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管理双驱动

社会管理双驱动

嘉陵,部级贫困区,近三年GDP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7%。惊人的发展速度,也会在发展中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嘉陵区通过持续创新社会管理,矛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探究其中的奥妙,3月12日,嘉陵区委书记李达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两条腿走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驱动”。

政府主导拓宽群众参与平台

92岁高龄的蒲子荣,是嘉陵区火花街道办事处任家桥社区居民,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人独自一人住在两室一厅的房间里。可他不感到孤独,拄着拐杖,笑容满面地走到记者跟前,讲述他得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援助,使他生活得幸福美满。谈话间,一位中年女士向老人打着招呼,她是嘉陵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何超群。“不是女儿胜似女儿呀,麻烦够多的哟。”老人告诉记者,有时小毛病患了,他给何超群打一个电话,很快医生就登门把脉开处方,何超群还亲自喂药。蒲子荣所说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专为五保老人、残疾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护理、身体保健、文体娱乐、法律援助、清扫保洁等服务,小到送餐、拿药,大到帮助购物、陪护老人户外活动。服务中心为1800名老人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只要老人拨打服务热线,专职服务人员或青年志愿者立即上门服务。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注意关好门窗,离开店铺要切断电源哟”这样的提醒声,随处可以听到。任家桥社区治安巡逻员任银河向商业个体经营户不停地打着招呼,“收生意的时候要把门门窗关好,现金不能放在门市部”。

嘉陵区实施“红袖套”治安巡逻工程,由任银河这样的三轮车主、环卫工人、小区保安、村治安联防队员和基层干部等组成的千人夜巡队伍,佩戴“红袖套”,深入城市社区、乡村院落值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防群治”治安防控体系。

“过去没有成立治安巡逻队的时候,一夜之间村子里上千只鸡鸭被盗,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文峰镇联工村五组村民唐正坤直夸治安巡逻队为他们保平安带来的好处。任家桥社区有个“居民说事室”,屋子虽然不大,但社区居民的大小事都在这间小小屋子里“摆平”。社区党支部书记谭国虎感受颇深: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找上门来,如果不解决好,往往一件小事会酿成大事。

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化管理和服务的过程。嘉陵区探索出了在政府主导下的群众自我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把社化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夯实基础社会管理重心下移

抓基层、打基础,注重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细胞工程建设,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在塘殿堰社区“五心”警务站,这样的红底白字格外引人注目。燕京路派出所教导员庞静与她的助手赵君诚在这里调解多起涉及邻里纠纷、家庭夫妻关系不和、出租房屋纠纷、生意场上合同履约纠纷等。

“从小事抓起,从大事着眼,做群众工作要充满爱心、公心、用心、问心、连心。”社区民警赵君诚讲述“五心”警务站的设立最终落脚点就是“事要解决”。在这里,百姓无论遇到大事小事、急事难事、纠结的事、烦心的事,真的是事事有人管、件件纠纷有人调处,而且一管到底,不留后遗症。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是嘉陵创新社会管理一大亮点。塘殿堰社区“五心”警务站向记者提供了一张流动人口管理图,用三种颜色清晰地标出小区房屋出租、闲置等信息,绿色为常驻人口居住房、红色为流动人口出租房、黄色为闲置房,将暂住人口完全纳入了管理视线。强化社区管理,该区按照1万人以下配6名社区管理员,每增加5000人增配1人,凡流动人口办证、新迁入户、经商办证等,均由社区首先签注意见,提升社区管理职能。

在重点工程、产业园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提供办证、维权、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子女上学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了社会管理不留真空地带、不留空白区域。

从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三个群体基本生活出发,在社会救助体系上创新。区长伍果丽体会到: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去年,嘉陵区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达6.7亿元,今年将社会管理工作经费的财政预算确定为560万元。

“如果不是大病医疗救助的话,我早就没有命了。”文峰镇联工村村民唐正华老人告诉记者。在与他摆谈中得知,去年他患内风湿心脏病,家里因病致贫,当地干部向区民政局反映,将唐正华老人纳入大病救治,顺利地住进了市中心医院,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花去3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全部进行了报销,老人身体得到了康复。

像唐正华这样受益于大病救助的在嘉陵城乡逾2万人,去年发放大病医疗救助资金达920万元。

创新机制

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随着近年来产业园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园区优势产业成为支撑嘉陵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去年GDP超过7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是建区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一年。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多,在发展中也潜伏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提高政府对群众的服务能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力、对社会情绪的掌控和调处能力。”李达帆感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最终落脚到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苦有处诉、难有处解”。

五大机制应运而生:畅通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快捷准确的信息掌控机制、高效运转的矛盾调处机制、惩防结合的依法治理机制、职责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既要给合理诉求者倾情关怀,又要对无理取闹者依法治理,夯实信访和群众工作基础。

去年3月,嘉陵区群众工作局收到大通镇三木桥村五组村民苏杰的一封普通信件,信中说,苏杰本人患白血病,在成都治疗用去医疗费用20多万元,院方称,要治好白血病,必须实施干细胞移植手术,需支付20万元的治疗和手术费。区群工局召开联席会,专题研究,一个农村家庭要承担40万元的医疗费用确实艰难,应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给予援助。区相关部门将其纳入大病救助,团区委、区妇联、当地政府联合发起向苏杰捐款的慈善行动,区新农合管理中心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很快筹集了苏杰的手术费用。如今康复的苏杰感动地说:“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区委书记、区长信箱24小时开通,专人值守区长热线,让有意见、有冤屈、有诉求的群众随时都能向党委、政府表达,架起了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阳光理政,给予群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坚持决策重大社会事务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听证会、评估会、咨询会,多渠道倾听民声、征集民意。比如:修建农村公路,怎么修、修什么样的等级、线路如何走,完全由群众说了算。

在嘉陵,社区、部门、社会团体、市场运作等各式各样的服务组织健全。通过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区大调解中心这个大平台,整合资源,构建起行政审批服务平台、110公安指挥平台、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行政效能监察平台和街道“电子眼”信息网络管理平台,与村(社区)并网运行,老百姓办事足不出门,点击鼠标,便可选择所需办理的事项,城乡居民共享社会化公共服

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