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课程教育研究

数学课程教育研究

数学课程教育研究1

摘要:高等数学在立德树人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拥有鲜明的先导性与基础性的地位。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探究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在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策略,能够为高等数学教师更好地将思政元素与高等数学教学充分地融合起来提供条件。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精神及家国情怀,推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进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

同向同行是推进立德树人任务完成,增强思政教育实效,丰富各类课程内涵,确保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法治教育全面开展的关键和基础。高等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对象是大学新生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高等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知识传授与讲解的过程中,肩负起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路人、指导者责任,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而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抓手,对高等数学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提升育人实效,推动学生健康发展,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

要发挥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作用,首先应明确课程思政是什么,当前已经形成的基本共识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增设的课程,也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某项活动或环节,而是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并融入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不同过程中,形成思政理论课与各类课程相互协同、相互呼应、相互映衬的育人格局。在课程思政推进的过程中,大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目的和内涵,确保课程思政能够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建设。首先,课程思政的建设主体是各类课程的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生培养和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肩负好育才与育人的职责,让思政意识在内心扎根,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崇高而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其次,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各类课程。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技能提升、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构建的关键媒介。专业课程由于拥有课程种类多、授课时间长及开设比重大等基本特征,教师应结合专业特色,积极挖掘并渗透思政元素,从而形成思政课程的“明渠”与课程思政的“暗渠”相互融合的显隐结合格局。最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保障评价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形成以立德树人为主的保障评价机制,包括教师评价、协同体系、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互联互通机制等内容,从而帮助高等数学教师更好地以德育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学、以德立身,提升学生培养和教育的实效性。总体来讲,课程思政是将“教书育人”作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紧密地融合起来,推动并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让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思想引领紧密地结合起来,优化并丰富各类课程的内涵,提升课程建设与学生培育的整体质量。高等数学主要由几何学、代数学、微积分学以及彼此相交叉的内容所形成的基础学科,内容涵盖线性代数、解析几何、微积分、基线、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是财经、理科、工科类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应在紧紧围绕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下,深入挖掘并分析高等数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充分地融合起来,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新态势,切实实现润物无声与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1]。

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问题

(一)认知误区及思政素养不高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拥有决定性的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作用,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抓手。然而,由于部分数学教师存在认知误区及思政素养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其育人育才目标的实现及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首先是认知误区。根据“实地访谈”“理论探究”及“实践分析”发现,一些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认为高等数学与思政教育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价值观塑造、思想教育、道德指引是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高校领导的义务和责任,与数学教师无关。因此,在该思想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师难以充分地挖掘出数学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致使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受到影响。其次是思政素养不高。高等数学教师的思政素养不高主要体现在缺乏对思政知识、思政理念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应用思政元素,开展价值引领工作的方法和素材,导致数学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与推进中,普遍以嵌入式、插入式的方式将思政知识、概念及理念,叠加到数学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从而影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在高等数学中渗透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不能长篇大论、单刀直入,而是要通过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合点,循序渐进地融入价值塑造、思想指引等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层层推进的教学中受思政理念、思想及知识的感染和熏陶。然而,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数学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通常以知识灌输、概念阐述的方式,使数学与思政叠加起来,致使学生的价值塑造、思想引领工作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譬如,在数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插入没必要的说教,让课程思政教育流于形式。而部分数学教师则出现为思政而思政的错误理念,导致毫不相干的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生硬地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不适和反感。此外,高等数学的课程容量较大、课程内容抽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难度较高,如果教师出现为思政而思政的错误倾向,将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完成,学生无法充分地理解和学习高等数学知识,进而使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三)思政元素挖掘效率较差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的最大难点在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利用,如果数学教师难以挖掘出高等数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会导致专业教学与思政内容难以得到充分的融合与衔接,致使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和彰显自身的价值引领、思想塑造的功能。而在高等数学思政元素探索中,很多数学教师普遍将数学人物、数学精神及数学文化作为特定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思政教育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形式,能够实现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但结合程度相对有限,教师必须在渗透相应的数学文化、人物及思想的前提下,引入思政内容。如果高等数学教学任务紧,教学压力大,教师便难以积极地、自主地引入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及数学人物等理念,从而导致相关的思政内容很难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在思政元素挖掘上,数学教师必须挖掘出能够融入专业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呈现在数学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不过根据实践调查能够发现,我国很多数学教师在此方面的探索能力相对有限,致使高等数学思政元素难以得到有效挖掘[2]。

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策略

(一)加强对高等数学教师的指引首先,帮助并引导数学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与数学教学工作的内在联系,认识到思政教育在高等数学专业教学中所拥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专业教师的人才培育任务和责任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育才”逐渐延伸为“育人”,使“育人和育才”成为当代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核心与抓手。而思政教育作为教师“育人”的重要抓手和媒介,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应通过文化建设、会议召开及宣传教育等方式,帮助数学教师明确自身同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及高校领导一样,肩负着学生价值观塑造、思政教育、品德教育的责任。从而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其次,增强数学教师的思政素养,使其掌握正确的思想指引、价值观塑造的方法。学校应积极组织以思政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活动,鼓励思政教师通过理论传授的方式,增强数学教师的政治认同度,提升其思政素养,使其能够结合时展需求,系统地、全面地为学生呈现各类思政元素、思政内容和思政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数学教师对热点问题或话题进行集体学习,传授其将热点问题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的途径、方法;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教师及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生活,为课程思政建设积累经验[3]。最后,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高等数学内容多、学时长,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做事风格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从考试阅卷、作业批改、课后答疑、课堂授课等教学环节出发,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课前要对熟悉的、多次讲授的知识认真备课;在课堂要提前走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教师在工作上的严谨和认真。在授课中应教态端正、板书工整、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引导“溜号”的同学步入学习的正轨。由于课程思政的隐 性教育不仅包括思政元素的渗透,还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所以学校应指引数学教师,端正工作态度,优化做事风格,通过自身道德和思想的呈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发展学生。

(二)革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并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不能向思政理论课那样长篇大论,开门见山,而要找到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合点,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思政元素能够在教师加工和挖掘的前提下,更好、更全面、更有效地展示出来。而在实践中,数学教师应结合高等数学的应用性、逻辑性、严谨性及广泛性,循序善诱地将数学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起来,通过思想方法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塑造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坚持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为主,渗透德育元素,不本末倒置、不喧宾夺主,通过坚持“少而精的基本理念”[3],让思政元素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育方法革新上,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规避应试教育思想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传统的理论灌输,逐渐转变为“循序善诱”,让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探索兴趣和动机。譬如,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讨论式教学等形式,提出相关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了解或接触到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其次,提炼高等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价值理念,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考核、教学及课程大纲中,使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充分地融合起来。特别在教学大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中,教师能够将种类繁杂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性、分类化处置,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了解到不同的思政内容和思政思想。然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社会热点问题、话题作为思政元素呈现的载体,让学生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及话题的过程中,了解到相应的思政知识和思政元素。最后,补充式教学。补充式教学主要指依托国际学术界及产业界等资源优势,补充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内容,改变教学形式能够打破专业教学对课程思政教学所带来的限制,让各类研究成果、应用成果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抓手和媒介,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

(三)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是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数学教师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数学文化、数学精神及数学人物等资源,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需要结合专业教学实际,让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首先,巩固并深化传统思政元素。高等数学中的传统思政元素,包括古代数学成就、当代数学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优秀的数学家及数学文化。这些与高等数学相关的内容和资源,拥有鲜明的人文属性,数学教师能够从其所蕴含的社会制度、文化理念及道德操守等层面上,渗透思政教育内容。譬如,在数学人物讲授上,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数学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修养及感人的事迹,为学生更好地感受、体悟思政教育的思想魅力奠定基础。然而在思政元素的探索中,教师还需要明确数学人物、研究历史的渗透渠道,如在讲授定积分和导数时,教师应在内容讲解中,渗透牛顿研究物理问题、莱布尼茨研究几何问题的过程,随后渗透数学人物所蕴含的道德、思想及价值观念,使思政元素渗透更加自然。其次,将辩证法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高等数学是哲学在数学领域的实践和应用。微积分探究的是积分与微分的矛盾,教师应在讲授微积分定理时,阐述积分与微分的既统一又对立的规律;在讲解级数理论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角度认识世界的。而在讲授积分时,则需要强调积分的定义是“取极限、近似和、常代便、大化小”的否定之否定过程。通过将辩证思维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哲学精神和辩证思维,与此同时也能让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未来的探索中,教师需要通过思政教育中的方法论、辩证法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结合,使思政知识更潜移默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4]。

四、结语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充分融合。在建设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自身道德理念、思想观念、政治素养及工作作风的优化,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与高等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通过自我提升的方式,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基础”。而在教学形式上,应探索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让思政元素能够自然而然、科学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至于思政元素挖掘和利用,数学教师必须探索出能够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思政元素,通过嵌入思政教育中的方法论、辩证法,优化思政元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融入形式,提升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作者:朱聿铭 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数学课程教育研究2

一、引言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也陆续出现。一方面,技术类院校的学生人数占很大比例。另一方面,与大多数本科课程相比,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基础设施。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资源质量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学生本就相对薄弱的文化功底更显寒碜不堪。因此,长期以来,高校数学教学一直陷于费时费力的困境。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分类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有学者认为,分类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因材施教,大学高等数学课程实行全方位分类教学,即在教材、教学内容、考核形式上分类教学,同时辅以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学者通过分析当代高等数学分类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数学基础、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式,从设计分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实现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了一些分类教学策略。这些学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都是在认识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的教育者对分类教学的鉴定不同,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在对分类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本文引入分类教学的概念,在分析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分类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实施分类教学的原则的基础上,借助对学生实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管理理念,使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某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二、高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分类教学探讨

(一)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上大学之前,学生基础薄弱,教育水平低,数学成绩差,不及格率逐渐上升,对学数学的恐惧更加严重,对学数学厌倦的心态更加强烈;学生不了解学习数学对个人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继续学习数学的愿望较弱。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高级数学课程对许多学生来说很无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对于在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学生来说,这使得他们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减少,甚至没有学习的渴望,因此,这种传统的单一枯燥、机械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3.教材及教学目标与专业契合度不足。《高等数学》教材无法与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研究,后期学习效果不明确,教材内容理论上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将加强数学教材内容改革,推动数学向现代化和实际应用方向发展,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建设稳定的数学基础技能社会,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类教学的基本形式1.班内分类模式。班内分类是指教师在讲授学科前,调查班内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不对原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整,在相同的教育计划中教育他们。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组织形式,但如果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衡量,则需要注意不同的处理方式。此外,要观察不同空间的上升和潜力。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后,观察学生表现的变化,随时更新教学计划,强调计划的实施要坚持分类而不是固定的层次形式。2.班级分类模式。班级分类模式又称走班式教学,它是指不解散原有的行政课,而是在学习某些文化学科时,在教学中获得适合自己的知识,其余知识保留。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课,实现自己的“近开发区”发展,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实施分类教学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评价课堂教育的指标和标准有明确的方向。需要与新课改目标相契合,对课堂教育整体产生指导性影响。在教育中,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和开展能力,灵活调整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节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就是指要正确认识到师生之间主体关系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师生之间双方的教育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之间协调、相互推动的教学过程。在教育中,既要针对全体同学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计划与教育目标,又需要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喜好开展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给予学生尽量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维,培养他们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勤奋的态度和思维的能力,创造一种自主革命的感受,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3.鼓励性原则。用励志的语言、友善的行为和热情的鼓励,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效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完成课堂教育目标的提示。培养学生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形成积极探索和创新的学习习惯。

三、实验

(一)样本分类分类是否合理是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对某高校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与化学、市场营销以及教育学四个专业进行分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在为期一个学期的分类教学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2019级学生的成绩以及对分类教学的看法进行调查,并将2019级不同专业学生高等数学的成绩同2018级同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

(二)数据处理在相关回归层面,本研究采用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填充结果比较包括50次模拟相关系数的平均累积绝对偏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50次模拟的回归系数。平均累积绝对偏差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每个模拟选择数千个变量和尺度分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

四、数据分析

(一)分类教学的成效研究发现,在每年的考试题目难度均等的情况下,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83.5%和16.5%,及格率与2018级同专业的学生相比提高了10.3%;2019级材料与化学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87.6%和12.4%,及格率与2018级相比提高了15.8%;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82.1%和17.9%,及格率与2018级同专业的学生相比提高了9.2%;2019级教育学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分别为78.3%和21.7%,及格率与2018级同专业的学生相比提高了9.9%。此外,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平均分为67.43分,比2019级的学生低11.12分;2019级材料与化学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平均分为74.52分,比2018级高8.68分;2019级市场营销与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平均分也分别比2018级的学生高出9.05分和6.46分。由此可以看出,实施分类教学模式的效果比传统授课方式效果要好得多,分类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信心和学习乐趣。

(二)分类教学建议1.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是高等数学分类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为了尽可能多地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信任感,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隐式归类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高等数学分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直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如果教师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备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对于课堂上每一个知识点的介绍中,教师都可以考虑通过从一个基础上进行向下辐射来降低课堂教学的困难程度。在对课堂整体进行总结时,教师们就可以从一个基础上往前辐射,适当地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于课堂中所教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五、总结分类教育改革是按照现代教育理念来完善学分制。这是现有软件和软件资源与现有材料和材料资源相对不足时的信用体系的有机结合,鼓励所有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促进所有学生成长的有效手段。通过“高等数学”分类改革实验,最终目标是将数学作为解题工具,解决各个领域的定量问题,使数学成为今后工作的利器。

作者:陈武鹏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课程教育研究3

为了响应国家高中教育改革的号召,缓解中学地理教师紧缺的问题,百色学院于2019年开始开设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并且为了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设计了支撑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了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形成了促进专业持续改进的体制机制。该专业的基本学制是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一般为3~8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既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理论、知识和技能,又熟悉中学教育相关理论和中学生成长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较宽广的学科视野、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百色精神特质和创新创业意识,愿意扎根基层,能在地方中学、自然资源局、旅游开发公司及地理信息企业等相关部门及行业从事中学地理教学、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管理、旅游资源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在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实践创新等6个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百色学院人才培养实行学分制,将OBE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通过成绩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专业素养、专业教育能力和育人能力的要求,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至少修满170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准予毕业。学分制在提高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百色学院的学分制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前提,在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稳定的基础上,将因材施教和以成果为导向的机制引入教学工作中。其核心理念是“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为原则,强调目标管理,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学习自主权交回学生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力争建成科教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1]。围绕项目所需的各类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学研究,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契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将科研资源、教学资源应用于创新创业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到地理科学专业,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继续学习的能力,掌握开展野外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并且具备分析、处理地理教材的能力,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板书设计、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开发与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能力。为了锻炼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百色学院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百色一中、百色高中等学校合作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为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平台。科教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百色学院在学分制基础上实施的,要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教学技能的训练,还要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培养良好的教师素养,并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将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相关的基本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成长为具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建设

(一)构建理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课程建设实行理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遵循注重通才教育、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等教育理念。地理科学专业设置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核心、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实践创新等6大课程平台,坚持“学生为本”,在开设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师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的同时,开设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等课程设计。

(二)构建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1.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课程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公共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创业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维训练等12门课程,共计37学分632课时。2.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理科学专业导论、自然地理学概论、人文地理学、地球科学概论、遥感概论、地图学等课程。3.专业教育课程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属于新办专业,目前是在借鉴广西师范大学地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来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教育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发展限选课程、专业发展任选课程。其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上表必修课中的前面10门课,共计22学分364课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上表必修课中的后面8门课程,共计18.5学分296课时;专业发展限选课程主要有9门课,共计18学分348课时;专业发展任选课程主要有15门课,共计30学分508课时。4.教师教育课程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教师的教育课程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教师礼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概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普通话训练、书写训练(三笔字)、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科信息化教学、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资格考试实务、地理网络课程开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师语言、教师专业发展、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教育创新与创业等21门课程,共计26学分496课时。

(三)开展实践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其知识面,丰富其知识内涵,还能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实践创新教育分公共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3个部分。开设公共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军事训练,了解国际与国内形势,接受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安全教育,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运动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公共实践课程共计8.5学分,完成需要11周的时间。开设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开设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师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的同时,开设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气象与气候学等课程实习,共计25.5学分,完成需要30多周的时间。其中,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课程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为期1.5周,主要是结合百色的红色革命基地进行课程设计。地质与地貌学课程实习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周,主要是让学生逐渐加深地貌观察印象和开展地质实习。土壤与植物地理学课程实习和气象与气候学课程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分别为期1.5周和0.5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西主要的土壤类型、植物种类和气候类型,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直接运用。教师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为期2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教学技能的有关知识、方法和基本要求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五学期,各为期2周,将学生分派到与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签有实习协议的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百色一中、百色高中以及百色市下属的其他高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教学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为期12周,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还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另外在第八学期还安排了为期2周的教育研习时间和为期10周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百色学院通过上述各类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技能,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另外,创新创业实践为选修内容,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包括考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学科竞赛、文艺体育竞赛,参加科研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申请专利,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至少需要修满8学分,超过8学分的多修学分可用于冲抵选修课对应的学分。

三、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方法

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教学,除了可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讲授法外,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教师围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互相联系的专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过程变成提升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过程,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针对专业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比如在开展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内容讲授时,通过理论讲授和具体实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场教学法教师围绕专业课的教学安排,在完成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亲身体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专业知识。比如开展地质与地貌学课程讲授时,除了讲授岩石的辨认方法、断层的判断方法,还利用课程见习到学校实验室和周边有露头的区域,再次实地讲解岩石辨认和断层判断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地理科学专业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的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却难以把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很多课程,需要积极推广开卷考试、课程小论文、调研总结、学习报告等考核方式,探索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2]。比如,对于学生写得较好的课程论文或者调研材料,教师要多加指导,修改后向杂志投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五、结语百色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建设采用以学分制为核心科教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将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成创新实践型人才。文中从加强课程建设、突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和加强能力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讨。在加强课程建设方面,采用理论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从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在专业实践课程方面,利用30多周的时间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实践课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探索更有效的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唐拥军,罗志发,兰翠玲.百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D-TSO”模式发展报告:2017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毛政利.西部地方高校本科生学习自信心与主动性的培养探索[J].大学教育,2018(8):148-150.

者:王丹 朱钦钦 罗美玲 何胜杰 陈钧浩 单位:百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