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面临新挑战

1.多元文化思潮下学生缺乏鉴别力产生的新挑战。

当前,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加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价值取向多元、思想观念多元、道德行为多元。学生在鉴别能力、洞察能力还有待提升的情景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进入西方敌对势力设计好的“陷阱”,导致丧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也可能会逐步丧失。

2.实践育人模式针对性不强产生的新挑战。

当前为了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相适应,高校更加注重培养职业型、技术型人才,以提升学生毕业之后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这难免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部分高校存在育人理念淡化的倾向,思想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有所忽视,思想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巩固不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思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同时,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实践育人”的理念,深化育人效果的有效渠道、措施较少或者难以发挥成效。

二、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价值

1.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创新实践育人的模式,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必须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让学生增加更多的情感体验、信念实践、意志锻炼。要不断创新实践育人的模式,拓宽实践育人的路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大学生通过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还通过学习生涯中的师生关系促进自身社会化的进程。但是,这样的社会化毕竟不全面、不深入,真正的社会化还需要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在人民群众和社会大课堂中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创新实践育人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

3.有利于唤醒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

高校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但还未能将这些认识有效地转化成为具体行动。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创新实践育人的模式,将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意志、信念融入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促进其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空泛化、虚幻化。

三、构建和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路径

1.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构建学生参与机制体系。

在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还有其局限性,全体学生参与实践育人的机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不少学生平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心愿未能完全实现。为此,在创新实践育人模式路径的过程中,首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构建全体学生踊跃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体系。要将实践育人的对象确定为全体高校学生,为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实践育人提供均等机会,绝不能将实践育人的对象狭隘地确定为特长生、优等生。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多次出台政策予以保障,高校实践育人的社会氛围已经逐步形成并不断得到优化。高校要不断扩展工作抓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所有学生均可亲身参与实践以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广泛拓展路径。

2.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对实践育人的认知水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导致无法提升参与实践育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少高校在推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实效性,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大部分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不够满意。因此,要健全完善高校舆论宣传平台建设,切实加大宣教的力度以提高大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本校开展实践育人的相关情况,将实践育人的真实情景展现在师生面前。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发放杂志,定期编辑手机报发送到学生手机。通过校园网络、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介,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建立高校实践育人QQ群、微信朋友圈等,通过网络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切实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整合校园专业资源,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工程,在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均具有十分显著的针对性,有着不同的育人目标任务,所要采取的育人措施手段也不尽相同。当前各个专业的知识不仅呈现专业化,而且具有多样化特征。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实践育人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某个学校、某个学院或者某个专业是无法较好地完成育人目标任务的。为此,需要在具体的实践育人工作中强化不同专业、不同学院和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以形成育人的合力。在同一所高校内部,要强化不同专业之间专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各自专业的特色,以此打破不同专业之间开展实践育人的横向壁垒,改变以往各自为政的格局,更好地利用高校各个专业的人才资源优势。

4.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

当前,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满意,认为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性已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共识,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课内实践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模拟试讲,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走到讲台试讲,和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这有利于之后的教学顺利开展。教师授课应该多进行案例教学,让身边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感染力、更富时效性。除此之外,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外实践教学。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学习月”“爱国主义教育周”等实践活动,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较好地融入实践之中。

5.建好教育实践基地,健全完善保障制度。

要着力建好教育实践基地,为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实践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以目前的情形来看,许多高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但是却在协调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在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中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按照“育人为本、通力合作”的理念,由高校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共建实践育人基地。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基地的保障制度建设。这是因为,要促使高校实践育人基地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就必须健全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方面,在高校党委之下成立实践育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政教部门或者校团委等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切实开展此项工作。在经费保障方面,让实践育人形成项目化的运作,充分挖掘并发挥当地的各种资源以获得资金支持。在制度保障方面,高校从实践育人的实施政策、经费投入与使用、参与人员的管理、具体方针原则等方面构建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切实加大评估考核。

作者:李慧萍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