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就业导向下哲学人才培养探究

就业导向下哲学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的进行哲学人才培养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定位理论。目前,高校哲学人才培养面临着教师、学生哲学专业观念封闭和缺少专业哲学教师等诸多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定位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树立学生正确的哲学观,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多方面的哲学价值。

关键词:就业导向;哲学人才;培养定位;理论价值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人才的需求,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进行人才培养,主要以构建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人才教育工作为主。哲学探索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哲学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国家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等学校在哲学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哲学与大学生的就业和市场需求联结不紧密,企业发展一般不会选择哲学人才。国内已经越来越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将哲学与市场经济相互联系起来,让哲学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需要让哲学人才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高校在就业导向的背景下,逐渐改变了哲学教育观念,将哲学学科打造成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科。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哲学人才,有利于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哲学思维,在职场上更懂得灵活变通,改变传统的哲学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在实践中探求哲学知识,不仅增加了哲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要作用,加强了哲学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一、哲学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传统的哲学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单纯地进行哲学思维和思维模式的培养,忽视了哲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哲学学科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小。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发展,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哲学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哲学人才培养成果。在此基础上,国家和高校站在多角度和多维度上进行综合探索,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不断促进我国高校哲学人才培养机制与制度的发展。由于哲学人才培养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哲学人才培养方面,虽有很多创新和改革,但地方哲学人才培养定位理论还存在很多不足[1](见图1)。从上图可知,哲学课程教材与教师队伍是哲学人才培养的基础。传统的哲学教育思想就一直处于一种独立状态,很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导致哲学专业观念较为封闭。哲学教育模式一直以讲授法为主,缺少实践课程,课程设计观念较为落后,在培养哲学人才时,只重视哲学理论培养,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哲学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进行哲学教学评价时,教师一般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从学生整体发展角度进行评价分析,大量的哲学人才被忽视了。国家和高校发挥哲学人才的哲学思维,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哲学人才的培养,将哲学教育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促进哲学人才的整体发展。

二、就业为导向培养哲学人才面临的挑战

(一)哲学专业观念封闭

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不断对哲学教育实施改革,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哲学人才培养也将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其中哲学观念封闭是挑战中的重要部分,哲学观念封闭包括的不仅是老师观念封闭,也包括学生哲学思想观念封闭。老师认为哲学只停留于书籍知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为了探求真知,忽视了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学生哲学思想的封闭表现在,认为哲学思维对自身今后发展没有帮助。由于哲学专业思想观念的封闭,导致老师不能给学生传递真正的哲学知识,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更不会将哲学思维运用到实际求职和工作中。进行研究发现,很多高校哲学都成为了冷门专业,很少有学生报考哲学专业,说明学生对哲学专业的认知还处于一个不了解的状态,以就业导向为原则的哲学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

(二)缺少专业哲学教师

以就业为导向,对哲学人才培养计划实行改革,需要教师从传统的哲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全新的哲学人才培养模式。全新的哲学人才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哲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哲学教师能够具有就业指导能力。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教学中,需要将就业指导作为课程基础,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辅,展开哲学教学,需要老师具备相对较强的综合能力[2]。现阶段,哲学教学就面临着缺少综合性教师人才的困境。很多高校的哲学老师,一直使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所有哲学理论知识只涉及书本内容,没有对哲学知识进行一定延伸,更不会跟市场和其他的学科进行挂钩。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计划,更多强调的是哲学实践。哲学实践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由于专业哲学老师的稀缺,实践课程得不到有效开展。哲学老师是培养哲学人才的基础,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哲学老师,更能够促进学生哲学思维的发展。现阶段,高校哲学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就是缺少专业的哲学教师,不能有效执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教学计划。

三、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定位理论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哲学思维

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定位理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将哲学教学融入就业导向的原则,有利于哲学人才将哲学思维运用到工作中。在进行哲学教学时,我们需要从哲学学科自身的特征出发,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敢于质疑和反思的哲学人才。从逻辑与哲学概念的分析上、对哲学命题的辩证分析和评价能力进行培养,从逻辑与哲学理论中的观点评价和思考。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其实也就是对哲学理论进行论证的培养和应用,将逻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职场中,逻辑思维在这个职场中具有很大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大部分高校把哲学人才培养集中在研究生人群和博士人群,忽视了本科哲学人才的培养,导致本科人群哲学思维较弱,逻辑能力水平不高,所以,我们需要实现高校学生的整体哲学人才培养计划[3]。哲学思维不仅仅只通过书籍去获取,更需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获取。具体的思维逻辑能力,是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而来的。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哲学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和逻辑能力,通过举办的就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哲学观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人才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哲学观,由于高校在进行哲学教育时,哲学学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其他学科和市场经济联系得不紧密,导致很多高校学生不重视哲学知识的培养。将就业原则融入哲学教育中,哲学知识与就业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更加重视哲学知识的学习。哲学可以研究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导学生就业的基础,让学生在就业中用哲学的角度分析自身的发展和职业的发展。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哲学课程,将哲学融入就业实践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哲学观念。具有正确的哲学观学生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来处理工作中的关系和问题,工作中的逻辑关系问题,离不开哲学思维。当学生认识到哲学对就业和工作的重要性后,会加强对自身哲学的培养,这是让学生树立正确哲学观的前提条件。高校在进行哲学教育时,应引进专业的哲学人才开展哲学教学,以就业导向为基础,创新出全新的哲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慢慢理解哲学,重视哲学,让学生明白哲学对今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管是今后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哲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哲学观,有利于培养社会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促进产业的发展。

(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基于就业导向开展的哲学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哲学教学模式,一般以讲授理论课程为主,很少开展哲学类实践,大部分高校哲学老师只对学生讲授书籍里的内容,忽视了在实践中培养哲学思维能力。大部分高校已开始重视哲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将就业实践活动融入哲学课程中,把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就业实践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就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哲学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哲学老师需要设计工作实践中的哲学案例,为学生提供案例分析材料,从案例分析中了解到哲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就业与职场中。从哲学理论应用的角度去开展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进行哲学教学时,我们将传统的哲学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首先,将哲学教材进行重新设计,融合多种交叉性学科,与市场经济相挂钩;其次,将哲学课程设置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培养高校本科生哲学思维;最后,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时间,增加哲学实践课程。

四、结语

通过对哲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解到哲学人才教育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哲学人才,对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现阶段,国家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哲学人才培养。文章从现状、面临的挑战和理论价值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希望在下一次研究中,深入研究哲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提出更好的哲学人才培养方法。

作者:王亮 张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