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核心价值观培育民营企业论文

核心价值观培育民营企业论文

一、民营企业诚信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民营企业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就民营经济领域而言,加强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针对性。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诚信内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履行对职工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培育和打造诚信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诚信意识。另外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推动对社会大众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诚信。对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服务,对其他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共赢共进的良好格局;对社会要照章纳税,遵守市场规则,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民营企业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以实施“千企帮千村”工程为载体,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在“老少边穷”地区投资兴业。积极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光彩事业。积极引导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支持灾区建设,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爱心。旨在为社会行为导向和价值追求树立标杆,充分发挥诚信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建立人人诚信、支持诚信、参与诚信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的助推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营企业诚信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和动力支持。国家层面的“文明”,在经济领域主要体现为经济制度公正、经济运行有序、经济管理科学、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利用高效和财富分配合理等,能够保证民营企业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从而在现代化过程中促进民营企业的经济文明素质提升,推动企业的诚信建设。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社会成员以及企业的经济关系及其协调准则,是重要的社会平衡器。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科学界定社会成员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从事经济活动都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企业高效有序运行的前提。

二、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营企业家诚信意识淡薄。根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部分企业家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持容忍态度。如对利益相关者行贿容忍度为73.2%,对虚假广告、亏大其词的容忍度为49.5%,对缺斤少两的容忍度为46.4%,这些数据尖锐反应出了少数民营企业家诚信意识淡薄的客观现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价值目标,于是少数民营企业家在最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罔顾政策、法规的藩篱,违背道德的良知,疯狂侵吞社会财富,滋生出形形色色的信用缺失现象,近些年来的地沟油、染色馒头、虚假广告、毒奶粉事件等等就是鲜活例证,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

2.民营企业信用制度虚置现象突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是现代企业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其制度体系包括财务信用制度、管理信用制度、人事信用制度等,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完备规范、运行有序的企业信用制度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企业内部优势和活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有利于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良好的融资环境和社会声誉。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又太快,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粗放式经营模式弊端不断暴露,民营企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滞后,同时由于国家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少数企业对诚信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少数企业为追求短期自身利益而诚信缺失,当失信的个体实践成为群众行动,对市场体系的健康运行将带来极大危害和冲击。

3.发展困难期民营企业重大失信事件呈多发趋势。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下,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增大,企业生产运营出现一定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大肆进行偷税漏税与走私骗汇骗税等违法行为,有些企业甚至违背诚信原则,制假造假,合同诈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融资成本加大,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与之相随,在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民营企业家出现大规模的失联跑路现象。

三、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1.夯实民营企业诚信文化,营造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氛围。夯实诚信文化,是构建民营企业诚信的核心。夯实诚信企业文化,主要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管理层、投资者和社会各层面的监督和自身努力下,规范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二是树立良好社会声誉,企业的社会认可度是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社会声誉不仅可以带来发展资源和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三是创名优产品,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标识和形象,品牌中蕴涵文化和价值;四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赢得社会美誉和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及其价值理念,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社会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诚信环境,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诚信气氛。从社会学来看,市场主体之间会有一个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相互影响的与社会互动的效应。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离不开社会诚信大环境,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诚信问题,不仅需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需要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新闻等传媒手段,对社会失信事实进行曝光,对社会诚信行为进行弘扬,加强对失信行为的传媒监督和约束,促使失信行为承受因失去诚信而带来的强大的道德压力和舆论谴责。在全社会树立起以诚为本、信守合同、讲求信誉、追求信任的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诚信社会大氛围的形成。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诚信的水准。在此基础上强化民营企业经营要遵循合法经营、讲究诚信、互惠双赢的意识。加强民营企业内部诚信治理,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行动自觉。创新内部诚信治理是民营企业诚信建设的关键。加强企业内部诚信治理要从三方面去着手。一是理顺完善内部诚信管理体制机制,要把诚信作为核心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各个方面,促进诚信意识养成和诚信实践的实施。与此同时,抓紧制订企业商业道德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信用管理和信用建设上探索经验。二是要抓住民营企业家这个少数关键,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对重大决策要发挥监督作用。三是要树立良好的企业诚信形象。主动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企业义务,特别是在环境保护、商业合同、人事劳务等方面的责任,不损其他参与经济活动的利益。

2.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服务评价体系,探索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一是加强政府对企业诚信的监管体系。企业良好的信誉离不开政府监管和引导。列宁说:“政治上采取诚信态度是有力量的表现,政治上采取欺骗是软弱的表现”。美国政治家罗斯金说:“所有的政府行为都在影响着人民。”政府诚信在现代社会诚信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现代社会诚信的倡导者,又是社会诚信的引领者。政府诚信既对民营企业诚信产生重大影响,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构筑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后盾。因此,需要完善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政府形象,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诚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设诚信政府,推动企业诚信,主要应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建设,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规范、清廉、诚信、高效的政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失信现象一定程度上与政府行为相关,为此应尽快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政府职能的缺位及错位现象;加强对工作人员和政府行为的监管,加大对于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在百姓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增强人民对于政府的诚服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二是要加快制定《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行为的新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起政府信用平台,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此外,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二是建构民营企业诚信评价、检查、监督与惩处“四位一体”的诚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及其个人的信用评价机制,施行行业承诺制度,评定民营企业及其资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的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民营企业的检查与回访制度;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的监督机制,完善与信用相关的举报监督制度及不诚信行为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执法与行政处罚力度,通过扎紧诚信法律制度的“篱笆”,让民营企业不敢冒失信的风险。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打造“信用信息”网络平台为抓手,通过建立全覆盖的立体式信息收集和信息查询系统,企业和消费者能便捷、快速掌握相关企业信用信息,为经济交往提供重要信息资料。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是企业和政府沟通联系桥梁,是企业自我监督的有力途径,及时制定出台行业公约及处罚机制,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有效网络。通过行业协会开展调研、教育、咨询、培训和宣传等活动,不断加强企业信用评价方面的综合能力及公信力,提升企业诚信管理水平,带动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诚信建设实践。三是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法律体系,构建民营企业诚信之基础。要通过产权改造和立法加大对民营企业产权的法律保障力度,促进产权主体改造,改善产权主体的“三缘性”特征(血缘、亲缘与地缘);促进产权结构改造,改变产权结构的“一元化”与封闭性;明晰产权关系,改变产权关系的模糊性做到产权明晰。强调产权对等,要强调产权约束,用产权制度保护民营企业诚信资产。用法制为民营企业诚信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作者:文斌单位:怀化市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