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就业创业论文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精选

就业创业论文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就业指导“专业化”湖北师范学院注重就业创业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现有高级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40人,大多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课程。通过培训、集中备课等形式提升就业创业指导人员教学水平,打造专业化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学校以职业意识提前培养来推进学生就业择业观的建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帮扶,完善管理机制,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实现就业创业指导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指导体系建设。学校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树立一年级明确职业目标,二年级目标经营与管理,三年级职前技能培训,四年级实习就业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紧紧依托职业发展协会和创业协会和各学院学生组织中设立的就业指导部,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如企业家进校园、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沙龙、求职经验交流、考研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职争霸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教育SYB培训课程项目和KAB创业培训项目等活动,有效推进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转化为实际就业力。

(二)就业市场开拓“全员化”就业市场建设是直接推进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原有就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校园两级领导就业工作包保责任制,确立了就业工作在年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施“有重点对待”,对于特殊群体毕业生(学业困难、心理困难、家庭贫困、残疾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向用人单位直接推荐、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了就业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院系就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就业状况月报制度、就业统计核查制度和就业统计联动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了全校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健全机制,使就业工作“四化”进程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在就业市场拓展方面,学校把“两访两创”、“创先争优”等活动与就业市场建设结合起来,要求机关部门、教学院系全员参与,充分挖掘全体教职工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会。在师范就业市场,学校加强编制应考能力的培训,在非师范就业市场,学校积极与政府合作、与人才市场合作、与校友合作开发有形就业市场和网络市场。招聘会形势丰富多样,有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的大型综合招聘会(500家单位以上),周五双选会(将每周前来联系招聘的用人单位集中在每周五集体面向学生招聘,单位数目不等),企业专场招聘会,以及院系组织的专场招聘会。

(三)重点基层项目“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学校作为省属师范院校,紧紧围绕湖北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的特色定位,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加快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积极融入并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对于重点基层项目,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重点基层就业项目,精心组织,重点引导、组织过程中注重程序规范化与人性化的结合,广泛宣传,多层动员,确定院系计划分解制、机关部门结对联系院系制、报名应考包保责任制、综合考核制和报名进展日报制等工作机制。为推进工作落实,学校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工作并解读政策。通过短信、传单、QQ群、户外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各院系也组织动员会引导学生。学校还组织专家举办各类考试备考指导讲座,开放现有教学资源如微格试讲室、职业咨询室,辅导学生顺利通过招考笔试和面试。

(四)创业领域形成“多级动态孵化”模式目前,学校在探索适合发展的特色创业模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多级动态孵化创业模式,即创业团队经过在院系、学校和市区政府三级动态过程进入社会市场,团队在各级独立孵化成长,通过严格竞争与选拔机制,以运营优劣进行评估,逐级发展。通过多级动态孵化,一批优秀的团队从院系走进了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又从学校走向了社会。学校还积极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大学生船业基地,分别与黄石港区政府、黄石市团市委共同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各1个,入驻团队同时享受政府给予的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和奖金扶持。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系统规划、重点突出,实行“五个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即将创业教育与全员育人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与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协同推进创业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以校园文化开展创业意识培养,以创业基础课程开展知识普及,以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开展系统知识补充,以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实战技能训练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限制太多,高校自主办学权有限,高校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难度重重,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不匹配。

(二)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区别于80后毕业生就业。90后毕业生因成长价值观的影响,较80后毕业生直接追求经济独立,更多90后毕业生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岗位薪酬要求退而求其次,择业选择周期延长成为普遍现象,要加强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化。

(三)学生接受创业教育热情较高,但低年级培养锻炼不够,国家政策在今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针对毕业生毕业年度,如果能够辐射低年级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扶持,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帮助更大,亟待政府职能部门予以扶持。

(四)学校与地方人才培养对接研究停留在政策执行上,缺乏方法创新研究机制。毕业生就业见习与地方见习基地对接不够,毕业生就业实习、见习与实际就业脱离,期盼有关部门能够加强高新就业实习、见习岗位的开发与对接,有利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对接,促进人才培训与使用的良性循环。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的建议和思考

(一)以黄石市两所高校湖北师范学院和湖北理工学院为试点,加大高校创业培训扶持制度,开展“全员化”创业培训,拓宽创业扶持界限,创立高校创业扶持创新机制,介绍引进黄石创业先进典型来校讲座交流,鼓励引导毕业生留黄创业,为黄石全国创业型城市地位多做贡献。

(二)加强就业、实习、见习岗位与高校对接新模式,推进产学研与就业的相互促进,遴选高校就业创业教师进入实体企业,人社部门将高校创业就业师资培训纳入人才培训计划,分层分批培训专业化就业创业指导讲师,提高高校就业创业实战水平。

(三)将高校就业市场建设纳入黄石市人社就业市场开拓新体系,积极开展地市人才市场与高校就业市场对接服务,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2篇

1.高校为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创业教育的兴起,高校越来越多的创业大军涌入到变化的市场。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愈加具有实用性,注重专业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紧跟市场需求,专业的创业易操作、易起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就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实践机会。不断证明了在高校中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长远发展。

2.行业领域发展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长期和有效的,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带动专业的发展。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该专业学生的创业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从事淘宝或是微商等进行在线交易,创业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都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也是运用专业知识创业的最佳选择。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创业型专业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低等问题,需要创业的融入,以激活市场化意识,改变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如旅游英语专业的一位贫困大学生利用地域旅游和专业优势,自己创业开设家庭小旅馆,通过网络渠道为预订房间和景点,接待外来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单一在教育中融入创业知识和理念会使教育空洞,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实践平台等方面都要探索结合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成为必然,融合的路径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融入到培养模式

高校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本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创业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吸收创业知识拥有原始创业活动出发点。构建创业教育理念,需从思想上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拥有创业激情和创业原动力。

2.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培养计划中

专业教育培养计划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在专业教育培养中,高校各专业需要如何教、怎么教、教什么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培养计划的全面和整体设计,把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高的位置,逐步探索适合高校自己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

3.课程设置增加创业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主要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立足于成功创业校友和行业顶尖企业合作创业课程,投入到精品创业课程的建设与投入,并将新理念的创业教育引入课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由于高校教育的专业化培养只专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其结果是导致学科之间孤立学习,形成知识和技能结构单一的人才,制约了本专业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引入到创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建构择业和就业的主动性。

5.实践平台的搭建

校内要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比赛、创业社团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在校内的创业热情。同时要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给予学生创业实践空间,如建设大学生团队“创业园”,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创业知识和理论,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增加创业成功率。校外与企业合作,带动创业项目,如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创业课题和创业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拓展项目,从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6.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3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生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不再是单一的途径,以学生自主创业为主要导向的就业模式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不仅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通过打造学生的创业人格、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磨炼学生的创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的个体自我追求与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也从“权为本位”转变到了“能力为本位”。在如今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增加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关注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大学生中能真正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业,自主创业的必竟是极少数人,多数的大学生即使要创业也会选择在毕业后。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创业意识的唤醒、创业知识的掌握为工作重点。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网络宣传平台等,宣传大学生成功的创业事迹及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种扶植政策。另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并鼓励在校大学生虚拟创业或在各高校的科技产业孵化园真正创业,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二、关注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个性张扬善于表现,对于自主创业他们多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独生子女也存在思想较为不成熟,心理抗压能力差,遇事愿意依赖父母等问题。因此,借助创业教育这个平台,引导大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敢于面对挫折,独立的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关注重教育内容的创新性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创意产业在英国

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就开始关注本国文化发展1993年,《创造性地未来》,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英国首次将“创造性”提到国家政策的高度。随后,面临大选的英国工党,出于刺激经济及吸引选民关注考虑,提出了“推动创意经济,革新文化政策”,创意为工党形象增色不少。199年,布莱尔执政后随即督促成立了由其本人担任组长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在1998年发表了第一份研究,全面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经济影响力。在这份报告中,创意产业的概念首次提出,被定义为“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产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包括13个领域,分别是:广告、建筑、艺术品和古玩、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录像和摄影、互动性娱乐软件、音乐与视觉表演艺术、出版、电脑软件及电脑游戏、广播电视。在这之后,新加坡、香港等也纷纷效仿,出台了自己的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创意产业的概念首先被英国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其经济发达,以及本国具有的优越条件:首先,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对于创意产业的重要性犹如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是弥足珍贵的要素禀赋。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的大师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的创意,至今还在影响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他的著作在全球畅销不衰,至于每年4月23日在英国举行的莎士比亚戏剧节,更是一次隆重的文化盛会。其次,英国拥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等学府,作为其创意人才的摇篮地。创意是人类才能的独特表现方式,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使得创意源源不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创意产品不同于简单加工产品,它包含知识产权所产生的附加值,甚至包括创作者的精神诉求,要被市场认可首要的条件就是具有相应的购买力和鉴赏力。英国国民经济发达,有充分的创意资本,国民同时还有较高的创意购买力和对艺术的追求。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创意产业国家。(二)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属“后发”之势,但发展也很迅速。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表示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而被提到了较高位置。2006年9月国家又出台了“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强调文化创意产业对国力的重要支撑。之后,12月13日,北京市向社会了我国内地第一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等9个大类。

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还未作出正式的划分,目前可以参考的有国家统计局、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被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具体又将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层和相关产业层。其中核心层包括新闻、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服务等;层包括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娱乐和其他文化服务;相关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重点是文化产品的制造和营销。综上所述,与英国的创意产业分类来比较,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覆盖面比较宽泛。

我国也具有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历史文化悠久,地域跨度大,多民族的文化构成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优势。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影响力

(一)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在英国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一个产业。2003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创意产业在全英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①英国政府对2000年~2004年创意产业增值额进行统计,2000年为513亿英镑,2001年为533亿英镑,2003年为557亿英镑,2004年上升为569亿英镑。英国的创意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蛋糕,每年可以为全国增加超过500亿英镑的产值,虽然在2002年有所下降,为527亿英镑,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英国采用总增值额(GrossValueAdded)来衡量经济总量的变化,其计算方法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产品税收(TaxesonProducts)和产品补贴(SubsidiesonProducts),是产出的增加值。创意产业在GVA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其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也是分析创意产业是否成为经济核心产业的重要指标。2000年和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对GVA的贡献是7.8%,2002年为7.5%,2003年增为7.7%,2004年下降至7.3%。②经济贡献高峰出现在创意产业兴起的前几年,之后有所下降。但总体而言,英国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比较稳定,在7%以上。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5月19日举行的“第二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会上,首次了文写作论文化产业的官方统计数据,这份资料显示了2004年文化产业的总体情况。2004年文化产业产值为344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5%。如果除去相关产业层的影响,那么居于文化产业内涵的文化核心层产值和层产值仅为1828亿元,对GDP贡献为1.14%。数据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远远低于英国。

(二)对就业的影响

创意产业为英国创造了大约180万个工作岗位,2003年以后有所下降,创意企业数量也是如此。结合上文对创意产业增值额的分析,可以发现,2000年~2002年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随后的几年都有所冷却。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意产业失去了财富增值的能力和就业潜力,应该看到,创意产业也是宏观经济中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并且创业产业的市场需求也会影响其产出。2000年英国GDP增长率为3.1%,到了2002年和2003年则放缓为1.9%,整体经济的颓势势必影响到包括创意产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的供给,如英国制造业的持续衰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信心下降,国内需求减弱,创意产业出现周期性回落。

2004年,我国共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单位34.6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占我国全部从业人员(7.52亿人)的1.3%,占城镇从业人员(2.65亿人)的3.8%。③文化创意产业目前还处于学步期,对于解决就业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将会有更多劳动力流向文化创意产业。

(三)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政府在扶植创意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1)护和发展国粹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意识;(2)增强文化创意业各部门,如画廊、博物馆、文化遗产等的协调配合;(3)培养于创造性、懂经营的人才等。最值得提倡和借鉴的是,英国政拓宽文化经费筹措的渠道,以法规的形式将国家的部分入投资文化设施的建设,支持优秀艺术门类的发展和人才的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资金筹集上应借鉴英国的这种模式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独立性。

英国政府成立了以文化大臣为首的文化创意产业行动组,其成员包括了外交部、英国文化委员会、财政部、贸易和业部、教育和就业部、科学和技术部、环境交通和区域部、苏兰事务部、威尔士事务部、北爱尔兰事务部、妇女部、唐宁街号政策研究室等部门首长、政府高官以及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的重要商业公司的负责人和社会知名人士,说明英国政府对一特殊产业的重视程度。我国政府在对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其展的同时也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事务,由门人员负责,与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协会与及时沟通。④

三、文化贸易

文化贸易近年来逐步增长,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还未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并且统计数据采集具有一困难,因而各国的统计方式差别很大。英国为了便于分析创产业对本国的经济利益,考察了创意产业的海外贸易收入。我国由于现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刚刚起步并且文化出口易还不成规模,现有的官方数据主要是对典型文化产品尤其版权产品的进出口数量进行了统计。下文进行对比分析中英国的文化贸易。

(一)进出口流量以及结构分析

图2显示了英国创意产业的出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英国创意产业出口的特点是:(1)软件等高科技创意产品出口居多。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在软件开发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并且软件或电脑游戏等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出口利润可观。(2)艺术品和古玩出口数量占重要地位。以伦敦为例,伦敦是全球著名的艺术品销售市场,也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全世界每年有一亿人前来光顾各种博物馆和画廊。因此,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出口的发展。(3)音乐与视觉艺术的出口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一席之地。英国的音乐产业是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之一,近年来平均每年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达30多亿英镑,其中半数来自出口,其出口利润甚至大于钢铁的出口。

与计算一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相类似,创意产业的出口依存度可以用创意产业增值额(ValueAdded)中出口的份额来衡量,这一指标同时体现了英国创意产业出口的贡献率以及创意产品的海外需求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一国创意产业的出口依存度。令被解释变量为英国创意产业出口额(EXP),解释变量为英国创意产业增值额(VA),样本区间为1997年~2005年。观察发现,EXP与VA存在线性关系,于是得到理论模型:

EXP=β*VA+Ut(t=1,2,…6)用OLS估计模型,得到EXP''''=0.315*VA-56.952(单位:亿英镑)统计检验结果如下:R2=0.970F=197.247T(VA)=14.044可以看出,方程具有良好的拟合程度。临界值F0.05(1,6)=5.99,可以通过方程显著性检验。临界值T0.025(6)=2.447,经检验,变量也是显著的。使用回归检验法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戈里瑟检验法进行异方差检验后,证明方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和异方差性,至此,模型通过检验。

对模型进行分析,创意产业每增值1单位即1亿英镑,都有3150万英镑得自创意产业出口收入,英国创意产业的出口依存度约为31.5%。

我国目前缺乏系统的文化贸易进出口额数据。国家版权局对文化创意产业中涉及版权的文化产品进出口数量进行了统计,这些产品包括:图书,期刊,录音制品,录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软件,电影,电视节目和其他。基本涵盖了文化产业核心层。2003年~2005年的进出口数量(见图4)。我国文化贸易一直以来都是逆差,文化贸易逆差本质上是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欠发达,且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造成的。以2005年为例,引进版权类文化产品共10894种,其中引进图书9382种,软件401种和电子出版物115种。输出图书1432种,软件0种,电子出版物78种。逆差数额为9377种。我国的文化贸易是以图书版权贸易为主。而在前文的分析中,英国则是以软件业为主要出口行业。软件业在英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成熟,而在我国还处于幼稚阶段,因此文化贸易呈现出了以传统的图书版权引进为主导的局面。我国文化贸易中在主客观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输出地单一;输出品种单一;语言,文化形成的国际交流屏障;文化市场与国际市场还未接轨;缺乏从事文化贸易的专门人才等。因此,逆差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四、关于我国文化贸易的几点建议

发展我国文化贸易的过程中,政府和文化创意企业责任不同,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监管者,而文化创意企业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应各自协调并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对于政府部门

文化贸易与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已占据相当份额,政府部门对于文化贸易也应给予更多重视。

1.应扶持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减少其审批程序或给与适当税收优惠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达标志着一国精神文化领域的产品丰富程度,这对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质也有好处,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行业。

2.注重中国文化的智慧型推广。在海外发放宣传品,举办文化展览是较传统的推广方式。之所以说是智慧型,是强调我国在达到宣传目的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我国传统文化产品的出口如竹编、刺绣,在把这些精美的工艺品销至海外时,也应注意开发其文化价值。它们代表了典型的水乡文化,如果在包装上下番功夫,介绍我国江南的水乡景色,水乡文化,结合海外消费者对于工艺品的喜爱,水乡文化就能一次性地被消费者接受。当文化渗透在产品或服务中时,双方的价值都会相得益彰。

3.对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贸易建立量化评估系统。量化统计结果对于政府制定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调整文化贸易格局具有参考价值,也可以客观地反映一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及增长潜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在量化评估时,信息的采集主要来自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贸易部门,所以这些部门平时应注意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4.把握2008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契机。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还是一场文化盛宴,其对一国文化的影响不仅是奥运会举办期间。例如,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悉尼,在筹备前期,每年举行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宣传悉尼;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悉尼还为世界其他地区培训奥运专门人才,传播其奥运文化。2008年我国将会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中国文化也会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以奥运为契机,并以奥运作为中国新文化传播的起点,不失为一种文化战略考虑。

(二)对于文化创意企业

1.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国际市场可以为艺术品进出口提供及时的价格信息,可以为服装设计师提供流行参考,更可以为图书出版商提供畅销排行,国际市场信息随时都在更新,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来说,就要有敏锐的嗅觉,以便及时把握商机。

2.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交易活动。比如深圳文博会,就是由商务部和文化部主办的文化交易与交流的规模较大的平台。在第二届文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暨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落户深圳的法国“未来影视乐园”一个项目,签约就达16亿元。

3.熟悉文化创意产业的法律与国际公约。对于图书版权贸易来说,许多出版社由于不熟悉版权法,如,不经作者授权就将作品交给海外出版发行等,失去了作者以及国外版权机构的信任,从而使得许多作品从出版社流失,也错失了开展版权贸易的机会。对于与我国经常开展文化贸易的英美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版权法都应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国际公约如伯尔尼公约等都是文化创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前必须了解的。

(三)对于人才培养机构

1.高校应承担主要责任,成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最佳孵化器。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是目前不争的事实,主要是由于文化产业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要既懂文化艺术,又要了解经济贸易与管理,还应具备外语能力。高校应开办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并且着力培养相关专业才能。我国已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2004年教育部在高校中首次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开办了与文化产业管理有关的学科专业的高校已达50多所,该专业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

就业创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市场经济的需求在促进高职高专教育开放性和多样化的同时,也给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从传统市场营销课程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如何开展教学改革。

一、传统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安排不合理。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其中,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专业理论,实践课则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两类课程相辅相成。当前,高职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仍沿用学科体现加实践环节的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之间的失衡,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标准。

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知识更新慢,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缺少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企业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以求每一个岗位都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创造效益。因此,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

(三)教学方式与学生特性不符。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长起来的,他们身上存在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不仅崇尚自我,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讲话能力要求更高。而且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由于掌握了获取知识的工具———互联网,因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知识、概念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层面,这必然形成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

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内容。

1.职业教育。刚进入大学校门,许多学生并未形成职业概念,他们不知道营销工作的内容,将营销与推销、直销或传销等同起来,因此,应首先进行职业介绍,将学生从一名素质教育的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

2.教学内容与考证相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证,因而应实现教学内容和考证内容的结合。

3.理论部分实践化。由于目前教材版本很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应打破教材的束缚,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来设计教学内容,而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将教材的主要内容提取出来结合营销工作实际来设计教学内容。可考虑引入行动导向理论,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将理论课程实践化、项目化。例如,还可利用沙盘、营销软件等形式进行实践,融教室、实训室于一体,把教学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竞赛。

4.实践部分真实化。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工作岗位压力与挑战,是软件情景模拟难以做到的,因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是在真实环境下的亲身经历。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是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采用“合作双赢”的模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让学生到学校食堂、超市等地方实践。三是在学校内设置创业园,由学生创办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应创造一种以锻炼学生专业实践技能为目的的完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该环境中顶岗实践,检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

由无效学习变成有效学习,学习过程不再是听讲过程,而是行动过程,老师给出任务,学生运用知识自己解决。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明确任务、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决策是如何影响结果的”,进而掌握核心技能。具体方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真实的产品结合教材主要理论知识进行营销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顾客、竞争者,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营销战略,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开发产品,制定价格,进行促销活动。学生和老师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到课堂上来讲,通过提问、辩论、答疑等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方法。

原来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课堂表现等)占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70%。但是这种考核方法过于侧重书本知识,使得有些同学平时不认真听课,小组作业积极性不高,也难以检测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技能。在正确把握知识及其评价的基础上,可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在考试方式方面,由原来单纯的闭卷考试为主,转变为开卷、闭卷、课程论文、阶段性小结、平时作业等考试方式相结合,把大量考核放在平时。具体如下:一是平时作业。指导教师在布置平时作业时,尽量布置思考型的作业,必须有一定的覆盖面,体现基本理论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教材理论问题的理解。指导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批阅和评定成绩。二是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操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验证、实践、创新的过程。本课程将安排至少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和提交的调查报告进行成绩评定。三是专题讨论。是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围绕一定的主题,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或者是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的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或者网上讨论。讨论题目自拟,也可参考上述选题。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参加、发言、发言提纲、总结他人观点、参加讨论的体会等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四是小组学习。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协作学习活动。小组学习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参加者、学习效果、存在问题等记录。例如,在讲到“竞争者分析与竞争策略”这一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研究的真实产品,找出产品的竞争者,并对竞争者进行分析,制定本企业的竞争策略,形成书面报告并进行口头汇报。这种考核方式主要的指标是: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合作精神等。考核成绩的评定过程:首先学生自己根据以上指标评价自己在本次行动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成绩等级;再由学生互评,每组组长给出成绩等级,分为优(A)、良(B)、中(C)、及格(D)、不及格(E)五等;最后由老师评价并给出最后成绩。将本学期每一次项目考核成绩综合起来,作为该学生本学期本课程的小组学习最终成绩。

在考试内容方面,尽量不出死记硬背式的题目,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或调研报告等实际分析型的题目,从现实出发,联系社会实际问题,鼓励同学们走出去,自己动手、动腿、动脑,不抄袭,自己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在命题方式方面,改变过去由任课教师单独命题的做法,实行系室同课教师共同命题并最终过渡到试题库。

三、改革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可收到以下成效:首先,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改革后,教师的作用十分独特,他不再是讲解者,不再提供任何现成的方案,而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调动者、观察家、引导者、分析评论员、业务顾问等。师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共同讨论、共同操作,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使彼此之间更加了解。其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积极地参与和表现自我,积极地完成每项任务,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在学习课本的营销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上网、书刊或向相关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相关知识,了解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了统观全局的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信息处理等),从行动过程中体会实践的乐趣,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可以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由教室走向社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信息使得传统的传道解惑已经不可行,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角度看问题,才会使学生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成功。超级秘书网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课时间与地点的安排问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融合决定了上课时间与地点的安排要灵活、开放。上课时间不能硬性规定为两个小时,上课地点也不能仅限于教室。就市场营销课程来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还有待改进,现在的安排是一个学期前十几周进行理论学习,后几周安排各课程的实训,最后一周考试,理论学习每周4节,分为2天,学生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很满,课余时间还有一系列文体活动要参加,难以抽出时间走访市场、写报告,很多工作只能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二是学生安全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而市场营销工作和市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经常要去市场上做调查、访问等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

总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融合的模式通过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使学生在不同形式下反复实践营销技能,学生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周炳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