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

摘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网络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更加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主线。新一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包围中长大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都与网络息息相关,高校运用网络载体创建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开了新窗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焕发活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网络文化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文化的相关概念

(一)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传播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狭义上讲,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载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文化活动,并通过网络载体进行网络精神创造。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使得网络运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频率越来越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使网络文化在高校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依托于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体平台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宽泛的文化;是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观念、文化活动或者文化产品等文化概念。现如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校园网络文化要发挥价值引领、思想渗透以及实践运用等功能。网络文化育人是通过以互联网为载体,构建起“人—机”模式,在虚拟空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启发大学生开创新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蕴含着特殊的思想内容和特殊的表达方式,以传统教育为主导的那个时代终究要为新时代的教育方式所冲击,网络文化在显现“新”的同时,增加了以往被传统教育局限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课外实践等,这才是网络文化如今更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包括网络心理文化、网络德育文化、网络美育、网络劳育等很多文化内容,网络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概念,而高校网络文化则是指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综合运用网络文化知识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1]。在高校,教育者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上出现的热议话题、时事政治、学术问题、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正确的价值观、通俗幽默的语言风格、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灌输,这种与网络文化直接接轨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一次集中、正确的洗礼。如今的大学生是从互联网里成长起来的一群年轻人,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是上网频率最高的群体,他们的世界里离不开互联网信息的涌入。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应当结合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进行传道授业解惑。高校网络文化不单单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课堂上直接的知识碰撞,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资源网站的运行、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推文发送、高校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以及高校校园网络设备的维护和运转等隐性资源都是高校网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的教授和宣讲只有与线下的媒体资源宣传相结合才,能使高校网络文化更加深得学生的心。

(三)网络文化的特点

1.开放性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开放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互联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一些低俗的不雅的垃圾信息,这也是互联网开放性带来的弊端。与开放性相对应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和筛选力,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盲区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2.多元性网络文化由于信息的开放性,成分复杂,使得它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大学生可以接收到形形色色的多元网络文化,并带给大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直击大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多元性的显现也间接地降低了大学生的耐性和专注力,这也就是网络文化特点带来的利弊。平衡好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3.共享性共享性是网络文化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大特性。大学生因网络的共享性产生表达欲和分享欲,才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交流表达和信息传播中才能获得更多其他人视角下的观点,从而达到信息互通有无。传统教育下的教师“一言堂”风格与共享互动性模式形成很好的互补,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显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困境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密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还是多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通过“教师多讲,学生多听”这种单一的模式进行知识传授,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二者结合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启发。近年来,众多学者都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方式方法,都在积极提升对于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和兴趣度,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无法离开的空间载体,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能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固有认知。因此,高校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的黏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形式单一,实践性不足

由于高校对网络文化育人资源的利用率低,网络育人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对大学生的引导,更不能引起大学生的重视。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校园网站更新慢、内容不精、形式简单都使得网络文化育人不能起到关键作用,高校对网络文化育人的教育资源没有进行分类整理,教育资源烦冗复杂,优质资源更是少之又少,高校应对网络文化育人教育资源的创新与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教育,突破大学生观念中固有认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枯燥和抽象的理论,不足以提升大学生的兴趣。因此,丰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形式以及探索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实践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知不深

大学生阶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形成时期,网络文化信息的纷繁复杂会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社会经验不足,对事件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容易给大学生造成误导,致使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知是浅层的[2]。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直接决定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风貌。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心智易冲动等容易被不法分子诱导最终走上错误的道路,给社会和国家造成损失。大学生对网络文化认知不深也是造成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困境之一,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不能为网络信息所主导,要坚守自己的法律和道德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四)教育者对网络育人工作的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是由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组成的,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形成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困境,教育者是连接管理者和受教育对象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部分教育者由于自身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网络时代更新换代的信息不能及时应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还有部分教育者虽然认同网络育人工作,但由于教育者自身对网络设备的操作不熟练,难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施以影响。在如今这个信息快速传播且公开透明的状态下,思想政治育人难度增加,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影响着大学生的接受程度。教育者理应做新时代网络文化思想育人的领路人和引导者,为学生启蒙明智,教育者也要适应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运用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来建设新的教育体系。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路径分析

(一)建设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平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高校应整合校园网络教育资源,开创新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新媒体平台,整合高校官网关于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新闻动态和举办活动情况,并打造属于每个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高校可以定期创作有质量有数量的精品推文,强制大学生进行打卡学习增加学分[3]。高校要积极利用微博、博客等多媒体平台开展一系列关于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内容,网络育人内容必须是紧跟时事政治或者社会热点事件,某些话题可以充分引导大学生的“三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增强大学生的辨析性。高校要利用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有质量的红色资源、新鲜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界学者对于社会事件分析,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移步到小课堂,做好新时代“大思政”与“小思政”的结合。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活动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创新线上新媒体平台的运作,也需要线下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高校要邀请具有权威专家或学者举办座谈会或者线下会议,高校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大学生们接触到权威人士对国内国际的社会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让学生们在线下更加便利地与专家学者积极互动。高校还可以举办大型的校园辩论赛,设置校级荣誉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关于社会热点的辩题,学生们通过查询资料从正反两方面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了解热点事件背后的价值观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打造专属学生的“网络宣讲团”或者“网上思政课我来讲”等一系列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活动。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热点、难点、焦点为切入口,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能力

由于网络信息烦冗复杂,大学生无法从网络虚拟世界中辨别真假,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做一些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能力是有必要的。高校应多多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者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多督导、多指导、多疏导,通过课堂讲授网络信息辨别和分析网络信息背后深层次原因和主导源,让大学生多多关注新闻网、《人民日报》或者具有权威性的网络平台,增加自身对于网络信息真伪的辨析能力,拓宽知识面和开阔视野,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和引诱,也可以通过“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丰富自己的知识,建构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分析能力以及思辨的思维方式。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主体对象是新时代的大学生,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和价值体系。

(四)定期培训教师队伍的网络素养能力

教师队伍的网络素养能力是需要长期不断学习的,由于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教师队伍对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网络平台的适应能力仍需提高。因此,高校需要组织相关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要求教育者不仅需要深厚的思想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结合晦涩的思想理论观点用现代通俗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教育者网络素养的提高有利于网络文化在大学生、高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教育者更要突破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常规授课方式的束缚,紧跟新时代的要求。

作者:冯红 李彩丽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