府通过运作城市内的土地、房产、市政设施及其延伸的无形资产等各种资源,使城市获得迅速发展。论文百事通这些运作包括城市发展的各种谋划、规划、开发、建设及至管理等等。

经营城市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谁来经营城市?二是经营什么?三是如何经营城市?关于经营城市的主体是谁?现阶段在我国经营城市的主体是各级城市的政府,因而经营城市是政府行为;关于经营什么?即经营城市的客体是什么?这个客体其实就是“城市资产”,它包括城市中的土地、房产、环境、市政设施等有形资产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等无形资产;有学者把城市资产归纳为自然生成资产(土地等)、人工资产(如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和延伸资产(如城市建筑和构筑物的冠名等)三大方面。关于如何经营城市?经营城市是城市政府依据有关法律,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所掌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名义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进行市场运作。

当然,还需要明确一点,就是为什么经营?简单地说,就是加速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从实际运营的效果看,经营城市的确解决了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缺乏、建设效率不高等问题,对当今中国城市建设来说不乏是一种新的思路与行为。

经营城市不是人们心血来潮、随心所欲的炒作,它的产生有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也就是说,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经营城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完善,城市建设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经营城市也就被提出来并加以实践。

从目前看,经营城市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第一,经营城市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政府转变职能、政企分开一直是较难的问题,然而,经营城市这一方式却给城市政府带来了新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城市政府采用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济杠杆管理模式。我国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城市政府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如何把这些资产的效用最大化的发挥,成为城市政府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营城市就是城市政府运用一些经济手段,解决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新探索。

经营城市要求政府必须从过去对企事业直接插手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转向对城市设施、生态环境的整体化的经营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城市整体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是城市经济由僵化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府行为方式由微观模式转向宏观模式的具体表现。

第二,经营城市有利于建立集约经济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上讲,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单纯的生产生活便利、经济化,而且还包括全社会降低交易成本、居民精神物质环境质量全面提高等方面内容,并以城市发展带动其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使城市真正成为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这也是城市经济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经营城市的方式必须从资金、实物等要素的单方面经营转向物质资本与知识、信息、人才、文化、生态相结合的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经营上来。从发展上看,人力资本、知识信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将会逐步超越传统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所以经营模式、经营的方向、广度、深度也必然发生很大变化,城市政府必须从单一的物质资本经营转向人力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经营并重的方向上来。

“入世”之后,在经营城市的范围上,城市政府也要从城市内部为主转向城市所在地区、全国及至全世界寻求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经营城市是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快速、有效手段。

第三,经营城市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城市资产,开发城市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各种有形与无形资产会发出新的价值光芒。对这些资产进行聚集、重组与运营,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发展城市,来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不失为一个良策。可见,经营城市的理念,不仅可以使人们的资产观念发生深刻的转变,而且使人们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观念产生深刻的转变。

第四,经营城市有利于城市摆脱建设资金的困境

城市建设由于它的投资大、周期长、公益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的一大包袱。而且,随着人们对城市品位和城市功能完善要求的提高,城市建设所需资金更加庞大,而单纯依靠城市财政的老路子搞城市建设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抛弃城市建设只有政府投入、居民无偿使用的旧模式,走经营城市的新路子。城市政府依据掌握的可控资源,对城市资产进行运营,开辟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城市建设既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由企业、个人投资;既可以运用内资,也可以引进外资。总之,就是要改“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改政府“一方包建”为“全民共建”,进行多元化开发建设。

对于城市资产的运营,实践已经证明:只要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有关规定进行运作,就可产生良好的、巨大的效益,为城市发展带来急需的资金和财力支持,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经营城市的主要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展开,每个城市都在探索城市建设、发展及其资金来源问题,而经营城市就是探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模式。

经营城市的具体运作方式有:

1.利用城市规划指导开发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安排,它全面地、科学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各个层次的发展前景及其分工与作用,由此勾勒和塑造出不同区域、不同区位、不同地区的预期增值,直至构造出其各自的宜人居住、宜人工作、宜人娱乐休憩的自然与人文协调景观。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城市,如实行土地利用的招标竞争,即可以为城市发展建设置换一笔可观的资金。利用城市规划这一有力手段,这可以说是经营城市最根本、最有效、最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

2.利用招投标方法

招投标方法常用于工程建设中,而经营城市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资产的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对拟开发地段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房产开发建设权、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水、电等)运营权、广告设立权、公共服务经营权和公共设施(公交站点)冠名权等资源进行公开出售,从而使资源、资产变现,置换出投资开发建设资金。

3.利用外资形式

将外资导入城市建设的领域,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山东省济南市采用这种方法,同以色列的泽威集团就建设城市中的现代化主体停车场及经营、管理达成协议。外方投入资金、设备,中方提供停车场地,停车位置空间和其他相关用地,从而最终对城市交通做出统一开发建设与系统经营管理。这在全国是第一个范例,该工程项目建议书和相关文件已报送国家计委立项待审批。另外,该市还与外商联合开发“阳光花园”,此项目由香港新世纪有限公司、香港舜兴实业有限公司同济南市阳光置业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了“济南新世界阳光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该项目启动顺利,已于2000年11月19日奠基,列入国家建设部首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4.利用内资形式

除了利用外资形式外,国内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内资本市场日益雄厚,市场机制日见完善,国内资本(游资)市场已成为一块亟待开发利用的领域。一些城市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如山东省济南市对当地的内资加以利用,该市与鲁能集团联合开发建设南苑小区。总投资达100亿元,成为济南市城市建设史上一次投资最大的开发建设项目。这是大企业集团参与城建,进行连片土地整体开发的大胆尝试,将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5.利用公开拍卖方式

这种方法是对城市中若干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进行公开拍卖,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置换(筹集)新项目的建设资金。例如山东省泰安市为吸引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打破政府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拍卖和出让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权。2000年该市城区沿街改造,建设公厕,政府决定采用土地无偿使用30年,免收一切行政收费,各种入网费、增容费减半征收,并允许同步建设1-3倍面积的商业用房等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参与,经过不长时间即吸引1亿多元社会资金,建设、改造公厕2196个,彻底改变了该城市反映极为强烈的公厕脏、乱、差的面貌。再如,2001年3月开发建设的泰安市东岳大街西路综合改造工程,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先行把规划区内,道路两侧土地全部征为国有,做出先期土地储备,待经过一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使土地增值后,再通过整片划拨、出让给市国资公司,市国资公司对其进行综合开发,立体建设。通过此项开发,市政府即收缴市政配套费4亿元,土地出让金1亿元,不仅获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还获得3.8亿元的利润。莱州市仅在近几年的拍卖城市公用设施广告权、城市公交线路使用权方面,就实际增加财政性收益6000多万元。其他地方还有拍卖公路收费站等做法。

6.利用资产置换方式

这种方法是指用现有的城市资产的产权(实际上还有巨大潜在的价值),置换出投资资金,用以加速城市建设或城市新兴产业发展。这种方法对于盘活许多闲置的国有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运转效率,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上海市利用这种方法,在老市区内,对部分产业实行了“置地换业”,使原来拥挤在狭小市区内的一些企业,由此获得了新生,产业得到了调整和优化,城市的资产尤其是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增值,原来依靠行政手段也难以办成的事,如今凭着资产置换得到了解决。

以上经营城市的几种方法,只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做出归纳,不仅难以概全,而且这些不同的经营城市方法在有些方面可能会出现重叠和交叉。随着对经营城市认识和实践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经营城市的方法出现,会有更科学的归纳和总结。论文百事通

三、经营城市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目前,经营城市正方兴未艾,但在其积极地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矛盾有: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同城市化加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许多城市包括大量的小城镇都在大力推进自身城市的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不断完善城市的设施,由此经营城市的范围日渐扩大、手段也日见丰富;相对于此,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则表现的相对缓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要求,制约了经营城市的发展。

2.经营城市的扩展性与城市资产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越来越受人关注,不断加大的市政建设为经营城市提供了用武之地;但城市资产的划分、分割及其价值不清,甚至权属不清,影响了经营城市手段的发挥。

3.经营城市的收益性与城市消费者的承受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知道,许多城市的各类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和提高,需要加大投入。经营城市是一种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较快见效的方式,当然采用方式不可避免会引起部分市政设施由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档次而提高收费标准,也就是不再会“无偿使用”,从而产生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与城市设施舒适度之间的矛盾。

主要问题有:

在经营思想上,政府是经营城市的主体,这一观念尚未确立起来;在经营体制上,城市中的“管养合一”体制尚未破除;在经营对象上,比较严重地存在着重视物质性资源利用,轻视社会性资源(文化、品牌等)经营的情况与现象;在资源经营上,存在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与闲置浪费并有的现象。

四、开展经营城市的思考

1.开展经营城市需要转变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经营城市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这不仅是经营上的需要,更是拓展城市建设方式的需要。观念可以使人增强信心、激发创造力。因此,转变观念不可忽视。对于经营城市来说,一是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形成“有偿使用”的观念,视市政基础设施为“特殊商品”;江西兴国县就抛弃了城市建设“从属地位”、“非产业化”的旧意识模式,确立了城市建设“产业化”、“商品化”的经营新观念,把城市建设推向市场,将路、桥、土地、绿化、供水等变成商品,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建设,并把城市管理权、保洁权推向市场,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安排了就业,取得了多赢的效果。山东省莱州市把城市资产视为宝贵的国有资产,改变了过去一提国有资产就习惯于把眼光盯在国有工商企业上,而忽视城市这一特殊资产观念,把城市发展的着眼点由单纯投入型向经营投入型转变,结果使城市的有形、无形资产得到升值,城市的品位得到提升,城市建设的路子越走越宽。二是改变城市资产由政府“独家管理”的观念,形成“多家管理、开发、发展”的观念;三是改变“等钱开发建设”的观念,形成“借力开发”的观念,开放某些收益前景好的市政设施项目,允许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四是改变城市规划属于纯“技术规划”的观念,变成为“社会经济规划”的观念。长时期以来城市规划总是以工程技术、建筑艺术为出发点,对规划的社会化、经济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体现。国内外实践证明,一个真正科学的总体规划本身就是一个“金矿”,就是财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在继续重视工程技术规划、建筑艺术规划的同时,必须树立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的观念,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掘富、致富功能!

总之,开展经营城市需要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实现把城市资产视为公益财产到可经营化资产的转变,把城镇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资本经营的转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城市资产中的无形资产部分应格外关注和开发,如莱州市仅就拍卖一专项资金的“存款权”上获得680万元的收入。

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塑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至关重要。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行“政企分开”,按照中央的要求,政府从企业经营的所有领域退让出来;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以切实提高政府的管理运作能力,真正“精兵、简政”,实行组织领导机构的少层次和权力下放,“小政府,大服务”;三是改造和提高政府信息化能力;深化城市规划的变革,为经营城市提供依据。

2.开展经营城市需要深化改革

首先,改革市政设施的经营机制。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与运行方面,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其次,改革城市建设的投资体制。开放市场,允许国内外投资者公平进入城市市政建设领域;三是挖掘盘活存量资产,以资产换资金,以资金建设施;四是扩大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有偿服务范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同时改进行业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3.开展经营城市需要掌握资本运营

经营城市,即从市场经济思路考虑并运作城市资产,使其货币化、资本化,以获得合理的收益。这就要求遵从市场经济规律,按经营的意识、机制、主体与方式,对资产进行资本化、货币化,进而进行集聚、重组、营运,使其得到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这就是国外惯常采用的资本运营。资本运营的方式主要有:变基础设施无偿投入为有偿投入,变政府独家投资为社会多方投资,成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和投资公司,实行路、水、电、气、房地产综合成龙配套开发,吸引内外商投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

4.开展经营城市需要做好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既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的全面部署和安排,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空间上的制高点。因此,它就成为经营城市最重要的依托。城市规划描绘了城市发展的前景,经营城市则是实现城市规划目标的一种手段。如果城市总体规划的质量较高,科学合理,它就为城市建设的顺畅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营城市也就有了可靠的依托;否则,一旦其规划质量不高,或出现重大失误,不仅会使经营城市陷入无序状态,无法顺利进行,轻则造成人、财、物的浪费,重则使城市发展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多走弯路。

从经营城市角度看,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中蕴藏着许多商机,可以说是城市的“聚宝盆”,而质量不高的城市规划则暗藏着许多危机,可以说是城市的“风险洞”。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要达到其应有的技术规划、艺术规划要求,而且要体现其经济与社会规划要求。因此,对城市规划科学性、指导性、战略性及其重大作用和价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是经营城市的重点,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对新区的规划应尤为关注。

5.开展经营城市应当做到“三个要求”和“四个化”

“三个要求”是:一是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所有建设都要成为精品;二是严格对土地和资金的管理;三是不要好高鹜远,不求最高最大,必须求最好。

城市经济范文第2篇

一、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同一性

人类自打制石器、刀耕火种以来就开始有一定生产知识,农业社会的时时令知识、天文知识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小手工业的生产技能知识有的至今还传为美谈。但是生产知识和技能的迅速发展和聚集是大工业发展以后的事情。工业社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之载体就是城市。城市经济的本质就是广义的知识经济。

有人界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好,我们甚至可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确切含义做点“定量”分析,如有人提出过的指标体系那样。例如:知识产业的比重。“知识产业”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现在并不规范。我以为,知识产业不仅仅是信息产业,它应是生产、传播知识及其软载体的产业的总称。科学研究与教育主要属于知识生产产业;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新闻传媒、文化交流等应属于知识传播产业;书本、文章、文件、报刊、电子软件等属于知识软载体.对这些载体进行生产与传播的产业自然上应属于知识产业。所有这些产业集中在哪里?在城市!发展知识产业就必须发展城市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是同义语。统计部门应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或者作为第四产业提出来。只有当第四产业的统计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而其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相继超过第三产业,形成四次产业台阶的时候,亦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产值比重形成依次增高的阶梯时,才具备狭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城市首先具备这个特征,这个城市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城市;如果一个社会具备这个特征,这个社会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社会。

再如,社会经济增长中的知识贡献率。这也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指标。社会经济增长与投入有关,其中主要有物质投入和知识投入两个方面.前者一般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要素,后者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体划分,物质投入可以分为资金(K)和劳动力(L)两个部分,知识要素可以用技术水平(A)来代表。知识贡献率应当就是由于技术水平提高给社会所增加财富在整个社会产出中所占比重。现在研究这个比重的经济学家,既有以国家为对象进行的,也有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如果我们认为,只有当知识贡献率稳定的超过50%时,这样的经济才称得上知识经济的话,那么,这既适用于衡量国家,也适用于衡量城市。

不过,一个国家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有一个城市化程度问题。因为知识经济社会一般认为是后工业社会,而后工业社会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的晚期或末期。根据国际经验判断,它的下限值应是城市化率为75%左右。当然这个指标不能孤立使用.19世纪末叶英国的城市比率就已经达到和超过75%.但那时它离知识经济还很远,因为当时英国的知识产业比重和知识贡献率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而在今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则有可能在城市化率达到75%以前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总之,知识经济不可能在农村实现,也不可能在城市化水平很低的社会实现。城市是人类知识进步的产物,又是知识集中的区域。反过来,城市成为知识的摇篮。为了促使知识经济的早日到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过程。

二、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时代特征

从狭义的(即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出发考虑,知识经济的产生要晚于城市经济,它是城市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知识经济的理论可以视为是新的重大的历史分期学说,这也许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者本人也未必清楚意识到的重大贡献。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高级阶段实质是指一个崭新时代的经济,这个时代是以往历史时展的高级阶段。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崭新阶段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经经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从生产力水平来说,农业社会是低级阶段,工业社会是高级阶段。但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高级阶段的到来,以前两个社会发展阶段只能认为是“前知识经济”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只有知识经济时代才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以物质性投入为主,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以知识性投入为主;生产环境也有根本性变化,前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当然,以主导产业为标志进行社会阶段性划分,也可以有三分法,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不过两分法比三分法可能更深刻、更有意义。

2、知识经济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崭新阶段我们曾经有过社会形态的划分,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以前的四个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关系被动地为生产力所突破实现的,只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自觉的行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现点有可能同知识经济的观点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知识文化极大普及为背景,人类将有从约束自己的生产关系中真正解放出来、提升出来的现买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前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和教育文化的落后,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荡涤社会一切污泥浊水是没有物质基础的,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则完全有这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划分比以往几个阶级社会的阶段性划分更具重大历史意义。也许可以说,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束缚于生产关系、被动行为占主导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有可能自动调节生产关系、主动行为占主导的时代。

3、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理想的实现阶段人类社会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仁人志士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分工、教育、道德、节欲等理想;我国古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思想,是妇孺皆知的;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等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权”、“平等”、“自由”、“回归自然”、“理性王国”等一系列社会理想,对后世影响也很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的种种社会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更是尽人皆知的著名学说,多少人曾为之鼓舞.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但不管是理想也好,空想也好。都没有如人所愿的实现。根本原因是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知识经济社会和城市经济高级发展阶段的到来,却为人类世世代想的实现创造了这样的物质条件。用文学语言说,那是一个使人类的梦想变成真的时代。也可以这样说,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追求理想和梦想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类实现自己的梦寐以求理想的伟大时代。

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我们应该竭力争取并为之奋斗的辉煌的明天!

三、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

既然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将把人类社会引向高级阶段,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有梗概的认识。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社会进步是目的,而经济发展不过是达到社会进步的手段。因此要时刻注意和加强研究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在哪些方面引起社会进步的质的飞跃的方面,并应通过城市社会目标的逐一实现,谋求逐步达到整个国家社会目标的实现。对这个社会目标的期望值不仅不能低,而且应视为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是否正常和健康的重要检验标准。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知识经济、城市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预见有规划地提出社会进步的目标、条件和检验标准问题。我以为,以下三条是重要的:

1、社会差别趋于缩小社会发展总是一个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先有差距的扩大而后逐渐缩小。知识经济的兴起还会有差距的继续扩大,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稳定时期一定要创造社会差距逐渐缩小的社会条件,否则这个知识经济的“知识”是有偏差的,起码是社会科学知识不发达。缩小差别的内容当然主要是这三方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曾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理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使一直存在的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得到统一和解决。现在的情况是少数发达国家国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而全球的差距还在扩大,这基本反映各个国家和全球距离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也会是不一致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出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同时也提出过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现在城市经济在全国的发展正在经历由无差别和差别甚小到扩大差别的过程,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研究这个差别扩大可以允许的“度”,要不失时机地实现由差别扩大到差别缩小的转变。

2、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显著提高知识经济应比前知识经济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食、衣、住、行条件.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使人的德育、智育、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发展,真正出现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统一,从而,人的平均寿命将进一步延长,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将大幅度提高。那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竞争的性质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荣辱观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和精神享受以及由此形成的比、学、赶、帮热潮将成为新的时尚。如果这样认识是必要的,那么各个国家和全球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都还任重而道远。我国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主张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最近几年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有些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尚需大大提高和加强。

3、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安定这是以上两项实现的必然结果。那时,人民安居乐业,收入稳定,生活安定、自由、幸福,相处亲和、友善、欢乐。患病率、犯罪率降到最低点,战争的阴影和威胁基本消除。如果不是这样,即使社会科技很发达,生活水平也很高,每人一台电脑、一辆车,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玩什么有什么,但是社会不安宁,刑事犯罪让人提心吊胆,不减当年,甚至有所发展,算不算这个社会的经济性质是知识经济,这个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高级阶段呢?我看不能。长治久安,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社会梦想,在经济水平低下的前知识经济社会是注定不能实现的,而只有在全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才有实现的条件。现在少数发达国家是富裕了,但他们仍然感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胁,美国还在坚持要搞导弹防御系统,就说明这个问题:世界大同为时尚早。

知识经济的前景和必然逻辑在昭示人类:不仅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具有同一性,而且局部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全球整体的发展也具有同一性。可惜,美国总统的智商尚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个“平凡的真理”,他们想到的和为之尽职尽力的只是美国一国的遥遥领先,而不是全世界的共同富裕。各国政府现在能顾及到的也只能是本国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有的甚至不惜以高昂的社会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经济的单纯增长。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汲取,应从现在起就应首先在国内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摆平、摆正确。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既励精图治社会安危于已然,也防患于未然。从城市做起,重点也在城市!

四、系统建设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最美好的来来,但是通向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高级阶段的道路并不平坦。现实告诉我们,一切关于知识经济的绝妙的描绘,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只是理想、陶醉、沉湎而后已。知识经济的“桃子”并不能伸手可摘,也不可能即摘即食、它若远若近、若真若幻地摆在我们面前。你若取舍得法,功夫到家,他将届时走来,同你握手;否则.也会失之交臂,离你而去。要保持清醒头脑:在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尽管十分严峻,但是机遇与有利条件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丰厚的。如何利用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并战而胜之可以有各种途径和方法:有认识的、技术的、制度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要配套实施。本文不能胜任回答所有这些问题,仅就其中一个问题,即认识知识系统、发展知识经济系统和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问题谈点浅见如下:

(一)认识知识系统

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元物质”;知识系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构件”。到底什么是知识,现有的源于国外的4个W(即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以及国人所加的几个W的认识,只是对知识的形态与分类作了表述,并未触及知识的实质,不得要领。我以为,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劳动、科学实践和人际交往)对自然、社会、思维的现象和本质所获得的认识的总和,是可用以指导人类再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知识是社会生产力.是生产所以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形态和表现是多方面的,知识系统可以根据它的形成过程作以下分析:

能动的和规范的生产技术。能动的生产技术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过程中,以自己先天和后天素质为基础,根据切身体悟,随时对劳动经验直接进行总结和调整的活的操作准则和方法,能动的生产技术与劳动者的素质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规范的生产技术是指在劳动者能动的生产技术基础上,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系统总结,得出共同认识,而后用操作规程固定下来的操作准则和方法。规范的生产技术既受专业人员素质的制约,也受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实用的和基础的自然科学。实用的自然科学是人类在总结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人类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物质形态的理论体系;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和实用自然科学进一步进行总结,揭示出自然演化的一般规律,而后形成的高度概括的理论体系,它对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与应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微观的、宏观的和中观的管理科学。微观的管理科学主要是指导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理论体系,它既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系统的运动变化,也管理其中的人事系统的运动变化,因此它既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理论;宏观的管理科学是指导企业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理论体系,它对微观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或促进或促退的制约作用,实际上这只是宏观管理学的一种狭义理解,就广义而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在内的一般宏观管理科学的诞生。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诞生,实际上提出了建立中观经济管理学的要求,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这种管理学。这种管理学是微观管理学与宏观管理学的合二而一,是管理学发展的高级阶段。[1]无论微观的还是宏观的管理科学都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的宝贵经验结晶,但是它比人类的自然科学技术结晶要年轻。

传统的和现代的人文科学。传统的人文科学是由古人和前人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现象和本质所进行的艺术的、政治的、法律的、历史的和哲学的反映和概括;现代的人文科学是对传统的人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在现代社会中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有时是混合的,但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总和可能就是社会科学的主体,而经济学则分属于二者。

以上关于知识系统的分类,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各层次知识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层次越高,知识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也越高,也就是它的“软化”程度越高。各层次的“软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各种有形的物质(“硬件”)运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层次越高的“软知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种影响会越大。也就是说,以上四个层次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且后者对前者具有调控作用。然而,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愈前愈细,愈后愈粗的问题,与实际上应该具有的愈前愈浅,愈后愈深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以至一直存在忽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哲学的价值和指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对实践造成数不尽的危害。现在看的很清楚,越是大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生越是与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落后有关,而主要不是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可惜,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还是实质上的自然科学技术救国论、高新技术重点论、自然科学人才上乘论,如此等等。这正是我们时代的消极影响深远的认识误区之一。

(二)发展知识经济系统

由于知识系统的庞大和复杂性,知识经济的内涵不宜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某种某类知识为主(或为重点)的经济。同时应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理解修改为“以系统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定义,这样可能更科学些。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既决定于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决定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把知识经济仅仅理解为技术经济或高新技术经济是片面的。

首先,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与知识系统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系统和管理结构系统。最能体现“能动的和规范的生产技术知识”的产业是我们一直很重视的生产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是社会的基础和骨干;最能体现“应用的和理论的自然科学知识”产业是各类学校、培训班和科研机构,在知识经济社会应有大的发展;最能体现“微观、宏观和中观的管理科学知识”的产业是各级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知识经济社会主要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和效率的大大提高;最能体现“传统的和现代的人文科学知识”的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将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具有高级人文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真正自由结合的社会团体。四者的比例关系必须协调,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后者的比重比前者总有逐渐依次增高的趋势。

其次,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知识资源开发—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消费的再生产系统。知识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人的智力的开发与正确运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德育、智育、体育)的过程。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教育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赶超意义;知识生产主要是人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的积累,其核心是新的自然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方法、社会理论和意识的创新,为此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和管理科学的研究机构与产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意义,而各行各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具有普遍意义;知识流通主要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为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保障、调控和制约的决定性意义;知识的消费就是知识的再生产,而知识的投入并不会消失、磨损和折旧。这是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最大不同和最大优越性之所在。以上再生产过程也必须互相衔接、协调发展。

最后,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精神财富的再生产过程与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相耦合的系统。就是不能把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知识资料的再生产截然分开,不能因强调知识经济系统的重要性而矫枉过正。二者的关系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而且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导;前者的主要特征是被动性、可重复性和有限性,而后者的主要特征是能动性、创造性和无限性。分别来说,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精神产品的生产是耦合的,没有单纯的物质产品生产而没有精神产品生产(如劳动者的产品成果与劳动技能与经验成果都是同时获得的),也没有单纯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而没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如著述立说的精神生产与其物质载体纸墨、书本、电脑的生产是必须相结合的);物质产品的流通与知识产品的流通是耦合的,没有单纯的物质流通而没有知识流通(任何经济范畴的物流,皆因市场信息知识主导的商流所引起),也没有单纯的知识流通而没有物质流通(任何经济性质的信息知识流通必然伴随和引起物质商品的流通)。电子商务则是这种结合流通的最新形式。同样道理,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开发、物质资源的消费与知识资源的消费也具有同样的耦合性。不明确树立这种全面观点和辩正观点就容易神化知识经济,吹成虚无缥缈的天国,而放松对它踏踏实实的建设。

知识经济系统的分析,实质就是知识经济结构的分析,与我们现在通行的经济结构分析明显不同的是加进了与物质结构相提并论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只研究有形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即通常所指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而不研究无形的知识文化形态的结构调整与发展问题,不研究后者对前者的重大作用和密切关系,是我们时代又一影响深远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之一。

(三)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

知识系统与知识经济系统的存在、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城市经济系统的建设。城市经济系统的建设首先是城市经济中心的建设,在知识经济社会则主要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然后带动周围城乡的建设。原来关于中心城市的提法主要强调它是经济中心,或者笼统提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中心,或者一般谈城市中心的“硬”功能:生产中心、流通中心、交通枢纽、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等等,或者进一步具体化为钢铁生产基地、煤炭生产基地、港口城市、边贸城市等等。而在知识经济社会谈中心城市的功能应该明白无误地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软”功能,即城市同时也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和智能中心。要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就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信息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向导和先导。主要由信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来代表,其中又可分为信息传播中心(这是各类媒体、邮电通信产业的主要职能)、信息生产中心(这是各类图书、音响、电子信息制作、出版、发行行业的主要职能)、信息技术中心(这是各类通讯设施、器材的生产和维修行业的主要职能)所构成;城市信息中心必然要求“数字城市”的建设,全方位向外向内提供尽可能全面系统信息,加速信息流转,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科技中心是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制高点和推进器。主要由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引进中心和科技辐射中心所构成,这里的“科技”是广义的,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符合这个概念的产业或行业组织现在基本没有,或者尚处于萌芽状态。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建设的高新技术园区大概能起到科技中心的半壁河山的作用;另一些城市设置的社会科学院、所或中心,是可望起另一半作用的雏形;

——教育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础。主要由德育中心(城市应是精神文明最佳的地方)、智育中心(城市是各类学校的集中地)、体育中心(城市是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最活跃、水平最高的地方)所组成,是全面提高全民德智体素质的模范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城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浑然一体,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

——智能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最高表现。主要由经济的政治的决策中心(政府、公司总部等)、咨询中心(各类信息服务、经纪服务、展销服务、就业服务等)、学术中心(各类创新性学术活动等)所组成,实际起着城市和地区的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调控和促进城市与地区协调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决定作用。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城市的智能作用、质量、效率和系统性军相差甚远。

应该指出的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的软功能与硬功能一般是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不能偏废。但是一批以软功能为主的中心城市会应运而生(如大学城、科学城、文化名城以及以政治、游息、会议、管理为主要任务的城市等),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将以拥有这批城市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有眼光的城市管理者之深谋远虑的重点,也许就是要把现在已见端倪的这类城市或城区揣在怀里、捏在手心里,以最大的热情加以扶持、培养、“重用”、“提拔”,使其长足进步和发展。“创建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应是时代的最强音,发展城市的最响亮的口号!“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城市经济范文第3篇

人类自打制石器、刀耕火种以来就开始有一定生产知识,农业社会的时时令知识、天文知识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小手工业的生产技能知识有的至今还传为美谈。但是生产知识和技能的迅速发展和聚集是大工业发展以后的事情。工业社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之载体就是城市。城市经济的本质就是广义的知识经济。

有人界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好,我们甚至可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确切含义做点“定量”分析,如有人提出过的指标体系那样。例如:知识产业的比重。“知识产业”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现在并不规范。我以为,知识产业不仅仅是信息产业,它应是生产、传播知识及其软载体的产业的总称。科学研究与教育主要属于知识生产产业;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新闻传媒、文化交流等应属于知识传播产业;书本、文章、文件、报刊、电子软件等属于知识软载体.对这些载体进行生产与传播的产业自然上应属于知识产业。所有这些产业集中在哪里?在城市!发展知识产业就必须发展城市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是同义语。统计部门应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或者作为第四产业提出来。只有当第四产业的统计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而其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相继超过第三产业,形成四次产业台阶的时候,亦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产值比重形成依次增高的阶梯时,才具备狭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城市首先具备这个特征,这个城市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城市;如果一个社会具备这个特征,这个社会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社会。

再如,社会经济增长中的知识贡献率。这也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指标。社会经济增长与投入有关,其中主要有物质投入和知识投入两个方面.前者一般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要素,后者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体划分,物质投入可以分为资金(K)和劳动力(L)两个部分,知识要素可以用技术水平(A)来代表。知识贡献率应当就是由于技术水平提高给社会所增加财富在整个社会产出中所占比重。现在研究这个比重的经济学家,既有以国家为对象进行的,也有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如果我们认为,只有当知识贡献率稳定的超过50%时,这样的经济才称得上知识经济的话,那么,这既适用于衡量国家,也适用于衡量城市。

不过,一个国家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有一个城市化程度问题。因为知识经济社会一般认为是后工业社会,而后工业社会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的晚期或末期。根据国际经验判断,它的下限值应是城市化率为75%左右。当然这个指标不能孤立使用.19世纪末叶英国的城市比率就已经达到和超过75%.但那时它离知识经济还很远,因为当时英国的知识产业比重和知识贡献率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而在今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则有可能在城市化率达到75%以前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总之,知识经济不可能在农村实现,也不可能在城市化水平很低的社会实现。城市是人类知识进步的产物,又是知识集中的区域。反过来,城市成为知识的摇篮。为了促使知识经济的早日到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过程。

二、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时代特征

从狭义的(即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出发考虑,知识经济的产生要晚于城市经济,它是城市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就是说,知识经济的理论可以视为是新的重大的历史分期学说,这也许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者本人也未必清楚意识到的重大贡献。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高级阶段实质是指一个崭新时代的经济,这个时代是以往历史时展的高级阶段。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崭新阶段人类社会生产力已经经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从生产力水平来说,农业社会是低级阶段,工业社会是高级阶段。但是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高级阶段的到来,以前两个社会发展阶段只能认为是“前知识经济”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只有知识经济时代才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以物质性投入为主,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的投入以知识性投入为主;生产环境也有根本性变化,前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当然,以主导产业为标志进行社会阶段性划分,也可以有三分法,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不过两分法比三分法可能更深刻、更有意义。

2、知识经济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崭新阶段我们曾经有过社会形态的划分,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以前的四个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关系被动地为生产力所突破实现的,只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自觉的行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现点有可能同知识经济的观点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知识文化极大普及为背景,人类将有从约束自己的生产关系中真正解放出来、提升出来的现买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前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和教育文化的落后,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荡涤社会一切污泥浊水是没有物质基础的,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则完全有这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划分比以往几个阶级社会的阶段性划分更具重大历史意义。也许可以说,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束缚于生产关系、被动行为占主导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有可能自动调节生产关系、主动行为占主导的时代。

3、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理想的实现阶段人类社会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仁人志士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分工、教育、道德、节欲等理想;我国古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思想,是妇孺皆知的;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等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权”、“平等”、“自由”、“回归自然”、“理性王国”等一系列社会理想,对后世影响也很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家的种种社会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更是尽人皆知的著名学说,多少人曾为之鼓舞.前赴后继为之奋斗。但不管是理想也好,空想也好。都没有如人所愿的实现。根本原因是物质条件尚不具备,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知识经济社会和城市经济高级发展阶段的到来,却为人类世世代想的实现创造了这样的物质条件。用文学语言说,那是一个使人类的梦想变成真的时代。也可以这样说,前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追求理想和梦想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人类实现自己的梦寐以求理想的伟大时代。

由此可见,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我们应该竭力争取并为之奋斗的辉煌的明天!

三、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

既然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将把人类社会引向高级阶段,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有梗概的认识。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社会进步是目的,而经济发展不过是达到社会进步的手段。因此要时刻注意和加强研究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在哪些方面引起社会进步的质的飞跃的方面,并应通过城市社会目标的逐一实现,谋求逐步达到整个国家社会目标的实现。对这个社会目标的期望值不仅不能低,而且应视为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是否正常和健康的重要检验标准。这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知识经济、城市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并在这个基础上,有预见有规划地提出社会进步的目标、条件和检验标准问题。我以为,以下三条是重要的:

1、社会差别趋于缩小社会发展总是一个否定再否定的过程,先有差距的扩大而后逐渐缩小。知识经济的兴起还会有差距的继续扩大,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稳定时期一定要创造社会差距逐渐缩小的社会条件,否则这个知识经济的“知识”是有偏差的,起码是社会科学知识不发达。缩小差别的内容当然主要是这三方面: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曾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理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使一直存在的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得到统一和解决。现在的情况是少数发达国家国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而全球的差距还在扩大,这基本反映各个国家和全球距离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也会是不一致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出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同时也提出过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现在城市经济在全国的发展正在经历由无差别和差别甚小到扩大差别的过程,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研究这个差别扩大可以允许的“度”,要不失时机地实现由差别扩大到差别缩小的转变。

2、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显著提高知识经济应比前知识经济给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提供更好的食、衣、住、行条件.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使人的德育、智育、体育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发展,真正出现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统一,从而,人的平均寿命将进一步延长,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将大幅度提高。那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竞争的性质和形式也将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荣辱观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和精神享受以及由此形成的比、学、赶、帮热潮将成为新的时尚。如果这样认识是必要的,那么各个国家和全球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都还任重而道远。我国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主张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最近几年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有些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尚需大大提高和加强。

3、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安定这是以上两项实现的必然结果。那时,人民安居乐业,收入稳定,生活安定、自由、幸福,相处亲和、友善、欢乐。患病率、犯罪率降到最低点,战争的阴影和威胁基本消除。如果不是这样,即使社会科技很发达,生活水平也很高,每人一台电脑、一辆车,想吃什么有什么,想玩什么有什么,但是社会不安宁,刑事犯罪让人提心吊胆,不减当年,甚至有所发展,算不算这个社会的经济性质是知识经济,这个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高级阶段呢?我看不能。长治久安,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社会梦想,在经济水平低下的前知识经济社会是注定不能实现的,而只有在全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才有实现的条件。现在少数发达国家是富裕了,但他们仍然感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胁,美国还在坚持要搞导弹防御系统,就说明这个问题:世界大同为时尚早。

知识经济的前景和必然逻辑在昭示人类:不仅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具有同一性,而且局部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全球整体的发展也具有同一性。可惜,美国总统的智商尚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个“平凡的真理”,他们想到的和为之尽职尽力的只是美国一国的遥遥领先,而不是全世界的共同富裕。各国政府现在能顾及到的也只能是本国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有的甚至不惜以高昂的社会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经济的单纯增长。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汲取,应从现在起就应首先在国内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摆平、摆正确。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既励精图治社会安危于已然,也防患于未然。从城市做起,重点也在城市!

四、系统建设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类最美好的来来,但是通向知识经济和城市经济高级阶段的道路并不平坦。现实告诉我们,一切关于知识经济的绝妙的描绘,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只是理想、陶醉、沉湎而后已。知识经济的“桃子”并不能伸手可摘,也不可能即摘即食、它若远若近、若真若幻地摆在我们面前。你若取舍得法,功夫到家,他将届时走来,同你握手;否则.也会失之交臂,离你而去。要保持清醒头脑:在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尽管十分严峻,但是机遇与有利条件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十分丰厚的。如何利用机遇和有利条件,迎接挑战并战而胜之可以有各种途径和方法:有认识的、技术的、制度的、政治的、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且要配套实施。本文不能胜任回答所有这些问题,仅就其中一个问题,即认识知识系统、发展知识经济系统和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问题谈点浅见如下:

(一)认识知识系统

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元物质”;知识系统,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构件”。到底什么是知识,现有的源于国外的4个W(即know-what,know-why,know-how,know—who)以及国人所加的几个W的认识,只是对知识的形态与分类作了表述,并未触及知识的实质,不得要领。我以为,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劳动、科学实践和人际交往)对自然、社会、思维的现象和本质所获得的认识的总和,是可用以指导人类再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知识是社会生产力.是生产所以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形态和表现是多方面的,知识系统可以根据它的形成过程作以下分析:

能动的和规范的生产技术。能动的生产技术是指劳动者在其劳动过程中,以自己先天和后天素质为基础,根据切身体悟,随时对劳动经验直接进行总结和调整的活的操作准则和方法,能动的生产技术与劳动者的素质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规范的生产技术是指在劳动者能动的生产技术基础上,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系统总结,得出共同认识,而后用操作规程固定下来的操作准则和方法。规范的生产技术既受专业人员素质的制约,也受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实用的和基础的自然科学。实用的自然科学是人类在总结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指导人类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物质形态的理论体系;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对人的实践活动和实用自然科学进一步进行总结,揭示出自然演化的一般规律,而后形成的高度概括的理论体系,它对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与应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微观的、宏观的和中观的管理科学。微观的管理科学主要是指导企业如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理论体系,它既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系统的运动变化,也管理其中的人事系统的运动变化,因此它既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基础理论;宏观的管理科学是指导企业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以一个国家为单位进行管理的理论体系,它对微观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或促进或促退的制约作用,实际上这只是宏观管理学的一种狭义理解,就广义而论,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在内的一般宏观管理科学的诞生。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诞生,实际上提出了建立中观经济管理学的要求,实际上也已经出现了这种管理学。这种管理学是微观管理学与宏观管理学的合二而一,是管理学发展的高级阶段。[1]无论微观的还是宏观的管理科学都是人类长期进行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的宝贵经验结晶,但是它比人类的自然科学技术结晶要年轻。

传统的和现代的人文科学。传统的人文科学是由古人和前人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现象和本质所进行的艺术的、政治的、法律的、历史的和哲学的反映和概括;现代的人文科学是对传统的人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二者在现代社会中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有时是混合的,但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对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总和可能就是社会科学的主体,而经济学则分属于二者。

以上关于知识系统的分类,使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各层次知识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层次越高,知识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也越高,也就是它的“软化”程度越高。各层次的“软知识”对社会经济的各种有形的物质(“硬件”)运动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层次越高的“软知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这种影响会越大。也就是说,以上四个层次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且后者对前者具有调控作用。然而,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愈前愈细,愈后愈粗的问题,与实际上应该具有的愈前愈浅,愈后愈深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以至一直存在忽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哲学的价值和指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对实践造成数不尽的危害。现在看的很清楚,越是大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发生越是与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落后有关,而主要不是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可惜,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还是实质上的自然科学技术救国论、高新技术重点论、自然科学人才上乘论,如此等等。这正是我们时代的消极影响深远的认识误区之一。

(二)发展知识经济系统

由于知识系统的庞大和复杂性,知识经济的内涵不宜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以某种某类知识为主(或为重点)的经济。同时应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理解修改为“以系统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定义,这样可能更科学些。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既决定于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决定于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把知识经济仅仅理解为技术经济或高新技术经济是片面的。

首先,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与知识系统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系统和管理结构系统。最能体现“能动的和规范的生产技术知识”的产业是我们一直很重视的生产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仍然是社会的基础和骨干;最能体现“应用的和理论的自然科学知识”产业是各类学校、培训班和科研机构,在知识经济社会应有大的发展;最能体现“微观、宏观和中观的管理科学知识”的产业是各级政府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知识经济社会主要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和效率的大大提高;最能体现“传统的和现代的人文科学知识”的产业,在知识经济社会将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具有高级人文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真正自由结合的社会团体。四者的比例关系必须协调,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后者的比重比前者总有逐渐依次增高的趋势。

其次,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知识资源开发—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消费的再生产系统。知识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人的智力的开发与正确运用,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德育、智育、体育)的过程。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教育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赶超意义;知识生产主要是人认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的积累,其核心是新的自然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方法、社会理论和意识的创新,为此自然科学的、技术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和管理科学的研究机构与产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意义,而各行各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高具有普遍意义;知识流通主要是知识信息的传播,为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保障、调控和制约的决定性意义;知识的消费就是知识的再生产,而知识的投入并不会消失、磨损和折旧。这是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最大不同和最大优越性之所在。以上再生产过程也必须互相衔接、协调发展。

最后,应该把知识经济系统理解为精神财富的再生产过程与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相耦合的系统。就是不能把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知识资料的再生产截然分开,不能因强调知识经济系统的重要性而矫枉过正。二者的关系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关系,而且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导;前者的主要特征是被动性、可重复性和有限性,而后者的主要特征是能动性、创造性和无限性。分别来说,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精神产品的生产是耦合的,没有单纯的物质产品生产而没有精神产品生产(如劳动者的产品成果与劳动技能与经验成果都是同时获得的),也没有单纯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而没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如著述立说的精神生产与其物质载体纸墨、书本、电脑的生产是必须相结合的);物质产品的流通与知识产品的流通是耦合的,没有单纯的物质流通而没有知识流通(任何经济范畴的物流,皆因市场信息知识主导的商流所引起),也没有单纯的知识流通而没有物质流通(任何经济性质的信息知识流通必然伴随和引起物质商品的流通)。电子商务则是这种结合流通的最新形式。同样道理,物质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开发、物质资源的消费与知识资源的消费也具有同样的耦合性。不明确树立这种全面观点和辩正观点就容易神化知识经济,吹成虚无缥缈的天国,而放松对它踏踏实实的建设。

知识经济系统的分析,实质就是知识经济结构的分析,与我们现在通行的经济结构分析明显不同的是加进了与物质结构相提并论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只研究有形的物质形态的结构(即通常所指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而不研究无形的知识文化形态的结构调整与发展问题,不研究后者对前者的重大作用和密切关系,是我们时代又一影响深远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之一。

(三)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

知识系统与知识经济系统的存在、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城市经济系统的建设。城市经济系统的建设首先是城市经济中心的建设,在知识经济社会则主要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的建设,然后带动周围城乡的建设。原来关于中心城市的提法主要强调它是经济中心,或者笼统提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中心,或者一般谈城市中心的“硬”功能:生产中心、流通中心、交通枢纽、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等等,或者进一步具体化为钢铁生产基地、煤炭生产基地、港口城市、边贸城市等等。而在知识经济社会谈中心城市的功能应该明白无误地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软”功能,即城市同时也是信息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和智能中心。要建设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就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

——信息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向导和先导。主要由信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来代表,其中又可分为信息传播中心(这是各类媒体、邮电通信产业的主要职能)、信息生产中心(这是各类图书、音响、电子信息制作、出版、发行行业的主要职能)、信息技术中心(这是各类通讯设施、器材的生产和维修行业的主要职能)所构成;城市信息中心必然要求“数字城市”的建设,全方位向外向内提供尽可能全面系统信息,加速信息流转,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科技中心是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制高点和推进器。主要由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引进中心和科技辐射中心所构成,这里的“科技”是广义的,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符合这个概念的产业或行业组织现在基本没有,或者尚处于萌芽状态。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建设的高新技术园区大概能起到科技中心的半壁河山的作用;另一些城市设置的社会科学院、所或中心,是可望起另一半作用的雏形;

——教育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础。主要由德育中心(城市应是精神文明最佳的地方)、智育中心(城市是各类学校的集中地)、体育中心(城市是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开展最活跃、水平最高的地方)所组成,是全面提高全民德智体素质的模范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城市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浑然一体,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

——智能中心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最高表现。主要由经济的政治的决策中心(政府、公司总部等)、咨询中心(各类信息服务、经纪服务、展销服务、就业服务等)、学术中心(各类创新性学术活动等)所组成,实际起着城市和地区的神经系统的作用,对调控和促进城市与地区协调发展起着无可估量的决定作用。恰恰在这方面我们城市的智能作用、质量、效率和系统性军相差甚远。

应该指出的是,知识经济中心城市的软功能与硬功能一般是相辅相成的耦合关系,不能偏废。但是一批以软功能为主的中心城市会应运而生(如大学城、科学城、文化名城以及以政治、游息、会议、管理为主要任务的城市等),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将以拥有这批城市的数量和质量为转移。有眼光的城市管理者之深谋远虑的重点,也许就是要把现在已见端倪的这类城市或城区揣在怀里、捏在手心里,以最大的热情加以扶持、培养、“重用”、“提拔”,使其长足进步和发展。“创建知识经济中心城市”应是时代的最强音,发展城市的最响亮的口号!

城市经济范文第4篇

(一)大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政策缺陷

1.财力积累少,财税政策支持不足

大庆是一个财政税收体制很特殊的城市。大庆从1960年开发建设,到1983年一直实行政企合一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的行政经费及文教卫生事业费,城市建设和维护等开支全部由石油企业承担。直到1995年,大庆市都没有一级金库,是作为省级收支的一部分进行管理的。1996年起,黑龙江省对大庆市实行视同地市级财政管理,大庆市建立市级金库,属于市级的收入直接纳入市级金库,并从2005年开始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大庆市本级债务金额已达50亿元,相当于市本级一年半的财政收入,现有的财税政策并没有表现出有力的支持作用。

2.油田储采比例失衡,石油开发政策不足

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高速度和高强度开发,已经进入开采中后期后,油田开发已经呈现出“三高、三个加快和三个到位”的状况,即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水驱自然递减速度加快、基础设施老化速度加快、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加快;老区二次加密调整已经到位、油田增储上产已经到位、聚合物驱油规模已经到位,使原本已存在的矛盾更加严重。

3.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政策缺口较大

在产业结构上,石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仍在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75%来源于石油经济。在工业总量中,87%是石油石化工业,地方工业仅占9%。石化、食品、高新技术等接替产业还比较弱小,拉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有限。总体看,依旧是石油工业的“一柱擎天”。在体制机制上,大庆国有经济比重占80%以上,中直五大企业占国有经济的90%以上。大庆区域内生产要素还不能自由整合,产品价格还不能完全由市场形成。大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对外开放度也不高。这些问题与产业政策不健全有着直接关系。

4.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政策缺失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石油开采等生产活动,使大庆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根据大庆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油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毁情况主要有以下方面:(1)地面水环境恶化;(2)地下水环境存在潜在威胁;(3)草原“三化”现象严重;(4)湿地面积日益萎缩;(5)土壤环境存在石油类污染。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危及大庆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的任务十分繁重。

5.企业负担重,就业亟需扶持政策

目前,中直大企业仍然承担着公交、供电、供水、医疗卫生、高等教育等社会服务职能,每年非生产性投入高达几十亿元,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中直大企业尤其是中直未上市企业承担了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油田退养家属、待业子女等16万人的管理和安置工作,每年需要支付管理和安置的相关费用就有13亿多元,而且还有大集体及离退休人员统筹和社保等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二)近年来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产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1.大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概况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辖5区4县,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69.3万人。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56.8亿吨,天然气可储量100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实现连续27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占同期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7%以上,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2007年全市实现GDP1822.4亿元,同比增长10.5%;地方财政总收入117.6亿元,增长3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1.6亿元,增长25.2%;完成工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9.9%;生产原油4169.8万吨、天然气25.5亿立方米;石油工业、中直石化工业、地方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85亿元、86亿元和185亿元,增长4.4%、29.5%和35%;农业增加值实现55.3亿元,增长3.9%。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2亿元,增长19.7%。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3.4亿元,增长13.5%。(资料来源:大庆市人民政府网)

2.大庆资源型城市产业特点

产业分类严重向第二产业倾斜大。大庆市作为资源城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达85.33%。从大庆市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重工业所占比重大,工业产值结构中,轻重工业之比达到1.02∶98.98。

地方工业是推动大庆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三年来,地方工业一直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形成了石化和农产品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1+5”的接续产业发展格局,辟建了大豆产业园、精细化工园、皮革城、轻纺城、石蜡工业园、橡胶工业园、注塑城、塑编城等19个优势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大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3.1∶85.7∶11.2调整为3∶85∶12;油与非油经济比例,由2006年的64.6∶35.4调整为61∶39;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例,由2006年的84.5∶15.5调整为83.5∶16.5。

二、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期公共政策选择的对策建议

(一)财税政策

1.建立油气资源勘探风险基金

目前,油气资源的勘探费用都由石油企业承担,虽然油气勘探能够取得高回报,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石油企业受成本限制因素的影响,能够用于勘探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新地区、新领域勘探的进展,影响了石油资源后备储量的增加。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目前油价较高的情况下,尽快建立油气资源勘探风险基金,从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保证大庆所需勘探资金的投入,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实现石油资源的战略接替。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大庆优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资金”,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2.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

建议对大庆所有工业企业、包括石油采掘业在内的工业企业,新购进的机械设备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全部享受消费型增值税。大庆油气田企业在执行《油气田企业增值税暂行管理办法》后,虽然增值税税负有所降低,但税负水平仍在13.5%左右,远高于其他行业。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从支持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出发,进一步扩大《办法》中固定资产的抵扣范围。

3.建立专项补偿资金

对大庆的经济转型来说,首先应通过建立专项补偿资金对资源开发进行补偿。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照国家、黑龙江省、大庆2∶3∶5比例进行分成并向国家争取适当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比例,并将增加部分留给大庆;资源税按照黑龙江省、大庆市5∶5的比例分成;从原油销售收入中提取0.5%进入专项补偿资金;将大庆行政区内面向中省直企业征收的防洪保安费按比例返还大庆。

(二)产业政策

1.产业布局和项目摆放上向大庆倾斜

建议国家增加大庆原油加工量指标,通过留用“庆油”或进口“俄油”的方式,增加300—500万吨的原油炼量;改造大庆现有石化装置,由炼油化工型向化工型转变,使“三烯”、“三苯”等基础化工原料产量增加300万吨;集约使用天然气资源,保证大庆发展天然气化工所需的原料;支持甲醇、聚丙烯、醋酸等有利于接续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的重点项目的立项及加快大庆民用机场建设等问题。

2.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体系

建立出口加工区;支持扩大高新区的规划面积并将高新区优惠政策扩大到所有高新技术企业;赋予油田公司和石油管理局境外勘探权、开发权、收购油田权、参股合资境外石油开发权等;在贫矿、尾矿油气开发上减免税费,在企业投融资、税收和外事审批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进行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通过商业银行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项目进行重点融资,对其贷款实行贴息、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对新兴产业的股票、债券发行实行特别支持等,必要时,国家亦可直接投资支持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其他相关政策

1.环境治理与保护政策

应以开征环境税替代排污费,这不仅在资金上有保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征税对象方面,可先把工业污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工业固体垃圾以及超过国家环保标准的噪音作为课税对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扩大范围。

开征垃圾税。许多城市的清洁卫生支出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成本的支出。我们可以借鉴爱尔兰的成功经验,根据垃圾的重量开征垃圾税,同时,对可回收垃圾采取低税率,从而可以促使居民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我国现行的制度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的人员,如果实现再就业,就取消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的资格。而实际情况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拿失业保险的人即使实现了再就业,也多数都是不稳定的灵活就业或政府提供的公益型岗位,收入低且没有连续性。国有企业的高福利与非国有企业保障的缺乏,成了制约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体制障碍,二选一的结果就使得很多人宁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拿失业保险而不愿去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和相应岗位双重浪费。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实际情况的保障制度。同时,要简化手续,减免收费,方便下岗职工求职登记、档案管理、接续社会保障关系。

参考文献:

[1]KongWeiwei.AnalysisforEfficiencyofPrimaryEnergyinReducingandSavingforEnergyofChina.AussinoAcademicPublish

ingHouse2008.8

[2]宋连生.工业学大庆始末[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4]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经济评论,2004,(6).

[5]薛平.资源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6]孔微巍.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现状及障碍分析[J].商业研究,2007,(11).

[7]李向阳.谁来为21世纪中国加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胡鞍钢.吕永龙.能源与发展——全球化条件下的能源与环境政策[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9]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摘要:当今世界,资源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已形成共识,我国典型资源型城市大庆的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乃至国家的发展。如何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进行科学的公共政策决策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大庆经济转型中的公共政策导向关键在于加强地区财税政策支持,优化产业政策并完善其他相关配套政策,其中主要包括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建立专项补偿资金,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公共政策体系。

城市经济范文第5篇

(一)生产方面

1、农业生产稳步上升。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4亿元,增长5.86%。增城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5.59亿元,同比增长5.83%。蔬菜种植面积15.8万亩,增长0.65%;蔬菜总产量26.04万吨,增长5.98%;水产品产量0.96万吨,增长9.68%;肉类产量2.66万吨,增长1.51%;猪肉产量2.02万吨,增长8.94%。

2、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回落。一季度,增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3.71亿元,同比增长2.16%。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3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2.82%,拉动增城市经济增长1.22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9.82%和11.7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218.57亿元,同比增长3.07%,比上年同期回落25.4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1.66亿元,增长2.96%,比上年同期回落20.7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9.45%,重工业下降5.09%。

大中型企业生产下降。增城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0.3亿元,同比下降1.6%。

支柱产业增速较大回落。增城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8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5.0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51.37亿元,下降0.78%,增速同比回落46.6个百分点;汽车产业基地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67亿元,增长2.75%,增幅同比减少2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业完成产值40.75亿元,增长3.0%;摩托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4.74亿元,增长2.87%。

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增速下降。增城市实现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产值109.09亿元,同比下降3.31%,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67亿元,下降23.02%,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9.1个和39.86个百分点。

出口产品产值下降。由于外需减弱,出口订单明显减少,出口产品产值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较大幅度下降。增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产品产值22.81亿元,同比下降12.52%。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2.41,同比下降5.*个点。

3、运输、邮电业增长平稳,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市货物运输量75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货物运输周转量3.51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68%。旅客运输量780万人次,增长11.59%;旅客运输周转量2.9亿人公里,增长15.54%。增城市邮电业务收入4.88亿元,增长12.92%。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增城市累计接待游客348.87万人,同比增长78.83%,实现旅游业营业收入6.01亿元,增长71.95%。

(二)需求方面

1、消费市场保持畅旺。增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1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2.36亿元和9.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7%和17.64%。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8.21亿元,同比增长15.0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0.69个百分点。其中,反映用于再生产的商品批发额15.85亿元,增长11.28%,比上年同期回落10.23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城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7亿元,同比增长2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03亿元,增长15.6%;更新改造投资0.93亿元,增长4.3%;房地产开发投资9.1亿元,增长27.43%,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投资的56.66%。按行业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3.91亿元,下降2.27%;第三产业投资3.03亿元,增长54.32%;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73倍,显示增城市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效果明显。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3.42亿元,增长57.21%;民间投资6.92亿元,下降2.07%,占投资总额由上年的49.94%下降至43.*%;港澳台及外商投资5.73亿元,增长42.02%。

商品房销售有所回升,在碧桂园、锦绣香江、恒大山水城等项目商品房销售良好带动下,增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1万平方米,增长29.63%;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14.49亿元,增长1.77%。

3、外贸出口增长回落。外贸出口增长继续回落。据海关统计,一季度增城市外贸出口总值3.49亿美元,同比下降7.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1.5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96亿美元,下降12.38%;内资企业出口1.54亿美元,下降0.18%。纺织品服装、鞋类出口分别为1.3亿美元和0.45亿美元,分别增长8.24%和22.93%。机电产品出口1.23亿美元,下降24.46%。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出口593万美元,下降65.8%。摩托车及零部件出口0.53亿美元,增长4.97%。

(三)资金运用方面

1、金融运行平稳。增城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持续增长,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16.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6%;居民储蓄存款337.13亿元,同比增长21.92%;人民币贷款余额211.37亿元,同比增长20.0%。

2、财政收入较大回落。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7.86亿元,同比下降47.79%;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31亿元,下降22.48%,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24.42个和60.2个百分点。全市税收15.59亿元,下降16.03%。其中,国税收入10.7亿元,下降11.98%;地税收入4.89亿元,下降23.71%。重点税源行业和主体税种普遍出现负增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下降12.22%、4.04%、39.21%和16.38%。各行业税收均有不同程度减收。

(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一季度城镇职工平均工资9193元,同比增长13.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0*元,同比增加869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薪收入47*元,增长11.9%,占可支配收入的78.3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215元,增加513元,增长18.98%,增幅同比提高3.38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404元,增长13.98%,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43.67%。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250元,同比增长10.14%。

二、全年经济形势展望

今年整体经济形势特别是上半年比较复杂,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可能会继续增加,对增城市经济的影响可能加大。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回升,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平稳,工业生产增长缓慢回升,财政、税收下滑势头开始稳住,降幅比2月有所收窄,经济回暖有利因素增加,下半年经济会有明显的回升,但要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仍需付出较大努力。

三、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1、工业生产形势应予高度关注

受世界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恶化蔓延影响,增城市企业普遍反映订单明显减少,相当一部分加工出口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一季度工业生产增幅下降,企业利润减少,三大支柱产业增幅明显回落。近两年新引进的工业企业投产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近几年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全国汽车市场有所调整,加上经济放缓,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有一定的调整,在国家出台一系列刺激消费、调整结构和提升产业水平的政策,增城市汽车制造业将有一定的增长,但难以保持上年的增长幅度,汽车制造业难以做出更大贡献。要保持工业较快发展,有赖于近两年新引进工业企业产能拉动和现有企业自身的调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