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终身学习理论的分析,从社会职能和培养目标的层面探讨终身学习时代高等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及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培养终身学习者的重大责任,并由此讨论这一转变给高校教师带来的专业发展方面的新挑战,提出: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要加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要个性化地完善教学环节。

[关键词]终身学习;高等教育;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Abstract:Thepaperanalyzes,fromtheperspectiveoflifelonglearning,theresponsibilitiesthehighereducationshoulderedinconstructingalearningsocietyandcultivatinglifelonglearners.Thenitdiscussesthenewchallengesandtasksbroughttothedevelopmentofcollegeteachersbythetransformation.

Keywords:lifelonglearning;highereducation;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collegeteacher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人类自身的不断适应与追求,在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危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呈现出一种普遍强化的趋势,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引发了“严峻的教育挑战”。引发这一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方法、组织、结构乃至实践都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学者指出,“对现存教育制度缺陷的认识要求采用一种触及教育体制各个方面的新模式”[1](P4)。换言之,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而改革的路径则是用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构建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的、融合各种教育形态的现代国民教育新体系,以此来推动各国教育的继续发展。那么,什么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何种促进作用?终身学习又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我们将就此作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何谓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2]。这是1994年于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哥泽堡城市教育委员会、美国教育理事会等组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联合会等机构和一些大企业的支持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470名代表。会议就终身学习的定义与重要性,它对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各方面对此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为了21世纪的终身学习行动议程,并筹建了世界终身学习促进会。上提出的口号[3],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各国已把终身学习的意义提升到了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该次会议认为,人们如果不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那他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及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上述观点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由此,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逐渐在促成社会发展和个体完善的过程中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终身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理论提出以后的一种概念延伸和拓展,它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与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内涵,同时也突出地显示了人们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深入过程。而这一过程又与社会的转型、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科技的发展与竞争,以及现代人类的文化生活的变迁等社会条件的变化及所产生的深刻国际背景有着密切关系。换言之,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是建立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而终身教育作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教育思潮,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导入并推崇。

那么,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相对于终身教育而言,终身学习强调的是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使“有意义的学习能够贯穿人的一生”[1](P11),而终身教育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机会的提供,来推动终身学习的全面发展。对于终身学习的定义而言,目前仍无定论。比较权威的解说是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所提出的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从这一概念阐述的基本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了终身学习应发挥人的潜能,但这又必须“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而这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指的就是终身教育。而且,这一定义还强调要“创造性”地“应用”学习成果,因此有学者甚至认为“终身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概念,倒不如说它是一种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3]。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学术界对于终身学习的内涵特征已经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1)强调终身教育的主体转换,体现个体的生命焕发。终身学习突显了学习者的作用与地位,强调其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并主张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而不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生产型需求向消费型需求的转变,人们将越来越认识到:“学习”将是学习者在一生中出于各种原因而自主、自愿地进行的活动,因为只有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效和长久的,所以也只有学习者自身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

(2)强调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权利。学习已经不再是过去精英时代个别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它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换言之,它指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公平地享有学习机会。诚如终身学习的概念所指出的,它蕴含着人们普遍享有学习机会的共同期望。所有公民在其一生中,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种族、地域等存在何种差异,只要某人在自身有需要的时候,这个政府或社会就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其提供适合于他学习的机会和场所。简言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的是保障公民的学习权,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而对此,一个民主的政府或社会都应对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给以法律层面的保障。

(3)重视学习者个体的参与意识,强调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选择,注重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终身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4]。换言之,它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同时旨在满足学习者多种学习的需求。由于每个人都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因而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长与爱好。又由于每个人在社会上需要扮演各不相同的多重角色并承担多种责任,因此不同的人会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而终身学习的特殊使命,就在于满足这种多样性、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学习意愿[5]。

正是在上述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动下,社会的教育功能及人才培养方式才随之发生变革,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方面,亦因为得益于终身学习的启发,而在促进内部结构改革及实现个体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的使命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朗格朗在其著名的《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曾指出,终身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达成社会的教育化或教育的社会化。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即是要求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开发与开放,来保证学习者受教育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由于高等院校是社会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此它必须承担起教育社会化的职责。处在终身学习的时代,高等教育应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并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性才能的终身学习者。具体而言,可以从社会职能和培养目标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新的社会职能——服务于学习社会的建设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在其《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的: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前,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一直是保存、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而现在它却担负起了为公众服务的职能。具体地说,这种职能又可理解为提供教育资源、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而为“公众”服务则意味着其对象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体现为学习资源向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而这也是建设“学习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

那么何谓“学习社会"?根据学习社会理论的创始者哈钦斯罗伯特·M·哈钦斯(RobertM.Hutchins),又译赫钦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著阅读运动"的领袖,学习社会的首倡者。他29岁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30岁即成为芝加哥大学校长,执掌校印15年,其间大力推行大学教育的改革。其主要著作有《不友善的声音》、《美国高等教育》、《为自由而教育》、《民主的困境》、《教育的冲突》、《乌托邦大学》、《学习社会》等。

的观点,它指的是:“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以学习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并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和成功的社会。"[6]简言之,哈钦斯认为,学习社会不仅仅为处于人生任何阶段的每一个成年男女提供闲时的成人教育,而且还应成功地实现社会的价值转换。即学习社会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来达成自我实现,是为成就人而进行的学习。另一位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克尔也在《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一书中提出美国高等教育的五个目的[7]:(1)学生个人的教育和为发展成长提供建设性环境。(2)在整个社会促进人的能力。高等教育有责任发展和得到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发现和训练人才,并指导人才更加有用处;不断提高广大公众的信息、理解和文化鉴赏及把握机遇的能力。(3)为中学后适龄群体提供平等教育机会。(4)提倡纯粹的学习,支持智力和艺术的创造性。(5)通过个人思考和分析,对社会更新进行评价。可见,上述观点已经蕴藏着学习社会中高等教育的使命和目的,即培养有能力创造未来的人才,并使他们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简而言之,高等教育在学习社会的建设中所承担的职能,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1世纪高等教育行动宣言》(1998)中所指出的:“必须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并在各个层次和各种方式上采取综合手段使高等教育向所有的人终身开放。这就意味着在学习型社会里,对所有人实施终身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又一重要职能。”[8]

2.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终身学习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以后,现在已进入了以人类智力和知识为基础的新型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由于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的速度之快,人们仅仅拥有学校学到的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由此,要求教育系统培养出既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又能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才是符合终身学习时代精神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标,高等教育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就应该为此进行改革,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兼具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人才。简言之,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构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基础。由于任何人才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的辛勤培育,这就又为高校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决定了大学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任务与挑战。

三、高校教师面临的专业发展课题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是个人学习的顶点,具有单线性和封闭性的特征,即一般由低向高,并通过逐步选拔而产生,因而显示精英化的特征。但在今天,这些传统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前所述,由于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目的、资源、组织、个体学习方式及评价原则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尤其对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面临如下专业发展的课题:

1.知识信息飞速更新,教师如何才能引领学术前沿?

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大学自古以来作为最高的学术团体,又是承载文化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大学灵魂的教师,其对于知识与信息的吸收、传递与创造有着直接的责任和使命。如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和知识的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累积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这都使得教师要引领学术前沿变得更加困难。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使命又使他们不得不紧跟知识的发展速度,并担负起促进知识更新的责任,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承担起高速信息时代的学术研究,并在知识前沿与历史积淀之间寻找到学术发展的创新点。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只成为一个普通的终身学习者,都决非一日之功可得,因此若要成为一个引领学术前沿的高校教师,就更应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不断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面对教育对象的多元化,教师如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终身学习理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源于全球性人口结构的改变,如二战以来生育高峰的出现以及近年来在职社会人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都促使高等教育在对象、数量、类型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结构也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类似的变化趋势,这使高等教育的对象出现了多元化的变化趋势。换言之,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大众教育模式、当教育对象从青年转向成人之际,我们的高校教师又将如何应对?特别是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人才,这就给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挑战。

3.培养终身学习者,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如前所述,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特别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作用呢?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援助者。教师的立足点要从“教”转向“学”,即帮助学生解答学习疑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供学习评价意见等。其中特别要注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这些理念在传统教师角色中常常被忽视。以往的教师们总是把培养有知识的人作为教育目的,而如今是要培养能够持续获得知识并能创新知识的人。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促进其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但是,这种角色的转换往往又是很困难的,一方面高校教师自身的教育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以何种方式教育他的学生,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终身教育理念和实践指导,亦妨碍其实现角色的转换。为此,高校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换。

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1.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教师要保持领先性,自身必须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这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前提。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表率作用,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终身学习的氛围,并接受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终身学习也保证了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教师自身发展专业能力的前提。具体而言,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提升来促进自身的终身学习:(1)以一种现实的方式明确个人目的的能力;(2)善于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将其与真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能力;(3)有效评价自身学习的能力,并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自我设计的能力;(4)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5)掌握并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并善于在不同场所进行学习的能力;(6)利用和解释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的能力[1](P44)。

2.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加强两个领域的学习:一是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这是为人师者的基本素质;二是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与钻研。对高校教师而言,后者的学习往往是极其重视的,但前者却总是被忽视,而这又恰恰是目前教师专业素质中最为缺乏的。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并且除了普识性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之外,还应重点掌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相关理论,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成人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等。

3.根据个性化发展需求,完善教学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与发展上,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也为教学实践改革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1)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在终身学习背景下,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教学显然也将调整其具体的目标。如美国学者纳普尔、克罗普利等人曾罗列了终身学习背景中有关教学目的的改革内容(如下表):

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者的自我形象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学习与正规学习的相关性变化产生进一步积极学习的动机学生能够在各种场所中学习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生认为其他学习者是有价值的知识源学生在学习计划中获得经验学生能够综合不同领域的材料去解决问题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并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必要步骤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广博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当今大学的教学活动几乎不能实现如上表所列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的目的。因而教师若能在这一问题上有所认识,那就可以此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

(2)教学内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认真分析教育对象的学习背景、特征等要素,并以此设计课程的内容、顺序和不同学习方式的比例。

(3)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应思考如何在当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扩充和变革,并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上。比如,提供课堂中主动学习的机会,开展小组讨论和辩论;适当缩短讲授课程内容的时间,而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组织资料并作汇报;大班授课时,努力安排一些师生之间的个别接触,如组织课后的非正式研讨等。总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4)学生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仅具有认可、评定学分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积极的鼓励、促进及反馈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发展性评价将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再是强调一次学习的成败,而是关注个体的长远发展。对此,高校教师应更多地根据上述原则来设计和改善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比如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调整作业的难度,对具有跨学科内容的作业增加分数,对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给以积极鼓励,让学生参与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总之,积极的探索与变革,将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地成为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第三版)[M].徐辉,陈晓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N.Longworth,W.K.Davies:“LifelongLearning.ASurvivalconceptforthe2lstCentury"[R],TheFirstGlobalConferenceonLifelongLearning,Rome,1994.

[3]吴咏诗.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J].教育研究,1995,(12):10.13.

[4]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学习国际研讨会)[J].职业技术教育,2000,(3):9.

[5]陈乃林,孙孔懿.终身学习论略[J].江苏高教,1997,(6):5.11.

[6]参见Hutchine,R.M.,TheLearningSociety[M].PenguinBooksLtd,1968.133.

[7]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8.

[8]李兴业.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