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范文精选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通过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能培养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基本操作、动手实践、独立设计实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作为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包装化学、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它要求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完成一些验证性和创新性的实验,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同时,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生物化学实验课非常重要。对于如何改进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生物化学教学的认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1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填鸭式”模式,即先由实验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只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实验过程。结果导致学生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验操作、重视撰写实验报告忽视实验过程、重视理解实验原理忽视实验步骤的思想。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实验老师完成,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同时所选的实验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学生已经知晓,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扩散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同时,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设备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项目只是简单验证了理论知识;部分实验内容与其他实验课程重复,同时又不完整,与其他课程没有密切的联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缺乏创新性;实验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没有赶上生物化学知识爆炸式增长的速度水平;实验室、实验仪器没有充分整合,没有产生较高的利用效率。以上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授课方式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给出实验的题目和方法步骤,学生按照要求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这样的实验方法会逐渐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我们以综合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为载体,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首先我们给出实验题目或是大致的实验目的,要求学生针对实验目的查阅试验方法,设计实验过程,写出预习报告,教师对预习报告提出建议。学生对预习报告修改后完成实验操作,写出实验报告[3]。利用网络发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一般授课一般自己设计。比如,从牛奶中分离制备酪蛋白实验,可以老师讲分离制备酪蛋白的原理与操作步骤,留下乳清中提取乳糖实验,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3授课内容改革

以往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实验只是理论的附属部分实验课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食品生物化学及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最先开出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以生物化学为基础,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其他专业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如食品微生物学中微生物的代谢;遗传变异等就是生物化学讨论的焦点;而营养学的学习过程中无时无刻都渗透着生物化学的内容;食品风味化学等这都与食品生物化学密不可分。由于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不能简单的从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中挑选应考虑到后置课程的衔接性,注意避免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实验发生重复;另一方面碱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适当增开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化使得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充实。学生经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理论知识与学科应用研究课题相结合。论知识与学科应用研究课题的融合,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有效途径,它涵盖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以理论指导实践,设计实验项目,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可验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学生围绕实验内容,带着问题从课本、参考文献以及网络等渠道了解学科领域及相关行业科技发展的信息,提高学生科学设计与评价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求知欲增强和自学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科研过程的经验及实验技能的关键点,形成师生互动的场面。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其过程贯穿着样品提取、纯化、定量分析及应用研究等环节,系统地反映科学研究的全过程[4]。二是开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华南理工大学高建华等老师就做了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多媒体视频课件,内容包括关键的基础理论提要,实验仪器设备操作演示,实验数据处理、图谱分析的方法等。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学习看看,播放给学生,比如不能现场操作的,可以视频演示学习。三是增设创新性实验和课外科技研究。教师立项学生研究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或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或者将最后一次的实验留给学生自己去做或者设计,让学生自主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4硬件教学设施提升

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是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先决性基础条件,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5]。要根据实验条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购置先进仪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比如,水分的测定,目前实验室基本还是用烘箱烘干水分进行检测,可是各食品工厂食品检测已经不用这种方法了,已经开始用快速水分测定仪了。那么我们学校就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至少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这些仪器知道怎么操作。对于学生以后上班很快适应社会也有很大帮助。还应该给购置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色谱仪等先进设备,为学生演示、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我院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我院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始,一般是大二下学期开始,对学生掌握食品科学基础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有很大的引导和基础性作用。根据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和学时数安排,本门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共开设了9个实验。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实验基本技能,并熟练使用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为了使学生日后能适应食品加工及食品检测部门的工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需要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实际的社会需求,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均与食品专业联系紧密,如从柚皮中分离制备果胶,从牛奶中分离制备酷蛋白、丁香油的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提取与分析分离等。这些实验既融入了课本理论知识,又让学生熟悉了与食品相关的实验技术,锻炼了动手能力。实验课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训练,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良好途径。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前做到预习,熟知实验原理。课后如实记载实验报告,并利用网络技术或图书馆做好资料调查,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6]。

6结论

实验教学改革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通过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并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认真总结各阶段的实验教学工作,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推动实验教学教改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妍,黄志明.食品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07,35(1):69-70.

[2]郎刚华,

[3]王丽燕.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9):165-167.

[4]高建华,宁正祥,袁尔东,等.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66-20267.

[5]何丽芳,王芳宇,曹美兰.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9):261.

食品工程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化学;工程教育认证;课程达成度;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是指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组织领导下对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工程学科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工作。其目的是提高我国相关高校的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培养的大学生更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1-2]。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把全体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育教学的关注焦点,从行业和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设定毕业要求,以毕业要求规划课程体系[3-4]。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每个大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动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各个专业应该以“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为基本思路,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并采用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师的责任,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每一个大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合理考核[5-6]。质量持续改进也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工程认证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各专业建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常态化地对毕业要求、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进行评价,教师也应持续地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而且改进的效果应该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中体现出来[7]。食品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科,是连接基础理论课和食品专业课的桥梁,该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是食品六大基本营养成分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食品加工中酶的性质及应用;食品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重要食品添加剂等[8-9]。通过该课的教学,使大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的组成、化学性质和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熟练完成实验操作,掌握和应用食品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能够以此为基础解决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出现的问题[10]。食品化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化学基础,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相对于其他食品专业课程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且传统的食品化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大学生作为主体,仍以课程为导向,简单地用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来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其更加侧重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活学活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相违背。本研究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为导向,并结合食品化学的教学特点以及工程教育的要求,阐述了食品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了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体系,同时以2020~2021学年为例,对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11-13]。

一、食品化学的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体系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食品化学课程编制过程的核心准则。确定食品化学的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食品化学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14]。根据食品化学课程在整个食品专业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并结合毕业要求,将食品化学课程设置为四个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了解食品化学的发展史,理解并掌握食品化学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食品加工、贮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2.课程目标能够运用食品化学基本知识对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识别、表达食品加工、贮运工艺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对食品加工、贮运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3.课程目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熟练完成实验操作,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课程目标能够掌握和应用食品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生产管理和决策表1。

二、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机制

(一)课程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是一个有主题的复合整体。分解课程目标,就是将这个整体“切分”成一个个局部的子目标,有利于去观察和检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不同水平的大学生都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15-16]。因此,根据食品化学的四个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将每个课程目标分解成更加详细的学习任务(表2)。

(二)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分方法

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评价由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80%,实验部分包括课上考核及实验报告撰写,占总成绩的20%(表3)。实验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大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每一组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表4)。

(三)食品化学课程达成度的评价结果

以2020~2021学年为例,食品化学的总成绩平均分为75.4,此外,课程目标1的平均分为79.2,课程目标2平均分为82.4,课程目标3平均分为90.1,课程目标4平均分为77.6。将各课程目标的成绩与总成绩进行比较,超过平均成绩的,认为达到预期目标;在60分和平均成绩之间的认为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需要持续改进;未达到60分的认为不合格。因此,从总体上可以看出,各课程目标的平均成绩均大于总成绩的平均值,说明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由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以大学生为中心,这里的“大学生”不是指整体,而是针对每一个大学生。因此,为了研究大学生个体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别对四个课程目标的大学生个体达成情况作了散点分布图(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课程目标1:有八名大学生没有达成课程目标,说明这些大学生对于食品化学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课程目标2:有五名大学生没有达成课程目标,说明这些大学生不能够运用食品化学基本知识对食品主要营养成分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课程目标2:总体上大学生达成度较高,但是仍然有五名大学生没有达成课程目标,这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课程目标4: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目标4达成度低于60分的大学生较多,为22人,说明相关大学生不具备利用食品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产和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需要重点关注。

三、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手段和新趋势,线上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而且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直到掌握为止[17]。但是线上教育也存在缺点,线上教学主要采用视频方式,教师不在大学生身边,督促作用弱化,更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且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教师不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线下教育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与教师沟通,教师对大学生的监督作用更加显著,而且大学生学习更有氛围,并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线下教学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要在整堂课上完全跟上教师的节奏是不太可能的,这样会漏掉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18]。因此,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食品化学核心内容的教学视频和相关文献资料上传到网络,便于大学生随时预习和复习。还可以在网络上构建答疑解惑平台,让教师可以实时回答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19-20]。

(二)理论联系实际

从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用生产实践验证理论知识,使大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食品化学的基础知识,增强其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将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入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当中,使得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2-23]。

(三)完善评价体系

食品工程原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高新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

随着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教育改革,我国于2016年6月2日,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幕由此拉开。依据《华盛顿协议》的“实质等效”原则,我国认证合格的专业所培养学生同样能得到其他《华盛顿协议》所有成员国的认可。此举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促进国内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国际互认具有重大意义[1]。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按照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该专业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过程全程跟踪、学业预警与帮扶并进、目标导向与持续改进协同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同时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类专业,淮阴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9年6月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委员会的认证。食品高新技术课程作为笔者所在院校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工程教育培养过程中主要支撑毕业要求中工程知识、问题分析、沟通方面等的内容。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如何有效开展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本文主要从学生兴趣引导、课程内容建设、理论联系实践、语言能力锻炼和探究能力培养等方面对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同时以食品1161班级学生的食品高新技术课程的达成度情况为实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导向清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指导下,能够有效达成学生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以兴趣为导向,突出学生中心

食品高新技术课程知识具有理论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其主动参与课程知识的学习是该课程教学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启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作为课程知识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客体,通过翻转课堂,开展发散式课堂讨论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综合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知识补充。将对教学评价的重点由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熟记情况转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例如,在课程开始时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认为的在生活中哪些食品产品类型利用了高新技术进行生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接触的事例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进而减少相关概念知识的枯燥感,提高课程知识的形象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充实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近年来,食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加工技术与理论也在迅速更新,单一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的衔接当前产业的发展现状。所以应及时扩充国内外的教材资源和相关产业近况知识,同时在教授完主干课程内容之后,给学生们推荐关于食品行业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和产业信息动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通过拓展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加工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动态。除了教学环节的知识讲授外,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交流分享教材之外的相关食品加工技术的最新技术与理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开展相关技术专题的综合整理,以专题课的形式,由学习小组向班级同学进行课堂讲授。在扩充课程内容的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培养学生问题分析、研究、团队合作、沟通以及自我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践能力

食品高新技术这一课程具有时效性强,课程内容更新快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产业和相关工业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但所有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最终落脚点依然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把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关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引导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意识。比如在讲解冷冻干燥章节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回顾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到相关的食品产品类型,通过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顾和日常行为的留心观察,发现在生活中接触的一部分果蔬脆片、奶酪溶豆等食品形式均为该技术加工制成。同时为相关知识的理解提供了更为形象生动的途径。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工程意识,同时将生活方面的需求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关联,引导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促进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语言能力锻炼,培养沟通能力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中关于语言沟通能力部分,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科技文献翻译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够使用外语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所以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选定了双语教学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和知识考察过程中侧重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锻炼与考察。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除了关键专业知识的双语讲解外,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运用中英文双语阅读和回答。同时,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做到由浅入深,中英文兼顾的教学模式。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语言沟通能力,这也和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诉求相吻合。

五、问题分析锻炼,培养探究能力

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锻炼科研分析能力是促进产业长远发展与提升学生终身学习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教师自身的科研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讯息,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更新,而且能使学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吸收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之中,形成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的风气,对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课程达成度分析实例

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提供食品工程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要求学生具备食品工程原理、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食品高新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具备食品高新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课程目标达成途径方面,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在线课程等网络资源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讨论与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系统讲授食品工业中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装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介绍上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及其对食品的感官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安全的影响,对其原理和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作了分类表述。课外通过预习、复习、作业、专题讨论等教学环节,巩固相关知识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食品高新技术课程主要支撑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中的第1条,第2条与第10条及其相关二级指标点,其课程指标点矩阵关系,如表1所示。

2.课程达成度指标点的计算方式。(1)指标点1-4。本课程对指标点1-4达成的权重(即目标值)为0.20,其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题总分为23分×70%;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平时成绩总分为9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总分为25.1分。样本学生对应于指标点1-4相关考题的“期末卷面平均得分+平时成绩平均得分”为20.08分,即该指标点平均分为20.08分。则本课程对应于指标点1-4的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目标值×指标点平均分/与该毕业要求对应的试题总分=0.2×20.08/25.1=0.160(2)指标点2-4。本课程对指标点2-4达成的权重(即目标值)为0.40,其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题总分为44分×70%;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4的平时成绩总分为11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总分为41.8分。样本学生对应于指标点2-4相关考题的“期末卷面平均得分+平时成绩平均得分”为34.29分,即该指标点平均分为34.29分。则本课程对应于指标点1-4的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目标值×指标点平均分/与该毕业要求对应的试题总分=0.4×34.29/41.8=0.328(3)指标点10-2。本课程对指标点10-2达成的权重(即目标值)为0.20,其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0-2的试题总分为33分×70%;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平时成绩总分为10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4的“试卷成绩+平时成绩”总分为33.1分。样本学生对应于指标点1-4相关考题的“期末卷面平均得分+平时成绩平均得分”为24.06分,即该指标点平均分为20.46分。则本课程对应于指标点1-4的达成度评价值为:评价值=目标值×指标点平均分/与该毕业要求对应的试题总分=0.2×20.46/25.8=0.145

七、结论

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指导下,食品高新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坚持以面向产出的成果导向和以学生主体持续开展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的理念[4]。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不是单纯的对课程知识的识记效果的考察。通过学习兴趣引导、充实课程内容、实践能力锻炼、国际化视野与沟通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反哺教学等方面的探究,旨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食品工程人才奠定基础,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5]。

参考文献

[1]王周利,岳田利,袁亚宏,等.基于工程认证教育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建设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7(09):86-88.

[2]赵文红,卫敏,谢岩黎,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02):105-107.

[3]姜瞻梅.“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50-51.

[4]陈林,廖彦飞.基于OBE理念的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持续改进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0):99-101.

食品工程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性;考核机制;人才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工科专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在食品领域中的操作技能。实践教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深和巩固理论课堂中学过的知识点,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更形象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仪器使用能力以及对实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意识[1-2]。实践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将影响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总体质量。然而,实践教学如何实施。根据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部分结果显示:此操作方案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还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弊端的客观性分析

1.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主观性较强,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由于食品专业自身特点,始终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要学习较多的理论课程,期末成绩主要与理论课程的成绩挂钩,实验课程所占比例较低[3-4]。虽然目前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实验课、实训课、实验选修课等,按照专业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但是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都是教师自己安排的,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对待实践教学普遍会存在不够重视的情况。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虽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几年内定期更新,但是就实践教学部分来说,实验课程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教学过程固定化,大部分实验内容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改进。有一些实验课程也存在五年未进行过实验项目的更新替换,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每门实验课实验过程中4~6人一组,教师讲授过程采取按部就班式。先是由教师介绍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之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由于授课时间所限,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做实验不认真,实验操作不规范,有的组为了快速做完,草草结束实验,然后抄袭其他组的实验结果,这样做既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又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5-6]。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

2.1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转变思想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之所以会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所以目前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实验实习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科研实验创新等各个环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还要做到实践教学内容上的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同时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都是为了传输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新培养方案的修订上,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调整合理的实践课程学时数[7-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食品相关领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质量检验、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具有研究、开发和设计食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阶段,可以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9]。扩大这两类实验的课程比例,目的在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后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日后的工作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

2.2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课、实习实训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应跟其他理论教学一样,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对于教师需要定期对实践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分,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可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及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可以改变以单一批阅实验报告的形式作为成绩评分的标准,其中实验课考核评分标准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所对应理论知识,随机提问;二是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结合实验课上每名学生的表现,上课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等;三是实验数据处理情况,实验数据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整个实验操做的准确度;四是实验报告撰写情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认识[10-12]。实习实训课考核评分标准应更为细化,每一个实习项目都应该有针对该项目的评分标准,如课堂纪律、试剂配制、原料的前处理、实验过程、测定过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都有详细的赋分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实习实训考核评分标准[13]。以《食品营养学》课程实践考核标准及评价表为例,见表1。通过制定这些考核标准可以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对实验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达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

2.3加快实验室建设,结合实际生产,构建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只有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才能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化。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分为四个实践教学平台:食品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训练平台、食品加工技术训练平台、食品工程技术训练平台。四个平台下设14个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引进了乳品生产线、肉品生产线、烘培食品生产线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刚刚建成的精密仪器实验室购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等大型仪器供本科实践教学使用,弥补了实验中心缺少大型仪器的不足。在校外实习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这一平台,结合实际生产,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本院与盘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通正检测集团、天津市全津食品有限公司、庄河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加工、检验等方面的实际工作,通过定期轮换不同岗位,完成一个完整的实习周期。同时,学院也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定期组织老师与企业座谈和培训,听取企业的用人反馈,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4-15]。

3结语

食品工程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自主学习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模式。“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的时间和角色“对分”,即把一部分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主导进行讲授,剩余部分时间则由学生主导讨论,并进行交互式学习[1]。虽然和传统模式教学一样“先教后学”,但是“对分课堂”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翁”,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坐着听,“对分课堂”突出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之间互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对分课堂”被提出至今,全国各地已有数万名教师参加了对分课堂的研讨学习。从2014年起,已有众多教师对“对分课堂”进行学习转化,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对分课堂”的应用起初主要体现在理论课堂教学中。2015年,李建铁[2]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了“对分课堂”的应用探究,发现“对分课堂”理念作为一种本土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中不仅可行,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三观”的确立,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2016年,苏鏐鏐[3]将“对分课堂”学习模式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了运用,结果表明这种新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2017年,开始不断有教师将“对分课堂”应用到大学食品专业中来,包括在食品卫生学[4]、食品添加剂[5]、食品卫生与毒理学[6]、食品微生物学[7]、食品分析[8]、食品技术原理[9]和食品原料学[10]等食品专业课程。有不少教师还结合网络平台进行对分课堂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得到认可。食品化学实验课是食品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内化,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普通高校有248所,且大多都开设了食品化学实验课程,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11]。目前“对分课堂”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刘玉春将“对分课堂”应用到“信号与系统”实验课中,实践发现,学生不仅全部完成相关理论及仿真课程的学习,同时动手的积极性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12]。宋益善[13]将“对分课堂”应用到有机化学实验中,发现将“对分课堂”应用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鲍波在动物学实验中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应用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营养学课程中能够打破教师习惯性思维,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进而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14]。目前并没有教师尝试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来。本人学习了对分课堂理念后,尝试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讲授的“食品化学实验”中来,对改善当前食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1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国家对高校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不少高校也取得了程度不一的改善和进步。但是不少高校实验课程仍受经费、设备、场地、师资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实验教学效果还不理想。目前,高校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有:(1)实验课程较多安排在中午和晚上,学生容易犯困,注意力比较难集中;(2)学生实验预习流于形式,照抄讲义,或者网上摘抄,对实验的实质性内容了解甚少;(3)教学模式单一,一般采用书写好板书,再进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讲解,比较难引起学生的注意;(4)教学条件交差,一般只配备白板,并且实验室没有阶梯式的中央讲台,学生容易被实验台的试剂架给遮挡,无法清洗的看清板书内容,学生听课比较吃力;(5)部分实验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等待,学生会在这段时间偷偷玩手机,白白浪费时间。鉴于此种种原因,学生的实验都是比较麻木、比较机械的进行操作,实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也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实验过程应付了事,实验结果强差人意,实验报告相互抄袭。学生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不利于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对分课堂”实验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因此我们将“对分课堂”尝试融入到我们的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来。“对分课堂”将传统枯燥的课堂有机分为“讲授”“吸收”和“讨论”三大部分,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翁,让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到课堂中来。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对分课堂”,作为授课教师必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本次选用1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的前24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余均为课题参照对象。本实验课开设在第四学期,开课时间为一周一次,每次4个学时,每个学时45分钟,这样一周时间内学时就有足够的课前和课后时间去预习阅读,对实验课程的吸收、内化,同时有足够时间查找相关资料为分组讨论做好准备。(1)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原本两人1小组的队伍,每两小组作为1个讨论组,即顺应以往的实验分组习惯,又可快速形成讨论组。这样平均4位同学1讨论组,共6组。(2)优化实验项目,精简教学内容,便于交流互动,实现对分教学。虽然全国有一百多所高校开展含实验教学的食品化学课程,但是各高校要求不同,实验内容各有差异,因此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目的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验课内容。本实验课程设置有六个大实验,涵盖“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酶”和“色素”,内容比较全面。(3)提前设置对分内容,既可以用实验中的原理来作为对分对象,又可以对实验结果和实验方法进行对分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具体的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和授课时间进行调节。如“柑橘皮(柚子皮)天然果胶的提取制备”实验,课前预留“实验所需大致试剂与耗材清单”作业;实验过程中设置了“果胶的理化特性有哪些”“物质的分离提取一般有哪些方法”“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实验步骤可以利用别的哪些具体方法代替,并说明各自优缺点”这些讨论问题;同时布置课后思考题“本果胶提取工艺过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4)提前将实验讲义、课前预留作业和实验讨论问题清单给到每位学生。

3“对分课堂”实验教学开展

食品化学实验共有6次实验,6次实验形式较多,包含有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每次有4个学时。本实验课程采用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组织形式统一为:教师讲授—课后作业--预习效果抽查—小组讨论—教师示范—开展实验—班组讨论。以下以综合性实验“柑橘皮(柚子皮)天然果胶的提取制备”实验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3.1教师讲授

在学生完成第一个“食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测定”实验后,进行第二个“柑橘皮(柚子皮)天然果胶的提取制备”实验的讲解,讲解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会用到的设备和实验注意事项等。

3.2课后作业

讲解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对下次的实验做好准备,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所需大致的试剂和仪器耗材等)、查阅资料看看实验方法是否有可以改进或者代替的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果胶产率和纯度等注意事项等。

3.3预习效果抽查

第二次实验开始前,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抽查,主要抽查学生对实验准备的了解,因为很难实现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中来,如果学生不清楚如何准备的话,就好比“只知道如何吃饭、不知如何准备饭菜”,所以这部分必不可少,教师会对试剂的种类和配置、仪器的规格和数量等进行抽查学生,并加以讲解等。如本次实验我们用了最简单可行的“酸解醇沉”的方法提取果胶,酸解醇沉过程中用到的酸浓度多少、如何配置、pH用什么溶液调节、需要用哪些容器来提取、分离需要用什么设备和配件等,抽查时间为分钟。

3.4小组讨论

为了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来,将提前分好的讨论组,要求每个同学轮流做一次组长,就本次实验原理、方法、优缺点、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当次实验的组长做好总结发言。同时结合“亮考帮”辅助进行,即每组同学在讨论的时候,可以向别的组提出“闪亮亮”“考考你”和“帮帮我”,各组一起取长补短,讨论时间为10分钟。本次实验讨论过程相当激烈,有学生将实验过程需要的注意事项总结出来作为闪亮亮展示给同学们,这是非常好的,比如“可以将柚子外皮去掉,可以减少脂类物质和色素等杂质在果胶中的出现”、“柚子皮囊清洗时不能用力挤压,以免损失果胶”等,这些可以为后续实验顺利开展作良好铺垫。

3.5教师示范

该部分是为了学生能够安全、规范操作设定的,主要是示范一些关键步骤或设备正确操作。如本次实验再次强调酸溶液的配置问题,应穿好实验服和耐酸碱手套,遵循“酸入水慢搅和”的原则,并在通风橱中进行;另外将循环水真空泵的使用进行示范,强调布氏漏斗安装方向和破真空的重要性等。3.6开展实验实验操作仍旧按以往的两人一组进行分工合作。每组同学可以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条件优化,并根据注意事项做好细节操作,最终发现果胶提取率比传统教学的高出2%~3%,果胶颜色明显透明干净。

3.7班组讨论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加强实验效果,班组讨论一般设置在时间等待的间隙时间。本次果胶提取时间过程中需要进行果胶沉降,刚好够时间进行抽查提问。班组讨论主要进行小组讨论后剩余的“亮考帮”中未完成的“帮”部分以及总结和教师随机提问,如果回答不出,可以由全班进行帮忙或者最终由教师引导得到答案。比如本次实验过滤阶段中“抽滤方法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代替,工业中一般又会用哪些设备来进行操作?”同学们积极进行回答和补充,教师只要在最后进行少量补充。

4“对分课堂”实验教学效果评定

“对分课堂”的授课模式既然跟以往的授课模式不同,那么效果评定规则也需要适当进行调整。因为“对分课堂”强调了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团队协作,因此成绩评定中适当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由以往实验平时成绩的20%增加到30%。所以本次实验总成绩由30%考勤+30%课堂表现+40%实验报告三大部分组成。每次实验表现成绩按百分制算,回答错误扣5分,不回答扣10分,每次积极主动回答,并回答正确将奖励5分,不超过满分。评价相对比较客观、合理。

5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