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体育教学实现路径

高校体育教学实现路径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从体育课堂常规、教学比赛和偶发事件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准确认识体育、体育课,塑造正确的输赢观,提高体育素养,进而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育体”是关键,“育德”是核心,二者是高校体育育人价值的两个方面,关注一方,忽略另一方都是不正确的。体质与健康是形,体育品德是神,形是神的基础,神是形的灵魂,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体和思想协调发展的教学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校体育;立德树人;体育素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为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体育也不例外。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把立德树人全方位贯穿于体育教学,传播和培育良好的社会观念,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高校体育除了“育体”外,还承担着“育德”的根本任务。“育体”主要包括运动技能、体质与健康等内容,“育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公平公正、比赛输赢观和团结协作等内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提升体质与健康水平,而且要具有体育品德。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践行立德树人。

1以体育课堂常规为抓手,正确认识体育和体育课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以考试分数选拨人才,分数与升学率挂钩。升学率是校长和家长关心的重要数据,是高考、中考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学校和家庭在素质教育的执行上缺少了原动力,体育课或被挤占,或敷衍了事。在学校,中小学学生课业繁重。放学后,继续忙着写作业,忙着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学生们的课外锻炼时间,不知不觉中也被挤占被拖欠。学生中学时期的柔弱体质,连同不完整的体育观念,一起延续到了大学,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因此,高校体育课堂中践行立德树人当务之急是,以体育课堂常规为抓手,引导和纠正学生对待体育不完整的观念,达到正确认识体育和体育课的目的。体育课堂常规,即教师和学生体育课堂上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通常包括集合整队、师生问好、考勤点名、宣布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及佩饰、课程思政、安全检查与教育、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内容。比如,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不准携带有碍运动和影响安全的物品。按时上课,不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不擅自离开课堂。上课时,学生应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要求学生穿运动服,手机关闭或静音,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如果教师上课接打手机或穿牛仔裤,就不能有效约束学生遵守课堂常规,更别提引导和纠正学生对待体育不完整的观念。经过几次课反复强调,学生会建立体育课不穿牛仔裤、皮鞋和不接打电话的观念。体育课堂常规实施效果差,影响教学质量,有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效果差的课堂常规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墨守成规,内容变化少,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是学生们对待体育和体育课不完整或错误的观念。第一,体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敢于扬弃和改良不完整的体育概念,比如,“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很多家长主要以文化课成绩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家长关心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分数,极少关心体育的分数。轰轰烈烈的校园足球,从2009年至今,已经走过十年。许多家长固执认为孩子踢足球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踢足球是不务正业的表现。部分家长对走过十年的校园足球的价值认识尚且如此,对待体育和体育课的认识也持相似观点。第二,体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体育,比如,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课上学习健身方法与手段,课下要运用所学锻炼身体;学练体育要付出精力、时间和汗水,甚至风吹日晒雨淋。类似于社会上各类青少年才艺的考级,一套涵盖大中小学,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等18个项目的体育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体系建立了,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项目进行通级。第三,体育不是“主科”的陪衬,更不是蹦蹦跳跳的游戏,而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在1920年提出“健全人格,首在体育”,“所谓健全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的,不可放松一项。”体育对于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意志品质和审美素养的养成,甚至改善民族性格,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经过艰苦的,超越平时的、常人的负荷训练,接近负荷临界的训练,才可能体验到其艰苦性、艰巨性,没有魔鬼式训练,不可能形成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1-2]。很难想象,一个个孱弱、枯坐在屏幕前,忙于电子游戏的“宅男宅女”,会有强健的身体,会对外部世界保持足够的兴趣。体育既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体育塑造公民的文化修养、合作精神、拼搏精神、控制能力、社会准则,通过把各阶层的人联系到一起而起到社会整合作用[3]。

2以教学比赛为载体,塑造输赢观

体育比赛中充满竞争,有人赢就有人输,输赢是相对的。在教学比赛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输与赢,是实现体育育人的一部分。许多学生承受不住生活、学习上的压力,易产生过激的想法,疏导不好而做出极端的行为。例如,2017年11月14日,江苏10岁女童因成绩差在家中服药轻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别视频和374字的遗书。大到成绩不好就服药自杀,小到一遇挫折就哭闹,都是因为没有正确处理“输”。赢了比赛,荣誉感油然而生;输了比赛,沮丧、挫败感随之而来。输掉比赛的运动员与失败者不能划等号。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试图让每个人理解体育的本质,胜负不是运动员为之奋斗的唯一目的。为国争光、超越自我都可以是奋斗目标。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校园足球的本质是以足球为突破口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4]。在校园足球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比赛可以输球不可以输人。比赛中要竭尽全力,不到比赛结束哨声响起,不轻言放弃。输了比赛,场下找差距,不是在赛场上以“骂人打人”的方式发泄。场上骂人打人是“输人”的表现,也是“输不起”的极端表现。适度的争强好胜能激励学生运动员追求卓越,但是过度的争强好胜有害无益。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输不起是失败者的通病。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重要,但是跌倒了站起来的姿态更重要。对学生运动员来说,一场重要比赛的失利未尝不是一次挫折。输了比赛,学生运动员体验到艰辛、痛苦、挫败感;赢了比赛,体验到喜悦、满足、收获。克服挫折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认识挫折、消化吸收、树立自信和超越完善。在从一次次失利走向胜利的过程中,经历且巩固了克服挫折的完整过程。当他们走出赛场走入生活、工作时,再面对挫折乃至失败时,心理有了承受能力,迁移赛场上获得的经验,从容面对并且战胜挫折。《三国演义》主题曲中的歌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道尽了人生输赢的意义。赢是一时的,输是经常的,及早教会学生积极、坦然地面对输,充分的准备后才有能力迎接胜利。

3以偶发事件为契机,提升体育素养

周建东《体育素养的文化根源及其教育理念》一文中认为,体育素养应当由基本生存、体质健康、心理适应、社会交往和道德审美5部分组成[5]。基本生存和体质健康需求是基本需求,随着人的社会属性增强,还要满足心理适应、社会交往和道德审美需求,从而使人实现更好的发展。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能、传统体育文化、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等都将以直接或间接经验的形式融入这个发展过程,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不同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个性。对学生进行体育素养的教育过程也是如何使学生获得直接或间接经验的过程。体育课堂上妥善处理偶发事件,有助于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综上所述,体育行为要符合体育品德规范。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示例一中,主动开灯和打扫卫生包含着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合作共赢等良好品质。具备这些品质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远。在示例二中,体育行为要遵守规则,尊重自己和他人。如果学生不遵守规则不会受到惩罚,并且能够获得满足或好处,那么其他学生肯定不遵守规则。在体育学生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有助于形成规范的技术动作,从而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果。体育品德教育要求学生在体育行为中,学会合作、帮助、分享、关爱、公平、公正,强调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接受体育文化的洗礼,使学生成为具有体育素养的参与者。教师要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对学生不作为的行为进行委婉批评,鼓励正确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其体育行为符合体育品德规范。“育体”的很多体育锻炼手段来源于生活,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锻炼的具体手段。体育锻炼手段是为了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目的所采用各项身体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锻炼手段具有多元化的目标,广泛、多样、灵活适用于不同个体。体育手段虽然多样,但核心手段是身体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具体手段只要能够完成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等目的,又方便操作,都可以使用。现在很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更别提体育课。他们即使有余暇时间和精力,也不愿意花费在体育锻炼上,电子竞技、手游、网聊和淘宝或许是更愉快的选择[7]。学生通过体育课堂能够正确认识体育、理解体育并重视体育,才有可能坚持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比赛建立正确的输赢观,拥有健康心态才有更能力迎接挑战;通过处理体育课堂偶发事件践行合作共赢,遵守规则。体质与健康是形,体育品德是神,形是神的基础,神是形的灵魂,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体和思想和谐发展的教学途径之一。“育体”和“育德”是高校体育育人价值的两个方面,需要正确处理二者的辩证关系。“育体”是关键,“育德”是核心[8],关注一方,忽略另一方都是不正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大学体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体育学刊,2017,24(04):1-4.

[2]杨文轩,张细谦.新常态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J].体育学刊,2015,22(05):1-4.

[3]钟秉枢.从封闭到开放———对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互动的思考[J].体育科学,2018,38(07):19-20.

[4]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EB/OL].

[5]周建东.体育素养的文化根源及其教育理念[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01):14-18.

[6]王亮清.大学生体育文化教育的困局及其破解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0-133.

[7]石韬,亚力昆•赛依都,刘恒,等.新形势下足球选项课的开展现状[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05):460-463.

[8]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J].体育学刊,2017,24(04):63-67.

作者:石韬 杨耀荣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