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探讨

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活动探讨

摘要:卖旗筹款是一项相当特殊的慈善活动,具有地域性色彩,并且让当地的中小学生能够积极地响应活动主题,尝试参与义务工作的机会,率先体验社会义务工作的辛劳,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也能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正确认知价值观。学生透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更进一步地教育中小学生的正确道德观,理解到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出良好的人格,并愿意在他人需要帮助之时,及时伸出援手,共建和谐社会环境,符合我国为社会储备人才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中小学生;教育;慈善;卖旗活动;志愿服务;感恩

感恩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确保他们不仅在行为举止方面符合社会法规和道德标准,更要做到尊老护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实现当今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未来社会凝聚和谐社会文化。鉴于现代的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众多中小学生备受额外的关注和宠爱,导致他们内心的出发点往往是只有自己,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与利益,无法理解个体与社会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因此感恩教育对于思想、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是尤其重要的一课。对于我国澳门地区的中小学道德教育方面,不仅要从日常课堂里学习,也要用个人行动能力,来证明是为社会作出无私奉献,达到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理解感恩的核心意义,并把想法付诸行动,摆脱单纯从任何事物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忽视了人性当中的光辉。

一、义务卖旗活动

卖旗筹款这一种慈善活动模式,早已在我国澳门和香港地区实施许久,慈善机构通过招募大量的义工团体,集体地在某一个时段之内向街上的市民和游客呼吁捐款,并会明确地告知款项最终会帮忙到那些特殊群体,为其提供合理的经济援助,让他们的生活状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大多数的义工均有比较显眼的打扮,并配合统一的标语,以便路人能够识别,他们手持着印有慈善机构标志的钱袋以及相关主题图片的小贴纸(往往是印着可爱的图案,让人能够识别出其代表的机构和主题活动),穿着整齐的学校运动服或机构派发的队服,具有明显的识别功能,主动积极地向路人募捐。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时期不是采用小贴纸作为识别标记,而是派发小旗帜,同样是印有相关标语和图案,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基于经费、安全性、携带性和环保等因素的考虑,现今已经转换成便利性更高的贴纸方式。至于钱袋方面有着特殊的设计与防盗安全结构,只允许市民把善款亲手投至钱袋里,不得经过义工代为投入,并且设置了安全锁扣的功能,防止义工出现盗窃的不良行为,也避免了外界偏差的认知解读,让义工成为筹款争议的对象。同时,卖旗筹款活动必须经过澳门政府相关部门的同意和批准,方可在某一个范围内的地段和时段,设置短暂性的募捐活动,确保善款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繁忙时段的人潮拥挤,尤其是在现今疫情严重的影响下,必须防范传染病的扩散,师生与工作人员在进行活动过程中要戴上口罩,降低其小区传播的风险,从而保障义工团体与公众百姓的身体健康。

二、我国澳门中小学生参与卖旗的现况

毫无疑问的是,卖旗筹款这一项慈善活动是有助于中小学生学习感恩的观念与态度的,并且能够亲身为弱势群体奉献出一份力,对彼此都是有益的慈善活动。因此,绝大多数的澳门中小学校经常会与慈善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并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慈善活动,遣派学生到机构内作为临时性义工队员,配合卖旗筹款的准备工作,以便当天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对于澳门的中小学生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踊跃参与,这归因于以下的因素。首先,部分中小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成为义工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奖励(譬如说奖励优点、操行分数的提高,某学科的考试加分,校内公开表扬,能够抵消迟到与欠作业的违规次数),在正强化的积极作用之下,个人会因该行动而产生良好的结果,尤其是吸引力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往往会有大量学生愿意加入义工团队。纵使这种方法未必能够完全教导学生理解无私奉献的核心精神,但是带出来的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应当尽早为人民用心出力,认同自己是属于这个社会群体内的,其归属感也会逐渐增强。基于校方领导层次对于感恩活动的重视来建立起校方的感恩教育制度,以及后续详细的活动方案,既能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也能通过其他相关的感恩教育活动来建立起学风与校风,让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受到感恩的洗礼,逐渐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气氛,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其次,某些学校原先早已建立起义工团队,平常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性义务活动,当卖旗筹款发起后,校内学生便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义工,提高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完善人格的建立,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再者来说,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便能时常在街头上碰见卖旗的义工,经过校方和教师的积极推动,会加深他们对义务活动的好奇心和趣味性,促使个体主动地报名成为一名称职的义工,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如何有礼地向市民募捐,虽然在慈善活动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上一些困难与挫败(如路人明确地拒绝捐款、质问善款的用途、恶言向对),但是个体必须坚持下去,为社会上有需要之人士而努力服务。在朋伴的支持之下,当校内已经多次举行卖旗活动时,拥有着大量具有经验的学生,学生之间会彼此分享卖旗的体验和成果,形成良性的气氛环境,必然会吸引更多同学参与义务活动,营造出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的精神。这部分的影响力是来自朋辈之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起到不同于上下级之间的压力关系,而是相当亲切的情感,加强了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基于感恩教育活动具有正面作用,能够全面地提升个人的素质,尤其是他们的个人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意识、实践能力。最后,校方为了倡导中小学生尝试体验卖旗活动,大多数会安排班主任或课程教师陪同参与,以个人作为榜样的力量,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社会义务工作,符合当前澳门地区的中小学生爱国教育计划[1],以课外活动的方式来指导学生,成为爱国爱澳的热血青年,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与此同时,部分因专注力较差、适应性较低、存在着轻微心理问题等因素,而定义为融合学生[2],也能借此机会参加义务活动,来展示出他们课堂外的表现,来改变教师与同学对其产生的负面印象。基于师生共同参与感恩教育活动,能够改变传统的单一说理说教的理论性教育模式,绝非把知识层面强行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而是手把手地亲自指导,彼此都能够感受到活动过程中的辛劳,逐步地培养他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起到了强化中小学生的道德概念的作用。卖旗活动的各种细节与注意事项。参与卖旗活动的中小学生必须经过家长的同意,并且家长亲自签署名字,得到授权和确定后校方才能安排学生参与义工活动,尤其是未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其监护权是必须得到明确的授权,方可开展下列的活动,否则违背家长作为学生监护人的权利。在举行慈善活动之前,主办方人员必须举办简单的讲座,阐释机构的目标和理念,善款处理的救援对象,整齐统一的服装安排以及正确的指导语和应有的礼貌态度,达到有效的基本培训效果。校方和慈善机构的共同义务责任是在卖旗活动进行前应详细地告知学生切勿作出让外界感到可疑的不良行为,绝不能够擅自盗取宝贵的善款,也要详细了解相关的法律责任,千万不可作出非法行为,否则会遭到法律上的追究,既会有损校方的声誉,对于个体的道德品行也会大打折扣,严重者甚至会被记大过或留校察看等处分。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两名学生为一组,并指定他们到达某处场所进行募捐,不得擅自离开和中途走失,而且机构内的职员和教师也会不定时地巡查,确保卖旗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生命安全,避免学生以卖旗为由而逃避原先的岗位。如果校方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曾经参与过卖旗活动,则应由有经验者带领新人,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一组,甚至会从人际互补理论的基础出发[3]来安排性格差异较大的学生组队,这能产生出更佳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必须注意结伴同行的重要性,不得擅自行动,作出任何破坏校风和慈善机构名誉的行为。当学生向路人呼吁捐款时,可能会遭到拒绝,甚至是恶言相向,应在确定自身安危的优先条件下,避免发生任何语言上的冲突,停止与他人的纠缠,更不能够实施道德绑架而要求路人必须捐款,否则将会阻挡其正常通行。当遇到市民质疑时,学生应仔细解释该慈善机构的理念和善款的用途,让彼此都能进一步了解,也就化解了不必要的质疑。如果实在难以回答或无法详细解释,应主动地邀请对方到工作人员集中处进一步说明详情。为了避免善款不慎落入学生手中,应严格要求市民亲手投入钱袋,减少出错或争议现象的发生,也防止因外界社会的误解而伤害学生弱小的心灵,诱发个体的自尊受损,进一步产生焦虑或疑问的负面情感,造成人格发展的障碍[4],上述情况的产生不利于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即使筹款当天的天气不理想或是行人不太愿意捐款,也应该教育学生,慈善活动宗旨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单纯地以金额多少来判定他们的劳动成果。要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要重视慈善活动的核心意义与精神。当活动结束后,在机构的员工或教师的带领下,给予学生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赞美每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扬他们助人的美德,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的青少年,也渴望他们能够再次参与卖旗活动。未来成为一位良好的公民,他日遇到其他机构或团体进行卖旗活动时,也应当积极配合募捐,为弱势人士贡献出一份力量。除此之外,中小学生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卖旗活动中得到不同的感悟和深省,这是由于我国澳门地区拥有许多民间的慈善团体,如扶康会、明爱、利民会、聋人协会、特殊奥运会、宣明会、弱智人士服务协会、青年慈善会、街坊总会、基督教青年会、关怀艾滋协会等。上述的协会都会根据不同的慈善活动题材,譬如说,一般性社会义务服务、残疾人士服务、拯救饥饿孩子、照料独居老人、特殊奥运会的举办、慈善机构的服务经费、贫困山区的学童、购买爱心物资,以及设定募捐款项的服务对象而制定特殊的卖旗筹款,甚至让中小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士,感受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和困扰,是极需要各界的爱心和协助来摆脱经济上的负担与贫困生活环境的。譬如说,学生与视障人士共同参与卖旗筹款时,应该以语言交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切忌以神情、图像、文字或肢体语言来进行信息传递;在交谈过程中也应避免使用请看、查阅等词汇;结伴同行过程期间,如遇到障碍物、斑纹马线、交通灯等,应主动给予视障人士提醒,确保他们通行顺利、安全,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要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将个体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转换成特殊人士的角度,来应对卖旗活动时所遇到的困难,防止外界不良人士对他们进行挑衅,甚至是肢体上的冲突。此外,通过卖旗活动过程让中小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到各类长期慢性疾病、先天性障碍、心理疾患、精神障碍等给他们带来的身心压力和冲击,继而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到预防疾病的认知作用[5],时刻注意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也要关心身边亲友。

三、讨论

从上述讨论到一些澳门当地卖旗活动的细节与步骤,能够提供给广大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从而尝试规划出类似的义务活动,让中小学生渐渐地形成良好的品性,重视基础性的品德教育,绝非单纯地看待学生的成绩分数来判断其未来的个人前途,甚至作出过度的批评。关于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构建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培养品学兼优的青少年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单纯地强调培养学习能力,考取各个科目的高分,提高考试的应对能力,并不能够替代道德教育,更不可忽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这符合杨韶刚的研究观点[6]。道德教育是引领着青少年的德性发展,帮忙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情景之下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拥有诚实、尊重、公平的特质也是全人类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放眼全球各国的教育制度,往往都会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其关注程度甚至远超过冰冷的分数。在如今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时代,社会上存在许多不良风气是很容易染指于中小学生的意识层面,导致他们倾向于追求自身的个人利益、拥有物质的欲望、盲目地跟风和攀比,这些都是个体为外界物质所束缚,忽视了个人心灵与人格高尚的核心地位所导致的,其价值不能以金钱去衡量。中小学校采用书本上的知识以及教师的课堂上的教育内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学生明白感恩的意义,但是对于无心向学的学童而言,根本没有把“声音”听进脑海里,没有注意到道德培养,甚至忽视道德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如果中小学生通过义务卖旗、植树活动、无偿献血、群体歌唱感恩歌曲、教师节的献花、感恩主题手抄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感恩主题活动亲身体验到当中的乐趣,学习助人为快乐之本,爱护社会与国家,时常抱着感恩之心,虽然其学习能力不高,也无法成为知识顶层里的学术人才,但是依然能够活得快乐与安然,过着平淡和谐的生活,这也是校方与教师应有的职责和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与我国澳门地区一岸相隔的香港,他们都有着漫长的卖旗慈善活动的历史背景。不论是从招募义工、培训制度、募捐方式(接受现金支付与电子货币)、法律法规等,都已经是相当成熟并具有良好的声誉;能够有效地教导中小学生在慈善活动中吸取经验,养成良好品格,兼具乐善与行善的认知观念,均属于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这种校外的义务教育形式,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的。另外,通过学生实践的方式,能够延伸出对和谐社会发展的抱负与决心,致力于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社会环境,确立人与社会之间的现代道德基准。无可置疑的是,教育中小学生实践义务卖旗活动有助于他们人格健全的积极发展,给予道德规范的建立构建出良好的认知态度。当学生们受到他人的尊重、帮助、养育、照料、教诲等,其第一反应是今后也应当以该行为与思想去教育后辈和下一代,甚至产生出一种内在的暗示模式,在不知不觉之间继续保持良好的认知态度,让他们能够从小便知悉帮忙他人的重要性,时刻持有感恩之心来应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如果我国的中小学生都能够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自然会对外界与社会产生敬意,尊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生活当中的大小事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将感恩的思想种子埋藏于认知观念当中。个体应要学会对弱小的群体进行保护,面对家庭、学校、社会与国家,都应要抱着感恩的心态,才能有如今稳定繁荣的发展现状,更要做到年少时积极学习,不辜负美好的青年时光,他日投身于社会建设时,自然会为祖国而奋斗,共建和谐社会。

作者:颜刚威 单位:颜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