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问题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此时对高等教育管理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教育质量

高校教育质量管理过程复杂、时间跨度大,工作量巨大,而且高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执行,高校人数激增,与此同时人们更加重视高校教育质量问题。然而,教学资源紧张、学生差异大、学风建设落后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享乐主义思想,这也造成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高校质量管理的内涵

所谓质量管理,指的是与质量相关的指挥以及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策略以及质量改进等。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教育质量管理即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社会人才需求,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的,对教学过程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指挥、控制、协调以及组织活动。对于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定义,可以从三个的角度进行理解,以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为平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指挥和监控;在高校教育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备管理、物质提供、教学安排等环节进行控制,确保全过程都处于受控下;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前提是高校领导层必须制定出正确的教学安排和计划,包括了教学目标等。

二、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师生之间会存在一种对立状态。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课堂纪律,回答课堂提问,而学生则完全是一种应付的心态,消极回答问题,即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互动的情况,也仅限于少部分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这种只有少部分学生与教师实现互动的情况被称为垄断化师生互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学生自身学习经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另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因素,教师倾向于与积极性高的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学目标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只能靠机械地记忆来掌握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其次,高校课程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并没有对最新的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高校课程设置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教育需求,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反而不讲,学生想要学习的课程却无法选修,因此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2.高等教育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各种教学设备的支持,尤其是各种硬件设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对教学设备的使用频率也不断增高,但是教学质量去没有呈现出与之对应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设备管理尤其是多媒体设备管理中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没有对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其次,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相互独立,缺少互动,这也降低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高校很少组织教师对新引进的教学设备操作进行学习,尤其是在高校中有许多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对于新的教学设备使用存在严重问题,有时甚至由于操作失误造成了设备使用成本上升,浪费了教育资源,也影响了教育质量。

3.学生以及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育质量也受到学生以及教师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逃课行为。其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喜欢课堂中所讲内容,能够完全做到不逃课的学生不到五分之一。其次,在高校考试当中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很多学生对于考试的态度存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会采取作弊的手段。而部分学生的作弊行为一旦成功,又会对身边的同学造成影响,致使其心态不平衡,也参与到作弊中,最终形成不良的作风。第三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学习,对于专业知识的拓展不够重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而大多数学生则在课余时间进行玩乐游戏。对于教师而言,其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方面是高校教师的教风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旷课、逃课行为监管不力,影响了大学生优良作风的形成。第二方面,教师的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由于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很多教师在入职前很少进行入职培训,缺少教学经验,对于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内容不了解,所以不能掌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效果的建议

1.坚持以学生为主,与全体学生进行互动,改革课程设置方法。

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分析学生的需求,在学科教学可控的范围内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主”,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与全体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和互动,对学生一视同仁。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知识,必须适当增加文理类交叉课程的设置,增加学修课程的分量,设置弹性化的课程,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实践方面,要强化教学实践过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把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较差,所以必须从课程方面来弥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动手操作课、实验课等内容,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并且通过加分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对教育设施的管理,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师资力量。

教育设施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设施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年限,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教育设施,必须加强对教育设施的管理。一方面,要制定多媒体设备以及各种实验设备的使用规章制度,加强教师对设备的管理意识。在每节课进行之前应当对设备的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另一方面,在有关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将设备关闭或整理到位。例如在投影仪使用完毕后要收起背投屏幕,避免屏幕受到污染。当学校引进新的教学设备后,要对教师进行操作培训,确保正确使用教学设备。对于多媒体教室,要实现各台计算机的网络连接,保证资源的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质量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付出实际行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投入对应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紧张,所以,高校必须不断增加教学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资源。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大学而言,其整体办学水平的高低受师资力量的影响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一方面是要弥补高校师资力量不足,改变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提高高校教师招聘的条件,对新引进教师的素质以及学历进行严格把关。其次,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条件。我们一再强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今天,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如果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这也仅仅是一句空话。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服务意识。

首先,要改善学习方式。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学习仍然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被抹杀。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高校应当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进行深层次的学习。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举办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余时间利用效率。其次,要改善教学方式。对于高等教育的教师而言,其课堂教学能力的大小主要受到了其教学方式的影响,师生互动的缺乏是课堂学习中学生兴趣低下、课堂进度受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各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坚持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讨论式、互动式以及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再者,要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意识。从本质上讲,在当前环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并非公共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在消费上体现出排他性以及双重受益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缴纳学费来获得高等教育,而这部分费用也为高校的建设以及教师工资的发放提供了资金。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消费者,是上帝,而教师则是服务者提升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意识,就是要求各大高校以及各专业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坚持服务学生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学生数量也将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增强师资力量,扩大办学规模。同时,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科学设置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贵波.西工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

[2]孙军华,陈龙.质量机能展开在高等教学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0,(04).

[3]王书明,宋威.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初探[J].科教文汇,2009,(13).

作者:扈力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