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业农村思考

农业农村思考

*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之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环境整治、农民素质提升、公共事业建设、固本强基和改革深化工程,在进一步推进产业新发展、建设农村新社区、培育现代新农民、完善服务新体系、促进民主新进步和构建发展新体制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继续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走在前列。全年争取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5%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一、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创新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和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努力构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依法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确保175万吨粮食生产能力。把制止耕地抛荒闲置和扩大早稻种植面积作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重要途径来抓,尽力减少季节性抛荒,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依法查处常年性抛荒。实施水稻单产提升工程,加快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和应用步伐。积极推进粮食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种粮大户,提高粮食产业化程度。继续完善各类粮食产销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着力提高政策保障能力。全年确保完成21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85万吨粮食总产量,常年性农田抛荒率控制在1.5%以内。

2.做特做优特色产业。继续把提升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茶叶、蔬菜、水产、畜禽、花卉和干鲜水果优势农产品,力争规模调大、品种调优和质量调高,打造绿色茶都,创建蔬菜大市,优化畜禽产业,提升珍珠之乡,构建花卉强市,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全市新发展特色基地10万亩以上,新增万字号基地2个。引导和支持农民通过改植、换种和套种等途径,把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相结合,与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相结合,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路子。

3.扶强扶大农业龙头。坚持依托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链经营为核心,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园区在整合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扩容和升级,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关联度大、环境影响小、可循环利用的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形成特色企业群。引导更多的工商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走发展非农产业扶助农业的路子,培育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要率先制订和实施生产标准,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全市新增销售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亿元以上农业企业5家。

4.提升发展外拓农业。立足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坚持“四外”并举,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和组合,提高扩张能力,拓展产业空间。一是稳定外建基地。着力在外建基地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提高外拓经营水平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实现农业外拓质量双赢。全年新增外建基地20万亩,总量稳定在730万亩左右。二是促进外向创汇。积极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加强对贸易政策和市场行情的收集研究,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力争农产品出口增长15%以上。三是加大外引资金。实施外资嫁资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吸引市外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参与经营,完成实到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四是积极外拓市场。按照“建市场、设窗口、进超市、办展销、强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连锁经营、配送、超市、经纪人、贩销、网上交易等新型流通方式,大力支持集团型农业龙头企业到境外开设销售窗口、创办分公司,着力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市场营销网络,扩大农产品的市场营销空间和领域。

5.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定点,提升品位,打响品牌,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点),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加强现代流通网建设,改造和规范农村小商店,实现镇镇有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结合中心镇村建设和城中村(园中村)改造的不断深入,切实加快现代城市农业建设,在强化农业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和就业增收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开发,促使现代农业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促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大力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1.完善规划编制,深入实施“百千”工程。按照“村镇布局网”的要求,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村庄整治建设规划。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在去年提前一年完成“百千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百千工程”建设,按照“点、线、面”结合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乡镇,成片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2.全面实施“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大村庄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力度,把农村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作为重中之重。普遍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系统,80%左右的乡镇实现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20%以上的行政村要基本完成生活污水整治工作。启动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工程,搞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3.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保障”、“千库保安”、“千里清水河道”等工程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提高耕地肥力。继续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扎实推进平原绿化造林工作。加快曹娥江大闸主体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具备通水条件。闸前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完成大桥与管理区的接线工程及两侧绿化景观配套工程。做好新昌县钦寸水库前期工作,开展曹娥江引水工程准备和施工建设。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治理水土面积74.4平方公里,完成17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抓好30座千库保安任务。新增市级以上生态镇乡20个,绿色生态村100个,清水河道110公里,绿色林带200公里,解决11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4.抓紧实施“欠发达乡村奔小康”工程。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奔小康”工程,加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抓好“双五千”以下乡村结对帮扶活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引导发达乡镇和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积极支持鼓励发展家庭工业、个体经济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服务业,促进山区欠发达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大力实施公共事业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体系

1.加强农村基础配套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和城镇带动力度,按照“交通网”、“现代流通网”、“燃气网”、“信息网”、“健康保障网”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十个一批”生态工程、“千里绿色林带工程”、“千里清水河道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等系列工程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完善县、乡道路交通设施和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农民信箱、现代信息为手段,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实用技术、主攻市场流通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深化基层农技体制改革,加强农技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各类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关键技术的协作攻关,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提升种子种苗业。把种子种苗业作为农业的朝阳产业来抓,加大科技协作攻关,做大做强优势种子种苗业,提升我市种子种苗业水平。积极发展能源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探索能源农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3.加大农民培训转移力度。继续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加强以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为重点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培训农民10万人。注重培训与转移相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力争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比率达到75%左右。全面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务工经商,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4.构建农业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动植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疫信息网络,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应急反应和群防群控能力。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完善农资信用体系,不断提高农资监管的水平。加强农机安全监管,高度重视渔业安全工作。

5.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按照“构建‘网上社会’、做强‘千龙网站’、做大短信平台、提升农技服务、完善‘三电合一’、建立监督平台、拓展应用领域、建设一支队伍”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农民信箱为载体,以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构筑网上社会,拓展服务功能,健全信息体系,进一步加强产、供、销的全程信息技术指导与服务。

四、大力实施改革深化工程,进一步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体制

1.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理顺乡镇管理体制,整合乡镇事业机构,精简机构编制,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制度。加快县、镇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和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明确责任,分类处理,妥善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改革,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和有偿使用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互保工作。推进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投融资和农业经营体制等配套改革,逐步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技体制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新体系。

2.积极探索多元化对农投入机制。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按照中央关于“三个高于”和“三个主要”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三农”投入逐年增长。探索社会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多渠道集聚社会资金。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劳出资。

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农业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基层供销社、农技推广部门等多种组织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以财务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会员股份化为目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进一步发挥合作社组织生产、带动农户、标准安全、促进销售的重要作用。

4.稳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妥善化解村级债务,坚决制止新增不良债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深化财务公开,全面推行会计委托制度。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提高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