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物业管理教学

高职物业管理教学

【摘要】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这个新兴行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高职院校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发展中,针对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时代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办法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所谓物业管理,就是指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委托,依照合同约定对物业和相关附属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对它周围的环境和公共秩序进行管理,并且对业主提供一系列相关服务。物业管理不仅能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使其保值增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为促进物业管理发展,对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精神的深入贯彻,国务院下发的《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6月8日),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与完善更是为物业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法律依据与保障。但是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物业管理行业体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发展物业管理行业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队伍,培养出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和物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都是新兴事物,所以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目标不能得到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但是,在短时间内高职教育并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是作为本科、专科教育的一种补充,教学方法和形式还是沿用本科、专科教育的模式,不能满足对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

(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

物业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很多知识点又是互相涵盖、交叉的,因此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联系、应用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时,要联系以往学习到的知识点,而多数高职学生在入学前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比较差,这就会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学习效果不好将会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再深造”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是需要培养环境的,学生如果处在一个比较好地“专业”氛围里,经过2~3年的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等专业知识的“熏陶”后,结合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工作,一定能够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

(三)理科性专业课基础知识储备欠积累

物业管理专业是属于文科性质的专业,但实际上却要牵扯到比较多的理、工科方面的知识,除了如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等基础性课程外,专业课中还涉及了机械、土建、市政、暖通、电气等多个专业的知识。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学习和掌握好涉及到这么多个理科性质的专业知识点,确实有比较的大的难度。而且,老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点时难度比较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为了介绍一种知识而有针对性的开设一门课程,很可能是在某门课程的某些章节涉及到的,在没有学习相应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四)专业课程设置的难度较大

前面提到物业专业学生需要理科性质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会计学、经济学、心理学、公关等文科类知识,可见该专业涉及的学科较多、较杂。师资的配备、培养,实训、实习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不能像其他专业那样,只需配备单一学科门类的教师、实验室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每个学科都配备教师,办学成本却会变得过高。

(五)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完全达到要求

在考虑办学成本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就要负责若干课程的教授,有时就会存在有的教师上的课程学科跨度过大的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涉猎面以及深度有个较高的要求。另外,对高职学生来说,更强调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去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其动手能力。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满足课堂教学所需的,可是对于物业管理这个新兴事物来说,很多老师没有实际的工作经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的的完成,尤其是实作训练这类实际应用类的课程受影响较大。

(六)专业课学时少

由于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学科门类较多,而且还要考虑有些课程理论学习后的实作练习,这就造成了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要先补充一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教授和课程相关的知识点时,学时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对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也就是说,课程的设置要遵循“理论+实际”的原则,但更应该侧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能满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其次,课程的设置要考虑“系统性”,各个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应该有好的联系性,逻辑层次明确,以便学生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再次,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是否有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应该成为今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理论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从走入大学校园开始,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大学这个环境里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这是为了让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有不断提高和继续深造的“原动力”。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凡是成功的高科技人才都有很强的学习和钻研能力。因此,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一些成功的例子,采用讲座、帮扶、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于理科性的课程专业性和系统性强,在学时相对教少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后采用自学的形式对于提高专业技能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理科性专业课程课时少、专业性强还有学生基础知识欠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课程枯燥难懂,学习效果不好,必须尝试其他的教学法,如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景法。情景法是根据课程需要的情景,应用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手段再现课程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时,由于很多场景和事物是学生没看到过或者是平时没有留意的,所以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设备描绘容易联想到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较感性地、直观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

2.兴趣法。兴趣法就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并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学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会、学好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但是,使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点是什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切入点。

3.热点法。热点法是就生活和身边发生的热点问题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比如,在以往教授房屋维修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总觉得“维修”离自己太远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学生和全国人民一样心系灾区,结合学校和受灾同学家庭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及时的引入这个热点事件;让学生去考虑地震发生后应该怎么样去鉴别房屋的损坏状况,如何去维修房屋以及具体采用什么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使以往学生觉得枯燥、抽象的知识点成为学生喜欢去思考和学习的热点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及时复习。根据课程进度以及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及时复习以往的知识点。对高职学生的教学不能像本科学生那样很多知识点“点到为止”,在学生接受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程教授过程中注意对遇到的以往“旧”知识点的及时复习。通过这种不断重复、强化的专业氛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5.强调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也是今后学生再学习、再深造以及参加全国注册物业管理师考试所需要的。学生缺乏专业基础知识会影响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课时少、学科多、专业性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讲授每个知识点。教师教学时应该注重突出章节重点并且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