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安全管理探索与思考3篇

高校安全管理探索与思考3篇

第一篇:智慧校园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种智能设备不断推出,智能手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智慧校园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较大便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工作,保障校园安全。本文首先探讨了智慧校园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分析了目前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高校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安全;安全管理体系

智慧校园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智商业智能、知识信息、社交媒体等进行了综合运用,并且形成了新的信息技术,识别了师生工作、学习情景和个性特征,将学校的物理环境和数字空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为学校师生搭建更加舒适、便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师生更好地利用校内资源,实现个性化校园服务。

一、智慧校园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智慧校园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的机遇

在智慧校园的发展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2],学校能够更好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管理,这些技术给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作为新兴技术的研发阵地,使用新技术也是无可厚非的。目前,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高校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如学生宿舍门禁信息记录、上课信息的记录、学生在校园内的消费记录等。在信息爆炸的时期,对高校的各种大数据进行收集、计算和分析也是对校园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发现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出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为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高校每天产生的数据是海量的,这些数据在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3]。云储存技术能够将不同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管理,确保这些数据能够随时随地被访问,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安全管理。智慧校园背景下,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给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了工作动力。当前部分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松散,部门和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信息的采集方式也比较落后,安全管理部门收集的信息往往不完整且滞后,这也使得高校出现了很多安全隐患[3]。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出现之后,智慧校园风靡一时,高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信息采集等过程也更加简便,对相关信息的采集更加及时、全面,通过大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得高校安全管理更加科学。

(二)智慧校园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的挑战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都在强调校园的安全建设,但是网络犯罪等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给校园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犯罪手段,如网络诈骗、传销等,这些犯罪问题还呈现出了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随着高校规模化发展,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发展为高校师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也给高校的信息安全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3]。通过互联网,师生的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同时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导致高校学生被利用,使得高校信息安全隐患较高。若是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不完善,就容易被一些人趁虚而入。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健全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大多数建设了校园信息和网络平台,维护学校的网络信息平台在校园安全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智慧校园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从校园安全管理来看,目前多数高校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多数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健全,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二)高校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尚未完善

智慧校园的出现和发展,给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两面性的,在智能化设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问题也频繁出现,目前高校多数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高校的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师生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师生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网络已经日益成了高校师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部分。通过网络查阅学习资料、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师生每日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但实际上,发达的网络也意味安全隐患更多,目前师生几乎都安装了大量App,但对这些软件的风险却并不知情。实际上,网络诈骗信息、不良链接,垃圾邮件等都充斥着师生的网络生活,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四)网络安全的责任人员技术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不足,具体表现为网络安全的责任人员技术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很多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人员没有专业网络安全学习背景,研究过网络安全的人员更是凤毛菱角,这就使得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质量较低。

三、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

要加强完善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安全管理体系,组建专门的安全管理团队[1],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当作校园内部基础性的工作之一。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在校园的安全中起着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高校进行各种科研及教学活动保驾护航,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守护神,也是学生衣食住行的安全保障。因此,全国高校都要重视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设置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还要不断加强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师生安全设置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食品安全、财产安全、宿舍管理、门禁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其在大学中进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二)搭建高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目前高校安全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网络安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不断发展,但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这也使得高校网络安全程度不高。因此,要搭建高校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维护校园网络安全。高校内部的网络诈骗、病毒链接等问题频繁,这些问题容易被师生忽略,也容易给高校师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高校安全管理以往都是以保障校园内师生的人身安全为主,近年来,随着智慧校园背景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给高校的师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高校缺乏专业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部分高校结合新的时代和发展背景,设置了防火墙,但所起到的安全防御还比较有限。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师生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更大便利的过程中也隐藏着更多危机和网络安全隐患,高校安全管理部门需要提升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引进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构建专业的网络安全系统,维护师生的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为其提供一个纯净、安全的网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全面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部分高校师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对于一些App、邮件的病毒链接不重视,还有部分学生防备意识较低,甚至遭遇网络诈骗,损失较大金额财产。因此,高校要全面提升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全体师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自我保护。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网络安全讲座等形式,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趣味性小游戏、网络安全剧本演出等,提升师生在网络安全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帮助其深入体会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师生日常上网过程中的防范意识,帮助其学习如何维护自身网络安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四)培养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

高校安全管理建设水平不高,主要与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关。多数高校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很多安全管理岗位的相关人员并没有专业背景,对于网络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这就使得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因此,对于高校而言,要全面提升信息和网络安全,就要培养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帮助其学习和运用网络安全的防御方式,积极促进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比如,高校可以招聘和引进具有专业信息安全技术学习背景的专业人员,让其加入安全管理工作中,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同时,高校要重视对安全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及安全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刚,徐世同.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途径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6):70.

[2]曾丽莎.互联网+”背景下出租车行业的政府管制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9.

[3]王泽松.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设计[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12):182-184.

作者:王少勇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便利时,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笔者从网络安全意识、硬件的检测与维护、校园防火墙、杀毒软件、网络用户实名制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了论述,为有效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

高职院校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安全意识,不够关注安全漏洞和病毒威胁。高职院校在网络的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重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安全漏洞主要是网络系统设计上的漏洞,有些是开发者故意为之,有些是开发人员疏忽所致,通常难以破解。病毒威胁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由网络链接、软件携带、移动硬盘中携带的病毒造成的网络中毒,会给计算机带来极大的隐患。

1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从思想意识上要重视网络安全的建设,认识到做好网络安全建设的必要性。网络安全管理关系到校园所有人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全校师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不能片面地认为个人没有义务参与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问题,要共同承担责任。学校要积极邀请师生参与网络安全的管理,树立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学校方面要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为网络安全管理营造相应的条件,鼓励师生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法规和管理制度,引导师生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设置以网络安全问题为主题的活动,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与,以增强全体师生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可以开展“网络安全大讲堂”的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讲解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网络安全态势、个人数据及重要数据保护、重点领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等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安全知识的专题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答题活动;可以通过校园公众号、校园网站、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推送相关的视频和内容,推送《网络安全法》的相关知识与案例[1]。

2加大检测与维护力度

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行动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水平,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在配置计算机硬件方面,要尽量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为整个网络环境的良好运行创造便利条件。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硬件的检测工作,掌握硬件的使用状况,并结合学校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情况,制定损坏等级,明确计算机硬件的维护标准和维护方式。尤其是要加强对定期自动存储功能方面的检测和维护,确保数据可以有效存储,避免因为设备损坏造成信息丢失[2]。

3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是只允许合法访问进入的软硬件装置,防火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断外网的攻击,是抵挡网络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在校园的计算机网络中要安装防火墙。防火墙可以通过管理设置,起到信息过滤的作用,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通过防火墙的扫描和检测,才可以进入校园网。通常来讲,校园网的用户群在一定时间内是较少发生变化的,因此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人员可以借助防火墙,来拦截外来攻击者侵入校园网络。通过限制校园计算机进入和传出的数据,及时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网站,并进行提示,禁止其他计算机远程访问,禁止访问不明网站,从而形成第一道防线。此外还可以通过防火墙对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定期进行扫描,发现软件漏洞并及时修补,保障软件及时更新,并通过安全补丁及时修补软件的新漏洞。比如学生最常使用的服务就是WEB服务,但是网页信息经常包含着不良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者可以设置防火墙的配置,通过过滤规则来对HTTP协议进行过滤,从而控制不良信息。也可以通过防火墙划分校园网,降低敏感网络和局部重点网络对整个校园网的影响,防止校园内部信息的外泄。防火墙的安全策略包括:安全规则、地址绑定、P2P限制、抗攻击、入侵防护、连接限制几个方面。安全规则包括过滤规则、IP映射规则、网络地址转换规则、端口映射规则、病毒过滤规则、规则,通过设置规则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控制访问。地址绑定可以有效地防止盗用IP和防止IP欺骗。P2P限制可以识别和控制流量,改善网络拥塞。抗攻击可以防止校园网受到攻击。入侵防护可以防止外网入侵,可以主动防御,直接丢弃检测到的攻击数据包,也可以被动防御,记录在日志上由管理员进行处理。连接限制可以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如果访问过于频繁,超过了规定,就可以阻断该主机对服务器的访问,实现对服务器的保护。防火墙属于网络安全的基础设备,在选择时要选择大品牌的硬件防火墙设备,但是防火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需要配合其他的安全系统使用,在安装时要考虑与其他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等安全产品的协同工作能力[3]。

4安装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可以及时查杀入侵计算机的病毒,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者可以通过杀毒软件来消灭病毒。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强、发生频率高、覆盖面广、损失大的特点,对计算机安全的威胁最大,校园的服务器要安装网络正版杀毒软件系统,随时检查更新,发现软件漏洞安装补丁,并对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扫描监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5实施用户实名制

用户实名制就是在使用校园网时,每个用户都具有独立的账号和密码,这样便于监管网络系统的运行,并应在网络系统中设置提醒设置密码的功能,或者建立高校师生的数据库,统一认证用户的身份,只有通过实名验证才可以使用校园网上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外来人员对校园网的使用和攻击,有效控制校园网的使用人员和使用人数,减少了网络安全问题。同时网络实名制还有利于查明破坏网络安全的来源,包括破坏人员和破坏原因,便于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修复网络和追查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网络破坏者起到了震慑作用[4]。对于外网则需要电脑绑定交换机端口、IP地址、MAC地址,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对其网络进行监控,在后台生成相应的用户使用记录,并写入日志文件,一旦用户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问题,可以精准定位并强制用户下线。在实施网络实名制时要注意优化和完善用户密码找回系统,提高密码找回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同时也需要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用户的信息保护,加密存储用户的信息,保证用户信息安全,通过严谨的保密制度和严格的保密流程,以及相应的问责制度,来避免泄漏用户信息的现象[5]。

6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结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网络监督机制,监控校园网的使用和入网情况,通过具体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更加的规范。并加强对用户的网络监控,依据需求对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记录保存。制定用户上网管理规范,对人为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规范管理。比如访问非法网址、计算机操作不规范、缺乏网络安全意识等,通过相关的教育和规定,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计算机,文明上网。违规下载、非法访问等行为,很有可能会给计算机带来病毒,因为这类网站通常都有病毒,一旦点击链接进入或者下载,就会使木马病毒进入系统网络。此外不要在计算机室用U盘、手机等连接电脑,计算机室多为开放网络,使用频繁,很有可能会传播病毒,要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除了对用户的行为规范进行限制外,还要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各个环节的防控,来提高网络安全性[6]。此外,还需要设立并提高对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考核机制,防止其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人利益,实现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在聘用网络安全管理员时,也需要具有明确的标准,保证其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可以更好地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7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智慧校园的创建,校园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目前校园网络安全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应采取积极的行动,有效防范校园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晋刚.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2):71.

[2]宋积满.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100-102.

[3]詹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6):72-73.

[4]高铭泽.高职院校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浅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39.

[5]王红.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1):164.

[6]谢丽娟,王军红,刘明忠.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实践[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10):19.

作者:淮鹏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思考

摘要: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关乎师生的生命安全,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从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现状出发,讨论目前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构建培训体系、保障人员投入等方面,提出对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是具有爆炸、燃烧、助燃、毒害、腐蚀、环境危害等性质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化学品[1],其在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广泛使用,是中小学化学药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危险化学品的自身特点,很容易对师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是学校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有效推进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完善教学用试剂(药品)中的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采购、运输、储存、保管、使用、回收管理办法,既要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又要确保使用安全,达到环保要求;学校要认真落实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2]。同时,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又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了学校平安校园建设体系中,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发现目前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虽然众多,但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多针对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对中小学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在种类多、数量少、使用频率高等特点,不同管理部门对不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求又有很大差异,中小学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危险化学品管理知识涉及方面广、内容多,加之中小学学生多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未完全建立,中小学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重大的挑战。

二、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问题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就是要建立管理制度。目前中小学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制度内容缺乏针对性、部分制度内容不够详细等。

2.人员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问题

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方面还存在不足,因危险化学品混存混放、危险化学品泄漏、危险化学品使用防护不到位等而造成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是否及时关注危险化学品储存室的状况、是否对危险化学品及其储存设备进行养护、领取的危险化学品是否及时归位、是否做好个人防护等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有些学校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还存在兼职、临退转岗及非相关专业人员任职情况,其专业性和安全意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称晋升渠道和奖励机制不明,也是影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发展的问题之一。

3.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开展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中小学一般开展实验前都进行了安全教育,签订安全协议,各学校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安全教育的内容,但在结合学科特点上还是有欠缺的,针对性也不够强,由此引发的学生在实验室误饮化学品溶液、硫酸溅入眼睛、硫酸灼伤手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另外,企业和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频发,也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提出了警示,中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的重要阶段,如何做好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4.储存管理问题

储存管理也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关键点之一,但目前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储存室建设不规范、危险化学品混存、易制毒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未单独储存、储存柜不规范、不同危险化学品储存账目不清晰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实验室整体建设中未考虑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未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对相关储存管理的要求不明晰等。

三、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思考

中小学应在充分考虑中小学校的现状和特点的前提下,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安全教育及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

1.健全中小学危险化学品组织机构

学校应专门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机构,统筹学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安排一名副校长协助校长主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也要安排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负责人,分配好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管理、实验等工作,明确各项职责,建议建立学校、实验室两级负责、管理监督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机构(见图1)。

2.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校应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学校、实验室两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应以危险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出发点,提升学校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校级管理制度应包括: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采购、储存、出入库、使用、危险废弃物等相关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则以具体岗位要求、储存安全、学生安全等为落脚点,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包括: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学生教育、个体防护、隐患排查等相关制度。

3.保障专业敬业爱业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投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及针对性都很强的工作,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安全意识,需踏实研究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按照使用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准备工作以及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数据的记录、统计和上报等工作,对人员的要求颇高。因此,学校在进行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选用时,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选用专业技术能力强、对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有热情的人员。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常态化培训及人员考核上岗相关问题也要纳入学校教师培训体系中,同时,学校也要充分考虑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职称问题,给予其职称晋升保障机制和一定的奖励,激发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从而推进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

4.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体系

构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制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计划、强化培训工作落实,从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定义、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小学校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文件和标准、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基本的应急处置方案等入手,合理、有针对性地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训内容可参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印发的《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指南(试行)》[3],建议包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及标准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安全技术、突发应急处置、自救、互救及急救方法和知识;危险化学品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设施设备、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

5.提升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学生安全教育水平

中小学校应提升对学生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的认识,将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之前,应接受安全教育,掌握学科相关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和实验安全操作方法。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建议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基础知识、安全操作、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同时,要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教师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员学生安全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和安全防护观。

6.推进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标准化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是以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以学校现有的危险化学品为基础,涵盖危险化学品相关设施设备、采购到校出入库、日常养护管理、账目记录、分类分柜储存等多个方面内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以及GA1511—2018《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等多部法规、标准,是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应遵守的基本规定;《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指南(试行)》则是在遵守上述法规、标准的基础上,切实考虑了中小学校实验室现状研究制定的,在学校开展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标准化建设时,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同时,学校要树立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在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入库、储存、出库、暂存、使用、危废回收处置、安全检查等方面实现全程追溯。

四、结语

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要求,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2]。因此,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建设符合规范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室,配齐危险化学品安全设施设备,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学生安全教育,树立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观,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确保实验操作水平考试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GB/T22225—2008化学品危险性评价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EB/OL].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和《北京市普通中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

作者:康静 单位: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