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体育场建设透析

高校体育场建设透析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进行了分析。试图提出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思路:多方筹集资金,合理改建旧场馆,科学选址建设新场馆;建设符合自然、人文和民情风俗的多功能场馆;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设计适应时展的场馆;科学地管理和自我发展等。旨在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23K(2007)01-0077-03

AnAnalysisontheProblemsofUniversitySportsStadiumofChinaandSomeCountermeasuresofConstructionMOZai-mei

(CollegofSportsandHealthScience,Guangxi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

Abstract:Usingthemethodsofdocumentary,fieldsurvey,theauthor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inuniversitiessportsgymnasi-umsandstadiumsofChina.Thenputforwardsomeinterrelatedsuggestionstoimprovetheconstructingofgymsandstadiumsinuniversi-ties,toprovidecertainreferencesfor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gymsandstadiums.

Keywords:university;gymnasiumsandstadiums;problems;countermeasuresofconstructio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呈现出了蓬勃繁荣的态势。作为保障高校师生健身、健美的体育场馆也相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体育场馆也将面临更多更新的任务:不仅要继续保障高校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和训练的进行;也要承担师生的休闲、锻炼和比赛任务;同时要为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保障;甚至要为周边社区居民乃至大型的CUBA、大学生足球联赛甚至全国性的比赛服务;进而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供基础性设施保障。因此,如何加快高校体育场馆的改造、规划、建设和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迫切。

1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现状

1.1高校体育场馆数量整体较少,不利于正常的体育教学近年来,高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当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整合并以及规模上的扩招,使得高校的师生人数大幅增加。据2005年1月11日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现有的850080片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片,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片,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即,在全国1400万大学生总数中,每487人

共一片体育场地[1]。而且这些有限的场地,尤其是功能相对较好的场馆基本集中在大城市的重点大学校园内,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自己的体育馆。这种现状会对当前高校正常的体育课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2部分场馆简陋老化,新建及维修场馆的经费较少

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基本上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建立的。由于当初建设时的建材和施工不过硬,加之对其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而年久失修,所以相当一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经常是破旧不堪,利用率较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资金投入很难满足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投资水平还有待提高。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在1995~1996年体育预算中42.17%用于修建体育场馆和基础建设;日本在预算范围内给予地方公共团体部分补助,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补助经费占总额的1/3;荷兰1990年用于修建体育场馆的投资就有8138亿荷兰盾[2]。相比之下,我国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维护一般是由学校单方面投资,一般低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10%[3]。高校体育场馆经费的缺乏与来源的单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发展,使相当多的高校场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在我国,一般投资400-500万元的综合馆,每年的维修经费远远没有达到8-10万元的标准(一般说来,维修费通常是场馆修建总额的2%),有的仅供最基本的顶棚和地板的维护开销。

1.3场馆功能单一,难以满足高校体育的新需求

我国高校有相当部分的体育场馆,有的是结构比较简单的旧场馆,有的新场馆,因为资金短缺或是时间仓促,也被建成了“临时性的体育棚”。这些单一的场馆因为功能结构或地理规划等问题大多服务几年之后就会面临拆迁的命运,因而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场馆不仅仅是单一的、传统项目的教学场所,它更要服务一系列新兴的项目,如健身、健美、瑜伽、跆拳道等。而且多数高校开始承担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展以发展知识为目标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一些高校培养的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在国内外的高水平竞赛中已初露锋芒。这些任务的完成都要求有相应的体育硬件设施与之配套。

1.4部分新场馆投资大、利用率低,不能有效地为师生所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对象的主要目标是在校大学师生,它是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和健身、娱乐服务的,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设计和建设就应该符合高校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特点。但很多高校体育基本设施的施工建设工作,往往主要是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大多数工程队是非体育运动类型的专业施工队或是没有建设运动场馆经验的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体育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落不到实处,这些因素都是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弊端。也有部分高校修建了豪华、实用的多功能场馆,但在服务对象的定位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像有的新场馆功能齐全:体育表演、健身、体质测试、健康评估、文化演出和文娱一应俱全,但这些设施除了满足基本的教学之外,平时全是有偿服务。而且由于场馆的成本和管理维护的费用较高,造成门票居高不下,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只能望“馆”兴叹,而在场馆里进行消费的大都是社会上有经济实力的人士。更有些高校,在新场馆刚刚建成,就马上承包给校外的实体部门,成了完全的“体育产业”。也有高校投资修建了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内套绿荫足球场,但是担心场地、草坪遭到破坏,所以一到下午课程结束,就把整个场地大门锁上,造成新场地成了摆设和标志,师生锻炼、休息无处去。这些情况都和当初高校体育馆建设的目的产生了一定的差距。

1.5新老校区的体育场馆失衡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合并,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在进行规模不等的新区扩建,特别是近几年大学城的建设更是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已有50多个,平均每个省占一个半还多。体育运动场馆的建设是高校新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教学配套设施之一。但是,很多的高校因为老校区地段拥挤,整体上不好再布局新的体育场馆,基本上放弃了在老校区的体育设施建设,而把场馆建设的重点全部放在了新校区。但是大多数高校的新、老校区之间往往又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就造成了老校区没有场所锻炼,而新校区却没有人去锻炼,场馆空荡、闲置的景象。

1.6体育场馆的服务、管理滞后

在高校,体育场馆一般由体育教学单位的后勤人员或是临时的工人进行管理,而这一部分人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缺乏体育场馆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很多高校在场馆的开放时间、服务内容、管理方式上都没有统一的规定,使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相对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这种情况导致了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行模式的不科学,也很难吸引社会上的体育消费,造成场馆的闲置和浪费。

2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思考

作为体育场馆中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场馆,它的建设、管理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方便、实用、实惠;以服务在校大学生的教学、训练、比赛为主,以兼顾周边群众社区体育为辅;以服务全体师生健身为主,以兼顾少数高水平运动队为辅;以提供无偿体育服务为主,以提供有偿体育服务为辅。

2.1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改造高校体育场馆

虽然我国目前教育系统占有全国体育场地的67.2%(1997年全国第四次场地普查数据),高校占全国体育场馆的27.5%[4],但是具体到每个高校,场馆数目就相对少了。据有关数据表明,即使是北京市的高校,平均每校也只有室内体育馆2.4座,室外体育场19.9块。而随其后的浙江和辽宁分别是室内1.5和1.8座,室外14.8和14.2块[5]。体育资金的不足仍是主要原因。我国对体育场地的投资历来主要是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来完成的,但是仍然有较大的经费缺口(尤其高校的经费又只能用部分建于体育场馆)。因而向社会和企业筹资无疑是现实而有效的方法,如体育融资、证券市场融资、土地置换融资。而当今出现的体育产业债券融资、基金融资、股权融资及BOT融资等都是有益的融资尝试。此外,国家在举办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和运动会时,为了使场馆在赛后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可考虑把部分场馆直接修建在高校里面,增加场馆的数量。

2.2体育场馆的选址要利于运动的便捷

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都恰当地避开了教学区和教工、学生的住宅区,这对于规划动静分明的校园无疑是科学的,但是部分高校的场馆却建在了远离校园中心的偏僻“荒野”,有的超过了步行15分钟的距离,这就不能方便师生教学和锻炼了。当然,有的高校直接把体育馆建在交通便利的校门旁边,设计合理,气势雄伟,不仅有利于日常教学和比赛的进行,还成为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2.3体育场馆的设计要科学、实惠、有特色、多功能其实,这些要求背后的一个总的理念就是要自然和谐、符合体育规律、体现以人为本。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设计都是与该校的整体融为一体的:既有平地拔起,雄伟壮观的;也有依山傍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民族资源的,显得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得天独厚、独树一帜。在体现以教学为主和遵循简单实惠原则的基础上,现代体育场馆应力求冲出完全服务于体育的局限,即场馆的设计要有多功能化的理念。不仅要有体育表演、健身健美场所,也要能进行体质测试、体育健康评估、体育康复。同时还要适合举办文化展览、大型会议和文娱演出以及配套有舞厅、旱冰、台球、等大学生喜爱的项目设施。就像有的场馆设计功能单一,结构简单,既没有会议室、运动员休息、更衣室,也没有较好的灯光、电子设备,更没有设计新闻媒体采访、报到的场所,以至于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相关设施。

2.4提升场馆管理人员素质,进行科学管理

鉴于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应加强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逐步引进专业的场馆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上体育场馆无法比拟的体育师资优势,在部分项目和时段上开展一定的有偿服务,如引进大型的体育赛事,举办体育表演、培训、咨询等。逐步形成体育产业,达到自筹建设和维修资金,实现体育场馆软、硬件的良好配套,促进持续发展。

3结论

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存在着数量不足、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教学和健身娱乐的需求等问题,主要是建设资金不足、旧场馆严重老化、新场馆选址不好、功能欠多样化、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造成的。本文提出了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多方筹集资金,合理改建旧场馆,科学选址建设新场馆;建设符合当地自然、人文和民情风俗的多功能场馆;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设计适应时展的场馆;科学的管理和自我发展等,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李桂林,任保国.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1)

[2]刘萍.高校体育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

[3]杨赳赳.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发展对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4

[4]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上册)[C].北京: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1997,7

[5]雷厉.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04年4月

[6]刘官元,郭礼.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建设改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

[7]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

[8]曹谛训,李威,刁志丹.体育场馆经营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