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子商务范文

电子商务范文

电子商务范文1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商业模式的日臻完善,电子商务在乡村的资源发掘、农产品销售、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多方面展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以电子商务为抓手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供给端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一二三产业融合

自2015年我国首次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写入中央1号文件以来,截至目前已经连续8年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写入中央1号文件,并在全国范围积极推广,由此可见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乡村经济振兴、促进乡村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互联网经济以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位于世界的前列。电子商务通过重新塑造信息对接、物质流通、资金流转等形式大大提升了生产力水平与生产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乡融合与乡村经济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了99%,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为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信息化桥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宣传乡村生态环境、展现休闲农业度假村多重功能,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变现、资本下乡、农产品供给侧优化、农民增收等,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政策与现状

1.1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不仅对提高农村民众生活质量与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更是为深化电子商务在农村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的振兴发展,全方位提升国家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性发展势在必行[1]。为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产业形成提供了重要保证。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方案》,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2020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强调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夯实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加快实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使5G网络到2022年底实现区域性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深化农产品电商发展和就业创业信息服务,推动农村消费升级。2022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加快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建设,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对接关系,加强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民工创业就业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

1.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人民日报的消息显示,十三五时期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6年的0.89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1%;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电商达1520.5万家,综合示范带动农村就地创业就业3600万人,累计带动618.8万脱贫群众增收。同时商务部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市场销售同比增长5.6%。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大量买家和卖家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聚集在虚拟的平台上,进而产生各种即时信息和过往记录,形成大数据[2],对于农户来说,能够有效突破信息与渠道的短板,对收入提升、生活品质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消费互联网浪潮中崛起的各个领域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也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布局农村供应链体系,助力农产品供给侧优化,协助农村场景内容化,同时给予农村电子商务展示位流量倾斜,加大农村电子商务的视频推荐频率及相关补贴。农村电子商务的成功运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由于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农户返乡创业与就业,进一步促进资源发掘与产业融合发展。

2电子商务对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分析

2.1电子商务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电子商务不只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而是从单一行业向多行业模式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电子商务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完成农产品交易,提升信息传播与渠道流通效率,实现农民市民的双重获利;通过电子商务形式对乡村资源禀赋进行展示与宣传,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产业化融合发展会吸引外部资本进入,促进三生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村民自信心与责任感,进而有利于生态产业的形成。电子商务在其中发挥了纵向、横向、多向衔接的桥梁作用,有助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增强了三产间的凝聚力,让农户更容易做大做强农村综合产业[3]。

2.2电子商务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案例分析2.2.1山西省阳城县山西阳城交通便利,盛产蚕桑与瓷器,具有优质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2020年山西阳城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在县域范围内进行各个乡村的资源发掘与整体规划,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大平台和高流量的特点,加强线上推广、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赋能,入驻携程旅行、飞猪旅行等各大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广阳城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红色研学游等个性化旅游线路,利用网络平台邀请网红参与旅游产品的宣传,聘请旅游博主拍摄视频、撰写旅游心得及攻略,积累流量,鼓励消费。山西阳城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将乡村美景、人文历史、生活方式制作成内容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推送,对于当地经济增长、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乡村长远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2三瓜公社三瓜公社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汤山村,分为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通过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形式深度发掘与经营体验式农业新模式。“南瓜村”为乡村特产的主基地,联动各个文创基地及乡村特产门店,开发各种特色商品和纪念品,通过线下门店树立品牌、线上直播转化、多平台运营等多种形式实现乡村产品销售多元化。“冬瓜村”为民俗文化体验村,设有民俗展览馆、传统手工制作馆、客栈、民俗、温泉度假等旅游服务业,打造以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体验为主的第三产业模式。“西瓜村”由村集体共同出资,目前有80户民宿、60家农家乐、10家客栈,主打温泉民宿与美食经济,构成了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三瓜公社充分发掘乡村资源,通过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农村资源保护、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值、服务业繁荣发展、农民增收及就业创业率提升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全国乡村的学习与借鉴。

2.2.3对门沟村对门沟村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具有距离大连市区30min以内的都市近郊优势,通过资源发掘、品牌打造、节日策划成功将该村塑造成具有600万消费人口的大连市城市后花园。对门沟村首先确定樱桃与葡萄的精品农业定位,在此基础之上打造研学田、民宿、农业技术创业园等体验项目,通过“电商+文旅”的模式打造成大连的网红村。充分运用多矩阵的全网流量宣传本村农产品、文化及环境,对场景进行分享,与客户互动增加黏性,并对其进行服务跟踪和消费数据分析,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确定本村的品牌定位,从而加强核心功能区域、文创基地、手工坊的打造,不断创新村庄各种文化节与活动,实现了流量的转化与供给,实现互联网社交价值最大化。对门沟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从业村、乡村振兴的探索村,为巩固脱贫成果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3电子商务助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短缺问题严重近些年来乡村人口持续流出现象较为严重,人才短缺与人口老龄化并存的问题则更为明显。乡村的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有文化、会技术、懂营销、善运营与精管理的多种人才,在成果产出不高的大部分乡村地区该问题则更为严重与难以解决。3.2农产品供给端效率低下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供给与消费的信息流通与匹配,特别是对于消费端的数据收集与精准投放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农产品供给端的产品优化与效率提升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民与农产品从业者的产出与收入仍需持续提高。3.3政府财政扶持薄弱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拓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新型特色农村产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在资金投入上,政府更倾向于产出价值更高更快的城市,使得乡村特别是较为落后的乡村发展滞后。

3.4缺乏特色产业大多数乡村对地域内的资源禀赋缺少挖掘与发现,难以找到适合本村域的特色产业形成良性发展,绝大部分乡村总会出现盲目跟风、照搬照抄、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自我成长中难以长远可持续发展,不易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

4农村电商助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4.1吸引人才入驻与培养强化加强在脱贫攻坚后兴起的新农民的技术培养,丰富理论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各地村两委可根据具体情况,营造吸引人才入驻与资本进入的良好环境,培养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类型后备力量,并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同时积极进行乡村治理,为其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创收平台。只有打造出适合人才成长的空间与环境,才能够吸引人才入驻并且扎根生活,才有可能共同打造出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乡村。

4.2提高供给端效率,积极打造新型集体经济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应坚持以农业作为基础,围绕充分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挖掘农业多重价值的核心,将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产业发展中[4],同时积极收集消费端信息与需求,根据需求改造和重塑供给端的生产方式与生产方法。根据我国大国小农的现状,可以适当发展多种类型的新型集体经济,探索合理的商业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可能性。

4.3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财政扶持新型特色乡村产业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扶持政策,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资金、技术以达到产业稳步运转。乡村旅游、农村养老等新型特色农村产业,在医疗、道路、网络、电力、安全设施等各方面要求较高,需要政府重视农村的建设,在资金上给予农村更多的支持,制定更优的财政扶持政策扶持乡村并加以实施,并且在招商引资方面,政府要给予帮助,帮助其将更多资本引入乡村,实现资本转移,确保互联网经济在农村顺利发展。

4.4开发特色产业乡村开发特色产业,要发掘村域资源禀赋与人文环境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围绕创造优质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打造出具有自己乡村特色的新产业,提升产业附加价值,突出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带动村民形成合力,积极探索新型集体经济的构建形式,形成内驱力才有可能吸引人才入驻与资本进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平台赋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互联网架构,提高特色产业的价值与效益,实现产业振兴。

5结语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应对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前所未有重大挑战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的压舱石,以农业农村本身为主体,电子商务赋能,发掘乡村资源、培育特色产品、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长远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今后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高飞 佟若铱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范文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电子商务可以创新农产品的营销模式,打破农产品交易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为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赋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生活着大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各地经济联系密切,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返乡创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民族地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1],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着“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2]。近年来,东北边疆地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速明显,农产品网销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东北边疆特色产品的品牌效应,吸引了部分人才返乡创业,为东北边疆地区的人们带来了较大增收,推动了东北边疆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东北边疆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逐渐成为东北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东北边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东北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人均收入较低、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较少,制约了其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因此,东北边疆地区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针对性地发展电子商务,顺应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1现状与问题

防范金融风险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经济新要求[3]。东北边疆地区毗邻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等国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枢纽,具有战略价值。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与普及,大大促进了东北边疆商品贸易的快速性与多元性增长,外资利用效率提高,交易额逐年提高,增速快,意味着东北边疆地区仍具有巨大的国际贸易潜力。平台生态化是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核心趋势,具体表现为众多行业性小平台依托某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所集聚的海量用户资源,快速打通行业上下游,改造并形成新的行业生态系统[4]。但是,东北边疆电子商务总体发展较为缓慢,与有些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大多利用现有的电商平台,缺乏自身的创新性,并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在销售过程中,由于物流成本较高,制约了其销量的快速提高,上下游产业未能形成良好的对接模式,导致效率较低。此外,在开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一些农民仍秉持传统观念,无法接受新兴变革,不少人仅将其作为实现盈利收入的手段,缺乏必要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电商发展难以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由此可见,东北边疆电商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仍然出现了困境及薄弱环节,导致难以快速推动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东北边疆电子商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发展滞后及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由于长期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东北边疆地区巨大的农业生产力与消费潜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农业经济无法与电子商务发展有机结合,发挥强劲动能。一方面,东北边疆处于中国边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体量与增速落后于很多地区,发展未能有效融入国际格局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滞后状态。从城乡协同发展视角来看,东北边疆未能充分与东北中心城市协同发展,长期的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北边疆经济体系的运转。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电网基础设施开发难度大,核心技术相对落后,电网覆盖面积有限,部分地区信号较弱,已有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制约了其构建高效的电商国际化发展模式。

(2)地缘环境复杂且缺乏完备的交通运行体系。东北边疆地区相对偏远,快递存在不包邮现象,电商的起步阶段受阻,难以实施进一步的国际化发展。东北边疆地区存在物流设施断层、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较东北中心城市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东北边疆地区相对落后,甚至存在缺乏基础物流设施现象。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此类问题得到缓解,但仍存在功能和布局方面不合理的问题,物流网络无法协同发展。由于东北边疆在交通与物流方面的弊端,难以实现供应链的有效整合,厂家配货成本较高,产品采购及发货困难且缺乏专门的电商仓储基地。在产品流通上,物流运输时间长,缺少完善的冷链技术,无法保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和环保要求。

(3)人才流失严重及国际商务人才极为短缺。由于传统农业收入相对较低且农业易受天气和市场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东北边疆农业方面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那么,如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成为互联网+农业电商模式的关键抓手。首先,农业电商基础薄弱,农民并不具备专业的电商知识与技能,对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关注度不够。一些农户即便自行开始直播电商的运营,也会由于直播配套设施硬件条件不足、技术技巧匮乏和直播方式单一等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有关部门对国际商务人才培训扶持力度有限。培训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使用大量资金,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相关人才培训的数量和要求远超预期,造成对培训工作经常是一次性和快速性工作,缺乏长期规划与执行力度。最后,针对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更是人才缺口较大,实操性较弱,国际商务能力不足。

2国际化发展策略

(1)强化东北边疆的国际化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加大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扩大电网设施规模,解决东北边疆电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保证电商国际化发展的开放性与快捷性。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对原有设施的更新换代,智慧化改造原有电商服务中心,符合电商基础设施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要求。根据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秉持长期思维,合理运用资金,有针对性地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东北边疆信息化建设落地并见效。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农产品的销售,灵活应用现有的电商平台,将传统的农产品线下交易转至线上进行,凭借各大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产品的滞销问题。此外,抓住直播电商契机,加强电商的国际化发展培训,提高国际商务能力,强化东北边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扩大销售范围,衔接中心城市,对接农产品供需情况,应对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有效保证相关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及时供应就显得更为必要和重要。东北边疆的国际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满足东北边疆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推动地区电子商务国际化的多样性升级和创新性发展。

(2)推进国际化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供应链。我国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严重[5]。为满足效率高、成本低和服务好的需求,建立东北边疆电子商务仓储基地是应对方法之一,商家通过批量运输的方式,实现对商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运输,可以缓解配件成本高而效率低的问题。在加大对国际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注重提升数字化水平,针对供应链中的诸如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都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有助于促进东北边疆电子商务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农业电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为了在互联网+农业电商模式中使农产品在长时间物流运输过程中保证质量,满足电商服务中的标准化要求,应提升冷链运作管理水平,需要在物流运输的全过程加大对冷链技术的监管[6]。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中,绿色供应链的建立是其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生产制造、消费流通和物流循环等环节都应形成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7]。绿色供应链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更准确更快速的信息交换,还有助于对东北边疆地区供应链中的各个问题“对症下药”。互联网+农业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的举措,满足东北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经济、循环经济和电子商务三者之间的交互促进,迎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边疆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基于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与绿色供应链的应用,更能满足东北边疆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新农人”与“网红经济”规模化齐头并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新农人”是指能够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工具进行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并能够起带动、引领及示范作用的农业经营管理主体[8]。在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时代,“新农人”可以更好地抓住电商机遇,成为互联网+农业电商模式的领军群体。顺应时代的“新农人”群体,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推动电商直播规模化的发展。通过电商网络培训,使“农人”转变为“新农人”,甚至是“国际化新农人”,竭力打造一支懂得国际商务和善于经营的东北边疆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优化人才结构。科学规划培训开发经费,避免不合理运用,对农户实行分类分批培训,按照培训效果,表彰优秀“新农人”代表,提高农户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嘉奖优秀电商示范点,组织农户亲身学习实践,真正理解互联网+农业的电商模式,在一轮培训结束后组织二次培训,实现人才培养与扶持的长期性与系统性[9]。另一方面,针对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其全球视野和长远认知,可以与高等院校对接,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并组织实践活动,提升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通过“新农人”队伍的打造,将“网红经济”引入东北边疆地区,“新农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自家的农产品展示给消费者,适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吸引“粉丝”,增加销售量和销售额,在“新农人”的影响下,形成“网红经济”的规模化。“网红经济”有助于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力,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形成更多农业人才内生动力,投身乡村振兴,为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构建高效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10]。

3结语

为推动东北边疆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需要对现状及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采取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发展对策,保证电子商务发展的协调性与长期性。实际上,这不仅是基于东北边疆地区发展的现状而言,还是当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所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的发展需要变革,东北边疆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存在缺口,国际化的基础并不牢固,这就需要强化东北边疆的国际化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推进国际化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供应链;“新农人”与“网红经济”规模化齐头并进,培养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由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东北边疆地区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高国际商务能力,通过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周波 郑世林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电子商务范文3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电子时代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跨境电商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我国跨境电商在1999年开始萌芽,并且迅速发展。2013年之后,跨境电商呈现“井喷式”发展,交易总量逐年上升,增幅较大,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近两年来,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外贸发展缓慢,而跨境电商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呈现“逆势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统计,2020年,跨境电商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成为货物贸易增长的有力支撑;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3.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6万亿元,年均增长26.3%,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跨境电商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这样不仅能对当前跨境电商的研究现状有基本的了解,还可以从中找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做出判断。本文将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对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希望能发掘有待研究的问题和领域,提出未来研究的新方向,为学者们研究跨境电子商务提供参考。

二、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文献综述

本文选择使用CNKI数据库来检索文献。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数据库之一,涵盖资源丰富,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CNKI能够反映出数据的准确性,具有广泛性、权威性和操作性。因此,本研究在2022年5月使用CNKI数据库中的中国博士、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之所以选择此两类数据库,是因为研究们一般都具有更高的学识,研究能力更强,研究结果更准确且令人信服。通过对关键词“跨境电商”的检索,共有1052篇学位论文,其士论文19篇,硕士论文1033篇。其中主要主题是“跨境电商”的论文有457篇,主题是“跨境电商平台”的论文有67篇,主题是“电商企业”的有51篇,主题是“影响因素”的有29篇,主题是“营销策略”的有29篇,主题是“商业模式”的有51篇,主题是海外仓的有23篇,主题是“发展战略、策略、优化研究”的有144篇,主题是“电商物流”的有22篇,主题是“消费者”的有23篇,主题是贸易便利化的有15篇。这说明研究者们已经从各种角度对跨境电商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从学位授予年度来看,跨境电商的研究始于2014年,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达到峰值(见下图)。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近年来国家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支持,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逐渐扩大,学者们越来越关注跨境电商,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是我国跨境电商业务却不降反升。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预计未来对跨境电子商务研究的文章数量仍会持续增加。由于有关“跨境电商”的学位论文文献数量较多,笔者从中筛选出与本文研究关联度、可信度更高的文献。通过将主题锁定在“经营策略”、“发展战略”、“优化研究”,“影响因素”,并将学科选定在贸易经济领域,得到101篇学位论文(见下表)。根据学位授予年度排列论文数量,分别是2021年(9篇),2020年(22篇),2019年(29篇),2018年(22篇),2017年(19篇)。为了确保研究的前沿性,本文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年限至近三年,通过全文筛选和质量评估,排除“供应链管理”、“消费者行为”、“运输优化”等研究,最终得到36篇期刊。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最终从研究区域、研究视角、影响因素、现存的问题和发展策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研究区域(1)国际区域所选文献中,国际区域主要集中在东盟(宋海霞,2021,丁元龙,2019)、俄罗斯(ANNA,2019)、日本(Yukakimuca,2010;冯萌,2019)和吉尔吉斯(Nurislam,2021)与跨境电商C的发展。宋海霞(2021)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2013年-2019年东盟各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以及双边交易距离的变动情况进行计算,得出中国与东盟各国未来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ANNA(2019)剖析了中俄跨境电商贸易模式和贸易特点,探讨了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发展对策。冯萌(2019)认为中日跨境电商作为中日贸易的新增长点,正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趋势高速发展,并提出了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Yukakimuca(2010)对中国和日本跨境电商消费者行为选择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平台运营模式的选择进行研究。Nurislam(2021)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吉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问题和前景,并提出发展策略。(2)国内区域在中国国内研究区域中,研究的省份有广东省(黄娟,2019)、浙江省(韩珠林,2020)、辽宁省(张丹,2021),研究的城市有广州市(郑纯丹,2019)、杭州市(徐慧淋,2019)、宁波市(钟睿,2020)、重庆市(詹川,2021)。黄娟(2019)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构建了区域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韩珠林(2020)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浙江省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协同实证分析,得出其协同关系还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张丹(2021)实证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等因素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郑纯丹(2019)采用跨境电商发展综合指数展示了广州综试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并为加快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徐慧淋(2019)通过构建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影响,据此为杭州政府扶持跨境电商行业提出针对性对策。钟睿(2020)分析了宁波市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问题,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提出政府创新经济管理职能的意见建议。詹川(202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重庆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的因素,并为重庆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

2.研究视角大多数学者们都是从中国宏观角度分析跨境电商该如何发展,也有少部分研究者们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的企业的在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剖析。一些研究者们以某一家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中小企业为例,研究其发展。通过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和波士顿矩阵等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对外部环境、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自身的优劣势等做了详尽分析,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李宇航,2019;黄霞,2019;刘玲,2020;林淑理,2020)。毕馨予(2019)创建了跨境电商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桑国荣(2019)提出传统贸易模式下小微企业面临四大困境,并对中国小微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对策建议。

3.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研究(1)跨境物流李洁(2019)利用软件对影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发展的因素进行筛选,得出我中国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度有序度不断增加,但协同性较低,并给出了相应建议。刘治甫(2019)认为跨境物流服务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通过京东商城的代表性案例,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丁元龙(2019)认为,跨境电商下的货物贸易具有订单分散、批量小、批次多的特点,更是需要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撑。李思怡(2020)和王心雨(2021)通过实证分析,提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复合系统协同度低的原因,并为跨境电商与物流合作发展提出对策建议。(2)政策与监管郭建平(2019)和丁元龙(2019)认为跨境电商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引导跨境电子商务良性发展。周马玲(2020)将政府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行为分为规划引导、资金扶持、政府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最后从引导企业、优化支撑体系和完善发展环境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周东城(2020)分析海关在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以期推动监管标准化,提高业务的确定性、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钟睿(2020)从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详细分析了鼓励和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房淑慧(2020)认为跨境电商给海关监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粵港海关协同监管制度体系,才能为粤港跨境电商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营商环境。(3)商业模式一些学者对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B2B模式和B2C模式,B2B的研究相对较多。李宁(2019)通过贸易增长数据分析,指出B2B是我国跨境贸易的新增长点。他对Alibaba.com与AmazonBusiness的B2B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我国B2B发展的建议。郑纯丹(2019)对我国B2B出口贸易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B2B出口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企业战略定位、服务配套成熟度、监管方式的创新改革。李锦(2021)总结出数字化时代下我国B2B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主要存在物流、网络安全以及人员服务三类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平台发展策略。孙悦(2020)指出,B2C模式是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通过分析全球速卖通(中国最大的B2C跨境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为优化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此外,徐慧淋(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源、产品、物流、支付等诸七个因素都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詹传强(2021)运用实证分析,得出贸易畅通、人口总数、人均GDP这三个变量对中国跨境电商增长有正向显著影响。杨涵钦(2020)运用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六个最主要因素: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字贸易基础设施指数、物流绩效指数、商业环境指数、法律政策环境指数、数字治理竞争力指数。

4.跨境电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尹思凝(2019)认为跨境电商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物流风险、竞争风险、网络风险、法律风险和政策环境风险,并分析了产生风险的原因,最后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郑纯丹(2019)研究了跨境电商B2C出口发展的主要存在的问题,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行业管理和市场秩序、构建跨境物流仓储体系、培育综合服务企业等方面,提出加快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詹传强(2021)提出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增长的对策建议。陶艺敏(2021)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来总结目前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杨德军(2021)研究了跨境电商在物流、支付、监管以及跨境电商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给出了解决方案。

三、讨论与总结

从研究区域上看,学者们对跨境电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与国外某个国家或者某个经济体的发展研究,而且也对国内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较好的区域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跨境电商与其他国际区域的发展,以及国内某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建议。从研究视角上来看,微观研究的研究者们选择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结论有针对性。从商业模式上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商业模式是B2B,这也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主流模式,也有少量学者对B2C模式进行了研究。此外,笔者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分析得出,针对跨境电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遇到的阻碍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这些研究结果为跨境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虽然研究者们对跨境电商展开区域性研究,但是笔者认为研究范围还不够广泛,研究数量也相对较少,导致结论的可信度不够高。在未来,应该有更多的区域被纳入研究,从而为某区域跨境电商如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具体路径。并且,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研究中,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小型企业,其发展策略能否推广至所有类型的跨境电商企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跨境电商虽然目前是以B2B模式为主,但不能忽视对B2C模式的关注。

特别是近几年在政府和资本的支持下,B2C也在快速发展。同时B2C也是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渠道,未来研究者们需要对B2C模式进行更多的研究。在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们的研究观点重复,缺乏创新。发展策略大部分是宏观方面的政策、制度,很多研究者提出的解决方法理论可行,但在实践中还有待验证,使得研究结论的合理性、有效性、真实性较低。此外,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在于所选文献仅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三年的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进行分析,文献以中文为主,缺乏对期刊、书籍等资料以及国外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纳入更多优质文献,以期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丰,靳聪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文献综述[J].商业经济,2021(11):100-104.

[2]马静.中国跨境电商的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8(11):273-274.

[3]华树春,李玲,郑锴,徐善明.跨境电商概论[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8.

作者:崔蕾 徐颖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外语高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