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局发展市委财税管理会讲话

财政局发展市委财税管理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市财税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关于今年财税工作的具体安排,财政、税务系统已经或将要作出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全市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

*年,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财税支撑保障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呈现“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财税实力明显提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20.7亿元、增长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4亿元、增长41.3%,增幅全省第三;国税完成收入136.3亿元、增长31.8%,地税完成收入56.9亿元、增长43%。二是保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2亿元、增长37.2%,支出结构明显优化。筹集支持企业改革发展资金15亿元,争取省以上资金47亿元,办理出口退税11.4亿元,减免税收3.9亿元,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科学理财、依法征管效益明显提高。理财思路不断创新,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5亿元。启动税库银收入缴库横向联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整顿和规范财税秩序,征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四是财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稳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加快推进,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逐步深化,各项税制改革稳步推进。

可以说,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市委、市政府对财税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财税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进一步认清财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又好又快推进“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奋斗目标,我市迈进了促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这对于进一步做好财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纵观财税工作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财税事业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应对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认清财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更加自觉地推进财税事业科学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对全面发挥财税职能提出了新方向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对于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变成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把科学发展成为一种概念、实践和结果。财税部门作为经济综合部门,必须把促进科学发展贯穿于财税工作的全过程,把促进徐州又好又快发展贯穿于发挥财税职能的每个环节,努力使财税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紧密、作用更直接、影响更深刻、效果更明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找准定位,改变单纯的收支思维,促进收入的圆满完成和职能的全面发挥;我们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安排收支,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任务,做到既积极向上,又切实可行;我们要统筹兼顾,处理好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实现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拓展了新领域新空间。去年,全市GDP完成1679.56亿元、增长15.3%,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并进,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固,这将为财税收入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从工业化看,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41家,完成增加值637.51亿元、增长19.4%;今年我市安排了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0项,其中工业项目75项、总投资820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扎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投资的后续效益进一步显现,形成了新的增长点、新的税源点,将直接带动财税快速增长。从城市化看,随着徐州都市圈规划的加快建设,创新城市经营运作机制,不断加大老城区综合改造力度,拆迁梯次转移安置、收储土地公开出让、政府委托代建等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五大组团的特大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我市城市化率已达463%。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成为财税收入增长的强大助推器。从市场化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大商贸、大交通、大市场、大物流、大旅游的格局逐步形成,将不断形成经济与财税收入新的增长点。从国际化看,近年来我市突出特色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引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去年实际到帐注册外资4.4亿美元、增长81.3%。今后我市开放型经济步伐加快、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也必将为财税收入的增长带来巨大空间。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对提升财税发展水平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徐州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工业结构层次偏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开放型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体现在财税结构上,主要是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源税种结构较为单一,收入主要集中在卷烟、煤炭、电力、机械等传统产业,去年共上缴税收103.5亿元,构成地方税收21.8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5%、27.1%;矿山、能源企业税收占市本级的1/3。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更加积极地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更加充分地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更加有效地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集聚、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着力优化税源结构,提高财税发展质量,是我们财税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四,新一轮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为促进财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动力。今年,国家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调整消费税、营业税征税范围和税率、完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实行企业集团汇总纳税,推进省与市县分税制改革。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地区间的税源转移、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科学分析、冷静判断新一轮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效应,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多加强政策研究,多向上级部门反映,多争取有利于徐州发展的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政策效能,促进财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努力保持财税经济优质高效科学发展

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抓好科学增收、科学使用,努力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深化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开创财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体工作中,着力加快“三项机制”建设。

(一)加快收入增长机制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去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大关,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税增长迈上了新台阶,这是十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要克服满足现状的思想,瞄准更高的目标,努力构建财税稳定协调增长的机制,把财政收入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这个平台做优做强,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发展,确保实现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达到25%的工作目标。

一要突出重点,稳定增长。从我市税源情况看,20%的税源大户贡献了约80%的税收,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占地方税收的67.8%,重点税源、主体税种支撑着全市财税收入的增长。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重点税源的主体拉动作用,抓大户、抓主税、挖潜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综合治税,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加强新增税源和零散税源管理,共同促进财税收入增长。从今年1-2月份情况看,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484亿元、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31.4%,势头很好。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当前,一着不让,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必保全年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二要优化结构,协调增长。税源、税收结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去年财税工作会议上,我提出要重点提高“三个比重”,这是考核财税工作质量效益速度有机统一、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经过努力,财政总收入占GDP的124%,一般预算收入占总收入的455%,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03%,“三个比重”都有所提高。应该说,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些差距。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收入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更加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项目建设的税收贡献度,特别是地方税收的贡献度,切实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三要取之有度,科学增长。要牢牢把握组织收入这个中心环节,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做到“取”得到位、“予”得彻底。既要强化征管,保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又要涵养税源,夯实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科学把握收入增幅,特别是乡镇(办事处)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寅吃卯粮、虚收虚增,要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多做增后劲的工作,多做起长远作用的工作。

(二)加快支出保障机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税工作的水平和成绩,不仅反映在财税收入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财税资金的调节和导向上,更体现在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运作效益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与税收政策的杠杆和乘数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用活、用好有限资金,重点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配置效益、管理效益、运作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发挥财税职能。

一要统筹发展,改善民生。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弱势群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完善落实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措施,增强改善民生的普惠性。

二要加快运作,支持发展。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去年以来,市财政出资组建的新盛建设发展投资、国盛投资担保等公司,加快运作,加大投入,探索实行了政府投资代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为加快土地运作,拓展用地空间,市财政出资将组建新田投资发展公司;准备与省高科技投资公司合作,组建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小企业担保公司,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原创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培育拟上市企业发展。我们在经济工作中,要着眼三种资源(政府资源、市外资源、民间资源),做到对上多争取,对外多联系,对内多协调,对下多鼓励。下一步,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集聚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各方资金,切实增加有效投入,提高资金的复合效益。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优惠税率、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多种手段,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调高调轻调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要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虽然近年来我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了新的提高,但是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政资金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问题,有的部门和地区资金不少,但没有按预算执行,改变了用途,导致资金发挥不了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财政资金有效管理、有效使用的机制。要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支出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有保有压整合盘活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责任部门、财政部门双签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要强化绩效管理,完善支出绩效考评体系,使资金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要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关口前移,实行全程监督、内外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市财政局要抓紧研究制定资金规范使用、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内控制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管理成本、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快改革创新机制建设,增强财税发展动力。近年来,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改革迈出的步子是大的,成效是显著的。下一步,关键是要巩固成果,创新机制,深化提高,确保各项改革规范有序、高效运转。

一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要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扩大直接支付范围。要创新资金运行机制,整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在安排、拨付、使用等环节配置最优、效率最快、效益最大。要深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严格按照新科目设置帐目,加强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进一步扩大采购和供应范围,在更大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采购效率效益。要进一步清理规范各部门暂时保留的改革性补贴和奖励性补贴,实现津补贴“阳光”发放。

二是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全部按规定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脱钩,不得在部门预算之外循环。要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健全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制度、业绩考核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只有使用权,资产的购置要按照配置标准、履行报批手续、列入部门预算、纳入政府采购;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处置资产,必须经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确认,处置收入全部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勇于负责,尽快研究制订管理意见;各单位务必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三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今年省政府加快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做真做实县乡财税收入,为争取各项政策支持打下扎实基础,逐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市政府继续加大对县(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区财税体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充分调动各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各区要着眼长远,加快发展,在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涵养税源、增强区级综合竞争力上下功夫。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新一轮税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新变化,增强灵活性,争取政策效应最大化,更好为全市发展服务。

总之,希望大家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扎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努力把财税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为加快推进“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