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才会议发言

人才会议发言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5.23”会议精神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就我市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人才保证进行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刚才,杨市长作了工作报告,12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从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加强人才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又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揭示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也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我市的情况看,切实加强人才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今年上半年,省委李源潮书记两次来*调研,对*的发展寄予厚望,省委要求,*要争当江苏沿江新型传统制造业基地的“龙头”和江苏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龙头”,要争当全省“两个率先”的先行军和全国率先发展的排头兵。根据省委的要求,在最近召开的市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我们确定了本世纪头十年*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就是,到*年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到2010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提出的“两个率先”,决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经济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高地,而且要成为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不仅要有一流的经济规模、一流的环境质量、一流的人民生活水平,而且要有一流的人才群体;不仅要建成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社会,而且要建成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创新人才得到全力扶持、创业人才容易成功、各类人才大批集聚的社会。这是*实现“两个率先”的深刻内涵,也是*未来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做好各项工作的总任务、总要求。对此,我们各级党委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两个率先”最缺的是人才,关键取决于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竞争更为激烈,而这种竞争最终反映在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区域竞争的焦点,也决定了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强弱,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发展主动权。*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曾孕育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卓有成就的杰出人才,目前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籍院士就有80多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的人才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人才管理机制和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人才综合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集聚能力还不够强,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领导型人才十分匮乏。去年底我市人才总数为51.5万人,每万人口中人才数为883名,其中工程技术类不足人才总量的四分之一,从事研究和实验发展活动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仅占人才总量的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人才总量的0.7%,低于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的人才现状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同南京、西安等一些大中城市相比,也无优势可言。近年来,尽管我市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但是,深入分析,经济指标的后面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如果高素质人才问题不及早解决,*就缺乏发展后劲和潜力,就很难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最终将成为我们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制约因素。当前,我们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人才工作,下大力气构筑集聚高素质人才的平台,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着力推进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高地。我们不仅需要培养造就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人才,也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不仅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能够担当重任的各级领导者,也需要一大批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在经济建设领域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需要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行各业拥有一批一流人才;不仅需要注重发挥人才个体的创造性才能,也需要形成人才的最佳结构和整体优势。根据这次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当前要重点抓好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要努力培养能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也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只占3.5%,高学历层次的不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不到10%,专业分布不尽合理,理工类专业的只占20%左右,如果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我们的干部队伍就会青黄不接,现代化事业就会后继乏人,就难以担当起实现“两个率先”的历史重任。二要努力培养精通国际经贸、法律和资本运作能力,建设一支既有实干精神、又有开拓魄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我们发展经济、实现“两个率先”的落脚点是富民。现在我市虽然经济总量很大,但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不够高,同宁波、温州、台州等地相比差距很大,这种差距的实质在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打工经济”,而宁波、温州、台州则是一种“老板经济”。缩小与浙江的差距,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关键要加快培养一大批大大小小的“老板”,可以说,只有当*现代企业家群体形成之日,才是我们真正实现“两个率先”之时。三要努力培养高新技术研发和运作能力,建设一支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把*建成国际新兴科技城市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的外向型经济份额很大,但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很弱,以外资为主的经济结构风险很大,缺乏科技竞争力,也就难以真正建成国际新兴科技城市。近年来,我们提出要使*经济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加快培育民营经济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最近在市委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又提出了加快发展钢铁、能源、化工、造纸、建材、纺织、粮油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产业,构筑“*制造”品牌,争当江苏规模企业的“龙头”,这一切离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是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人才是基础,是百年大计。要坚持高质量育才的原则,切实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党政领导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加强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尽快成为研发、创新的领军人才。加强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十分重要,要一手抓现有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研究生城和国际教育园等载体建设,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一手抓教育资源的跨地区、跨国界整合利用,积极开展同国内外一流院校联合办学、办班,提升我市人才培养载体的层次和水平。吸引人才是解决紧缺人才、补充人才不足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要坚持高起点引才的原则,切实解决目前我市人才现状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引进一流专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一流院校毕业生。要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积极探索“柔性”流动的新途径;完善引进人才的市场化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参与的格局;加大对引进一流人才的政府投入,切实改变“舍得花大钱引项目、舍不得花大钱引人才”的现象。使用人才是关键,培养和引进人才最终要体现在使用人才上。要坚持高效益用才的原则,只要是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应该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尤其要让各类优秀青年人才挑重担,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得到提高。

三、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改革创新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加强人才工作、构筑人才高地的强大动力。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面对人才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新特点,我们各级各部门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出发,真正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实践中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新时期人才工作新格局。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人才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推进人才工作改革创新、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的关键。我们必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党的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大力推进党政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加强考核,狠抓落实。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听证、社会公示和专家咨询等制度建设,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人才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是努力推进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是我市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要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人事职能,建立起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实现政府人事部门职能重心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同时,建立管办分离的工作机制和政事、政企分开的调节机制,促进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向市场主体转变,使政府真正从“办市场”转向“管市场”,提高宏观管理水平。要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构筑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平台,发展多元投资结构的人才中介机构和行业管理协会,从而形成统一有序、开放竞争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的地区、部门、单位和所有制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消除体制因素对人才的制约,加快建立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加快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真正做到用好的机制选准人、选好人;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大胆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加快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良性循环机制,积极进行人才聘任制、辞职制、待岗制等探索。

三是切实加强人才政策的完善和创新。人才政策具有导向作用,是营造人才环境的重点,也是改革创新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这次会议又出台了3个文件,我们在实践中还应当不断总结,根据新的形势要求,进行完善和调整,尤其要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的经验,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同时,要着眼人才国际化的趋势,以及人才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对策性研究,包括人才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和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保障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的人才政策体系框架,使人才政策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同志们,*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已经明确,加强人才工作,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有可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充分涌现、财富充分涌流的现代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