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探析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探析

摘要: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不仅是高校内部提升其党组织建设水平的必然要求,亦是高校自身基于外在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时俱进、有所变革的必经之路。本文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内涵,然后说明了“科学化”的必要性,最后从基层民主、效能建设以及管理机制三个角度阐释了“科学化”的具体措施。望本文的论述能促使高校党建工作者充分意识到“科学化”对其实现民主管理、高校运营的重要意义,使之能够更加与时俱进地展开各项工作,服务高校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基层民主

“科学化”意味着合理、意味着与时俱进和发展变革。高校作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在文化上、思想上以及政治上,始终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和最正确的方向引领。充分发挥意识对于行为的能动作用,使广大学生以及校内党员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以此修正自身的行为,使之产生良好的学习或工作结果,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内涵

1.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定义。

对于高校而言,所谓的党建工作“科学化”就是要促使校内的党组织,能够充分结合我党在自身发展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固有规律,来认知在高校内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并依托这种对于管理理论和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高校基层党组织内部各种要素之间本质、真实、必然的联系,从而能在秉承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条件下,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

2.基于法治文化形势下的“科学化”党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全面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因此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政策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就生成了法治化的内涵,它意味着高校要将“法治文化”融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吸收法治文化当中有关“公平正义、崇尚法治”的精神,让宏观层面的公平、正义、尊严以及自由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广泛参与、群众自治相结合,从而让基于法治文化形势下的“科学化”党建,形成了基层民主、廉洁高效的新内涵。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必要性

1.巩固高校内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

长久以来,广大高校学生是我党组织基础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高校学生在每一次历史的拐点上都扮演着呐喊者与引领者的角色,中国社会能够走出血泪交加的革命时期,与广大高校学生的奋斗与激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可以说正是其崇高的使命感与思想上的先进性,才最终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如今高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同时也是孕育我党后备力量的摇篮,我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这种后备力量的支持与坚挺;而这种后备力量是否拥有极高的思想素质、是否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种种外来主义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除却个人的因素,更是依靠校内基层党建工作的引导,所以说支持和维系高校内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是维系我党巩固组织基础以及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

2.为高校党组织培养人才和后备力量的必经之路。

党组织是目前高校内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而其的不断发展与维系,需要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予以巩固和支持。我国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主张专业性与全面性的统一。所谓专业性是基于当前高校展开教学的模式,以院系专业为主要划分形式,其有别于自小学开始的统一化班级授课模式;而所谓的全面性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身体素质,而这也是国家建设对于接班人所提出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高校内部的学生只有拥有先进而正确的思想,才有可能承继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开辟和拥有的一切,而目前我国高校内部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学生思想先进性与正确性的渠道就是党组织所展开的各类活动,包括对先进方针政策的传播、我党各种方针思想的讲解与宣传。党组织工作的层层推进、不断递进,需要科学化的党建工作为其培养足够的人才和后备力量

3.助力高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构筑先进文化氛围的有效之举。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主题,亦是广大民众最根本的生活追求。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必然需要先进客观的文化理念、思想意识来进行引导,需要不断有新观点、新文化与固有思想体系之中的意识流发生碰撞之后而有所选择、有所承继。高校作为众多思想意识最初的萌芽之地,培养和教育着在我国广泛人口当中占据相当比例的高校学生,其庞大的数字不仅促使全国各地的高校紧密联系、构成了星罗棋布的关系网,甚至牵动着无数不同属性、不同境况的家庭。因此,加强对其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建设,将能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党组织的管理和建设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产生有助于高校助力和谐社会、构建先进文化氛围的有力之举。

三、如何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

1.基层民主的扩大与实现。

基层民主,是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人作为意识的拥有体,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影响到外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与走向趋势,而要想让基层的广大师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参与到高校政治管理的工作中,将个体的发展与高校党建工作紧密关联,需要的就是“民主”。而只有这种高度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姿态,能够让广大师生产生一种能够规范个体行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个人的自律,进而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的境地。具体来说,要实现和扩大这种“民主”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首先,需要党建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让高校内部有关党、有关决策的重大工作,允许广泛的基层力量去参与决策;其次,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考核与评价制度,让所有参与党建工作的基层人员,共享在一个公正平等的考核制度下,让领导干部的选拔、重大事件的责任落实都能秉承科学民主的原则去行动。

2.加强效能建设,提升高校党组织执政能力。

高校党组织作为展开和维系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必须充分把握在此过程中的主动权,加强效能建设。当前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埋伏于我党内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私利主义作风以及实用主义和非法治化观念同样也存在于高校的角落中,是影响基层党建工作实现科学、民主的严重阻力,是影响到党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影响到我党群众基础的恶性行为。因此高校党组织要想改变或者遏制这样一种现象可能会生成的各种隐患,其要遵循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性,以服务和教育为大原则,以发展为大方向,在明晰高校科研、教育、服务管理各项事务间的关联性之后,通过对口碑的确立,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旧问题,通过建立起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问责服务机制,来提升广大群众对于党组织的支持和信任度,进而巩固其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

3.依托法治精神,构建更加人性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法治精神下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意味着民主、公平、公正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意味着所有参与其中,为其所管理和教育的个体都拥有一种“法治化”的思维,具体说来依托法治精神来构建人性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这样两方面内容:首先,构建依托法治精神的培训管理制度,提升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依法办事的能力。要让广大干部勤于学习,不断加强对于法治观念的理解和认同,在长期培训之中不断树立法大于权的思想观念,改变因为错误认知所引发的滥用职权的行为;以民主法治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以流程化的观点去展开服务,让所有参与问责都公正、公开和透明化;同时广泛邀请法律方面的专家来为广大干部展开培训,提升其法治素养,使之能够以更加宏观、全局的思想,按照大学的章程展开办学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其次,依托法治思维构建全面的利益保障机制,保障广大师生对于权益的诉求。对于高校内部的广大师生来说,其对于权益的诉求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民主政治的参与权,一是教育权益的落实和拥享。高校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环境下,宏观局面政策、经济以及方针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高校内部方针政策实施,因此高校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维系广大师生在教育任务当中的基本权益,始终保障最为基本的教育公平、和考核公平权;让其对于知识的学习、对于学术的研究能从根本上得到付出与回报的公平,党组织要在其所覆盖的党支部、学科点当中通过完善考评、申诉机制,保障师生能够拥有便捷的利益诉求渠道。

四、结论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不仅是顺应国家层面我党各项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之举,更是提升高校内部党组织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和获拥广泛群众基础的重要行为。在社会建设高速发展、各类思想意识相互交织、碰撞的今天,只有进一步扩大高校基层民主、加强效能建设,同时依托法治精神,创新规范和人性化的机制,才能让党建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埋伏于高校党内的种种不良主义作风。

参考文献:

[1]李茜.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02-104.

[2]刘川生.坚持学习服务创新加强高校基层党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3-35.

[3]宋永辉,王兴权.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基层党建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115-116.

[4]卢亮.试论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理念、思路与途径[J].北京教育:高教,2012,(1):30-32.

[5]赵志超,李艮.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网络化效能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131-132.

作者:彭蓓 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