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产业培训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精选

农业产业培训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1篇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李长江

根据省产业化办公室安排,现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我市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领域拓宽、水平提高、进程加快、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100多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797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36家,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9家,部级2家。培育带动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320万亩,带动农户76万余户。综合分析,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渐趋明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生产基地逐步壮大。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基地的开发建设。目前,全市在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在养殖业建成了1256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33处、年出栏万只的肉鸭基地34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02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20余处;在林果业形成了7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和10.7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三是龙头带动逐步增强。随着龙头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膨胀,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逐渐增强。目前全市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实现增值增效。四是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象兖州的嘉隆公司、绿源肉鸭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新区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近年来,围绕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强化组织领导,加快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水平提升。同时,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强力推进。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健全组织领导这个保障。为推进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去年市委、市政府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整合产业资源,制定出台了关于培植壮大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具体的考核奖惩标准,实行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市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各县市区和各有关责任部门也都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考核奖惩机制和具体办事机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2003年度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分列前三名的县市区,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对有关责任人记二等功。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突出结构调整这个重点。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膨胀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去年秋季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市里成立了11个督导组到县市区集中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服务。通过规划引导、宣传发动、配套服务、督导考核等措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发展。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龙头企业通市场、连基地、带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一是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择优择强加大扶持力度。对市级以上骨干企业、新上在建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从去年开始,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扶持。三是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宣传。为使龙头企业借助利用外部资源和优势,市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和产品推介宣传,给予场地租赁费、宣传攻关费等补贴性扶持。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把握利益联接这个根本。农业产业化的利益联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围绕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运作,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其主要做法是,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实行契约化管理,确定收购保护价;支付预付定金,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信息服务,进行技术指导;发展股份合作组织,建立紧密型或半紧密型关系等。任城华仙甜叶菊股份有限公司,兖州的嘉隆公司、绿源肉鸭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新区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有效抵御了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政策扶持这个支撑。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市和县市区拿出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扶持。去年,市县两级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奖励资金达到1.8亿元以上。其中仅用于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培训的资金就在300万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发展,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素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薄弱环节和明显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针对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协调、调控、监督”等服务职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随着各级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扶持额度。优化资金投向,整合投入资源。把现有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农民教育培训资金等农业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与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捆帮统筹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二)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协调机制。着眼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由各级政府引导,财政先拿出部分周转资金,由银信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社会其他财团参加,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服务。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精神,着力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突出优势产业,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建管并重的原则,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20*年新增和改造主导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培育毛竹2万亩,新辟茶园1500亩,“金鸡种”等良种茶无性系扦插苗75亩,新辟和低改桑园1万亩,种植百合3万亩,并开展百合品种改良、提纯复壮试验示范,抚育油茶0.5万亩,新增土池养鳗500亩,积极发展中药材、石斛、沟鲶、畜禽和绿色蔬菜等基地。注重加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新建1平方公里以上的现代农业综合小区1个,省市级龙头企业各建立面积不低于300亩基地1个以上,各主导产业牵头单位负责建立1000亩左右的示范点1个以上,各乡镇重点打造本地主导产业示范基地1个以上(种植业和林业连片500亩以上、养猪500头以上、养禽5万羽以上、水产精养100亩以上)。每个示范小区和示范基地都要做好规划,设立简介牌,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做到高起点、高质量,示范带动,促进发展。

二、围绕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按照省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政〔20*〕96号)要求,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各项政策,立足资源优势,整合壮大以茶叶、茶油、烤鳗、健康奶油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支持一隆羽绒、龙华竹业、源牌制丝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大部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组建龙头企业甲级队和乙级队,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20*年培育部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5家、市级10家。积极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后备队,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带动作用,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专业大户。

三、加强示范引导,发展合作组织。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应对市场能力。县农委、工商、科协、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服务,抓好示范建设,每个乡镇要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巩固发展主导产业行业协会,规范提高现有协会达到“五有”标准,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发展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村要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兴办专业联合社,形成组织网络,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继续推进“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扎实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适用性,重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发挥科技在增产增收中作用。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转移培训,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扩大转岗就业。由各乡镇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提供师资和教材,全年完成农民培训5万人次。

五、加快品牌认证,强化质量安全。按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适时监控、消费安全”的监管模式,建立完善全县农产品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产品药残的监测、检验,依法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围绕“争创一个品牌、连接一个企业、带动一片基地、开拓一方市场”的思路,实施品牌带动、市场拉动和项目推动战略。争创全国绿色茶叶基地县,新增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3-5个、*名牌农产品1-2个、*著名商标1-2个。

六、加强宣传推介,拓展市场流通。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加大宣传促销,增强品牌效应。筹办好第七届*山黄芽茶文化节和北京黄芽茶推介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交易会,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窗口,鼓励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名牌产品进入省内外大中型超市,不断提高*山农产品的知名度。完善、繁荣以大别山绿色商城为龙头的市场体系建设,探索连销经营、物流配送、产销直挂、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努力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强农村信息传递,充分发挥*山农业信息网平台作用,抓好延伸,扩大覆盖,提高登录率,抓好“进村、入户、到企业”。各乡镇建立信息和收集制度,及时将网上信息转递到千家万户,促进市场流通。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民,产业强村,通过政府引导、政府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业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我镇经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目标任务

目前我镇主导产业是优质稻、蘑菇、烟叶、蚕桑、加工橙以及三黄鸡。今年我镇将继续在全镇推广优质稻种植。对樟树、樟坑、鱼青、山车等地理环境因素较好的四个山村,每村年内优质稻种植面积要求达到1000亩,全镇总面积达到1.9万亩。蘑菇作为我镇规模化效应最好,实现增收最明显的优势产业,我们将不遗余力地鼓励更多农户参与,并统一规划以形成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今年我镇的蘑菇总种植面积将实现120万平方米的目标。三黄鸡养殖方面,在做好禽流感防控的同时,我镇将大力促黄鸡产业的发展。实现全镇黄鸡年总出产500万羽,规模养殖达2万羽的产业基地10个。同时发展以真君堂、大岭背等千亩烟叶基地。

除以上四大主导产业,我镇还将因地制宜地发展其他特色产业。在赖坊、、真君堂、大岭背等村各发展席草300亩,全镇席草总种植面积达1500亩以上;开发新圩、栗山大坪三个村实现千亩以上果业。扩大烟叶种植面,主要集中在赖坊、大岭背、旱脑和真君堂四个村,总面积为1200亩;继续稳固和扩大在旱脑、法沙、水枞等村的种桑养蚕,年内扩种200亩;同时以法沙、中江等村的甜玉米种植基地,力争秋季种植200亩以上;另外,我镇还将进一步做大做优果子园、青树、上南等村千亩商品蔬菜,大岭背200亩水稻制种,以及黄岗300亩荸荠等传统产业。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镇政府将花大力气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并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年内基本实现每村都有一个以上特色产业,使之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柱产业。形成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

三、工作措施

1.抓住时机,早做宣传发动

我镇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势,大力实施“产业富民”的战略,组织召开了党政班子会和镇村二级干部大会,研究部署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一是文字宣传。要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将农业产业化政策、农业服务指导的做法进行广泛宣传,各村要写一条以上永久性标语;二是会议宣传。要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口头鼓动,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解答群众的思想疑难,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三是上户宣传。镇村干部必须用下村工作时间,利用农业书籍,农业技术图画走村串户,逐户宣讲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和政策。同时要组织群众到农业产业示范点察看,做到眼见为实。通过发动宣传,激发群众从发展传统农业转为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的积极性。

2.强抓培训,加快科技推广

实用技术培训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素质及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今年,我镇围绕农民知识化工程,着力建设以蘑菇、蚕桑、脐橙、三黄鸡为主体的4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年内计划聘请省、市、县农业专家来基地授课,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示范引导等服务活动,达到“学一技,带一批,促一村,兴一片”的效果。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实用技术水平,促进我镇的农业产业格局更上新的台阶。

3.筹措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的指导思想,继续执行“扶大、扶优、扶强”原则,镇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3万元农业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同时捆绑涉农项目资金,在不改变使用用途的前提下,重点用于扶持龙头产业。今年,我镇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蘑菇、三黄鸡、蚕桑、烟叶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对蘑菇的扶持,继续保持每平方米30元贴息信贷的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本地人才和资源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引导和鼓励本地能人兴办农业经济实体,促进我镇特色产业上规模、增效益。

4.完善机制,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一方面继续贯彻“先运行,后规范”的原则,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积极指导筹建合作组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产业为纽带组建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扩大群众参合面,让更多的农民从参合中收益,实现“办一个协会,带一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帮群众”。另一方面坚持“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制定制度,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的效应。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蘑菇专业合作社、三黄鸡流通协会及蔬菜协会等经济组织的作用。

5.强化服务,加强督查考核机制

一是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要求镇班子成员所驻村必须抓出一项特色产业,同时对各村农业产业工作列入年终目标考评。严格奖惩制度,班子成员与第13个月工资挂钩,村委负责人与全年浮动工资挂钩,所驻村的干部与年终奖挂钩,实行严格督查,奖惩分明。通过一系列严格的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组织领导

1.成立机构。为加强领导,便于落实责任,我镇成立了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镇产业办和现代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组成。具体各村的产业发展由镇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具体抓落实。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4篇

、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

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相望,

是*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

,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

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户,14389人。

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

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

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

,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

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

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

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

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年发展种植了1100

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两岸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

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

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

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

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

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

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

、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

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

茄。在*、以赤叨、*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

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所所卡、*、*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重专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番茄、香葱、甜脆玉米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

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重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5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的意见》(*政〔20*〕4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的通知》(*政办〔20*〕27号)精神,继续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跨越行动计划,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壮大基地规模。围绕毛竹、茶叶、蚕桑、百合、畜禽、鳗鱼等*大优势产业和板栗、油茶、葛业、中药材等四大特色产业,全年计划新栽毛竹13000亩、引鞭扩园7000亩,新辟无性良种生态茶园1100亩、良种茶无性系扦插苗圃75亩,新辟和低改桑园10000亩,种植百合50000亩,推进良种改良、提纯复壮试验示范,新栽油茶1000亩、抚育油茶5000亩,新增土池养鳗500亩。积极发展中药材、石斛、畜禽、水产和绿色蔬菜等基地,全年计划发展和改造特色农产品基地6万亩。加强大沙埂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入园,现有入园企业年内投产见效,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种养业标准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先行区、现代农业生产组织试验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带动区”。各乡镇、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积极发展示范基地、示范片1个以上,搭建发展平台,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每个示范基地(片)都要做好规划,设立简介牌,明确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以点带面,促进全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二、增强龙头实力。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业龙头。加大国家、省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组建龙头企业甲级队和乙级队,重点在毛竹、茶叶、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上下功夫、求突破。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后备队,充分发挥能人大户示范带动作用,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营销专业大户。20*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5000万元10家以上、超1000万元30家以上,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

三、发展中介组织。大力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县农委、工商、科技、科协、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服务,抓好培训,搞好示范社建设,每个乡镇要围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进一步规范提高现有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功能,达到“五有”标准。巩固和发展主导产业行业协会,乡村要围绕主导和特色产业兴办专业联合社,形成组织网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四、抓好技术培训。开展各种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重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发挥科技节本、增产、增收作用。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继续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训,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转移培训,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扩大转岗就业,组织开展“神农杯”创业活动。全年计划培训农民5万人次,农户受训面达30%以上。

五、打造特色品牌。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在食品加工流通环节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健全政府全程监管体系。按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适时监控、消费安全”的监管模式,构建完善全县农产品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产品药残的监测、检验,依法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建成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争创一个品牌、连接一个企业、带动一片基地、开拓一方市场”的思路,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市场拉动和项目推动战略。扎实推进部级鳗鱼和蚕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年新增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1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3-5个,争创著名或驰名商标1-2个、安徽名牌农产品1-2个。

*、拓展流通市场。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加大宣传促销,切实解决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阶段性滞销问题。筹办好20*年霍山黄芽茶展销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名优农产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交易会,重点组织参加北京、上海、合肥、武汉农产品交易会。引导支持绿色、有机食品、名牌产品进入省内外大中型超市,加快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中心,今年建立合肥“绿色之窗”。完善和繁荣大别山绿色商城、大化坪黄芽茶市、单龙寺香草茶街、太平畈中药材、漫水河百合等为龙头的市场体系建设。鼓励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直挂、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抓好农业信息引导和农产品市场服务,促进产销衔接和农产品市场开拓。加强农村信息传递,充分发挥霍山农业信息网平台作用,抓好延伸,扩大覆盖,提高登录率,抓好信息“进村、入户、到企业”。乡镇建立信息和收集制度,及时将网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促进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