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范文精选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整合;数据仓库;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化软件

目前,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大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信息系统的构成上看,主要有财务系统,处理日常的业务的ERP系统,办公系统,辅助生产、设计的控制或工具类软件,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等,有的还建立了数据仓库系统。应该说企业信息系统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决策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

许多企业的信息化主管都有这种感觉,感觉企业该上的系统都上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实际上企业信息化还有很多的事值得做。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在企业信息化上的做法也不同。下面仅就几个最常见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建议主要分为软件系统整合、数据仓库建设、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协同化4个方面。

一、软件系统整合

首先,应该做软件系统整合,即EAI。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是分阶段进行的。比如先上财务软件,再上ERP软件,又上了办公系统。但软件系统往往是由多家公司开发和实施的,虽说有这样或那样的接口,表面上把几个系统连起来了,但往往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这种没有整合过的系统,在各自的范围内都起各自的作用。但是企业的需求是没有界限的,总有需求出现在几个系统的边界上,这种需求往往很难在软件中实现,多家软件公司也往往互相推诿。做软件系统整合的投资很大,国外的经验看,会占到整个软件系统投资的30%~40%。虽然国内的信息化普及晚,企业要求的水准也相应低些,但所占的比例也很高。

软件系统整合的技术有很多,这里主要介绍3个常用的。首先是单点登录。多个软件系统有各自的用户名/口令系统,现在可以建立一套统一的用户名口令,统一存储到一个系统中,这个系统往往采用一种叫做轻量级目录服务的技术。其次是信息门户。信息门户是目前的一种热门技术,它可以把多个软件商开发的系统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界面里,提高用户访问信息系统的效率。第三是利用EAI软件重新规划和改造系统间的接口,使系统间的访问更顺畅更专业。例如使用消息中间件把多个信息系统连接起来。消息中间件的好处一是使系统互联容易,二是系统间耦合小,即使一个系统临时关闭了,别的系统发给它的信息也不会丢失,别的系统也不用等待这个系统。还有种EAI技术目前正在发展成熟中,叫做业务工作流。它的思路是设立一台业务工作流服务器来调度和管理多个软件系统间互操作工作,定义一些流程来调用多个软件系统来完成一个较长和较复杂的业务。现在的软件商都认识到了,即使软件产品做的功能再强,具体到企业也总有各自特殊的需求。所以一般都发展出了一些开发框架,便于企业或其合作伙伴整合其他系统或开发个性化功能。前面的两种整合分别是界面层和应用层整合,第三种整合是数据层整合,也就是数据仓库建设。

二、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可以看成一种软件整合的方式,但由于它很特殊,作用很明显,所以可以拿出来单独说。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初期,建设者往往很在乎功能,在乎日常的使用,业务系统的软件开发商也是这样。但企业信息系统还有个重要职能不能忽视,那就是为企业积累数据。现在是信息时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把握信息的能力很重要。企业要处理的信息一方面来自市场,另一方面来自企业内,而且往往从企业内的数据(如销售和购进数据)可以反应出企业外(市场和供应商等)的一些情况,所以要重视企业数据的积累、保存、分析和挖掘。即使在成功运行了各种软件系统的企业内,企业的高级主管往往还在抱怨“看不到数”。企业决策层需要的数据往往是多个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经提炼后才能够用,原来分散在各个软件系统中的报表或查询无法满足决策要求。

数据仓库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它从各个系统抽取数据,从企业决策者需要出发,把数据按多个角度建立模型,使数据使用者能够不受限制地取到需要的信息。如果一个需求需要很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比如预测下个月销售量,那么这被称为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的数据特点一是全,包括各个软件系统中的数据;二是久,一般保存多年的数据;三是快,专门为查询快设计;四是活,可以多角度查询。三、财务业务一体化

国外和国内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国内企业大多是先上的财务软件,后上的业务管理系统,往往是两家软件公司的产品。把财务和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不是简单的软件整合。因为财务和业务的实际关联很紧,要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必须要特殊处理。我们知道,国外企业用的很多ERP软件中直接内嵌财务软件。我们国内的会计人员每天录入的各种凭证在ERP系统中是自动产生的。业务系统自动产生凭证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小和减少重复录入带来的人为错误,二是避免了财务和业务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为了做到财务业务一体化,从管理上先要统一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一些数据的看法和统计口径,然后要改进软件,主要是改进业务系统。如果原来业务系统具有“自动产生会计分录”功能,那么现在要把它用起来。如果原来业务系统没有这种功能,那么可以参照一些成熟ERP软件的做法,增加这项功能。自动分录的原理介绍已经超出了本文章的范围,它主要是利用一些事先设定好明细科目、辅助核算等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和凭证分录。这种改进业务系统的工作量是不小的。如果预算允许和其他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把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同时更换为一家软件公司的成熟产品。需要提醒一句的是,财务业务一体化不仅仅是个软件的升级过程,更多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加强协作的过程。软件升级后因为两类部门的业务流程的升级没有跟上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例子是不少的。

四、信息系统协同化

相对前面的3个建议,信息系统协同化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要做到这点,需要软件公司更大的支持。企业信息系统协同化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做法。所谓协同化,就是把企业管理软件和企业办公系统、个人办公软件等集成在一起。原来的企业管理系统,如ERP兴盛时代,主要的操作者都是企业内的一些核心岗位和核心人员。企业员

工个人相对于整个业务系统来说是“渺小”的。而步入21世纪后,随着电脑硬件成本的降低和软件内容的丰富,企业内更多的员工都有了个人电脑。越来越多原来不被管理系统重视的岗位和人员也提出访问系统的要求。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个人能力对企业的贡献,希望通过员工间沟通和协作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为解决这些矛盾,有的企业上了办公软件。当企业内出现了一个需求后,信息部门先判断这个需求是属于业务系统的还是办公系统,然后决定在哪个系统中实现。如果在两个系统都可以实现,具体谁来实现就有一定偶然性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办公系统出现了大量业务性的功能,最终结果是企业内出现不少信息孤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解放思想,让业务系统“协同化”,把办公系统的内容直接加到业务系统中。让死板的业务系统灵活化、个人化、日常化、全民化。有的软件公司尝试把办公系统中常用的人际工作流技术应用到业务系统中,把个人办公系统中的邮件系统、即时消息系统、移动终端访问等技术直接做到了业务系统中,并提出业务系统协同化的概念。

信息系统协同化既是一种软件技术,更多的是一种软件指导思想。目标是打造智能企业,让员工在信息系统的协调下自由有序地工作,获得指导,获得信息,发挥出创造力。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引言世纪之交的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经济的共同抉择,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到了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阶段。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当前我国推进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信息化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的企业信息化,要建立在企业Intranet基础上,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Intranet已成为企业建网的主流,国内企业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Intranet网,利用Intranet特有的信息集成、和浏览技术来加强企业的内部联系,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搞企业信息化,不能不考虑Intranet。

1、Intranet的概念

1.1从Internet到Intra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是从全球互联网Internet而来的。Internet即Interconnetnetworks的缩写。Internet是一个全球的、开放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全世界与其相联的采用开放系统协议的计算机能相互通信,是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巨大源泉。

从技术上说,Internet是由路由器(Router)和通信线路将位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多个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互相联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结构和方法。它提供了各网络间互联和传导的规则与设施,使得不同网络间信息可安全、方便、自由地交换。从功能上来讲,Internet是一个世界性的庞大信息库资源,它本身所提供的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应用程序(称服务资源)使得用户能凭借它来实现对网络中包罗万象的信息进行快捷的访问,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Internet具有卓越的网际通信能力,不断增长的巨大信息资源、检索使用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使它得以迅速发展。人们利用它可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商务恰谈、气象预报、多媒体通信及参与各种政务活动、金融保险业务、科研合作等等。Internet已走出早期只为军队、政府、科研及教育服务的范畴,延伸到企业、商务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开创了全新的经营服务方式,如电子银行、电子商场、电子广告、电子报刊、远程教育、远程工作、远程医疗等。据统计,到1998年年底,我国入网用户达210万,估计全球用户已超过1.5亿。

正是Internet诸多的优越性,有人尝试把一些相关的技术引入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于是出现了Intranet。

1.2Intranet的概念

可以简单地说,以Internet技术构建的运作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是Intranet。它通过Internet的开放性及建置的弹性,达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Intranet是利用Internet的技术和设备,为某一行业或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一个组织机构中的信息和数据得以交换的一个系统。正如Internet是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中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系统那样,它包括了在一个企业内部交换信息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如工具、程序和协议等。

Intranet在提供内部网应用的同时,还能提供更灵活的信息形式。Intranet一般可在传输控制协议/互联协议TCP/IP(TransmissionContra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网络上提供文件传输FTP(FileTransferProtocol)、远程登录Telent、邮件Mail、地鼠Gopher、广域信息系统WAIS(WideAreaInformationServer)及万维网WWW(WorldWideWeb)、新闻News、布告栏BBS(BulletionBoardSystem)等形式的客户/服务器(Clicnt/Servcr)方式的服务;在与Intranet互联时,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安全隔离和管理。

1.3Intranet的特点

较之Internet,Intranet是封闭的、企业所单独拥有的,网上存储有企业大量的数据,对企业的运作至关重要;它要求高的安全性,不接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它内部是可控的,为内部管理的。

和传统企业网比较,Intranet开发工具易于使用,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短;系统的分散管理使其维护费用低,开发后劲足,软件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由于Web浏览器的使用,其信息共享的效率及信息访问的质量明显提高,每个用户都可通过Web服务器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网络中的其它用户,而无须MIS人员的参与;通过和Internet方便的连接,可直接利用Internet上不断推出的优秀软件,节省软件开发的费用。

Intranet基于InternetTCP/IP通信协议和环球网WWW技术规范,通过简单的浏览器界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免去了客户端的操作界面不统一和烦琐的编程工作,并方便地集成各类已有系统;它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的功能。

(1)Intranet是根据企业的需要而设置的,其规模和功能是根据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2)Intranet不是一个孤岛,它能够方便地和外界连接,尤其是和Internet的连接。

(3)Intranet采用TCP/IP协议及相应的技术和工具,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Intranet根据企业的安全要求,设置有防火墙、安全等,以保护企业的内部信息,防止外界的侵入。

(5)Intranet广泛使用环球网WWW的工具,使企业员工和用户能方便地浏览和采掘企业内部信息及Internet的丰富资源。这些工具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makeuplanguage)、公共网关接口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以及编程语言Java等。

(6)Intranet客户/服务器方式的体系结构的先进性、开放性和信息交流方式的简单而统一,使Intranet型的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真正能够做到与硬件系统无关,能保证MIS系统在开发、扩展和升级上、在资金的投入上,都可由小而大循序渐进,使企业的MIS系统在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下具备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被束缚在任何一个软件商固有的模式里。

2、Intranet的组成及应用功能

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和需要的不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Intranet组成结构。一般Intranet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2.1网络

网络是Intranet的核心。小的企业一般只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大的企业则是复杂的网络。网络的类型很多,一般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两大类。如同Internet,TCP/IP也是Intranet的基础。IP为每个计算机指定了独特的地址,它可以告诉路由器将传输的信息送往何处;TCP用顺序号码标记每个文件包,并在它们到达目的地后重新组合分配。这样一来,Intranet中的任何人或任何部门不必考虑平台类型都能轻而易举地实现联网,并能进一步和Internet互联。

Intranet并不完全是原来局域网的概念。企业可能是跨地区的,甚至是跨国的,各地可有分公司。这些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区域网或广域网,是企业的Intranet。

2.2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是用户或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它是Intranet的一种最普通的应用。电子邮件为企业成员提供了一个十分简便的人际交流和信息交流的工具。通过电子邮件,企业网内各地用户可快捷方便地通信或交换信息,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电子邮件的使用可节省传统电话、传真以及印刷品等传媒带来的费用,实现办公无纸化。

2.3万维网WWW

万维网WWW又叫环球网,简称Web,是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cxttransferprotocol)的、方便用户在Internet上搜集和浏览信息的服务系统,也是Intranet的基本组成之一。它和浏览器结合,为企业成员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工具。WWW由服务器和浏览器组成,WWW服务器是Intranet的核心,它使用超文本传送协议,信息包含在各页面。浏览器是图形用户接口,也是Intranet的关键,因为它是将用户和Intranet连接的有效工具,且成为通用的用户接口。

当WWW浏览器成为一个通用的用户接口时,未来企业的员工将花很多时间在环球网上。可以用它进行通信、出版和共享信息。是找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很多用户将利用各个内部环球网站点共享其它组织的信息。内部环球网将成为未来战略性的计算机平台,各种应用都采用环球网技术并从浏览器方便地获得。如果从环球网浏览器能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各个操作系统的差别就成为无关紧要了。因为浏览器的使用如此之方便,只需很简单的培训即可。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可替代传统的课堂培训,通过内部环球网,企业员工可以得到及时的培训。

2.4远程登录Telnet

Telnet允许一个用户进入和使用一个远端计算机系统,就象用户端直接与远端计算机相连一样。远端计算机可以在同一间房子里,也可以远在万里之外。

Telnet是支持远程登录的通信协议,它属于TCP/IP通信协议的终端协议部分。其软件用TCP/IP在用户计算机和远程机之间建立一条通信线路,使终端设备通过线路与远程主机连接,提供虚拟终端服务。通过这条临时线路,用户若在远程系统拥有账号,就可从本地系统的终端对远程系统登录。

2.5文件传输FIP

FIP是计算机网络上主机之间传送的一种服务协议,文件传输功能是以其所使用的协议命名的。文件传输服务也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在工作时要先登录到对方计算机上,登录后就可进行文件查询和文件传送操作。FIP有两种访问方式:一是按实际用户进行访问的方式,二是匿名方式。

2.6其他

除上述组成部分外,一般网络还有谈话(Chat)、新闻组(Usenet)、布告栏、地鼠等功能。

3、Intranet的体系结构

同Internet一样,Intranet也是一个Client/Server系统。其中客户端由浏览器、网络软件、操作系统3部分组成;服务器端由应用层、Web服务器、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4部分组成。

3.1客户端

(1)浏览器:目前用于浏览Web服务的浏览器软件很多,如NetscapeNavigator、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NCAS、Mosaic和Hotjava等。

(2)网络软件:任何支持TCP/IP的软件均可。

(3)操作系统:Windows、OS/2、Macintosh等。

3.2服务器端

(1)应用层:超文本语言(HTML)、公共网关接口(CGI)、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Java等。

(2)Web服务器:可使用的软件有Netscape的CommunicationsServer和Microsof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等。

(3)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Qracle、Sybase、Informix等。

(4)网络操作系统:UNIX、WindowsNT、NetWare等。4Intranet的两项重要技术

4.1Web技术

Intranet的技术基础是Web技术。Intranet及Internet上所有的应用都围绕Web服务器进行。Web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之上的,以HTML超文本描述语言与II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的,能提供面向各种Intranet服务的、具有一致用户界面的信息服务系统。

(1)Web软件结构

Web的软件结构由3个层次、4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是网络操作系统层,完成所有的最基本的网络操作服务,以其核心构成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广域网服务体系。广域网以TCP/IP为通信协议。同时,网络操作系统在物理分布上是相互隔离的,体现了网络系统的分布特性。

第二层是Web技术实现层。它由Web服务器、Web浏览器、数据库应用系统以及CGI接口软件等构成,实现Web技术服务。

第三层是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Web软件结构的4个组成部分是: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客户端软件、Web服务器和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2)Web服务器与数据库连接技术Web服务器与数据库可利用CGI、ISAPI(InternetServer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JavaJDBC(JavaDatabaseConnectivity)等方式进行连接。

4.2安全技术

Intranet采用的安全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以“防火墙”技术为代表的被动防卫型和建立在数据加密、用户确认授权机制上的开放型网络安全保证系统。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做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加强网络安全的手段,其保护对象是网络中有明确闭合边界的一个网块,其防范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所谓防火墙则是综合采用适当技术在被保护网络周边建立的用于隔离被保护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系统。

防火墙技术适合在企业内部网中使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网与公众网络互连时使用。

(2)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是常用的通信安全手段。加密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对称密钥加密的算法,也称私钥算法;另一类是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加密算法。亦称公钥算法。这些算法都已达到很高的效果。

数据加密一方面应用于数据、文件加密,另一方面也是第三认证、数字签名安全技术的基础。

(3)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重要技术之一。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是采用口令或ID。这种方法的缺点很多。为克服传统身份认证机制的弱点,研究了新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双因素身份认证技术、一次口令技术、第三方认证技术。

5Intranet在企业的应用

Intranet在企业的应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主页、通信处理、支持处理、产品开发处理、运行处理、市场和销售以及客户处理等。

5.1企业内部主页

企业内部主页(Homepage)主要介绍企业的情况,如企业的历史、宗旨、规章制度、组织结构、黄页(客户、厂商、员工电话簿)和服务、工具和资源等。这些信息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企业内部共享。

5.2通信处理

通信处理有组织机构间的通信和个人间的通信两类。前者包括公务合作和部门之间的通信,后者用于个人通信或工作小组内的通信。组织机构的通信又分三类:企业的快报、公告栏、新闻等,经营单位或部门通信,以及企业的信息库。用于个人之间或小组内通信的最常用工具是电子邮件,此外,还有新闻组、谈话和视频会议系统(Vidcoconfercnce)。

通过Usenet、BBS等,还可建立企业内部社区,促进企业内部沟通,实现群组讨论。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都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机会,及时为企业的运作出谋划策。

5.3支持处理

支持处理用于企业内部,包括人事处理、财务处理、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法律事务及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建设等。

5.4产品开发处理

产品开发处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它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关,同时也是企业专有的。为了竞争需要。一般都属于内部使用,不被外界共享,其内容大致可分研究开发和工程两部分。

5.5运行处理

运行处理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包括采购、电子数据交换EDI、库存管理、制造以及专门的服务开发等。

5.6市场和销售处理

市场和销售处理包括销售和市场策略、产品方向、市场研究信息、产品目录和说明、技术规范和需求、竞争能力的信息、价格清单、促销计划等。由于竞争的原因,这些信息一般也不提供外界共享。

5.7客户支持

有通过企业的Web主页给客户提供信息,提供客户和产品开发者联系的通道,以改善产品质量,将企业内部数据库通过Internet供给客户使用。

此外,通过Intranet和Internet的综合应用,能以无纸贸易(EDI)方式进行企业间的贸易活动,及时处理客户对企业的信息反馈等问题。

6企业怎样构建Intranet

组织和建立Intranet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一般来说,组建一个Intranet系统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6.1调查评估

在开始构建系统之前,要先做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从技术的、经济的角度进行审慎的综合分析评估,然后决定如何去做。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现有网络或设备的情况、员工电脑知识、计算机人员水平、市场Intranet产品状况以及其它公司Intranet的组建运行情况等。能收集的资料越多、越详尽、数据越准确,对要做的分析评估和下阶段的工作越有帮助。

6.2制定策略和规划

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策略和规划,即明确Intranet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的功能以及它能为企业带来何种程度的改善和效益,它应如何发展下去,有什么样的规范和原则等;制订出Intranet的结构、信息规划(确定信息来源、方式、流动环节、处理方法等)和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因为Intranet要牵涉到几乎所有部门)的方案。

6.3实施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就可着手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与安装、客户服务器环境构造及WWW、BBS、E-mial等服务资源的设立。

在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上,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平台无关性等。客户端构建要统一,用户从标准的统一客户端就能访问Intranet的所有资源,其应用应与用户具体网络环境、连网方式、地理位置无关。

WWW是Intranet的核心,信息结构的设计环节实际上体现为企业内部主页链接结构的设计,各种多媒体信息、各种格式的文本信息均应具备和更新方式上的方便性、简单性,信息的与共享应是Intranet的主要特色之一,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WWW的时效动态特性,以及BBS、E-mial的消息反馈、专题讨论、消息传递的通达特性。

网络的安全性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以考虑,除技术手段的保证之外,还要对人员、设备及网络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虽然Intranet的构建主要依赖于建立在开放标准上的成熟技术,企业仍需专业的系统管理、开发及维护人员,以分别完成对服务器软件、硬件的管理,对应用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对各部门页面信息的维护等工作。

7结束语

Intranet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其独到之处在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方式,把信息服务渗透到了决策和管理的全过程,从而增长了企业对外部市场的竞争能力,发掘了企业内部的业务发展潜力。Intranet的魅力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随着相关技术、软件工具的不断开发、成熟,Intranet必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经营战略发生质的跃变。

参考文献:

[1]邹旭楷.Intranet技术及其应用[M].西安电子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8

[2]胡道元.Intranet的形成和发展[J].测控技术,1998.4

[3]四川省电力教育协会主编.信息高速公路与企业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6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对策

所谓企业信息化,就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资源,对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改造,充分开发、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企业内外信息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经营、管理、采购、仓储等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电子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辽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据对企业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部分大企业对企业信息化认识较高,很好地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如2005年1月,朝柴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5月CRM系统在朝柴销售公司、全国27个驻外办事处和600多家服务站正式运行。系统上线运行虽然才几个月,但其在企业的规范化和流程化管理、生产计划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制定、准时化生产组织、库存管理、财务和成本数据的动态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等企业经营各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05年9月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验收专家组对朝柴ERP/CRM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整体集成性和应用效果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朝柴ERP系统与CRM系统、条码系统、质量系统和供应商的MRPⅡ系统充分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交互,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整体的信息平台。

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又处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对辽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发现,辽宁省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认识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的现象,在被调查的123家中小企业中,处于企业信息化中级阶段占30%,初级阶段占56%,还有14%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进行任何信息化工作,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大部分中小企业核心流程信息化只占到5%,更多地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由于辽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结构不健全、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管理尚未深入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出现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二)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真正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选择经济实惠的信息化建设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1、充分利用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也将不可避免的进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必须建设充分体现本企业特色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同享用。伴随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将逐渐从辅助管理过渡到主要管理,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分步实施。这种实施也被称为渐进式实施,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风险,使信息化能够在平稳状态下顺利执行,在具体实施步骤上遵循“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采用从最需要的部分开始的层层开展原则,这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从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很多困难。中小企业信息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应从最基本的做起。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企业局域网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达到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目的。其次,从最基本的管理系统开始,各种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比较早,大多比较成型,因此选用成型的管理软件对于中小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没有任何风险。再次,建立企业网站,逐步探索电子商务,企业上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网站在现代及未来的资讯社会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企业识别标志之一。由于因特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建立企业门户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而且更有助于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及信息互动交流。最后,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分步实施”具体过程来说,每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而对于建设的长远目标,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的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必然的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小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日趋完善,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高效率及管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不少企业对这点认识不足。面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他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所有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必须明白,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从实质上看,信息技术的挑战是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开发普及知识并使之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在于设计一种更高效的数据处理系统,而在于创造一种能使人们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环境。

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环境中的企业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波涛汹涌,业务流程重组风起云涌,一场新的企业变革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着。这场变革浪潮不只是带来了一些创新的名词,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只有站在潮头浪尖的企业才能赢得企业竞争的优势。

1.新的经营环境已经改变了企业竞争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种种变革,包括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扁平化、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着企业竞争的内涵和形式,是企业面对信息化环境的压力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自我调整。

2.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又必将融合全面质量等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内涵。信息技术是促使组织结构变革的催化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企业业务重组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和各部门间协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组织结构的变革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正好为新型组织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了高效的工具,使这种变革顺理成章。纵观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包括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高效的业务小组、虚拟企业、知识联盟等等,无不打上了信息技术的烙印。同时,组织结构变革又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前提,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总是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载体的。

3.商务的电子化促进了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率和产品产量在竞争中已不再占绝对优势,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凸显,它能够跨越企业边界,建立一种跨企业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企业开始集成自身内部的资源,企业的运营模式也从以自我为原动力的“推式”运作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运作。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所有这些涉及的资源和环节,使供应链的管理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信息技术的先进性恰恰为其提供了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基本步骤

1.解决企业基础管理问题。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信息基础建设,而不是电子商务等内容。在这一阶段企业首先要进行的是企业信息化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所有的资源是不是已经被信息化或是数字化了。企业信息化不只在于引进系统,而应重在应用,致力于企业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每个部门对同一的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数字化,结果出现了同一产品在不同部门中的编码和命名不一致,从而造成了混乱。

2.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企业应确认内部的基础管理是否规范化,基本管理的流程是不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法来实现的,诸如产、供、销的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规范,与业务处理是否实现一体化,是否具备实时有效的计划和预算等。特别要注意的是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仅仅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只能是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最初级的阶段,不应认为电算化就是对企业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在企业流程信息化过程中,改革传统的业务结构,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才是集成化管理的目标。信息化的结果是加速业务的运作,如果不对不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进行变革,其结果是加剧了不合理,造成投资的浪费。

3.实现对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实现对企业间的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的有效管理。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在有效管理内部资源的同时,必须更注重外部的工作,跟踪客户的情况,开发市场,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迅速作出对市场变化的第一反应,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从而获得领先的地位。

四、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需要企业认真思考自身的使命、任务和具体的业务。利用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获取业务上的竞争优势,需要企业严肃审查自身的机构、人员和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不是片面地追求自动化,企业需要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曾经是人们热衷追求的事物,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化已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辉煌了。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提高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提高企业的“智商”。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供应问题就是研究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并把需求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供应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购买硬件或管理软件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软件商业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管理软件,但要把握“度”,切不可把企业信息化与引进企业管理软件等同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个性化、敏捷化成为企业基本生存战略的今天,企业不应满世界地寻找和购买那些管理软件,以致企业管理屈从于管理软件的膨胀而浪费资源。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企业应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2.建立科学的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组织。在发展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过分强调集中控制或用户控制都会造成不良的结果。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信息系统又必须适应终端用户的环境,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控制,企业需要处理好系统运行、功能开发、数据库管理、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等集中或分散控制问题。总体来说,企业推行信息化应坚持分散控制的理念,当然这并不排斥某些方面的集中控制。借鉴事业部组织结构的管理经验,统一指挥、分散发展,将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在信息经济中,任何企业都需要具有网络化的思维方式。从企业内部来说,优质、高效与快速响应都要求企业能够突破传统的职能界限,把企业各部门整合到一起,实现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任务或关系为中心的管理转变。

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到一个企业,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企业信息化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要有一批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商作为支撑,以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的任务。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使用一个企业管理系统(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均可以使企业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减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的MRPII应用已非常普遍,普及率已达到70—80%,世界500强中,已有8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

二、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省企业信息化工作八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逐步扩大,本世纪开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经历了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形成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将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到研制和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的应用也从单机应用发展到建立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与国际互联网联接,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设计水平,优化了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质量,实现了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营销现代化,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中,已普遍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有30%以上企业使用了CAD/CIMS系统,50%以上的企业已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有35%以上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有13%企业应用了供应链管理(SCM),23%企业应用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15%以上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40%以上企业建立了企业的网站;固定资产亿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大约只有4.3%的企业使用了OA和MIS系统,约有1%的企业应用了CAD/CIMS技术,约有0.7%的企业使用了MRPII/ERP系统,1%的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约有2.1%的企业建立了企业网站。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应用水平还较低,突出问题表现在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技术人才缺乏,重硬轻软,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据调查统计,全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约只有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有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盲目上马,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总的来说,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全省工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和扶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改组,提升企业的设计、研制、采购、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水平,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2、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

3、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三改一加强”紧密相结合。

4、企业信息化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5、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

6、坚持“先进适用,讲求实效”原则。

(三)规划目标

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在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到2005年,全省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如下目标:

1、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及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到200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建立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指MIS/MRPII/ERP/CRM/SCM等中的某个或部分系统)的覆盖率为100%;企业的主要产品全面实现CAD,部分实现CAPP/CAM;100%建立企业网站,多数企业能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原材料或零配件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

2、其它大型工业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指标

——企业基本建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和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

——财务管理应用率达到100%;

——营销管理(CRM或SCM)的应用率为50%;

——比较完善的MIS/MRPII/ERP系统的覆盖率达到70%;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率达到80%;

——电子信息、纺织、建材、电器机械行业CAD应用率达到70%;

——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

——有一批推广应用CIMS、柔性制造技术(FMS)、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技术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示范性企业。

3、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

——珠江三角洲专业行业集中的地、市(县)和部分镇,要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财务管理计算机应用率达到100%;

——MRPII/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10%以上;

——建立企业网站的比例达到20%;

4、20家省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普遍应用ERP系统;电子商务开展率100%;大型流通商贸企业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信息化达70%以上,建立网站比率70%以上,具备电子商务能力企业要建立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

5、创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和服务。

6、培育、建立起一批基本能适应我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咨询、软件及系统集成开发服务企业队伍。

四、实施重点

(一)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重点

企业信息化内容广泛,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实施的重点都会不同,2005年前,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

1、企业管理信息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程,实施财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实时化和运作过程的规范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要和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

2、企业研制和生产信息化。利用CAD、CAE、CAPP、CAM、FMS和数控技术等,改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企业研制、生产信息化要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真正推进产品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行业实施重点

实行分类指导的办法,在全省工商领域主要的十二个产业中抓好企业信息化,重点任务是:

1、电子信息产业

(1)积极推进大企业、企业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工作,这些企业要起示范作用,起点要高、推广面要大,效果要好。

(2)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

(3)集中力量攻克集成电路与软件等核心技术,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广州IC中心”和广州、珠海、深圳3个软件园以及做强、做大、做精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骨干企业。

(4)集中力量突破通信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新型电子元件和光电子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制造出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良装备与服务。

(5)建立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珠江三角洲率先构建和完善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合作的区内产业配套体系。

2、电器机械业

(1)应用CAD、CAM等技术,提高设计、生产加工能力,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提高产品的标准性和一致性。

(2)利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数字化、智能化程度。

(3)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电器机械产品制造协作网,提高产品设计、加工、配套能力,在行业中推广FMS、CIMS技术。

(5)以电器机械设备网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务。

3、石油化工业

(1)推广实施CIMS工程和先进控制技术(APC),实现集散控制系统(DCS)或现场总线控制(FCS)。

(2)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建设产品销售网络系统,推进物资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

4、冶金工业

(1)加快新一代基础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化成套工艺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提高行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推进矿产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3)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等业务。

5、纺织服装业

(1)推广使用纺织机械CAD/CAM和纺织专用CAD/CAM,包括服装系统、印花分色制版系统、织物组织系统、针织系统及染色配色系统,加强CAD系统的集成开发。

(2)推广实施ERP系统、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3)开发应用服装集成自动化系统、纺织新产品设计开发及创新设计系统。

(4)加快纺织信息网、服装信息化的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的应用。

6、食品饮料业

(1)结合生产工艺的改造,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装置、专用仪表和传感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应用MIS/ERP等系统加强采购、库存、物料、销售等业务流程的管理,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流程再造,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节能增效,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通过CRM、SCM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与客户的互动营销和整个物流体系的即时协作。

7、建筑材料业

(1)陶瓷。利用CAD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印刷丝网制作精度以及产品的质量;应用热工窑炉自动监测与燃烧系统优化控制技术改造工业窑炉;推广建筑陶瓷原料自动配料和产品自动分检系统;试点应用陶瓷自动喷釉系统。

(2)塑料。推广CAD、CAM技术,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加工精度;应用新型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3)铝型材。重点应用CAD、CAPP、CAM等技术,提高模具设计能力和加工精度;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测试水平。

(4)在大型建材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和ERP系统,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5)以建筑材料专业网为切入点,选择陶瓷、塑料、铝型材等建筑材料产品为对象,开展建筑材料行业的电子商务活动。

8、汽车行业

(1)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提高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

(2)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9、造纸行业

(1)推广实施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2)推广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用设备和计算机控制装置、专用仪表和传感器。

(3)在大中型企业中推广应用MRPII、ERP系统。

10、医药工业

(1)利用数控技术提高生产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2)利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和分析技术,提高药品,特别是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分析水平,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

(3)推广应用ERP等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

(4)发展医药行业综合信息网,建设药品采购网,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

11、电力行业

(1)建立高效电力通信传输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力干线网络。

(2)建立火电厂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和水电厂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3)变电站推广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4)应用大型电网开放式能量管理系统(EMS),开发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5)推广应用地下洞室和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技术。

12、流通业

(1)继续在流通企业推广以应用条型码、商品分类编码为主的数据标准化技术,以电子收款机、前台交易数据管理为主的商品销售信息化管理技术,以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仓储管理自动化为主的现代配送技术。

(2)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实现商品流通过程数据管理的信息化。

(3)以建立网络化流通运营组织结构为目标,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

(4)加快专业化流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逐步推广电子商务应用。

五、措施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采取“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策略,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性目标,并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一把手”要提高认识,亲自抓落实,大型企业要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聘请有企业信息化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者成立企业信息化专家组,对全省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二)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一批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来抓,要选择一批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将之列入省、市的技术创新专项。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及省重点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中,专门设立推进企业信息化专题,支持和扶持一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改造项目。有条件的市要从财政拿出部分资金,集中支持重点信息化项目。

(三)重点支持一批企业信息化重点企业,形成全省企业信息化的示范点。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和20户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要率先实现企业信息化;各市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要重点支持一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企业实施和完善信息化工程,并及时总结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企业的先进经验,通过新闻宣传、经验上网、现场培训、交流研讨等各种形式,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同时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企业规模和行业的不同情况,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实现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四)扶持和培育一批企业信息化的装备及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先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化产品要注意技术接口的标准化,服务要专业化。

(五)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可以结合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项目,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技改或技术创新项目的总投资,也可以从折旧费、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费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对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包括信息化装备的开发与改造项目)进行导向性支持。

(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利用高校、信息化服务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二是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留住企业的专业人才。

(七)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环境。要加快全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上网工程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尽可能降低企业的上网费用;完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提高市场信用度;逐步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确保交易合同的有效性和交易内容以及有关数据的安全性;加快电子商务法规建设,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尽快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