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产业案例

农业产业案例范文精选

农业产业案例

农业产业案例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主题

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增强新昌茶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茶叶质量监管制度,全面提升新昌茶业发展水平,确保标准生产和放心消费。活动的主题是“优质安全,规范发展,树百年品牌,造茶业强县”。

二、预期目标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创名牌系列活动,全面提升茶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茶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意识,为提高新昌茶业市场竞争力,确保茶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三、活动内容

(一)出台新一轮茶叶产业政策,健全完善有关茶叶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的内容。围绕影响控制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以规模茶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体,以推进茶叶质量认证、无害化生产、标准化加工为重点,鼓励引导优质安全生产,从政策上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二)加强与天福集团的战略合作。一是组织举办首届“天福杯”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引导广大茶农、茶商提高质量意识。二是在天福茗茶连锁店中开设大佛龙井专柜,第一年(20*年)达到150-200家,争取用3-4年时间在天福茗茶连锁店中全部开设大佛龙井专柜,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举办“茶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会”和“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县里组织一次“茶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会”,邀请茶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5-9月份,在全县各镇乡组织举办30期“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重点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茶园管理控制技术”等技术,组织带领、引导农户创建绿色茶叶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茶叶产品档次,培育绿色品牌。

(四)加强源头监管,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依法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检查,加大对禁用农药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使用禁用农药的不法行为,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茶区农药市场、肥料来源管理。根据我县茶叶生产实际,重点茶区都要建立茶用农药销售专柜,建立进销货台账,重点推荐使用茶园专用农药、肥料,有效杜绝高毒高残留等茶园禁用农药。加强对农资经营户业务技术的培训教育,做到及时准确地向茶农提供茶园安全、合理用药技术的指导。以规模茶场、茶叶合作社为重点,逐步推行田间档案记录,逐步建立起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新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引导茶农茶商加强行业自律。开展“安全生产,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万名茶农茶商签名活动。在中国茶市组织茶叶生产、经营人员进行签名活动,树主人翁形象,做大佛龙井品牌的护牌人。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大佛龙井等专用包装,提倡使用规范包装,建立“互相监督、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机制。

(六)加强大佛龙井品牌使用的推介、管理与监督。开展对大佛龙井专卖店的检查与监督,树立大佛龙井品牌的良好形象。组织策划1-2次有影响的全国大城市的大佛龙井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大佛龙井品牌。开展“我为新昌茶业发展献一计”金点子评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公开征集有关新昌茶业发展的建议、措施与想法,让广大茶叶生产者、经营户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来为新昌茶业发展献计献策。

(七)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茶叶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责,切实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茶叶质量抽检活动,20*年度组织2次以上的鲜叶、成品茶的抽检活动,及时掌握我县茶叶质量发展动态。探索建立田间档案记录、茶叶质量抽检、各类认证企业备案等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提升我县茶叶质量管理水平。

(八)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积极引导茶叶生产分工分业。鼓励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兴办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并以周边基地和农户为依托,通过收青制干或联合制茶等形式,探索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实现稳定的茶叶质量,促进分工分业,提高茶叶集约化水平。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县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茶叶产业发展质量年”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把“质量年”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农业产业案例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县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负其责、重点整治”的原则,以服务“三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根本宗旨,依法重点整治拖拉机无牌、无证驾驶、违法载人、超载、超速等行为,广泛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全镇2009年农机事故率、重伤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3、2‰以内。

(二)农用拖拉机挂牌率达100%,拖拉机操作人员持证率达100%,驾驶员审验率达100%,拖拉机年度检验率达90%,拖拉机交强险投保率达100%。

(三)与拖拉机驾驶员(机主)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达100%,与农机销售企业签订《拖拉机销售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达100%,与农机维修厂(点)签订《拖拉机维修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达100%。

(四)完成培训拖拉机驾驶员60人。

(五)对农机维修网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田作业机械安全检查面达80%以上,对农机销售市场检查面达100%。通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重点整治“黑车非驾”和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现象,有效控制农机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把农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镇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胡金伟任组长,副镇长李会良、武天华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交警队队长罗会军,派出所所长陈宏清卫生院院长杨家超及各村委会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村委会也要相应成立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把年初签定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的各项职责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深化整治力度。针对目前我镇小型拖拉机不愿参加年检,小型拖拉机检验率逐年下降和无证驾车人员增多的情况,开展一次小型拖拉机无牌无证专项整治;对农业机械销售点进行一次清理整治,签订《销售合格产品承诺书》。。

(三)加强节日期间安全检查力度。继续做好春节、五一、“六月安全生产月”和国庆期间的上道路执法检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把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和专项整治工作与打击“黑车非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四)加大道路执法监管力度。+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派出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对农村道路拖拉机动态管理的力度。按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搞好“上道路拖拉机委托执法监管工作”。

(五)加强痕迹管理。建立镇和村委会拖拉机和驾驶员档案、台账和*镇辖区道路交通排查档案,随时掌握拖拉机动态。

(六)明确分工,各尽其责。长期建立镇、村、组三级农机安全联合监管机制,严查农村拖拉机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预防拖拉机交通安全事故。*农机组必须建立上路执法制度,开展安全宣传和上道路执法检查工作。

(七)转变工作方式,突出工作重点。由于近年来,拖拉机交通事故较多发生在农村道路上。因此,我镇监理部门在2009年道路监管工作中,坚持重心下沉,阵地前移,将执法工作重点放到乡村、村村公路上,坚决遏制农村地区的拖拉机道路事故。

(八)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力度。一是要认真做好“六月安全月”的宣传活动;二是要开展日常的安全宣传,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印制“农机安全”宣传资料,下发到各村委会进行广泛宣传。

(九)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根据我镇目前无证驾驶拖拉机的人员情况,要进村入户地对有车无驾驶证的人员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参加培训。在教学教练过程中,要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规范教学,严把质量关,减少无证驾车人员,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

(十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农机监理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力争做到“内提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支优良的农机监理队伍。

农业产业案例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示范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到*年底,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禽畜、水产品等重点鲜活“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市城区市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乡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打造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步骤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施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底前,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规章和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在市城区和四会市、高要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试点工作,建立“*市农产品质量信息网”。

第二阶段:*年底前,建立市和县(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

第三阶段:*年底前,在市城区和各县(市)区大型农产品市场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示范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四、重点工作

(一)抓好生产过程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1、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农户的模式,以农业主导产品为重点,建设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有代表性的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带动全市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引导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正确、合理使用农药、兽药、生物激素,推广环保生产技术;建立源头生产档案,推行产品包装、标识制度,猪、牛、羊实行耳标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快速检测站(点),农产品上市前实行自检,从源头上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

2、加快无疫病示范区建设。各地要加快在重点禽畜产区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检测报告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做到防、治、控一齐抓,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

3、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工作。严格种子(种苗)、农药、兽药、渔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继续开展“瘦肉精”和“毒鼠强”等违禁药物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4、加大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监控工作,治理工业、城市废弃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等造成的污染,坚决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上述4项工作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组织实施。

(二)抓好农产品加工环节管理,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

加强农产品加工环境的卫生整治,严禁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违规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严厉查处和打击出售注水肉、病害肉的违法行为,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大力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等先进技术,确保保鲜、加工、贮运等各个环节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质量检测站,配置速测仪器,对加工的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防止农产品二次污染。

此项工作由经贸部门牵头,会同工商、质监、卫生部门组织实施。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管理制度。

严格农产品经营主体的准入条件,坚决取缔无证和违规经营。进入市场经营农产品的摊档、店铺,要查验农产品产地,逐步建立进销货台账、商品销售质量承诺等制度。农产品市场、超市经营者要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站(点),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对上市的农产品进行售前自检,并在市场或超市的显著位置设置检测结果公示牌,每天向消费者公布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行为。对经检测证明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重超标的,要作没收销毁处理,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经营者进行处罚。同时追溯农产品来源产地,对生产者给予行政处罚。对守法经营、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记录长期良好的摊档、店铺,授予“放心食品经营店”牌匾,以建立重质量、讲信誉、诚实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经营秩序,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项工作由工商部门牵头,会同卫生、农业、经贸等部门组织实施。

(四)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两级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粤府办[*]98号)精神,到*年底前,建立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8个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测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点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各地要按粤府办[*]98号文要求,落实检测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配备检测设备,建立和完善检测工作制度,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在市场销售的鲜活农产品实施监督抽样检测。检测工作以快速检测为主,并实行统一仪器、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判定标准,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要加强对县(市)区、市场(超市)、基地检测站(点)的技术指导,并对各地快速检测超标的农产品进行定量检测验证,为行政执法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各地要建立监督检测信息通报制度。市县(市)区检测机构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并视实际情况在新闻媒体公布。

此项工作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质监部门组织实施。

(五)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实行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制度。各地要以特色和主导产品为对象,引导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开展产品认证工作,规范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管理工作,树立我市农产品安全、优质的良好形象。“*”期末,全市农业主导产品均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抓好产品认证的同时,要引导农业企业开展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ISO14000(环境管理与环境保证)等体系建设和认证,完善农业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农业企业产品标识、质量检测、质量追溯、责任追究等制度,营造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创出一批省级、部级名牌农产品,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此项工作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质监部门组织实施。

(六)加强标准化技术研究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水平。

标准化技术研究是开展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农业标准化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加强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及时了解、收集发达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密切跟踪贸易国的技术措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以我市大宗名优产品为重点,建立起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接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标准体系,为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此项工作由质监部门牵头,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实践“*”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重视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市经贸、农业、卫生、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要求,互相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多渠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各级政府责无旁贷,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项经费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进一步拓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的筹集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所需的软、硬件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三)广泛宣传,营造人人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水平。要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树立正面典型,使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树立文明守法经营的观念,自觉执行规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要求。同时,要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行业进行曝光,让消费者了解和识别安全、卫生、环保的农产品,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的能力,从而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业产业案例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并已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170亿元,出口贸易值6.59亿美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50余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44.6%。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水产品腌渍与速冻;蔺草制品开发;蔬菜速冻、脱水与腌渍;水果与竹笋罐头加工;竹材深加工利用与竹工艺品开发;禽肉与蛋制品深加工;裘皮鞣制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我市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及先进省市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不相称。主要表现为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加工设备条件差,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群度不高。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科技专项,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和转化一批制约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和设备,是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我市九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力开展水产品、果蔬、茶叶、竹类、禽蛋等特色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农产品专储、专运、冷链运销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活性物质提取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引进良种,开发配套生产技术。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形成完善的、充分体现宁波特色与优势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基本建成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体制完善、机制灵活、支撑有力的农产品加工科技支撑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成果转化和推广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技术和商品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从目前的0.5∶1提高到1∶1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在水产品、果蔬、林特产品、禽蛋深加工等9个具有优势的领域,突破20-25项关键技术,开发5-10个加工关键设备,培育10-15个名牌加工产品,其中水产品、蔬菜和罐头加工等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一)重点研究领域与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海水鱼、贝类腐败菌控制栅栏技术,优势腐败菌数据库和数学模型;鱼类保鲜过程生化特性变化规律,新型、高效、安全的保鲜剂;海洋鱼类腥味形成机理及脱除技术;海洋低值鱼类高值化加工、生食水产品微生物控制、贝类净化及精深加工、藻类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水产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

2.特色果蔬鲜切与加工技术

采后果蔬品质变化规律和货架期延长技术,品质评价技术;传统特色腌制蔬菜安全生产、超市净菜生产、出口蔬菜品质提高、中式蔬菜快餐生产、果蔬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

3.畜禽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畜禽产品加工、蛋品加工、消毒奶无菌灌装、畜禽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乳品成分、体细胞数、抗生素及霉菌毒素快速分析技术与装备。

4.大宗林特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竹笋品质变化规律和货架期延长技术,品质评价技术,竹笋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及装备;名优绿茶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茶色、香、味保持关键技术,中低档茶叶综合加工利用。

5.粮食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年糕半自动化加工技术;真空年糕品质提高技术,散装年糕货架期延长技术;方便快速年糕、新型年糕系列制品加工技术。

6.林产品深加工技术

竹子、蔺草产品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技术,用于建筑工程、木结构住宅、室内装潢、日用品等的竹、蔺草制品及工艺品;竹、蔺草制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

(二)中试、示范和成果转化

1.水产品保鲜与加工

重点转化先进的鱼糜、鱼粉加工生产技术;水产品保鲜技术;海洋低值鱼类高值化加工技术;生食水产品微生物控制技术;清洁贝类加工技术;坛紫菜深加工技术及保健食品。

2.果蔬产品保鲜与加工

重点转化柑桔罐头加工节水与自动化生产技术;新型出口蔬菜加工节水、节能、清洁化加工技术;新型出口脱水蔬菜产品及新型蔬菜软包装产品;超市蔬菜、蔬菜中式快餐加工技术。

3.畜产品保鲜与加工

重点转化传统特色畜禽产品、蛋品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奶制品电子鼻识别、检测、检验、监控技术体系。

4.大宗林特产品保鲜与加工

重点转化中低档茶叶新型产品及茶叶天然食品添加剂技术;鲜笋保鲜技术;竹笋精深加工技术。

5.粮食产品加工

年糕半自动化加工技术;散装年糕货架期延长技术;新型年糕系列制品加工技术。

6.林产品深加工

重点转化高稳定性耐湿热竹材复合板集成加工技术;防霉、防腐、防虫、阻燃、漂白、染色等竹、蔺草制品深加工技术;竹、蔺草工艺系列产品及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

三、重点项目

1.海洋鱼类腥味形成机理及脱除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2-3种海水鱼类,包括1-2种中上层鱼类、1-2种养殖鱼类,研究海洋鱼类腥味形成机理及主要腥味物质成分;研究海洋鱼类腥味物理、化学、生物脱除研究及集成技术,开发海洋鱼类无腥产品。

预期目标:探明海洋鱼类腥味形成机理及主要腥味物质的成分;获得1-2种海洋鱼类腥味脱除的集成技术;开发1-2种无腥海洋鱼类产品,并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2.海洋中上层鱼类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鲐鱼、鯷鱼等海洋中上层鱼类的脱脂、脱色技术,低压渗透技术,传统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新颖、风味化海洋中上层鱼类新产品。

预期目标:开发出新型海洋低值鱼制品1-2种,并建立国内先进的中试或规模化示范生产线;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3.蟹、贝类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宁波市特色腌制生食水产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包括咸泥螺、红膏炝蟹、蟹糊等,控制生食水产品微生物并达到GB10136标准要求。研究缢蛏、褶牡蛎、泥蚶等品种的微生物净化技术,净化对贝类品质的影响及改善净化贝类品质的技术,净化贝类保活保鲜技术。

预期目标: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建立腌制生食水产品生产线1条及贝类净化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4.海水经济鱼类保鲜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海水经济鱼类微生物分布变化,建立优势腐败菌数学模型,研发腐败菌控制栅栏技术;研究海水经济鱼类保鲜过程生化特性变化规律,研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集成保鲜技术,开发海水经济鱼类保鲜产品。

预期目标:开发海水经济鱼类保鲜产品2-3个,建立年加工能力1000吨的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藻类业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紫菜、浒苔、龙须藻等主要大型藻类的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其在主要加工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规律,活性物质的功能与安全性评价;研发藻类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开发藻类活性饲料、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坛紫菜干品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及装备。

预期目标:构建紫菜、浒苔、龙须藻等主要大型藻类的加工特性和成分数据库,探明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在其主要加工过程中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创建千亩级坛紫菜养殖及加工规模示范基地2个;探明2~4种活性成分的结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开发活性成分明确、安全性高功能性食品2~4种,并建立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2-3项。

6.鱼粉环保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鱼粉生产过程中臭气有组织排放工艺技术,鱼粉生产过程中臭气的物理、化学脱除技术,优化鱼粉环保生产工艺,研制配套设备,改善鱼粉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预期目标:建立年加工能力1万吨的鱼粉环保示范生产线1条,鱼粉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污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7.甲壳素环保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蟹虾壳生产甲壳素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分离、鉴定及菌株保存技术,优化生物法生产甲壳素发酵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开发甲壳素生产副产物的分离及相关产品,研发物生物法生产甲壳素的集成技术及相应装备。

预期目标:生物法生产的甲壳素品质和得率不低于酸碱法;COD绝对排放量减量≧0.5吨/吨甲壳素;BOD排污减量≧1吨/吨甲壳素;废水回用≧80%;直接生产成本≦1万元/吨甲壳素,建立中试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8.采后果蔬保鲜、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柑桔、杨梅、茭白、西兰花等主要特色果蔬的品质变化规律,建立果蔬品质评价体系;研究果蔬货架期延长技术,建立果蔬贮运及物流过程中的保鲜技术及质量控制技术。

预期目标:建立一套采后果蔬保鲜、贮运关键技术的优化集成新工艺及果蔬物流示范线2条,物流期间品质损耗率小于10%;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9.柑橘罐头现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推广柑橘罐头加工节水技术,开发柑橘罐头生产剥皮机、分瓣机,建立柑橘罐头自动化生产示范生产线;研究柑橘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高值化利用产品。

预期目标:建立柑橘罐头加工用水回用示范工厂和示范生产线,节水40%以上;建立柑橘罐头自动化生产示范生产线1条;开发1-2个柑橘副产物高值化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10.蔬菜现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开发传统特色腌制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超市净菜、蔬菜中式快餐食品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建立加工蔬菜节能、节水、清洁化示范生产线;研究蔬菜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预期目标:开发超市净菜5-6种、蔬菜中式快餐食品3-4种、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产品1-2种,并建立年加工能力1000吨的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11.现代奶品加工保鲜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消毒奶的无菌灌装和保鲜技术装备,浓缩液态奶、免疫乳制品、低乳糖奶制品的加工技术;开发奶品电子识别技术与装备。

预期目标:建立年加工能力1000吨的消毒奶的无菌灌装示范生产线1条,开发新颖奶制品2-3种,建立奶制品电子鼻识别、检测、检验、监控技术体系,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12.茶资源增值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名优茶加工中揉捻、提香新技术,开发相关加工设备;研究茶制品色、香、味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中低档茶叶高值化加工技术。

预期目标:开发茶叶新产品2-3种,解决名优茶加工中揉捻、提香关键技术,建立名优茶加工、保存新技术体系;建立年加工能5000吨的中低档茶叶高值化加工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13.竹笋产品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究竹笋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研究,建立竹笋品质评价和保鲜技术体系;研究竹笋货架期延长技术,贮运及中短途贮运保鲜技术及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究竹笋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竹笋产品。

预期目标:建立竹笋品质评价体系,开发竹笋新产品3-5个,建立年加工能1000吨的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14.年糕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年糕半自动化加工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研究真空年糕品质提高技术,研究散装年糕货架期延长技术;开发方便快速年糕、新型年糕系列制品。

预期目标:开发新型年糕制品2-3种,散装年糕保质期7天以上,建立年加工能力1000吨的年糕示范生产线1条,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15.竹子、蔺草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建筑工程、木结构住宅、室内装潢、日用品等的竹、蔺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竹、蔺草产品防霉、防腐、防虫、阻燃、漂白、染色等高效无毒的生物或化学处理技术研究;竹材纤维化、塑化、表面密实化技术研究;开发现代竹、蔺草工艺新产品,研究加工副产高值化利用技术。

预期目标:开发防霉、防腐、防虫、阻燃、漂白、染色等竹、蔺草产品3-4种,开发竹、蔺草工艺新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10个以上,并建立示范生产线;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

四、创新平台建设

以科技支撑发展、改善创新环境、提升研发水平为目标,加快构建适合我市农产品发展需求和资源高效共享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1.重点实验室

继续加强对市农产品加工、市海洋药物与健康食品等加工领域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支持重点实验室引进创新型人才,改善实验室科研条件,承担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鼓励重点实验室与加工企业合作,以产学研的方式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平台或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我市主要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新技术、新产品。

2.企业研发中心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凡经认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享受市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传院校开展科技合作,以产学研的方式组建企业研发中心或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围绕水产品加工与活性物质利用;竹、蔺草制品开发;速冻、脱水与腌渍蔬菜加工;水果、竹笋罐头加工;禽肉与蛋制品深加工等特色领域,支持创建10-15个具有一定规模、设备先进的企业研发中心或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五、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牵头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实行市县联动、部门互动,共同组织实施专项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订,各项目的组织评审、咨询和项目承担单位的遴选,指导监督重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专项中明确的重点项目在组织方式上实行课题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全社会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技投入,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科技专项的资金投入。市科技三项经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的重点项目。建立以企业为投入主体的科技创新与投入体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技投入,凡申请承担本专项中科技项目的企业,要求企业科技投入经费不低于财政科技投入的经费。

农业产业案例范文第5篇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2009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通过宣传、培训、监督、检查、处罚等手段,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得到增强,生产者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技能得到提高。

(二)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0个以上;新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以上。

(三)农资批发零售市场100%纳入监管,杜绝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销售;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品”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

(四)农产品例行抽检平均合格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药残留检出率较*年明显下降,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达到国家许可或规定的标准。

(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能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不同的群体,通过电视、广播、板报、墙报、宣传单、科技赶场、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生产技能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农广校、行政学院(校)等教育培训资源,适时开展对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人员、产品营销人员的培训,增强和提高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水平、安全生产技能。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

开展“三品”认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一是已认证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严格监测、规范管理,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二是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加大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监管

1.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切实保护产地环境

禁止工矿企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向农产品生产基地倾倒城市生活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

2.加强投入品市场检查,确保投入品质量合格

市、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季节,对农业投入品批发零售市场开展例行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区域的零散农资经营场所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销售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禁用农药行为和其他销售违禁、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确保我市农资市场无违禁、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出售。

3.加大例行抽检力度,扩大质量监控范围

市、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委托具有资质的农业质量检测机构扩大抽检范围,加大抽检频次,增加抽检参数,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例行抽检力度,及时、全面掌控全市农产品质量状况。对各区县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要每月抽检一次;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已认证的53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农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每季度抽检1次;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灌溉水每半年抽检1次。

4.严格标识使用检查,规范标识使用管理

“三品”标识是安全农产品的重要标志,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冒用、套用、乱用“三品”标识欺骗消费者,严重影响“三品”标识的形象和信誉的现象,市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三品”标识的专项检查,确保“三品”标识的规范使用,增强“三品”认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查处力度,确保监管有效

市、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从严查处;对查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对连续3次抽检不合格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其生产基地,要报请上级颁证部门取消认证证书。

市、区县农业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

(五)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

今年,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列入今年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细化方案,明确进度。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着力解决当前最急迫、最突出的问题和隐患,保证整治和执法年活动取得实效,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的要求,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培训、监督管理、例行检测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区县也要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加大财政投入。

(二)加强监管检测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检测水平

各区县在年内要采取单设或增挂牌子的方式,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确定人员,落实经费,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