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安全发展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精选

城市安全发展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第1篇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委托,*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这里联合举办*全国城市安全生产研讨会。这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广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人民政府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

实现安全发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命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第一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理念。党的*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是对安全发展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十七大再次重申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次研讨会以“和谐社会、安全发展”为主题,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的重大和热点问题,对进一步在全社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推动安全发展作为事关广东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年12月,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升格为省政府直属部门,*年顺利完成21个地级以上市和121个县、区安全监管机构单独设置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组建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初步健全了安全生产“三级机构、四级监管”体系。二是强力整治,以铁的手腕抓好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深入开展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安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年5月,依法关闭253对煤矿、135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使煤炭、烟花爆竹生产两大高危行业从我省全面退出。近年全省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年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仅3起。三是加强法治,依法治安。一方面,制定了《*安全生产条例》、《*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0个,为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和整治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加大日常执法力度,坚决果断查处安全事故,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四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对全省8大危险化学品区域、琼州海峡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8478处重大危险源落实监管措施,按照“挂牌督办、专人负责、落实整改、确保安全”的要求,迅速排查整治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以持续监管方式落实整改。五是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我省从*年开始安全生产“双基”试点工作,在探索基层安全监管手段、加强安全监管体系、监管网络建设,特别是认真做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省加大了公共安全投入,省政府从*年开始设立省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危险源监管、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科技进步等,逐步解决安全生产历史欠帐问题。六是加强安全责任考核和追究。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对各地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和考核,每年对全省21个市和省23个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进行履职考核。七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声势浩大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安全管理能力和全民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我省连续五年亿元GDP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66218起、死亡9861人,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3.6%,其中各类事故死亡人数自2001年以来首次控制在万人以内,提前两年完成省人大提出的目标。今年1—10月,全省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76%、8.22%、21.58%,总体保持了平稳下降的趋势,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和易发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要求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是立足于对目前所处阶段的正确判断,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也是安全事故大省。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9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的探索实践,我省安全意识、安全法制、安全文化、安全投入、安全监管理水平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仍不高,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仍较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规模扩张迅速,安全投入和风险防范技术手段跟不上,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等,都给我省新时期推动安全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实现安全发展的任务是长期和艰巨的。

下一步,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目标,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发展既是稳定的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抓好安全生产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必须切实把安全生产作为考核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二是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既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高危期,又是重要的转折期,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预警防范、严查严整工作,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三是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着重解决好安全基础薄弱问题,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继续抓好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制落实。五是进一步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及重点人群的安全技术、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的舆论氛围。六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依靠法治、依靠科技、依靠群众,抓紧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根本性问题。

这次全国城市安全生产研讨会在我省召开,为我们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好做法好经验提供了良好机遇。我省将认真学习这次研讨会的理论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思路、创新举措、工作动力,推动“安全发展”深入人心,营造“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省及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第2篇

面临的诸多问题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建筑空间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薄弱等等;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提出大力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思路和原则。上述分析和设想愿与同行共酌探讨。

[关键词]城市问题地下空间利用开发原则 1引言

城市人口、地域规模和城市生存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已从1950年的28.7%提高到2000年的75%。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由1989年的不到20%提高到2000年的35.7%。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结果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1996年的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的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了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城区规模扩展都在60%以上,其中有的城市占地面积成倍增长,实际上占用了大量耕地。1986~1996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使耕地净减少197.5亿平方米,这比韩国耕地总量还多。中国是资源小国,耕地资源更是如此,中国目前人均耕地1000平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3,到2020年,人均耕地将下降到800平方米以下,根据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65%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城市人口将比1980年净增8亿多人,按每个城市人口用地100平方米计算,将占用耕地666亿多平方米,再考虑工业交通用地,使我国的耕地资源将不堪重负。此外,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还使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地减少,形成一系列的“城市综合症”,造成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正视耕地面积很有限并将继续减少的严峻现实,正视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的现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笔者具体研究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城市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大力发展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地下空间的规划原则。

2城市发展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1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正在中国城市中形成“城市综合症”,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地面积减少。按照国际标准,城市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公里2万人属于拥挤。我国上海城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万人,局部地区达每平方公里16万人,北京城区4个区平均为2.8万人,均属于超饱和状态。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开发,城市建筑和通路的大规模建设,使可用于园林绿化的绿地和开敞空间日益减少。据1990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只有3.9平方米,与国家制定的人均10平方米卫生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许多城市普遍的问题。如北京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40%以上,每平方公里道路汽车拥有量为发达国家大城市相应拥有量的两倍乃至数倍。尽管北京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可是道路的扩展远远赶不上车辆的增长。据统计,近十年北京道路年增长率为3%,而车辆年增长率为15%,车流量则为18%,交通拥挤已成大患,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3)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环境相应恶化。80%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水质超过了3类标准的城市河段已占78%,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垃圾围城现象普遍,我国生活垃圾经处理的仅占2.3%左右,其余只能堆存,堆存量高达60多亿吨,占地60多亿平方米;城市噪声污染普遍超标,全国有1/3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城市交通噪声大部分超过79dB限值,生活噪声大部分超过55dB限值。

(4)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差,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由于现代城市高密度化和生活水平高标准的需要,各种供给设施的建设将会急剧增加,需要改造和增设的管线就会越来越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地下管线比较混乱,每年管线被破坏事故有上万起,直接经济损失达7亿多元。如1995年济南市发生特大煤气爆炸事故,事故的原因是煤气管道泄漏使电缆沟内充满煤气而引起爆炸,爆炸长度达2.2公里。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缺少对防灾空间的规划,各项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如每万人中消防队员和消防车辆数,北京与上海仅分别为东京和纽约的1/6,城市总体抗灾防损能力还相当脆弱。

如何在保持现有自然条件不继续恶化和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的前提下寻求发展途径,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当务之急。

2.2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

2.2.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在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诸多问题及寻求新对策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吸取其历史的教训。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都曾经出现过向上部畸形发展而后呈现“逆城市化”的教训。由于城市中心区经济效益高,而以房地产业集中于城市中心区投资,造成了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大量兴建。为了解决人流、车流过分集中问题,又兴建高架道路,高层建筑、高架道路的过度发展,使城市环境迅速恶化,城市中心区逐渐失去吸引力,于是出现居民迁出,商业衰退的“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的发展历史表明,单纯以高层建筑和高架道路为标志的城市向上部发展模式,不是扩展城市空间的最合理模式,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当今发达国家已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作为解决城市人口、环境、资源三大难题的重要措施和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交通难问题,发达国家纷纷修建地下铁道,如纽约现在地铁运营长度为410公里。东京为263公里,巴黎为209公里,伦敦为414公里,这种快速大运量的地下有轨交通不仅解决了交通阻塞问题,同时其能耗小,噪音低,从而使其沿线地价升值,进一步带动了城市中心区的复苏。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大城市,如日本的东京、名古屋,美国的费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多伦多,法国的巴黎,德国的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斯图加特,以及北欧的斯德哥尔摩、奥斯陆、赫尔辛基等地以地铁修建为龙头,对城市中心区进行了立体化再开发,即缔造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其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立体化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日本为例,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人员活动、物品储存、交通运输、供给处理等。其主要开发和利用形式有:地下室、地下步行道、地下街、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多功能的铁道站前地下广场及复合型的地下市政设施等。通过广泛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既节约了城市用地,扩大了公共绿地,又使交通顺畅,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2.2.2大力开展地下空间

实践证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省耕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最有效途径。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得到合理开发,其节省土地资源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一个城市的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一般是城市的总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40%。以北京为例:旧城区62.5平方公里范围内,浅层地下空间资源可供合理开发的有41.2平方公里;当开发深度为10m,地下空间资源量为L65亿立方米;以地下建筑为二层计,可提供建筑面积0.55亿平方米,比旧城区0.42亿平方米还多。因此,世界发达国家把地下空间作为新型国土资源。1983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了利用地下空间的决议,决定把地下空间的利用包括在该组织下属的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之中。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国际学术会议上通过了《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199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第七届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其主题是“明天一室内的城市”。1998年在莫斯科召开了以“地下城市”为主题的地下空间国际会议。广泛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是在19世纪末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起步的,是以人防工程建设为主体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中一部分工程实现了平战结合,在平时发挥了一定的城市功能。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容量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于是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大城市开始了以城市交通改造为主的城市再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进入一个适度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正在大规模建设地下交通体系:上海先后完成了地铁1、2号线和明珠线的建设,并规划了11条地铁线和10条轻轨线,总长560公里;北京完成了地铁复八线、13号线的建设,近期又开始建设地铁5号线,不久又将开始建设4号线、八通线、春颐支线和望京支线,北京远期的地铁营运里程将达到408公里。除了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外,许多大城市还开发了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如大连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不夜城”,地下商业部分3层,停车部分5层;又如北京的东方广场,因地面高度受限,地下开发了4层,共30余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20%。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城市在重点再开发地区,开始实行地下空间大规模的整体开发,即地面红线以内相对应的地下空间全部加以开发,在地下建立动、静态交通体系,并将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归人多功能公用隧道,即“城市共同沟”,使地面上保持安静、优良的环境。例如北京市的中关村西区和东部的中心商务区(CBD)都采取了这种再开发的方式。

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阻塞、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时还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些先进国家的城市,如美国的芝加哥、挪威的奥斯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以及日本的一些城市,在地下空间建立了下水道和污水收集与处理的统一系统以及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统一设施。日本的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方案中设计有管道系统可以把垃圾分别输送集中到地下垃圾处理厂。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就可以把污水、垃圾的污染减到最低限度。日本学者尾岛峻雄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建立封闭性再循环系统的构想,尾岛设计了一个覆盖东京23个区的地下大深度公用设施复合干线网,其相交处节点为大型多层地下建筑。所有物流系统如污水、垃圾、供热和供冷的空气等的运送、处理以及回收都在这个大循环系统中进行。我国到2030年,在中等干旱年份,缺水300多亿m3,但同时我国有400—500多亿m3的城市生活污水,其中80%未经处理排放形成污染,如能达到英国(100%)和美国(89%)的处理水平,则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回收后也解决了缺水问题。因而,在我国城市中利用地下空间建立封闭性再循环的中水系统非常必要。

3地下空间规划原则

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地下空间发展史表明:当全国人均产值达到或超过500美元时,才进入可以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这个数值,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已经大大超过这个值,可以进入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阶段。但是,在地下空间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及无序的过度开发所造成的地下空间浪费问题。发达国家如日本在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已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城市中心街区地下设施拥挤,即原地下工程对新规划的地下工程设施布局形成制约,新规划设施埋置深度加大,建设、管理费用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国际隧协于1990年在中国成都召开的第十六届年会上提出以下有关法规方面的政策宣言草案,并于1991年在英国伦敦第十七届年会上正式通过,宣言如下:

(1)地下空间与土地及矿产资源一样,也是人类的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也应认真规划,以确保这种资源不被破坏和浪费;

(2)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土地将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它的存在也势必影响将来邻近地区的使用,这些特点就要求对地下空间的规划格外重视;

(3)为了决定地下空间的优先使用权,为了更好地处理可能发生的使用上的矛盾,为了给将来更重要的利用提供预留空间,国家、地区应该制定有关的准则、标准及分类。

因此,根据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规划原则:着眼当前,考虑长远;地上地下,统一规划。

3.1着眼当前,考虑长远

从我国实际出发,近期规划应着眼现有的地下空间利用。具体规划如下:

(1)把过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间鉴定分类,可用或可经过改造利用且又符合总体规划的应尽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报废。

(2)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暴风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3)结合城市建设尤其是地铁建设开发地下空间,上海人民广场的改造即体现了这样的原则,以地铁修建为契机,形成了一个包括2座地铁车站、2座地下商场、一座地下停车场和一座地下变电站的大型地下综合体,地面上建设了大面积公共绿地并恢复了人民公园。

(4)明确地下空间利用的重点是以地下交通建设为中心,其次是人员地下活动空间的开发以及地下供给处理设施的扩充和改造。在近期规划同时,还应考虑长远,对将来可能转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设施进行规划预测,为其预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间重复改造。

3.2地上地下,统一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取长补短,去弊存利,建在地下有利就规划在地下,建在地上有利就规划在地上。同时,由于地下设施较多,也应从使用上、地质条件、技术条件上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等方面深入研究各种地下建筑的合理埋置深度,如共同沟的标高不能把地下铁道的标高往深处降,因车站造价与深度成正比,越深造价越高,也不利于运营成本的降低及乘客上下的便利。在这方面,一定要作好地下空间的立法,以达到可持续利用地下空间的目的。

4结束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在寻求和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时,应注意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利用这宝贵的资源,要系统、长远的规划,以提高城市用地效率,减少城市灾害损失,实现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建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陈立道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钱七虎.迎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潮.岩土工程学报,1998(1)

4王祚清.日本城市大规模、深层次、多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998(2)

5王梦恕.21世纪是隧道及地下空间大发展的年代.岩土工程界,2000(6)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第3篇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核心,通过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提高安全管理本质水平,全力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努力把我局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上新台阶。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今年,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它始终贯穿到城管各项业务工作之中

在开展每一项工作时,都要考虑到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在组织重大活动时,一定要首先认真做好安全评估。在开展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与监理方和施工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在所有行政许可项目审批中,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二、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继续贯彻落实“天天巡查,一周一报,月月通报”的检查办法,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切实做到对一般安全隐患发现后立即整改,对重大隐患限期整改,做到整改责任、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隐患的跟踪督办力度,严格实行重大隐患逐项整改验收销号制度。

三、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度。认真落实与市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与各单位签订新一轮责任书,层层抓好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落实。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和责任追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实施考核奖惩。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制订安全生产年度考核量化指标,力求考核体系、方式创新,以发挥考核的科学管理作用,调动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行黄红牌警告制度,对辖区内发生伤人事故的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和责任倒查;对发生死人事故或较大事故的单位实行红牌警告和责任倒查,其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并对相关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

四、进一步完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在新形势下取得新突破

我们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重点完善安全员制度、安全督查制度、台帐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流程。要完善应急预案。对《*市城管局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城管局防汛、防风、防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城管局道路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城管局垃圾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进行修订。各单位也要根据形势发展的最新要求,并结合本身的实际进行修订。

五、突出重点,抓好专项安全工作

进一步抓好防汛工作,认真治理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对易涝路段、易滑坡路段加强检查和加固。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桥梁的检查、检测力度,继续狠抓道路桥梁安全管理,确保我局所管理的每一座桥梁的安全。继续狠抓所属物业的消防安全,防止发生各类消防事故。进一步强化对高压容器、填埋场、受纳场、游乐设施的安全防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运行。进一步抓好爱国卫生工作,加强防疫病物资储备,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加强疫情防控,切实提高应对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

六、继续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增加安全保障力度

在每年度的财政预算中要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对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做好安全物资储备和安全防护工程、基础设施设备及技术装备建设,消防器材该换的要换,防护栏、防护墙该建的要建,设备该添置的要添置。

七、建设覆盖全局系统的安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平台

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构筑安全管理电子政务、隐患排查整治、预案及应急管理、量化考核等综合信息平台,并能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三防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气象中心等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保证安全生产信息准确、快速传递和应急救援能够快速启动。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准则,,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确保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发展、富民强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实施和内容

分三个阶段,即推荐过程、审查过程、票决过程。

1、推荐过程,主要推荐先进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按照推荐办法、推荐条件、推荐目标、推荐重点、推荐要求等有关程序进行。

2、审查过程,由党支部组织,吸收部分党小组长参加,对经联名推荐的先进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以及预备党员转正人员,对照有关程序,进行审查把关,然后提交支委会讨论和党员大会票决通过。

3、票决过程,在研究决定过程中改举手表决方式为无记名投票方式来表决,真实、准确表达本人意愿,确保表决结果的公正、公平。经票决通过的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人员,党组织要确定支委成员对其进行政治审查,经政治审查合格后,及时上报某党委审批。

三、措施要求

城市安全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化;供水安全;风险评估;管控;策略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数逐年增大,城市水源和供应往往会遭遇到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威胁。城市供水一旦受到破坏,会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此外,水资源修复和恢复过程相对缓慢,将不可避免地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对影响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化分析,维护城市供水系统整体安全可控,已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现实课题。

1影响城市供水安全风险类别

1.1安全风险

健康充足的水资源供应是维系城市快速发展的资源保障,在当前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趋势中,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转情况决定着城市发展的竞争力,水资源缺乏或者水资源被污染所带来的城市发展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城市文明的衰退。城市供水系统供给服务对象是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无论是生产或者生活,都在为城市日常运转提供着重要的水资源。在影响城市供水系统安全的风险因素中,水资源污染是引发城市供水危机的主要因素。因为水污染处理起来相对复杂,处理周期长,恢复成本大,在短时期内会造成城市居民用水短缺,导致城市供水不足。此外,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对城市供水的影响也比较大,对水资源的浪费会造成城市供水紧张,导致水资源流失。

1.2自然风险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不可抗原因,极端气候在近年来呈现出频繁发生的态势,洪灾、泥石流都会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的破坏,引发供水危机。自然灾害可以通过当前的技术手段能够进行预测,在灾害爆发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起到减少部分灾害损失,但是在大自然绝对的力量面前,供水系统若遭到严重破坏,那势必会造成城市供水系统的瘫痪。因此,城市管理者就需要充分考虑极端情况下如何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比如可以通过设置城市备用水源地等措施,防止出现单一城市供水系统遭到自然灾害破坏而影响整个城市供水现象的发生。

1.3社会风险

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与建造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城市供水枢纽和管线网络的建设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留出充足的缓冲空间,保障城市未来发展用水。但在城市建设中,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城市供水系统建设过程中,不顾城市发展实际,导致系统设计不科学,施工质量不过关,供水系统还没有到使用年限就落后于城市发展,不得不进行重新建设,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城市的正常发展。

2城市供水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由于威胁城市供水安全的风险因素复杂多变,风险管控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对不同的风险类别进行差异化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总体上来讲,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价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危险因素识别;供水系统安全隐患评价;风险计算。在这3方面内容中,危险因素识别主要指对影响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性因素,以及影响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对可能影响到城市供水安全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分类,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此方面内容是对城市供水安全风险评价的关键,只有识别出城市供水的危险因素,才能很好地做出科学的风险应对措施。供水系统安全隐患评价主要是指对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全面分析和排查,分析安全隐患的影响范围大小,并对安全事故发生后对供水系统的影响进行预估,按照优先级对安全漏洞进行修复。风险计算主要是指围绕潜在威胁城市供水系统安全的危险因子,运用相关公式对风险数值进行计算和评价。

3城市供水安全风险产生原因

3.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负责城市供水系统保障的任务集中在政府水利部门。因此,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水平与水利部门的行政效能相挂钩。从城市供水安全角度来看,政府水利部门对供水安全的保障措施相对比较充足,能够应对大多数极端条件安全事故,保障城市用水供应的安全稳定。但从风险评估角度看,水利部门对安全风险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对供水安全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是城市供水系统日常管理中的短板。

3.2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

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与维护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管理因素,但部分负责供水的企业的业务集中在水质检测和供水管网建设维护,供水安全源头管理欠缺,系统治理的思维还没有树立,造成工作面相对狭窄,影响到城市供水系统的现代化管理能力提升。所以,为了做好供水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树立城市供水管理系统化思维,做好对风险的预测、识别、预防和控制,综合各要素,加强对城市供水系统的各环节进行现代化改造,确保系统运行始终处在最佳状态。

3.3安全管理措施不足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影响城市供水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不足,制约了对城市供水系统的风险管控,风险治理系统化能力不足,工作相对片面。(2)对城市供水系统的调查研究比较少,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缺乏充足的资料支撑,方法措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3)城市供水系统安全管理人才力量短缺,由于城市供水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当前负责城市供水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能满足需要。(4)后勤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供水安全管理监管手段单一,监管能力不足。

4城市供水安全管控策略

4.1加强对风险因素的排查

加强对城市供水系统风险因素的排查能够有效防止城市供水风险的爆发,消除威胁城市供水安全的影响,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要。城市管理者应该在供水安全巡查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制止污水排放和有害废弃物在水源地倾倒等威胁城市供水安全的行为。在必要条件下,应当探索建立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提高对城市水资源的法律保护力度,对人为破坏水资源生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强力的法律震慑,加强对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要通过在城市水源地周围设置缓冲区域,做好水源地周边工厂搬迁,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全覆盖,保障城市水源地周边的水生态安全。要在全社会树立保护城市水源地生态安全的理念,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思想教育,培育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教育广大城市居民自觉维护水源地安全,确保水资源被合理地利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2优化城市供水设计

城市需水量相对于农村和城镇较大,对水源地供水质量有较大需求,且城市供水主要来自于水源地供水。如果城市供水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的扩张,那么就会反过来对城市现代化发展造成限制。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供水系统安全问题设计隐患,需要优化对城市供水的设计,从设计角度出发,根据城市实际和未来发展空间,结合地形环境等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供水设计规划,实现对城市供水的系统化管理。由于近些年气候变化异常,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相对以往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管理者应在城市供水管理中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因素,做好对极端气候条件下城市供水安全应急管理预案,提高城市供水系统在遭受气候和地质灾害后仍能够维持供水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此外,应当做好对供水管线的优化设计,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原有的供水线路需要大范围的延展,在延展时,应当设定较大的发展系数,从而为城市供水设计留下较大的富余量,更好满足城市供水需求。4.3严格城市供水监管加强对城市供水系统的监管能够有效提升供水安全水平。城市管理者要加大对供水系统安全治理领域的资金投入,扩大城市供水系统的辐射范围,更好地维护城市居民的用水权利。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专门的城市供水安全责任领导小组,或者由水利、城建、环保等多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制定协调配合机制,负责城市供水系统的和监管,强化对城市水资源的监督管理,确保城市供水安全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既定的政策。另一方面,对城市水资源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需要成立专门的账务,并做到对城市居民负责,及时公开账务资金用处,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化,真正用到提升城市水资源安全管理上,防止资金浪费和乱用。

4.4提升技术措施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一些新的技术、新工艺的出现给城市供水系统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城市供水系统中能够有效提升供水系统各环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供水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效率,提高应对复杂环境和风险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供水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系统化操作水平,同时需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训练,针对可能出现的供水风险做好安全演练,确保在发生供水安全事故后能够迅速做出响应,维护城市供水安全。城市管理者要加强对城市供水系统数据的管理,加强与相关联城市的数据分享,建立协同机制,提升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

5结语

综上,城市供水安全风险的管理决定着供水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当前,自然和社会等危险因素威胁着城市供水安全,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风险。因此,要把对城市供水安全评估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对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加强政府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供水安全风险应对措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可靠,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雅珍,蔡云龙,刘茵,等.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研究[J].给水排水,2013,49(12):13-16+11-12.

[2]唐磊,周飞祥,王巍巍,等.城市饮用水水源风险识别与规划管控对策研究[J].给水排水,2020,56(07):41-46.

[3]薄仲年.我国城市供水安全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01):193-19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