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论文

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论文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特征

(一)应体现辅导员工作职业的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来源于国家和社会对辅导员在工作职责和身份角色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和价值期待。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上述规定既对辅导员的身份、角色和职责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也蕴含了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既包含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又有别于一般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而是更侧重在实践育人能力;既包含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又有别于一般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更侧重于管理育人方面。

(二)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

工作实践是否具有“理论和智力技术”是区分职业和专业的一个重要维度。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四种职能,其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既有许多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也有许多专业性的工作,特别是随着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实践的不断推进,其专业化的特性越来越凸显。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经过专业的系统培养和长期训练。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不是日常事务性工作所体现的通用能力,而是隐含在工作实践中的专业性知识和关键技能。在核心能力中体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是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三)应具有可观察、可衡量和可培养的特性

核心能力是辅导员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的的行为表现,具体体现在辅导员在情感领域、认知领域和行为领域采取有效策略和应用适当的技能帮助学生并有效发挥育人作用。这种能力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具有可观察、可衡量和可培养的特性。所谓可观察性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对辅导员工作的语言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观查、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所谓可衡量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够对辅导员所呈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比较和评定,分出优劣和评出等级。所谓可培养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经过长期地教育和训练能够达到的能力,而不是指具有个性人格特质而不可培养的能力。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所具有的可观察、可衡量和可培养的特性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举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之所在。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

研究胜任力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归纳法;二是演绎法;三是限定选项法。由于归纳法较难反映组织对未来的资质要求,因而适合组织发展处于较高水平阶段的情况。演绎法强调能力与组织根本目标的关联,因而特别有利于发掘组织对员工未来的能力需求。限定选项法主要是通过工作职责分析和能力词典的方式研究胜任力的一种简便方法。鉴于当前高校辅导员仍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因而本文应用演绎法和限定选项法,分别从辅导员的职业身份、职业角色和工作职责3个方面研究界定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是辅导员职业身份的政策来源和发展保障。辅导员要获得与职业身份相称的地位和发展空间,还需要具备与职业身份相称的专业知识与核心能力,能够遵循教师和管理干部职务与职级晋升的基本规则。作为教师,要实现职务晋升和职业发展,除取得高校教师资格之外,还必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还必需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作为管理干部,贯彻和落实党委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部署是其主要工作职责,这也是管理干部考核、评价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过程即是执行的过程也是领导的过程,因而,组织管理能力、执行力和领导力是辅导员能力开发的核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明确要求: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前者是从学识和能力方面对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最高要求,也是辅导员工作艺术的最高境界;后者是从工作、情感和伦理素养方面对辅导员提出的最高要求。二者都是辅导员职业成就感的最大来源和新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最高目标。辅导员要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辅导员的了解、接纳和信任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辅导员通过日常的谈心、谈话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帮扶等工作来实现。而开展这些工作就需要辅导员熟悉与学生谈心、谈话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具备倾听、共情、接纳和疏导的基本技能,了解学生隐私保密的基本原则与政策边界。要成为受学生信任和尊重的人生导师,则需要辅导员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和信服力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具备政治引导、发展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以及践行师生伦理规范的能力,是辅导员角色定位对其职业能力提出的核心要求。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能来确定其职业核心能力,则需要研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每项职责所涵盖的工作内容,以及每项工作内容所体现的具体行为。从当前实践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管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学生资助服务等7个方面,而每一项工作职责都有其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蕴含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源于辅导员职业身份和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以及职业角色的社会期待,而上述要求和期待有些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概况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9个方面:思想教育与政治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能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深度辅导能力;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解释和贯彻执行的能力;危机事件的预防、识别与应对处理能力;人际沟通、交流和说服的能力;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能力。

三、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

加强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主管部门和辅导员密切合作,从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示范引导、专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加以解决。

(一)以核心能力为导向,优化职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从1984年教育部在12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来,高校辅导员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培养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培养目标相对泛化、培养规格不够明晰、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培养计划不够科学、培养方式不够有效、培养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以能力为导向,加强高校辅导员专门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根据辅导员工作实践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反思和再设计,使培养对象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具备胜任实际工作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当前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已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是涵盖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专业的一个实用领域。因而,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全面和结构化地反映辅导员工作实践的现实。而实践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计的同时,把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从事研究生培养的教师与学生工作实务人员、研究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研究生培养方案能够适应学生工作当前实践和未来动态变化的需要,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二)以提升核心能力为目标,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的在职培训

多年以来,由于缺乏职业门槛和专业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背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职业特点,大多数辅导员在职前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升辅导员的核心能力,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专业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这就需要各个高校要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经历、不同岗位要求的辅导员进行综合分析、系统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在职培训计划。第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第二,要围绕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系统规划培养内容,提供一个结构化的培训计划,既要注重教授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能力短板;第三,要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能力培养为重点设计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运用工作坊、案例分析、个案研讨、角色扮演、分组研讨等教学方法,使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第四,要尊重成人学习的规律,善于发掘在职辅导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把培训课程与他们的自我探索、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增强实践反思能力,从而实现经验共享和价值升华,提高培训效果;第五,要建立辅导员继续教育档案,完善学习考核制度,强化自我学习与发展的约束机制。

(三)以职业能力大赛为平台,聚焦和引领辅导员核心能力发展方向

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作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展示、交流和示范引领的平台,对于引导高校重视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学生工作质量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大赛也因其主办层次高、参与面广、各方高度重视而彰显了大赛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所具有的强大“宣传力、号召力、激发力和推动力”。因此说,以职业能力大赛为平台,聚焦和引领辅导员核心能力发展方向,是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一,要对辅导员岗位要求和工作实践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科学界定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考察要点和赛事环节,聚焦核心能力,提升大赛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发挥大赛的示范、激励和引领功能;第二,要不断完善大赛的内容,使大赛考察和展示的内容进一步展现辅导员工作实践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体现辅导员工作独特的职业价值;第三,要不断健全大赛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和科学依据,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检验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升大赛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同度;第四,要注重吸收从事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教师参与大赛,发挥大赛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更具有适切性、情境性和应用性。

(四)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策略,激发辅导员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源动力

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的界定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这种框架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性工具,用于辅导员评价自身的专业发展状态和确立专业成长的目标。专业发展是一个从单一到复杂行为的连续累积的过程,其理想框架是通过个人的主动性和组织提供的机会,以及个人和组织目标相互协调配合来建立。而那些缺乏主动、兴趣或目标的人就不太可能对组织机构所做出的系统努力做出积极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最终依靠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内在动力和不断的专业成长。而一个有效的专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应致力于下列策略:一是激发个人动力和促进自我评价;二是加强监督和绩效评估;三是提供结构化的学习机会;四是促进专业参与、服务与贡献;五是把能力发展与个人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本质说,专业发展既是组织的责任,更是辅导员自身的责任。只有采取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调动辅导员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与辅导员的选拔、考核、评价、聘任和职务职级的晋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组织推动、辅导员自我成长和工作质量提升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才是加强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根本之策。

作者:李永山单位: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