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增长方式思路

经济增长方式思路

*7年区划调整时,洛江区农业人口占90%以上,基础差、底子薄,全区GDP仅8亿元,财政总收入2936万元。几年来,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主导产业优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5年实现GDP32.47亿元,比增17%;财政总收入3亿元,比增30%,成为近几年全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和较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面对新时期,新任务,积极探索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基本思路及对策,对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实效

随着我区工业化步伐加快,制造业基地不断夯实,产业集聚能力逐渐提高,科研孵化能力不断加强,传统农业区逐渐向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带动农业的加速工业化阶段转变。在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区(*7年)初期的19.6:43.1:37.3调整为“十五”期末的7.5:64.9:27.6;产业技术、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单位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步降低,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明显提高,环境污染得到一定控制。主要表现在:

(一)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十五”期间,全区企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出货值年均分别增长21.9%、20.3%、44.53%和16.2%。截至*5年,产值达1000万元-5000万元、产值5000万元-1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分别比*0年增加33家、18家和4家;纳税超100万元企业突破40家。

(二)科研创新能力增强。企业通过加大研究与开发和购买技术成果的投放,推进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成本压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占9.65%;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占16.67%;小型企业占9.26%。*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研经费654万元,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362万元,占55.28%;科技活动人员100人,其中专家及工程师67人;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209万元,投入强度为0.06%。截至*5年末,全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开发中心4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企业13家。

(三)贯标认证意识提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市场推动下,企业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以管理促生产,以管理提效益,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和企业认证工作。至*5年,全区共有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4个、市知名商标7个。企业贯标认证工作大力提升了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品牌价值度。至*5年全区通过各类认证54个,其中通过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8个,通过ISO14000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6个,通过OHSAS18000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7个,通过HACCP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个,通过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1个。

(四)循环经济效益显现。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重点抓好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工作。轻纺行业加快原辅材料的集约利用;树脂陶瓷行业积极推进原料成本控制及污染减量化工作;制鞋和树脂工艺行业提高了对模具、边角料及相关机械的回收利用率,其中顺枫制铁有限公司利用回收的各种铁制品翻新生产新的铁制产品、信和涂料有限公司利用废塑料瓶生产醇酸树脂等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五)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完成生态城区建设规划编制,确立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形成了党委决策、政府实施、人大监督、政协支持、分级管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公众参与的生态城区建设机制。先后出台了《泉州市洛江区处置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泉州市洛江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5年违法排污案件的办结率达98%;开征68家企业排污费41万多元,超额完成年征收计划,有效地约束了企业污染环境行为。

二、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产业的发展主线不明朗,集聚效应不强,产业层次偏低、能耗物耗偏高,产业板块只具备基本雏形。

(二)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虽然近几年涌现出不少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区企业大部分仍属于外贸代工型企业,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比例偏少。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待进一步深化。从行业上看,我区的主要行业还处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从区域上看,边远山区的第二产业整体上都还属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物耗大,企业内循环效率有待提升。

(四)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受宏观环境影响,某些行业政府干预过多,而某些行业政府扶持还不够,政府职能还有待进一步的理顺,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面还不够宽。

三、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基本思路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为中心,以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效益为重点,强化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依靠科技进步,推进集约经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深化市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

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总体思路,农业方面,以农民收入是否持续增长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禽畜养殖业,积极推动品牌化经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工业方面,基本形成初具规模的制造业基地。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推动轻纺、五金机电、树脂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为手段,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方面,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并举,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推动商贸、物流、金融、中介、信息软件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发挥生态优势,整合和开发以马甲仙公山为龙头的区域旅游资源,初步形成假日休闲度假旅游区。

(二)突出规划先导,优化经济资源空间布局

按照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部署,以泉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全方位参与区域分工,根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着重考虑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调整区域发展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是完善万安商住中心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积极承接城东片区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和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及其他配套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二是壮大双阳河市工贸综合经济区,以洛江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工业化、城市化齐头并进,建设沿万虹公路的绿色工业走廊,推进产业积聚壮大,促进配套服务升级,建设成我区主要的经济成长区域。三是发展马甲科教旅游度假区,以仰恩大学为基础,引进新的高等院校,鼓励发展科教事业,做足山水自然风光文章,建设形成科教与旅游有机结合的经济区。四是培育罗溪虹山特色农业和产业梯度推进区,加快发展特色资源深加工、轻工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制造业、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

(三)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科技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协会职能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培育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高科技农业方面,要参照国际、国内已有的标准,加快编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业技术标准(GAP)和技术规范(SOP)。在此基础上加强认证工作,严格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鼓励阳光、华丰等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科研课题,引导农业企业、中介组织、生产大户与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加强联系,推进洛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拓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合作开发和引入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加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稳步推进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建设,争取建设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洛江”。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精通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复合型科技创业人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真正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四)推动集约发展,提高企业综合要素生产率

集约利用资源要素,促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内涵发展之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一要制定和完善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利用法律、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在招商引资阶段对不同的行业有所甄别。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对没有按期投建的地块,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定下发催建通知或收回重新招标。二是建立促进资源节约机制。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逐步淘汰资源浪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注重企业内部循环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工业园区内的循环。要以园区为载体,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园区建设要按照产业聚集、规模经济和生态循环的内在要求,从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零污染”抓起,实现企业“点”的循环;围绕废物循环、能量交换,通过合理安排、科学布局、完善功能,实现园区企业之间“面”上的循环。

(五)加快体制改革,增强经济转型动力

要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形成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一是发挥政策导向。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发挥市场机制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杠杆,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做大做强,抑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的发展,促使其调整产品结构和方向;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改革,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配合使用,形成灵活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发挥好政府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二是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建立起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的有效机制,每年推出一批有效益的公用事业项目、基础建设项目和医疗服务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实施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和品牌经营工程,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在外建立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三是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完善招商引资“一条龙窗口”服务窗口,优化企业的工商环境和税收环境,指导和协助企业做好应对反倾销和技术贸易壁垒的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加快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点意见

“十一五”是洛江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提升社会集约发展水平

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步转变,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产业要素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致力于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建设,加速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建立经济增长质量考评体系

完善对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运行的评价、监督、考核体系建设。改革与粗放增长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发展模式,建立与集约增长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把环境保护、资源损耗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纳入考核中去,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社会力量参与作用。通过完善市场来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探索自然资源合理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价格体制作用,让价格能够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加快建立战略性要素集聚机制,形成有利于集约使用资源要素的机制,建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

(四)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服务

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进程中,应加强区域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发展符合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