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探思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探思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重要一环。然而学生毕业设计常常与就业求职发生矛盾,在考核压力面前,毕业设计质量被迫做出让步。该文分析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求职冲突成因,从学生职业生涯角度重新审视毕业设计,围绕选题、评价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职;就业;职业生涯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作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2017级为例,毕业设计学时数为2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1%。毕业设计通常作为在校学习成果的一次全面总结,是学生升学或就业前一种综合训练。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就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还有本科院校招生范围扩大带来的挤压效应,毕业设计与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似乎产生了矛盾与冲突[1]。通过调研与分析,本文作者发现,毕业设计与就业并不是互斥关系,而是一种共促关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要从选题、评价和过程管理三方面进行改进与提高。

二、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方式,要求提交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说明书、软件源码等资料;另一种是作品方式,提交作品原型、设计说明书。两种类型毕业设计流程基本相同:选题、设计、指导和答辩。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选题不合理,缺少针对性。毕业设计选题由学生自主选题和指导教师命题两种方式。鉴于最后一学期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倾向于避开难度较大的开发设计类题目,转向管理类、案例类课题。这样就偏离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初衷。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结合毕业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命题,但和所学的技术技能结合不够紧密[2]。选题不当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达到预设目标。

2.管理与指导薄弱。由于毕业设计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外出参加顶岗实习。这样指导教师管理毕业设计面临很多困难,突出表现在沟通成本高、沟通间隔长、指导效果差等方面[3,4]。以本系为例,第5学期末大部分学生已在省内各地实习,由于对工作岗位不熟悉,因此需要将较多精力放在岗位业务学习上。指导教师普遍反映只能通过电话、QQ等方式联系学生,学生通常很难集中时间专注于毕业设计,指导效果并不理想。

3.评价底线一再退让。学生就业指标对毕业设计产生较大影响。在就业与毕业设计面前,对后者的评价尺度一再退让,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5],也引起了部分认真同学的不满。本系每年都对毕业设计进行例行检查,发现设计质量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借鉴引用内容过多,自己所做工作偏少;课题与岗位、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论文格式不规范。为了兼顾就业率,在评价上就只好放宽标准。

三、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

从上述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质量下滑原因似乎是与学生就业求职时段重叠有关,在于学校就业考核指标优先级更高所致。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发出了取消毕业设计的呼吁。毕业设计是否应该就此取消?根据调查[6],大部分学生支持保留毕业设计,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毕业设计定位发生认知偏差。毕业设计与就业求职时间上的重叠,对就业考核指标的要求,使部分师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业考核固然重要,但目前考核的是初次就业率。从长远看,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个人5~10年成长期更为关键。支撑学生个人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素质,恰恰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毕业设计这样的高度综合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本系2014、2015级学生毕业后回访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支持毕业设计。这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历练一段时间后,对毕业设计有了相对清醒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毕业设计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站在学生职业生涯角度,毕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2.毕业设计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全部或大部分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势必与学生求职、顶岗实习冲突。另一个问题是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作者所在专业平均达到14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必然降低了指导质量。

3.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作者所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进行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具备资料查找、文献阅读、论文编撰和修改等技能,在前期的课程中没有得到持续培养。这样仅靠最后一个毕业设计环节,显然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综合上述几个原因,正确认识毕业设计对学生就业的长期促进作用,改革毕业设计不合理的部分,这样才能形成二者互相促进的关系。

四、建议与对策

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有认识偏差层面,也有实际操作层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选题、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1.选题。本系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分为系统开发、网站设计和ERP方案三大类。尽管选题已经覆盖主要专业方向,但实际执行效果依然不理想。因此选题不能由指导老师的意愿单向决定,而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就业实习岗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生爱好特长等多重因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决定。选题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对其职业能力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正确的认识。最后确认的选题,要体现实际生产生活应用背景,或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活力。

2.评价。毕业设计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评价主体除校内老师外,还应重视校外指导教师的参与。评价标准需要征求校外指导教师意见,囊括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侧重毕业设计资料完整性,质性评价反映设计结果的正确性。答辩环节可以邀请部分校外指导教师参与。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评价模型,如公式(1)(2)(3)所示:综合评价=平时×60%+结果×40%(1)平时=沟通×40%+阶段成果×60%(2)结果=论文×40%+演示×30%+答辩×30%(3)通过给公式中每一小项设置详细的积分标准,完成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评价。

3.管理。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建立毕业设计管理标准流程,如果条件成熟可引入管理信息平台。其次要有检查修正机制,流程在实施中得到不断优化。第三,改革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从大一新生开始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所需技能的培养;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综合技能实训阶段就可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尽量减少与就业求职的冲突;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应安排指导教师走访等方式与学生定期见面。总之,做好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才能切实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五、结论

将毕业设计放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个背景下进行考察,有助于消除对毕业设计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以毕业设计的重新定位为切入点,从选题、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使毕业设计和就业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能全面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跟踪毕业生职业发展轨迹,改进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作者认为在毕业设计上的投入,未必直接反映在就业率上升上,毕业设计与学生5~10年的职业发展关系,是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作者:梁宇恩 戴坚锋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