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培养出能适应全球化和市场化的金融人才是对目前高校金融专业的一个基本要求,能否培养出适应全球竞争模式的金融人才也成为我国金融国际化的一个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从制定科学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改变金融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的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务的向外扩展,突破了只在国内发展的状况,另一方面国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也会大规模的进入我国市场,与我国的金融行业进行竞争。面对如此的现状,使我国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也对我国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在学科建设、对学生的培养方式、课程的基本设置及学生的心理素质上都达不到国际化的市场要求,且我国在金融专业学科建设水平上与世界金融学科建设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所以,改变我国金融专业的培养现状及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无论是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对其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且过于宽泛,大都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的高级金融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没有突出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应该是不同的。目前还存在随着硕士生和博士生不断的扩招以及本科教育逐渐的普及,本科生金融人才过剩的问题,很多本科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还是定位在“培养高级金融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目标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2)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更新不及时。

虽然高校对金融专业的课程进行了部分改革,但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陈旧,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于比如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传统课程,其教学内容没有更新,仍是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其好多内容都已不适应现今社会。二是课程缺乏系统性,重复严重。在很多课程中都出现了内容重复的现象,比如中央银行、货币银行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内容是重复的,会出现某一知识点在好几门课程中出现的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三是在授课上,注重宏观金融理论,而对具体的金融理论课程安排较少。对宏观金融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宏观上全面把握金融知识及金融的具体运作,但不对具体的金融理论进行学习,显得内容空泛,很难培养出精、专的学生。四是学生数理知识不够扎实。由于我国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教育实行文理分科,而高校的金融专业对文理生是兼收的,且在进入大学后对数理方面的培养也较少,而在金融专业的学习中比如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计算,这对数理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障碍。

(3)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目前的人才管理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一致,导致我国金融业人才流失严重。比如我国目前在金融业的部分工作中仍采取干部终身制,而没有按市场经济要求的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减弱了部分金融人才的积极性。在吸纳人才方面,对于面试者录用与否取决于少数决策者,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使金融人才队伍优化度不高。在金融人才录用方面虽然我国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步伐仍然慢于加入WTO后的步伐,而且还存在金融行业工资低、待遇差、缺乏科学的晋升机制等问题,使我国的金融人才流失严重。

二、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改变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在高校内进行,只有克服了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才能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且符合国际要求的金融人才。其一,调整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目标定在培养符合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金融人才。应明确各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本科生,要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于金融知识让其广泛涉猎,为知识的具体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硕士研究生,在拓宽金融知识广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以培养对金融各方面知识及金融学科前沿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能胜任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金融人才为目标。对于博士生的培养,着重于其在金融专业某一方面的精深,即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对专业基础知识及行业发展情况有高深的理解。分层次的为我国培养使用人才。其二,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完善及合理程度对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科研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改革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培养的金融人才适应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要。一要完善金融专业课程,使课程的安排既有年级之间的衔接性和整体性,又要注意避免课程内容中的重复交叉性。二要增加微观金融课程内容和资本市场理论内容,减少宏观金融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比如适当压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内容,增设投资银行学、数量金融、金融衍生工具等具体课程。三要根据市场和金融业发展的要求来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发展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2)制定合理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长久的计划。我们生活在今天,但要求培养的人才也能适应明天和未来,这就要求金融人才培养计划要有长远性。注重计划的长远性。社会状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把金融发展、深化、服务结合在一起考虑,对金融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变化规律等做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建立我国的金融人才库,采用选举制度,破除终身制,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优胜劣汰的机制,保证我国金融人才体系的活力。

(3)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机制。

要培养金融业高素质人才,还应该加大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这就需要高校对目前的教师聘用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对教师聘用及职称的评定采取灵活的政策,不应该以教学年限为标准,要以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高校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完善激励机制。对高校的骨干和优秀教师人才要采取鼓励政策,对于教学质量突出、德才兼备的教师我们要予以提拔,使优秀人才凭借自己的实力得到晋升,打破按资排辈的传统,营造一个良好的晋升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我国金融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经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重庆高教研究,2013(03).

2.詹小颖.区域合作背景下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高校为例.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05).

3.许菱,邱庚香,宋丽,傅俊卫,滕清安.基于互动式教学的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探讨.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06).

作者:李明杰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