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就业再就业

就业再就业

就业再就业

就业再就业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而要搞好这两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据多种资料的较为保守的估算,由此带来的失业约为2000万人左右。据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显示,我国城镇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隐蔽性失业人数1995年就达3161万人左右。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在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14408万人,而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待剥离的企业冗员要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以此推算,全国的城镇公有制经济单位要剥离出4000到5000万富余人员。又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也将产生2000到3000万富余人员;第二,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九五”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将有54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同期我国城镇能安排的人数约为3800万左右,

2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1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2.2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大锅饭”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2.3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如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辽宁省阜新市,可采煤层已经告罄,使40万煤炭职工需要重新安置,素有煤铁之城”之称的本溪市也面临同样困境,统配煤矿需要全面转产,本钢在九五”期间将要减员1/4到1/3。

2.4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既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近20年,也是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20年,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抓大”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

2.5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包”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据有关专家采用工日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人力单位计算法测算结果,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左右),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大锅饭”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拥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从而,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2.6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在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3针对失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我们所要做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

3.1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谈一谈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扩大企业家经营决策权同强化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重要影响问题。我国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扩大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却是任何人也不能回避并且在事实上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国家、职工无法控制企业厂长(经理)的行为,再加之有很多人事实上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在企业负责人权力膨胀甚至失控时,还往往导致腐败现象。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困难或破产倒闭企业,其负责人的责任是相当大的。这样,在企业职工对厂长(经理)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却要让职工来承担下岗失业的风险和后果,是极不正常和极不应当的。因此,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为了让企业职工的权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称,我们必须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3.2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管理体系中。具体来讲,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骗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3.3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发展第三产业问题上,我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据统计,在就业人数上比较,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几个国家的比重分别为:美国72.8%,日本62.7%,德国59.4%,俄罗斯56%,而我国仅为23%。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区街经济、社区经济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3.4大力发展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3.5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政府应对苦、脏、累、险等工作岗位实行必要的分配倾斜政策,如减免这些部门、行业的部分税收等,以吸引劳动者到这些部门、行业就业。

3.6对下岗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过去一直实行低工资的政策,在这种制度下的工资实际上仅是工人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连同工人在剩余劳动内创造的价值则形成了积累。可以说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事实上是广大劳动者劳动的结晶。从理论上讲,这种劳动的结晶理应用于保证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而进行劳动并获得劳动收入。我们在同许多下岗失业劳动者交谈时,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我们老了,重新寻找工作的能力又有限,而企业亏损或破产倒闭,要我们自谋生路,那么过去的老帐应该怎样算?事实上这是对劳动关系明确提出的补偿要求。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绝不应当视之为无稽之谈而置之不理,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时应当对他们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一次性清算,如广东省实行的一次性工龄买断”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既可考虑用货币形式支付,也可考虑以国有资产的债权、股权甚至住房等非货币形式支付。或者在职工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将这部分资金适当集中建立一种基金,用于失业劳动者的培训、为失业者自我雇佣”的开业提供贷款或为他们到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等等。我们认为,实行这一办法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增强失业劳动者再就业的经济能力(如失业者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实现自我雇佣”,也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投资入股,在“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再就业,等等);其次,可以解决部分下岗劳动者事实上已重新就业,但仍在原企业领取一定数量收入,企业的压力事实上并未减轻的隐性失业”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对劳动关系的清偿视之为国有资产流失,从理论上讲,这只是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3.7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企业上缴部分及职工个人交纳部分合计只占工资总额的2%-3%),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力度的理论依据与上述关于对劳动关系清偿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从整体上看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大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并发挥失业的积极作用。

就业再就业范文第2篇

(一)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依照科学发展观,今后几年。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逐步提高城乡统筹就业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今后几年。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含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下同)退役士兵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工作,不时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证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1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不时发明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容量。

2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4鼓励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创业项目。

特别是开发适合社区居民生活服务和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需求的保洁、保绿、保安、颐养等公益性岗位。

5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失地农民、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组织兴办非正规劳动组织。

6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多种形式。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途径实现就业。

7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调整、改制重组和主辅分离中。通过多种方式分流安排富余人员,对关闭破产企业要利用有效资产安排职工。

8继续推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通过多种协作方式组织劳务人员到市外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到市内工业园区就业。

9拓宽青年就业渠道。实施青年职业见习和守业见习计划。

力争在今后几年内实现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000人和年劳务输出180000人的目标。通过各种途径。

二、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

(四)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

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凭证,员、城镇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成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顿的人员、享受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待遇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发放方法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1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乡村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免收府发[]19号文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性的行业除外)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对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涉及的各种经营服务性收费,一律按最低规范收取。

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各类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留学回国人员以及进城守业且进行了就业登记的农村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缺乏、符合申请条件的各级劳动保证部门所属的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应为其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符合条件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凭相关部门证明,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符合条件人员也可直接向商业银行申请料理小额贷款及担保手续。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服务业、餐饮业和商贸业项目(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上述行业中的暴利项目除外)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城镇各类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贴息50%其中中央财政贴息25%地方财政贴息25%从事其它项目的利息由本人负担。具体方法按省财政厅、省劳动保证厅文件规定执行。

把社会平安资金存款与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业绩挂钩,劳动保证部门要会同财政等部门。对于小额贷款工作不积极、推动不力的金融机构,劳动保证部门商财政部门,可以减少社会平安资金的存款,逐步将社会平安资金存入小额贷款工作得力、业绩优良的金融机构。

乡村规划和整顿市容时要合理安排下岗失业人员的经营场地。政府投资新办贸易市场的经营摊位,进一步统筹解决好自谋职业和自主守业人员的经营场地问题。应安排一定比例租赁给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并可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场所建设孵化基地。对在守业孵化基地守业的自创办之日起,一年内减半缴纳房租费和水电费,三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治安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所需资金可在当地政府布置的就业经费中开支。

2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新增加的岗位。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平安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乡村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年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剩余期限内仍按原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对上述企业中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在相应的期限内给予社会平安补贴,同时。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平安补贴规范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平安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平安费仍由本人负担。对年底前核准社会平安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逾越人民币100万元。财政贴息、经办银行手续费补助、呆坏帐损失补助等按已明确的有关规定执行。

3增强灵活就业者的稳定性。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并进行就业登记和参与社会安全的给予社会平安补贴。补贴的缴费基数按当地

养老平安补贴12%医疗平安补贴3%失业平安补贴1%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允许个人按养老平安正常比例补足缴费。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计算。

(五)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就业困难对象。年底之前,符合“4050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年龄条件且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且失业十二个月以上的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困难对象”可提供下列政策扶持:

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给予社会平安补贴。社会平安补贴规范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平安费计算,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但上述“4050人员,工作超越3年的社会平安补贴期限可相应延长。对年前底核准社会平安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按此政策执行。

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给予岗位补贴,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各类企业后勤服务岗位和街道社区组织开发的服务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补贴规范为每人每月200元,期限与劳动合同一致,

最长不超过3年。用人单位支付的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规范。

(六)大力推进创建信用社区工作。凡符合条件的各类守业人员在信用社区内从事守业活动。可以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免除反担保手续。对取得“守业培训合格证书”守业项目经市开业指导中心组织专家论证通过的申请小额贷款可取消反担保措施。

(七)鼓励和引导在工业园区开辟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其它失业人员初次守业基地。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守业场地,教育、科研、经济等部门对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分析、政策咨询等服务,对各类社区守业项目,各地要统筹规划,经营场地布置、优惠政策落实、守业资金等方面,为守业人员提供便当服务。园区企业要与市各职业学校建立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服务机构要面向职业学校开展就业服务。

(八)依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安排落实。对中央管理企业和省属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要及时核发《再就业优惠证》落实再就业政策,所需资金由再就业资金解决。

(九)切实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开展对优惠政策落实和《再就业优惠证》使用的专项检查。

依法严肃处置。劳动保证、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出租、转让和伪造《再就业优惠证》行为。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提供政策扶持后,审批相关优惠政策的主管部门,要及时在再就业优惠证》上进行标注。对距法定退休年龄缺乏3年的下岗失业人员,其《再就业优惠证》上要具体标注有效期限。对已料理退休手续的应及时收回《再就业优惠证》

三、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十)积极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其他失业人员、进城登记求职农村劳动者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十一)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和城镇其它失业人员提供一次性守业培训补贴。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守业后,实施就业登记并参与社会安全的给予一年的社会平安补贴。

(十二)重视和加强技能培训工作。

面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家庭子女,计划。每年定向招收100名,其学费、实习实验费由政府补贴50%,学生自身承当50%,并促进其实现就业。要统筹安排被征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培训经费由政府、用工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工职业培训补贴。

(十三)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万名农村青年免费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计划”完善青年职业见习制度,对使用见习生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补贴规范为见习单位所在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规范的5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所需经费从各地本级布置的再就业资金中列支。

四、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

(十四)加快和完善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尽快形成市、县(市、区)有劳动力市场、街道(乡镇)和社区有劳动保证工作平台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劳动力市场,并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已建立的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证工作平台,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加强辖区内就业动态管理,不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尚未建立的要在2006年底以前建立起来。街

所需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安排。道(乡镇、社区)劳动保证服务所(站)人员编制按已明确的规定落实。

(十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实行职业中介和劳务派遣等就业社会化服务许可制度。定期开展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用和职业中介行为。空虚劳动保证执法监察队伍,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平安费和随意裁员等行为。

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依照“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要求。整体推进,力争尽早实现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定期分析和职业供求和工资水平信息,不时完善网上职业介绍功能,逐步实现就业服务和社会平安业务的全程信息化,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效率。

(十六)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职业介

补贴规范按省有关规定执行,绍服务。对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公共职业中介机构给予补贴。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从再就业资金中安排。通过社会招标和政府购买职业介绍服务的方法,鼓励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广泛收集岗位信息,积极开展职业介绍。

(十七)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市内培训与市内外就业并重”方针,不时推动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内容的劳务输出经济实体的发展,逐步形成覆盖省、市外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加强劳务输出品牌的建设,积极实施“双百工程”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和质量,着力扶植、培育以“县”为区域的劳务品牌”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增强在国内中心乡村和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能力。各地要建立2-3个具有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基地。

(十八)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城镇新生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加强相关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限制,完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和跨地区就业合法权益保证的政策措施。

五、开展失业调控。

(十九)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缓解失业引发的各种

努力减少失业,矛盾。坚持就业局势稳定。

(二十)继续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对于产权明晰。并与其变卦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部门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剩余期限内仍按原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二十一)稳步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工作。职工安排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凡职工安排方案和社会保证方法不明确、资金不落实的企业,不得进入重组改制和破产程序。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相对缩短工作时间、适当降低劳动报酬等措施稳定就业;对生产经营不正常的企业,要指导其严格遵守有关政策和程序,人员扩充方案要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凡不能依法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弥补金并妥善解决与职工债务的不得扩充人员。企业一次性裁员超越200人的应事前向当地政府演讲。

(二十二)完善失业登记制度。进行社区劳动保证平台失业人员动态登记。各用工单位(企业)招收人员后30日之内在各级劳动力市场进行登记备案。

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证制度。

(二十三)建立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的联动机制。完善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失业平安以及乡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证待遇的申领办法。

(二十四)进一步发挥失业平安促进再就业的功能。保证失业平安金足够支付。经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市财政局审核,报省劳动和社会保证厅、省财政厅批准,可将失业平安金用于符合领取失业平安金条件人员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平安和岗位补贴。对一定期限内不裁员或极少裁员的参保单位,由单位向失业平安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市劳动保证和财政部门认定后,可给予职工转岗转业培训补贴,补贴规范另行制定。对符合领取失业平安金条件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自主守业和组织起来合伙就业的凭其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文件,可一次性领取失业平安金,用于协助其创业发展;正在领取失业平安金的可以一次性领取其剩余期限的失业平安金。

(二十五)进一步完善社会平安制度。加强社会平安扩面征缴。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就业人员参保和接续社会平安关系工作,将更多的劳动者纳入到社会平安制度的覆盖范围。对原已参与社会安全、持《再就业优惠证》国有企业“4050人员,非自己原因不能实现再

报省劳动保证厅、财政厅审核,就业的经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认定。可按赣劳社就[]17号规定为其办理“协议保管社会平安关系”要逐步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养老安全的政策,改进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缴费与待遇挂钩的约束机制,形成促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证制度的良性互动。积极发明条件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社会保证。逐步完善社会平安基金征缴的奖励方法,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改善社会平安经办机构工作条件。

七、继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巩固和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定期对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评比。

(二十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依照省里要求。各地也要相应调整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督促检查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要重点加强对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解决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

就业再就业范文第3篇

区人大常委会今天专题听取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汇报,这是对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最大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个有力的促进。在此,我代表工作在就业再就业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以“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帮扶为突破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用足用活各项再就业政策,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两年来,共安置城镇就业3.34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就业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以下。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再就业指标。20****年、20****年,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劳动保障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措施

1、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不断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助推器,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措施。天桥区把发展经济作为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安置就业。一是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吸纳一批。近几年来,随着我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大批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落户工业园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就业的快速增长。二是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接纳一批。以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业、现代物流业、餐饮服务业等为重点,鼓励新办服务型企业,开发各种就业岗位。从全区就业安置情况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安置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70%以上。三是通过指导企业改制自救消化一批。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改制企业调查研究,摸清企业状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改制后的企业大部分发展态势较好,另外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新增民营企业1145家,新增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5家,开发了很多就业岗位。

2、以落实责任为保障,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自2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每年与各办(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签订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区科学发展目标进行考核,明确要求“一把手”负总责,并在全区15个街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职责,健全了工作制度,全区形成了区、办镇、村居上下联动、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分片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干部包单位的办法,一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全面建立起了部门联动机制、奖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为全区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3、以落实政策为主线,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政策扶持

根据上级部署,在严格对象认定、严格发放程序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申办发放工作。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普遍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基础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20****年以来,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2个,审核《再就业优惠证》10281人,办理小额贷款64户,小额贷款发放资金113万元,新发展服务型企业12家,免营业税85.6万元。

4、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平台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作用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服务的“四高”要求,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均实现了工作内容、工作制度、服务标准、统计报表、名称标识、业务培训“六统一”和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场地“五到位”。目前,全区13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有1个被评为省级示范单位,3个被评为市级优质服务窗口。共10余批次接受全国、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兄弟单位的专项检查或观摩,并多次在省、市平台建设会议上典型发言。20****年12月份,韩寓群省长就我区劳动保障中心建设进行调研,并对我区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20****年以来,各街镇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把建设“全就业社区”、“无失业社区”作为奋斗目标,积极开发社区资源,灵活多样地提供就业岗位,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以就业援助为重点,努力安置困难群体就业

近两年,我区将安置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年,区委、区政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情注‘背街小巷'''',构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区1011户“零就业家庭”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做到了“五清”,即家庭状况清、家庭收入清、失业原因清、技能特点清、择业意向清。在此基础上,对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实行结对帮扶,32位区级领导和18个区直部门与50户“零就业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党员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一户“零就业家庭”。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等系列活动。此外,还多方筹集资金10万元,免费对“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截止20****年年底,全区列入援助计划的630户“零就业家庭”,每户中有一人基本实现了稳定就业。例如:崔晶,女,35岁,住无影山黄屯小区,系市属企业的失业人员,其对象也下岗在家,有一孩子在上学,家庭十分困难,主要靠双方父母接济生活,社区反映情况后,无影山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根据该同志的家庭情况和本人技能特长,多渠道联系适合的就业岗位,通过帮扶,联系到在北园一家民营企业,月工资800元,本人非常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工作表现好,受到了企业负责人的称赞,帮助其解决了生活困难,曾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我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的做法多次被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报道。

6、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

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用统一政策进行规范和引导,做到有市有场,管理规范,通过健全就业管理制度,尽量使隐性就业显性化,减少政府和社会的就业安置压力。二是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20****年以来,我区积极组织开展旨在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职介服务的“春风行动”和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职介服务的“扬帆行动”,建立健全“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共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20余场,包括房地产、食品加工、医药卫生、家政服务、装饰装修、化工机械、商业保险等多家单位,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2万余人。并现场设置就业指导、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咨询台,为劳动者及时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7、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抓手,为促进就业再就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我区职业介绍中心和各社区职业介绍所坚持以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为总抓手,努力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为求职人员及时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接续、劳动保障事务“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抓教育,强化窗口服务意识;抓管理,完善规范服务体系;抓环节,落实服务工作界面;抓特色,构建优质服务亮点,努力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优质便捷服务。20****年以来,共办理求职登记25609人,接待用人单位1965家,招用工13721人。

8、以强化就业培训为手段,努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

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和全区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各类劳动者的不同情况,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培训。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年以来,共举办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班14期,开设微机、电算会计、制冷维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面点、美容美发、服装裁剪、厨师等专业,共培训职工5627人。二是加强创业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争取使更多的失业人员走向就业岗位。20****年创业培训147人,取得了良好社会的效果。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20****年以来,自筹资金10万余元,对大桥、桑梓店两镇农村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举办培训班3期,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同时在大桥、桑梓店两镇通过考试选拔了21名贫困生,安排到省冶金技术学院、市铁路技工学校等院校学习,学制为1-2年,在上学期间免学杂费、实习费和生活费,经考试合格后颁发技校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安排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我区是老工业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这种矛盾在我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新成长劳动力就业进入增长高峰期,一批未考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新毕业的大中专生和退伍转业军人等新生劳动力将集中就业,供需矛盾凸显;二是劳动力结构不合理。下岗、失业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以及城镇化带来的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很难适应某些新开发就业岗位的要求,由此出现了就业岗位“又多又缺”的局面,即,新开发的就业岗位多,而适应岗位的劳动者缺。三是劳动力转移数量大。随着鹊山龙湖、济南生态化工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大桥镇、桑梓店镇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从土地上脱离出来,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

2、再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从传统产业分流出来的大龄、低技能人员和长期失业人员数量大且很难适应新型产业就业岗位的要求,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二是企业用工考虑成本和效率,面向农村廉价劳动力招工,不愿接收下岗失业人员。。三是北园、泺口、药山三个办事处村改居后,由于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原因又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就业优惠政策。

3、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人员配备不足。多数街道办事处存在现有人员与工作量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象泺口、北园、纬北路办事处与人口数量和工作量相对较少的办事处编制人数一样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并且由于受隐形就业和隐形失业的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再就业人员统计数字不够确切。

4、就业再就业援助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一是我区公益性岗位数量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且就业人员在公益性岗位上只能从事一年。二是社保补贴发放人数占应发人数比例较小。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帮扶力度

(1)争取市、区两级财政支持,集中资金购买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和“4****0”人员,今年计划安置公益性岗位400人,同时扩大社保补贴的覆盖面,力争到年底,享受社保补贴的人数突破一千人。

(2)用足用活各项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协调工商、税务,积极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办理税收和工商费用的减免。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济南国荣货运有限公司吸纳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优惠政策的经验,确保年内安置困难群体就业650人。

(3)立足区情,因地制宜,重点解决北园、泺口、药山三个办事处村改居后居民的就业政策接轨问题。目前我们在北园办事处的黄台居进行了试点。黄台居一千多人全部加入养老和医疗保险,他们也将享受一系列的就业优惠政策,下步我们将在所有村居推广黄台居的经验。

(4)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突出工作重点,对大龄、低技能人员分门别类进行调查摸底,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分专业进行专门培训,使这些困难就业群体尽快适应新型产业岗位的需求,尽快上岗。

2、进一步加强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建设

(1)积极协调区人事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按城区每个保障中心7人,北园、泺口、药山每个办事处10人的目标配齐工作人员。

(2)尽快安排计划,对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3)在各街镇劳动保障中心开展为下岗失业职工服务、为退休人员服务的优质服务窗口和优秀服务标兵的评选活动,动员全区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向宝华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江姐热线”学习,用典型带动,全面提高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

3、从基层入手、基础工作抓起,进一步提高数字统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从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中,抽出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安排到各社区居委会作为劳动保障专管员,配合居委会每家每户进行走访,对下岗失业人员逐一进行登记,并跟踪进行服务。

(2)筹集资金,更新微机等办公设备,使全区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就业平台实现联网,畅通信息,从技术上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突出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零就业家庭”和“4****0”人员的就业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4、努力开发就业岗位

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拓宽现代服务业,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广开就业门路。

5、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就业

就业再就业范文第4篇

一年来,本社区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全年共解决户籍居民就业14人,超额完成街道下达的4人的目标任务,居民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主要做法和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就业

本社区充分认识到就业和再就业是城市化后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二、落实政策,创新举措,促进就业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三、加大投入,完善就业服务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2、对有培训愿望的失业人员,积极配合街道劳动服务中心做好培训登记,落实培训计划;

就业再就业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而要搞好这两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富余职工和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的市场化配置,以及在改组、改制、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企业兼并、破产等带来的大量失业,据多种资料的较为保守的估算,由此带来的失业约为2000万人左右。据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计算显示,我国城镇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隐蔽性失业人数1995年就达3161万人左右。另外据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在国有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员为14408万人,而在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待剥离的企业冗员要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以此推算,全国的城镇公有制经济单位要剥离出4000到5000万富余人员。又据有关部门按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保守测算也将产生2000到3000万富余人员;第二,据国家权威部门预测,九五”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在此期间我国城镇将有54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而同期我国城镇能安排的人数约为3800万左右,

2目前导致我国失业压力大、失业人员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1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也多(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产生了近3亿激增人口”,对今天的失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2.2与我国在几十年内积累下来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有关。我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出于种种考虑,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长期积累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这一矛盾被大锅饭”掩盖了。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重视质量和品种、注重节约和挖潜及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这样,过去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现象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矛盾就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迅速暴露和释放出来。

2.3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有关。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改革后,在对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过程中,过去片面、畸形发展的一些产业部门必须压缩其过于庞大的生产能力,这样,就造成了这些部门的大量企业出现亏损、破产和倒闭,从而引起这些企业的失业人员猛增。同时,部分老工业基地资源面临枯竭或产业过于单一,结构转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结构转换过程中,也要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员。如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辽宁省阜新市,可采煤层已经告罄,使40万煤炭职工需要重新安置,素有煤铁之城”之称的本溪市也面临同样困境,统配煤矿需要全面转产,本钢在九五”期间将要减员1/4到1/3。

2.4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提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既使人类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了出来,同时,也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的近20年,也是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20年,在企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进步和提高的条件下,企业必然要尽可能地降低用人成本、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我国在较短时期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的实施,在“抓大”过程中大量企业合并或者被兼并,使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样,资本规模扩大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失业增加的规律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了出来。

2.5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有关。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一个包”字,把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激发和调动了起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迅速出现(据有关专家采用工日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人力单位计算法测算结果,目前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左右),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上是无序地拥进了城镇,与城镇劳动者竞争本来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而与此同时,我国城镇的广大职工却尚未从过去的大锅饭”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放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不愿意与拥进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这样,他们一旦失业,就不可能较快地实现就业岗位的转换,从而,作为失业者在失业大军中滞留了下来。

2.6与我国投资重点和产业政策的改革、对劳动力需求能力进一步降低有关。在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将更多地集中于保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和支柱产业以及科技、教育、国防、住房等方面的重点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是投资大、用人少的行业和产业。这意味着新增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增加,或单位资金投入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下降。

3针对失业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失业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必要、合理的失业能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到对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失业。我们所要做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的程度内。

3.1我们应当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快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这样,既可以减少国有企业下岗失业的人数,又可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谈一谈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扩大企业家经营决策权同强化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重要影响问题。我国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扩大企业家的经营决策权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如何保证这种权力不被滥用却是任何人也不能回避并且在事实上也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国家、职工无法控制企业厂长(经理)的行为,再加之有很多人事实上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甚至没有责任心,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更为严重的是在企业负责人权力膨胀甚至失控时,还往往导致腐败现象。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困难或破产倒闭企业,其负责人的责任是相当大的。这样,在企业职工对厂长(经理)的行为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却要让职工来承担下岗失业的风险和后果,是极不正常和极不应当的。因此,为了实现国有企业大面积的扭亏增盈,为了让企业职工的权力与承担的风险相对称,我们必须强化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与监督。版权所有

3.2在解决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强化政府的作用。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讲应当建立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政府管理体制,把就业问题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和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项目管理体系中。具体来讲,政府作用的强化应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当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二是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各种免费的职业介绍机构,疏通就业信息,沟通就业渠道,并规范目前部分收费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坚决取缔那些存在欺骗行为的私人职业介绍机构;三是可考虑增加政府对失业劳动者进行再就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建立各种行业、跨行业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中心,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改进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调整劳动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四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近2-3年内,由政府投资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以暂时缓解再就业的压力;五是可考虑帮助部分劳动者由失业问题较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和地区向新的经济增长地带和城市实现地区迁移;六是作为一种短期措施,可考虑在近几年内适当限制富余劳动力向失业问题较严重的城镇和地区的无序、过量流入,以减少他们与城镇劳动力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

3.3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当指出的是,在发展第三产业问题上,我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据统计,在就业人数上比较,199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总人数中,几个国家的比重分别为:美国72.8%,日本62.7%,德国59.4%,俄罗斯56%,而我国仅为23%。在发展第三产业中,大力发展区街经济、社区经济等不失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3.4大力发展弹性工作、非全日制工作、钟点工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拓宽就业渠道

3.5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使他们由目前相当部分人所持有的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希望找到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同时,政府应对苦、脏、累、险等工作岗位实行必要的分配倾斜政策,如减免这些部门、行业的部分税收等,以吸引劳动者到这些部门、行业就业。

3.6对下岗和失业劳动者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众所周知,我国企业过去一直实行低工资的政策,在这种制度下的工资实际上仅是工人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其余部分连同工人在剩余劳动内创造的价值则形成了积累。可以说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事实上是广大劳动者劳动的结晶。从理论上讲,这种劳动的结晶理应用于保证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而进行劳动并获得劳动收入。我们在同许多下岗失业劳动者交谈时,他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在企业工作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我们老了,重新寻找工作的能力又有限,而企业亏损或破产倒闭,要我们自谋生路,那么过去的老帐应该怎样算?事实上这是对劳动关系明确提出的补偿要求。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绝不应当视之为无稽之谈而置之不理,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时应当对他们进行劳动关系的清偿。具体办法可以采用一次性清算,如广东省实行的一次性工龄买断”的办法,也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既可考虑用货币形式支付,也可考虑以国有资产的债权、股权甚至住房等非货币形式支付。或者在职工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将这部分资金适当集中建立一种基金,用于失业劳动者的培训、为失业者自我雇佣”的开业提供贷款或为他们到银行贷款提供抵押、担保等等。我们认为,实行这一办法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增强失业劳动者再就业的经济能力(如失业者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实现自我雇佣”,也可以使用这部分货币投资入股,在“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再就业,等等);其次,可以解决部分下岗劳动者事实上已重新就业,但仍在原企业领取一定数量收入,企业的压力事实上并未减轻的隐性失业”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绝不能把这种对劳动关系的清偿视之为国有资产流失,从理论上讲,这只是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3.7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数量,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过低(企业上缴部分及职工个人交纳部分合计只占工资总额的2%-3%),因此,应当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特别是应当把交纳失业保险金通过法律程序规定下来,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当交纳,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应当增加政府对失业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失业保险基金投入力度的理论依据与上述关于对劳动关系清偿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应当扩大失业保险金的覆盖范围(目前许多地方只对几种特殊类型的失业人员发放)。在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基金时常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发生。

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劳动者从整体上看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大家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只要我们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把我国的失业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程度内,并发挥失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