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低碳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低碳经济论文

一、低碳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具有稀缺性,难以持续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面临着严重的枯竭困境。当前87%以上的商品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石油在未来几十年内面临着枯竭。具体到中国,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人民生活亟需改善,为了尽快扭转局面,提高综合国力,改善民生,我国采取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变化,原有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有必要根据国情,借鉴世界先进国家与地区的有益经验,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传统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难以适应新时期国家的发展需求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紧迫性,而低碳经济正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供了目标与方向。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强调对碳开发与使用的约束,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它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不仅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更关注人类的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尤其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达到环境友好。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障碍

(一)资源短缺低碳经济强调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资源是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物质基础,无论是高碳经济还是低碳经济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与更高层次的方式转变更需要理性、优化的资源配置。我国高碳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造成了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耗竭与短缺。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是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处于世界落后地位,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资源特别是能源呈现出绝对不足,供求矛盾非常尖锐,成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企业缺乏自觉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作为能源利用的最重要的主体,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企业能否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直接制约着整个经济体系发展方式的变迁。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低碳意识欠缺,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缺乏足够认知,对于国家的环保政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往往消极应对,没有有效贯彻,致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有效的发展低碳经济激励与约束。对于开发或利用能源的非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或经营者缺乏远见、融资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缺失等原因,即使想发展低碳经济,也会因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引进成本过高等原因而放弃,转而追求短期高额利润,滥用能源,破坏生态环境,而全然不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各地屡禁不止的小矿山。而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内部体制仍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着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技术落后、高管腐败、激励乏力、监管滞后等一系列的问题,缺乏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内在推动力,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短缺。

(三)公众的低碳意识不足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表明,公众意识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上起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在我国,低碳事业发展不够成熟,社会的宣传方式与力度不够,公众的低碳意识还比较缺乏,有待进一步的培育。一份针对西安市的调查显示,67.83%的人基本了解低碳生活的含义和方式,表明人们对低碳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日常生活的调查表明,只有13.17%的人进行废物利用,77.23%的家庭使用一次性杯子、筷子,这表明人们的低碳意识大多仅仅停留在口头,并未付诸实施,没有将自身与国家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个体主义仍主导者人们的思想。

三、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的激励及监督,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内在动力。首先,加强国家规范企业能源开发利用行为的制度建设,革新不适宜的制度安排,弥补制度缺失,尤其强调要有严密完善的实施机制,保证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能够得到切实执行,从外部对企业资源利用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与约束。其次,国家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投融资、行政审批、技术研发等环节对企业的低碳经济投资给予行之有效的支持。另外,要深化国有能源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坚实微观基础。实行严格的预算硬约束,督促企业在有限预算的情况下促进技术进步、节能减排,自觉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尤其是经营者的考核,弱化单一利润指标的影响,切实体现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情况的评价,并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对于低碳行为进行奖励,对于不合规定的高碳行为给予惩治;更新陈旧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将低碳理念深入到企业管理如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将低碳思想根植于企业文化,树立全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奉献意识,持续增强企业文化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引导企业员工的低碳行为,稳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培育公众的低碳意识,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要加大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政府在其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等媒介,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根据新形势进行方式创新,让人们充分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和高碳经济对经济发展持续性及生态环境的恶果,让低碳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指引人们工作生活的准则。要想从根本上培育低碳意识,相应的惩罚及激励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对高碳经济施以重税或者罚款,进行社会曝光与谴责;对低碳经济低税或者补贴,进行社会褒奖,会促进低碳意识自然萌生。

作者:徐全银陈俊龙单位:山东泰山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