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课堂情感化

数学课堂情感化

一.创设情境,实现认知过程“情感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刺激学生神经中枢,促进大脑细胞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强烈追求,主动探索的认知心理状态。因此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以下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几点作法:

1.故事性情境法: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会使你的教学事半功倍。如在学习10的认识时,我就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编了一个小故事。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的数字伙伴,一天数字9大摇大摆地来到0-8伙伴面前炫耀自己:“你们谁都没法和我比,老子天下第一!”数字1很不服气,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前面的0弟弟说:“别害怕,我来想办法!”于是他拉了0弟弟来到数字9的面前。这时数字9看了,只好干瞪眼,没话说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你猜数字1是怎么做的?”数字9为什么会没话说了?这时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小小的故事马上让孩子们明白,10比9大,9比10小。故事情境不光可以在导入教学中使用,也可以用故事串联法把整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自然地贯穿起来,学生回跟着你的故事情节,很快地进入角色,故事的魅力可真不小。

2.生活性情境法:教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人教版的新教材中生动的情境图都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更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一个生活性的情境。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境----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老师当司机,做开汽车动作,老师后面(也就是汽车)有4个学生。汽车启动,老师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4个)。教师报站名,停车,又上来几个学生。汽车再启动,老师问又上来几个同学(3个),再问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7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2个学生,老师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同学(5个)。这样抽象出算式4+3-2=5。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

3.探索性情境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善于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形式,甚至自己确定学习时间,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和获取,努力实现求知过程“自主化”,从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精神。如在学习《找规律》的操作实践中,我创设了一个环境:今天小莉买了一条美丽的项链,可是不小弄断了,珠子都掉下来了。小莉可伤心了,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她串一条漂亮的项链吧。然后留下空间让学生自行探究,并记录下操作过程。最后比一比,谁串的项链最多,最好看。这样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了殊途同归之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操作性情境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促进其顺利到达认知的彼岸。例如教学《小小商店》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把学生分组,让每一小组开设一个柜台,有文具柜台、玩具柜台、食品柜台等,把每件商品标上价格。课堂上让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顾客。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游戏性情境法,竞争性情境法,激励性情境法等。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转由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到成功探索的快乐。

二.把握角色,创建平等真诚的学习环境

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情感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带动他们的情绪变化,诱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因此,教师不宜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教师只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创建平等真诚的学习环境。

三.享受成功,让快乐情绪不断延伸

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如“购物问题”,小明考试得满分,妈妈给他30元钱去肯德基饱餐一顿,汉堡10元一个,鸡翅7元一对,薯条6元一包,鸡米花5元一包,可乐4元一杯,冰淇凌6元一杯,请你帮小明买一份合理的套餐,这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人人都成了设计者,人人都是成功者。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学生们大声叫着:“耶!——”有的还挥舞着小手做出“V”字形,看得出这种宣泄方式学生很在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那热情决不亚于获得奥运冠军。把这种快乐的情绪带到课外,延伸到下一堂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不是每个老师所乐见其成的吗?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教师唯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去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这会比不温不火的表扬更加有效。

研究表明,情感体验是构成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而儿童的情绪、情感正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但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具有不稳定性。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新生来讲,让他们乖乖地坐上40分钟,听一些较理性、较抽象的讲解那真是太难了。在课程改革新观念的指引下,我作了大胆的尝试,把“情感”带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