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资助工作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资助工作中的体现

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来指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党的十八大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德育全过程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需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困难学生;学生资助工作

时代剧变,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将打破原来的精英化教育,逐渐开始普及化、大众化。随着高校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贫困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多,高校的资助工作成为德育教育中的新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思潮、汇聚正能量,达成一致共识。故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到高校资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的提出决定了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充分理解核心价值观体系,深刻掌握其内在精华,用其蕴含的思想意识形态来主导和开展各项工作,将会有章可循,有理有节,也必将是高校工作的创新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明确了具体的社会关系,价值目标和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今后时期在发展目标上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道德准则上的引导。通过三个层面的要求,在促使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更加明确了社会的个体,即“人”的发展与定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融合

(一)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性质的本质体现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助是教育发展改革中突显的一部分,体现出的问题一是经济方面,二是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200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已经实施资助工作。帮助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关注和特殊的关照、关爱。社会主义大学的优越性在于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使每年的巨额资助金得以顺利下发。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指导资助工作,在思想和实质工作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将切实的政策和正确的价值观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让其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就在身边,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培养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感,将更好地实现高校育人的目的。

(二)开展资助工作的有效办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都很强。资助工作的开展也是一项系统的、有层次的和有针对性的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过程中,既要在系统上整体开展,还要在个别上参考比较。同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理解和内化,对社会充满积极情绪等,都能使资助工作和党、政府对此项工作关心扶持的目的和意义相吻合。大学生是复合型的群体组织,受身边人和事的环境影响,其自身的“三观”也体现出有所不同。开展资助工作,认识价值体系的内含和精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寻求出他们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相似处,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感受资助工作给他们带来的改变。想困难学生之所想,急困难学生之所急,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内涵,将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大认同。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发展前进动力

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化的社会主义不断变化和发展而日趋改变,致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方面呈现多样化趋势,变得更现实和直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在经济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弱势,而将学生资助工作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正确引导贫困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思想等方面充分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方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易形成较强的承受力和顽强的意志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地域、生活环境等不同,使部分贫困生生成偏激的心理,对社会持有悲观、否定的看法,怨天尤人、愤世不公、生不逢时,把自身贫困的现状归罪于社会的不公平。

(二)思想方面

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思想上表现为独立自强。他们不向困难低头,越挫越勇,积极进取,自尊心极强。但其思想上有压力,怕稍微松懈而落后;担心学习成绩不高而对不起为自己欠下债务的父母;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被人瞧不起;担心自己的将来等等。

(三)道德方面

部分学生认为助学贷款虽然要偿还,但不是在校期间的事情,而是毕业以后才履行的义务,而政府资助学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不但没有存在感恩心理,反倒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有甚者,少数贷款学生丧失诚信,出现恶意违约、拒接银行和学校的电话等情况。也有学生在得到款项之后肆意挥霍,使得资助款项失去了真正意义。其不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不但有损个人信誉,同时也使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开展受到了阻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运用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

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中去。为了逐渐认识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精华,一方面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体系精华变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断将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化内涵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个别学生谈话、班级会议、年级会议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其思想观念得以转化和提高。另一方面,把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贫困生感知自己和别人的差别,能够正确看待自身在能力、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认识,逐渐摆正姿态,继续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们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政策资助变成回报社会的动力。通过接触社会各阶层,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准确及时地改进和提高,更新知识结构,以不断地调整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育人工作

高校资助工作是以贫困生为重点,党和政府的这项资助项目又是一项利民工程,在两者结合的时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内含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既要把握好科学方向,又要认真落实和贯彻。资助是一项管理工作,必须和相应的活动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环节,借此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大爱,激起和唤醒大学生的感恩之心。高校资助工作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动力方向。两者结合首先发挥了教育的优势,体现了教育公平,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同身受,形成感恩意识,在内心里对自身所获得的恩惠产生认可。其次,要让贫困生明白他们能上大学,是周围所有关爱他们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他们感恩。最后,外化为感恩行动,从而更好地回报社会和做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行为。

(三)建立健全资助工作体系的指导思想

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倡导党和政府的内在资助教育目的,同时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不断完善资助工作体系,故此,高校必须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资助工作队伍。

1.设立大学生资助工作机构。

教育部曾指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切实可行的高校资助工作机构建设,是顺利开展对贫困生帮扶的首要前提。

2.强化和训练资助工作队伍。

资助工作是由这支队伍进行推广和实施开展的,所以要保证队伍的数量和稳定性,同时注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培养,树立和发挥资助人员的人格魅力,以此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得到体现,激发此项资助工作的真正教育内涵等。

3.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制度。

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简单了事,否则高校就失去了惠民教育的意义。资助工作制度化,透明化,制定统一的监管机制,明确资助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划分,让资助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这样才能增强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参考文献:

[1]金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3).

[2]衷华,陈良声.发挥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4).

[3]罗洁.浅谈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新举措[J].理论界,2010,(05).

[4]张伟.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04).

[5]张园,孙宇,付昌义.高校资助工作视域下的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作者:刘晓芳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