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我国计算机专业成立至今已发展了六十余年,随着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需要这些专业学子有强大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围绕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子,提高其应用能力,切实的解决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通过打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改变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全面建设,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每年都会有大量企业需要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而各大高校均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该领域人才。但高校每年所收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对计算机的了解深浅不一,很多同学缺乏计算机基础。同时高校所授更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培养出来的学子缺乏实践经验,难以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毕业学子走上工作岗位,往往需要自己重新学习新的技术,这是由于在校期间缺乏对前沿技术的了解。实战经验匮乏和技术更新不及时是当下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中急需改进的问题[1]。

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情况

1.1信息技术能力美国威斯康星州在《信息技术能力》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明确定义:“信息技术能力是指学生自己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获取和评价媒体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清楚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知识、开发产品和系统的能力。”通常我们将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分为四大类(如图1所示):信息搜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保密、建档、分类存储的能力。据调查,各大高校均开展了文献检索、计算机基本技能等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能力。但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信息意识普遍不强。以文献检索课程为例,大部分同学对文献检索课程的作用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大多为了学分才来上课,仅有15%~20%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新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课程。该课程在高校课程中地位较低,开课的目的也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和写毕业论文时能够用到。

1.2计算机应用能力社会上各大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大,教育部也十分重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了对于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应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基础两方面。当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仍较为薄弱,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2]。

1.2.1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参差不一学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从小就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学校会开放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为日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他们可能并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知十分浅薄[3]。

1.2.2实践教学经历匮乏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授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方式。传统课堂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验课以验证理论为主,训练内容单一、刻板化,缺乏对工作环境的模拟。高校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考核大多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评判标准,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造成学子理论知识丰富而应用技能薄弱的情况。

1.2.3技术更新不及时数字时代下计算机技术更新迭代十分迅速,这也对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学内容普遍偏向基础,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以Java为例,企业大多会应用到Redis、SpringBoot等,但学校很少会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在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成为三大发展方向,我们课程的开展也应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前沿技术。

1.3国内外发展情况

1.3.1国内发展情况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在专业课领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市场岗位的需要。每年毕业生参加工作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让各大高校意识到应重新确立培养模式,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

1.3.2国外发展情况通过查找国外大学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我们能够发现其内容较为前沿,例如区块链的内容很早就已经开设。MIT对于工科性课程实验实践多,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十分重视,大部分课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课程设计。斯坦福大学的基础课程以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为主。通过开设“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未来”“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等研讨课程,逐步涉及扩展到人工智能、算法效率等领域。通过探讨的形式,不断抛出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改进措施

2.1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应始终遵循安全性、创新性和可管理性的原则。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从行政管理和技术维护两方面着手,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实验室可根据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不同细分为计算机硬件设备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软件工程实训室等(如图2所示)。合理分配建设资金,搭建科学实验室,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2.2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

2.2.1模块化课程内涵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并且压缩严重,导致学生技能不精,学校所学无法匹配岗位所需。模块化课程强调以市场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和规划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构建模块化课程需要抓住不同岗位的特点,对职业标准和工作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并顺应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岗位人才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结构。计算机专业课程需依据工作需求,将实践项目融入到教学模块中,以此提高应用能力和岗位的匹配度。

2.2.2模块化课程的特点模块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工作岗位需求进行模块化教学。课程的设置瞄准就业需求,极大程度地规避了“所学非所用”的失衡结构。每个模块针对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实用性强,各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2.2.3促进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的应用能力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对计算机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明确工作内容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能力匹配岗位”为核心目标,既强化计算机不同专业间的共同性,又重视不同岗位间的差异性。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可划分为以下3个部分。(1)计算机专业基础模块。计算机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建设意在向学生开设计算机专业相关必修课程,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同时辅以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理论+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力得到不断强化。(2)计算机专业分化模块。计算机学院下又分别设立了不同方向的学科专业,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同时也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二级学科。专业分化模块的建设应在专业基础模块健全的前提下,按照专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进行不同课程体系的划分,健全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要很强的应用能力,因此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建设相关实践实训课程,模拟项目环境,致力于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3)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模块。该模块的建设以计算机行业工作内容、工作岗位为指导方向,旨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符合实际岗位需求。职业技能模块的构建,需要对当前就业形势、匹配岗位、从业内容进行细致、深度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从业方向,进行系统化培养,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2.3建立现代化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一些科目较为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产生畏难情绪。适当改变教学模式,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的示例进行举例分析,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多种教学方法间权衡利弊,优中选优,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国外,国内许多用书是直译过来的,由于翻译者对原著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翻译后的作品可能存在差异,学习者对核心精髓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很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提升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化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3.1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计算机专业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对于晦涩难懂的概念,大段的文字,学生很容易感到茫然,难以抓住核心思想。借助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以汉诺塔为例,在讲解代码的执行过程、算法思想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其执行过程,加深理解。

2.3.2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以“外籍书+原版教材”的搭配形式为主,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接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前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实时调整英语教学的占比。英语授课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提升阶段、全面渗透阶段。(1)在初始阶段,英语授课占比为20%~40%。该阶段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英语教学模式,锻炼英语思维的同时确保他们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不会产生畏难放弃的情况。(2)在提升阶段,英语的授课占比调整为50%~70%,此时学生已适应英语教学模式,英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调整英语授课比例,衔接好中英文之间的转换,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思想和编程思维等。(3)在全面渗透阶段,教师可根据班级同学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决定是否要采用全英文学习模式,这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可适当通过汉语辅助教学。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升了自身面对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

2.4加强师资力量教师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学模式都会影响着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过硬,才能在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指导学生如何克服自己的短板,提高应用能力。

3结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进行加强改进,不仅学校、教师需要进行实验室的建设、教学模式的整改,学生也应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训练,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和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引用

[1]王瑛淑雅.计算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128-131.

[2]马桂英.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6):1-3.

[3]本刊记者.适应行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7):53-56.

作者:彭涵 单位:作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