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人才培养论文(3篇)

高职人才培养论文(3篇)

第一篇:高职护理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研究

一、引言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护理专业采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解决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高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在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先导,改革教学模式、更新课程体系、建立实训基地,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护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护理专业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得人才培养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第一,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特色课程的设置。

第二,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学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性,但是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开展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受到限制,同时其创新能力与潜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有的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教授,学生掌握为主,并且集中在理论知识层面。即使在实践课程中,由于时间、场地的影响,也是以教师示范为主,学生的实操训练缺失现象严重。

三、完善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第一,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所在,只有合理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针对社会需求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合理性。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以能力本位的理念为指导,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并以能力提升为根本出发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形成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设立专项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例如,拓展学生的服务领域,定期组织学生到老年公寓、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相关的护理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老人和儿童的身体特征及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护理计划,其中保证做到对老人、儿童的常规检查及基本病情的护理。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心得日记,将每天的工作及心得体会做出详细的记录,每次实习结束后学院组织经召开经验交流会,学生就自己的感悟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提升与发展,并为下一次的实习活动积累经验,做出有效的调整,更好地为老人和儿童服务。在这样的实践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发挥其主动性,充分激发其潜能;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

第二,更新课程体系。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护理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设置相关课程体系,加强特色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中主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实操性。例如,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程的设置,在选修课程的选择方面遵循创新与实践的原则,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可选择文献检索、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并且在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专题汇报和实践演练等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应变能力。

第三,建立实训基地。护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对人才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和临床应变能力等方面,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具有充分的临床经验,以应对护理工作中面临的相关问题。例如,通过联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公司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分为两级,即院内实训基地和院外实训基地。前者主要以引进先进医疗器材和护理手段为主,保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进行临床模拟实习;后者主要是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而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

四、结束语

高职护理专业采取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高职院校实现办学模式的创新,大大提高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成果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

参考文献:

[1]肖新丽,谢玉琳.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华护理教育,2012(3):136-138.

[2]徐晔.高职院校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和反思[J].教育界,2013(28):36-37.

[3]方明月,赵江瑞,王虹等.护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7-68.

作者:马丽亚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第二篇:技工学校现代汽修人才培养策略

一、引言

通过对中国劳动部的紧缺人才的形势报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中国汽车维修人才是比较缺乏的,通过对相关数字的统计,中国至少还缺乏80万的汽车维修人才,汽车维修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短缺问题,技工学校一般都会开设汽车维修专业,因此,在技工院校,应该提出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通过完善教学体制、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等,实现教学的创新。

二、认清国内形势,进行合理的定位

通过对中国的汽车使用情况的分析,中国私家车的数量每年持续上升,在发达国家,汽车维修的高级技工占总人数的35%,中级技工占总人数的50%,初级技工占总人数的15%,但是在中国高级技工只占总人数的1.5%,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的汽车维修人员的技能还是存在局限性,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对汽车的故障进行处理中,由于现在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其零部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了汽车维修人员要面对机电一体化的元件,汽车的元件现代已经实现了电子控制,汽车维修人员要熟练的进行电子控制,要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同时也应该具有设备检查和零部件故障处理的能力。汽车维修人员不仅仅要会维修,而且还应该懂得机电一体化的相关原理,人们进入21世纪后,汽车的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完善,要求汽车维修水平应该与汽车技术水平协调,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朝着技术方向发展。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在于技能型的人才在中国的生产中的组成部门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技工应该根据社会形势,技工院校应该定位好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教学的方向,提高复合型人才的比例,完善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不会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不协调的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法,适应市场的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的完善,中国也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汽车生产的技术不断的完善,而且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很多新的技术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在汽车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如果汽车维修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不能转变维修的思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就不能满足汽车维修的要求,汽车维修行业现在已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朝着技术密集型发展。汽车工业在蓬勃的发展,特别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机电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汽车维修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汽车维修的步骤也不断的创新,维修方式也趋于简单化,首先先对汽车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对汽车进行故障的诊断,最后找准故障,将出现故障的零部件更换,这种维修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当汽车出现故障后,先用诊断仪器对故障定位,然后汽车维修人员会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判断故障原因,对仪器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维修人员完成故障的维修。汽车维修中,是以诊断为主的,然后更换零部件,这种直观的方法缩短了汽车故障诊断的时间,提高了维修的效率,革新了传统的维修理念。

汽车维修技术实现了高速的发展,技工院校在进行汽车维修教学中,单一陈旧的教学体制明显呈现出缺陷。现在,很多新型的汽车在技术、结构和工艺上都在变化,而且在汽车故障诊断中也是采用了新的方法,运用了不同的设备,如发动机故障检测仪、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但是在技工院校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却没有涉及这些仪器的使用,导致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要重新学习这些知识。相反在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的是四轮定位仪的使用,这些仪器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已经不能适用,甚至被淘汰,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在岗位上不能发挥任何效果。在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与定期检测、强制维护的理念不相符,与实际的教学方针严重的脱节。因此,在技工院校进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创新,根据现在应用的新技术,更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中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自身的价值,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对专业课程认真的梳理,打破单一的课程结构,对教学内容重组,以适应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四、结束语

如今,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匮乏,技工院校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宁.技工学校现代汽修人才培养之我见[J].职业,2013(20):73.

[2]邓海跃.技工学校汽修“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2014(06):111.

[3]林闻锋.关于技工学校汽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5(26):209.

作者:尹强飞 单位: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第三篇:校企合作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引言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供给侧改革,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职业院校是担负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力量。而校企合作无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政策引领,推进校企合作

第一,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由政府埋单培养。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共有100所高职院校、27所中等职业学校。山东东营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8所职业院校入选。对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省财政均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由对口合作的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学徒具有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

第二,国家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其中《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到“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要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各类技工院校要通过设立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根据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要求,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共享师资资源,强化实训实习。结合专业设置设立企业定点实习基地,并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个专业至少与3个以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

第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健全企业参与制度”提到“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四,是申报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工作室的考核项目之一。

三、比较加拿大、德国等的校企合作培养以及给的启示

第一,加拿大职教是典型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CBE)的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到加拿大中职学校学习一般可以拿三种证书,DEP中职学历证书;ASP专业学历证书;AFP职业培训证书或订单式培养证书。其一,专业模块教学全部在一体化技能教室上课:实训设备配备全部与企业对接。职业教育尤其是工科类专业职业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技能教室的设立,对专业教学的开展以及与企业的对接极为有利;其二,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学指导性文件:加拿大各省教育部制订培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等。每个专业教学内容大都由二十多个模块组成,且非常贴近生产实际。教学资源的建设,都是省教育部组织一起来做。目前我省正在做的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就是这个工作,非常符合加拿大的职教理念。现在制定的方案从大的模块上看,缺少考核方面的标准;其三,有五年以上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教:只有从事行业专业工作5年以上经验且考出教师资格证的才能做学校的专业教师。

教师进企业实习实践提升是教师自身的需求,自己提出要求去企业实践,而不像是国内目前执行的强制要求每两年3个月的企业实践。加拿大很多教师是临时聘自企业的代课教师,在他们提出到学校工作的愿望后,有渠道可以成为永久性的教师。国内目前这部分很难做到。工厂招聘的能工巧匠,学历上可以适当放宽。这部分教师也是国内职教缺乏的;其四,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工科学校的教学方法就是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法。国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在硬件设施及相关配套以后,应大力推广。在新课程开始前,缺少了开课前对学生的教育,如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学习目标、技能要求等,让学生对专业有基本的职业认识。建议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模块都要让学生了解,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其五,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双元制模式: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加企业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学生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再到企业学习一段时间。进企业不是纯粹的实习,而是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职业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给学校交纳培训费;其六,按教育部标准配备专业设备:加拿大职业教育重视基础能力建设,各专业设备配备都是教育部制定的标准,实践设备等非常完善。

其教室的设备是企业正在使用的,学校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是完全零对接的。这方面国内需要改进,另外国内设备投入,往往是选择某个模块的一部分设备,配套的设备不全;其七,对学生的道德和规范与企业对员工考核一致: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指标是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学校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在企业上是完全认可的。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基础能力和现代化一体化技能教室、实训车间的投入;省教育厅制定的教学指导方案中每个模块也要有详细的考核标准;新进教师必须有3-5年企业工作经历;从企业招聘的技能教师,学历降低要求,并尽可能转成正式编制;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省里统一组织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教材更新要及时。

第二,德国现代学徒制也叫双元制是最值得借鉴的职业培训模式。德国双元制是:通过国家立法(职业教育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其一,生源:由企业选定,选择喜欢这个行业的人,以及适合这个行业的人签署培训合同。没有被企业选定的由政府出资委托培训机构培训,培训合同的内容:培训的性质、内容、时间的不同阶段和培训的目的,特别是将提供培训的职业活动;培训的开始日期和期限;培训场所之外的培训措施;日常培训课时数;试培期限;培训津贴的支付和高低;休假期限;解除培训合同的条件;其二,教学:学习时间:60%-70%在企业,30%-40%在学校,学习内容:企业是根据工商会等经济组织共同制定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最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是按教育部门制定的学纲和企业培训机构对接来进行;其三,经费:2007年企业负担147亿欧元,学校负担28亿欧元。也就是企业负担84%,州政府负担16%。

因为企业还要要负担培训生的工资,如ABB公司正式职工月薪平均3200元,培训生是900-1000元,外加240元的社会保险;其四,考试:是由工商会、手工业协会等协会、行会来组织进行职业资格考试。成立考试委员会,由企业培训师、职业学校的教师、雇主协会的代表等各方人士组成。德国目前由345个工种,其中手工业是120个。考试分两次进行,培训生在学习18个月的时候考一次,约占总成绩的30%-40%,毕业时进行最终考试。不合格率8%。法律规定有两次补考机会。只有取得职业资格才能在企业就业,是“准入证”;其五,就业: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留在培训企业,有可能到别的企业。各尽其责的职教体系打造了德国职业教育品牌。行会、企业、学校、政府为职业教育竭尽全力。标准、监督、考试由行会负责。

培训由学校和企业或协会培训机构负责。企业不负责就由政府负责,如没有培训合同的学生,还有转行培训等政府出资委托公共机构培训。IB培训机构就承担了不少。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人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一门技术、一门手艺,稳定美好的生活。下面以德国“汉斯-伯克勒职业学校”为例,分析其班级设置分类,看出其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基础,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而这离不开企业。在校生1960名,71名教师,分成94个班,在德国属于中等规模的职业学校。学生义务教育以后满16岁,就可以进入他们学校不同班次学习。其一,职业预备班:还没选好职业,在这做准备;其二,全职职业班:只在学校学习,不到企业,只有毕业实习。如外语翻译助理,实验室助理员等职业;其三,双元制班:已和企业签署了培训合同,每周两天到学校学理论,或几周学理论,其他时间到企业。每天8节课,2节是文化基础课,6节专业理论课;其四,专业高级班:为上大学做准备,其五,专科班:已取得职业培训资格,需要深造的在此学理论。在德国义务教育结束后,有17%进入大学,52%进入双元制职业培训,15%进入全职职业培训,其余没有统计。

四、发挥三个委员会的引领、指导作用,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

三个委员分别是:企业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定期组织工作会议,加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紧密联系,征求在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加强校企实训基地的建设

第一,认真制定实习方案,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时要提前介入企业的岗位需求、综合素养要求(了解企业文化)。第二,加强与优质企业联系,拓展校外实践基地规模。第三,大力实施订单式培养,充分利用企业条件,为学生提供专项技能实践和顶岗实习岗位。第四,建立校企交流互动平台,定期召开座谈会,入企参观调研,对专业现状、岗位需求、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培训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依据。第五,通过企业“冠名班”,与企业深度合作。“冠名班”具有相当好的操作性,是真正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

六、企业高技能人才引进联合培养

从社会、企业引进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指导师生实习。可以建立工作室,实施带徒形式,确立课题,定期指导,一定会促进实训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七、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要合理

引进企业产品,促进工学结合。引进产品提高了师生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序等能力。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引进产品要根据企业情况(生产周期、质量因素等),学校师生水平,教学情况等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实现对教师、学生补贴,提高积极性。

八、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新的办学模式。是政府职业教育增量资源投入的高效接口;是企业人力资源基地;是职业学校的根据地。“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一直坚持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上的积极探索。前期青岛市人社局发文《关于做好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奖补资金拨付资金所需材料准备工作的通知》,就是对集团化办学的积极促进。还可以将专业教师培训、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方案开发等以项目形式交教育集团实施,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提升师生的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生产出高精端产品,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才会培养出学校名师,只有名师才能建设名专业;只有名专业,学校才能成为名校。

参考文献:

[1]李艳花.职业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J],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61.

作者:王永强 单位: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