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生建筑专业论文

高职生建筑专业论文

1高职生网络成瘾的不良表现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简称IA.或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成瘾的危害性日渐加剧,高职生沉迷于网络的不良现象受到了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1.1痴迷于网络社交,言行任意放纵

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拥有一个及以上QQ号的高职学生占87.3%,高职学生拥有两个甚至多个QQ号的比例占44.5%,而表示曾经或经常上网聊天的学生人数高达78.5%。调查表明,多数建筑专业高职生上网是为了网络社交,也有一部分高职生喜欢浏览网络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查找资料。调查发现,在网络聊天室或“灌水区”曾使用过不文明语言符号的学生,占建筑专业高职生总数的33.5%;同时,在聊天或论坛中遇到使用脏话的网友占建筑专业学生总数的72.3%。对于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22.5%的学生表示是“放纵、发泄一下”,33.5%的学生表示“遭到攻击时的还击”,7.5%的学生仅仅是“好玩,没任何理由”。由此可见,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里,建筑类高职生无所顾忌地垃圾信息、不计后果的发表各种言论,绝非偶然现象。经过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超过一半的建筑专业高职生认为:网络“新鲜、自由、轻松、刺激”,“网络就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事物不值得信赖,切记不要相信网友的话”,“寻求另外一种感觉”等等。社交网络掩盖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身份,从真实的社会角色转变为虚拟的网络角色,他们缺乏网络角色的责任感,忽视自己在网络中同样具有社会责任、享有社会地位,他们在虚拟环境和现实情景中表现得大相径庭,缺乏健全人格教育。此外,建筑专业高职生还在社交网络上谈情说爱、沉溺于网恋,利用网络欺诈、偷盗、行骗等道德失范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出于人类所特有的保护自己隐私的本能,不愿与熟悉的人(比如与父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特别是青春期出现的种种变化。社交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等一系列特点使人们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却不担心社会评价。社交网络为建筑专业高职生提供了一条发泄自我情感、放松自我的有效途径。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一旦他们离线之后,他们与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在社交网络上获取的心灵的宁静顷刻间销声匿迹。唯有上网,才能摆脱他们在现实中孤寂的心灵。

1.2阅览、传播色情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国际互联网上每天充斥的色情图片大约有2万多张,非学术性信息中,超过一半的信息都与色情有关。在对建筑专业高职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3/4的学生有意无意的接触过黄色信息,甚至有1/3的高职生经常浏览不健康的网站。由于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色情信息对他们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导致他们走上色情犯罪的道路。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游戏会给疲惫的身心带来放松、愉悦,也会使一些人陷入虚拟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根据相关部门的问卷分析,相当数量的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枪杀、色情等内容,这类网络游戏往往受到建筑专业高职生的喜爱。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每一个玩家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着相似之处,它们是活灵活现的、独立的、完整意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进行的活动,无论是竞技格斗、经商从政,还是穿越古代、拯救世界,都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网络游戏有着极大的魅力,让建筑专业高职生废寝忘食。为了游戏,他们不惜熬夜花钱买装备、提等级,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为了游戏,他们不惜旷课、逃课。在一年中的花销清单里,大部分开销竟被网络游戏的投资占用了。在网络游戏中,有些人为了得到数目可观的游戏币或装备精良的武器设施,铤而走险利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不诚实的游戏币交易活动;甚至有些高职生在游戏的沼泽地里越陷越深,网络游戏严重阻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他们的性格孤僻、行动怪异,沉浸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他们不分昼夜地迷失于网游世界里,打破了生物钟的平衡,厌食多梦、精力匮乏;缺乏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能力,暴力倾向严重,严重混淆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走上了群体离散的道路,团体意识、班级意识、责任意识逐渐淡化。

2高职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分析

(1)网络对高职生个体的影响:碎化、隔绝、物化。网络不断产生的信息泡沫会使高职生怠于思考,网络非线性的信息存在方式易打破思维的连贯性,网络强互动机制的舆论场中高职生的思想独立性受损,易成为被网络技术主宰的机器人。网络媒体带给高职生的多是形式上的解放,实质上他们被网络所奴役,同时产生了人际隔绝、交往障碍。网络环境不断向个体内部扩张,人格倾向则由内控转向外控。网络媒体推进了消费主义文化的欲望工程,培养了社会化的金钱物欲人格,导致人格自我认同混乱与信任感的降低。

(2)网络影响高职生的人际交往:节点、集中、弱连接。在web2.0时代,高职生个体有了数据化生存的生存方式。数据化是个体的自我痕迹的记录,也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表演;个体已经成为互联网上巨大的社会网络中的分支节点,网络既可以放大个体的影响,又可以对个体施加更多的影响;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传播中心。网络上的匿名性与参与者的多样性,使得人们的社交范围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交范围不断扩大,社交圈表现出了集群化、聚集化的趋势。社交网络的小圈子里表现出了以兴趣为聚合点,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为小众化群体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交网络出现后,高职生的人际关系分为了两种:①强连带关系;②弱连带关系。强连带关系在传统社会中受到了数量和范围的制约,社交网络则极大突破了这个限制。弱连带关系的建立扩张了人际关系,网络媒体在弱连带关系之中为建立强关系提供了无限想象的可能性。人们要想在社会中保持弱关系,就必须使用社交网络这个行之有效的工具。事实证明,通过弱纽带,世界触手可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不再遥远,只有使用户能够注意到人际关系的长尾链条,才能使短期关系转变为长期关系。社交网络使本来处于弱连接、数量极大的高职生在最短的时间动员起来,这对他们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3)网络环境下的高职生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高职生拥有受众主体地位,他们从被动接收、单次接收信息的受众变为表现出主动选择和多向传播信息的使用者。网络媒体重构了传统的各种传播关系与要素新秩序,高职生的身份开始由被认识、被尊重的他者赋予的被时代,集群突围到我时代,我时代的高职生,以迥异于传统的诀别姿态,演绎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身份革命,成为信息的个性选择者、能动生产者和议程设置分权者。网络的发展使得受众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高职生不再积极被动,成为积极的受众。日常生活中,高职生被大量的信息包围,大家不断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做着角色的转换,每一个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既演出又观看其他人的表演。网络媒体已经嵌入到高职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职生的媒介接触大多通过网络来完成,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极为频繁,甚至形成了手机与网络的依赖,对媒介信息有更多的自我判断与思考。

3避免高职生沉迷网络的对策

中国经济的腾飞仰仗于制造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是培养制造业人才的摇篮,目前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正由一个制造业大国转为制造业强国。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强弱,对于我国能否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中国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正成为网络的俘虏,他们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苦练职业技能的方法上,整日沉浸于网络之中,本末倒置、荒废学业。为此,有针对性的开展高职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全面提高高职生网络素质,是高校辅导员们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对策一:加强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在众多网络犯罪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从事网络犯罪的大多数黑客,虽然具有极高的计算机技术,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经济目的、政治目的,他们只是将高科技犯罪作为炫耀自我的资本,刻意模仿黑客篡改数据、传播病毒,却没有考虑到满足了她们的虚荣心、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的形式将网络法制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学生,以此加强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对策二:开展网上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人士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轻视,在他们的心目中,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层次比较低,是蓝领技工干的是辛苦活,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则是白领人才从事的都是高大上的工作。同时职业教育人才面临着就业压力,起点低、薪酬低,加上高职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素质不好,心理落差大,自我定位的重心偏移,加之应激事件的出现极易导致不同种类的心理疾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从“心理素质教育”落实到高职生的网络成瘾教育,与当前高职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不谋而合。社交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拥有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隐蔽性、虚拟性、互动性等特点,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他们肆无忌惮地虚假信息、错误言论、混淆视听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正向的,就是人们更加自由地袒露心扉、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网络十分确切无误地呈现学生真实的思想转态,针对性强,有的放矢,迅速提升网络成瘾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对策三:开辟绿色通道与红色网站。高校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学生进行线上咨询、辅导,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防控与未然。此外,中心网站上应当建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栏目,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的机制,特别是那些不愿到现场求医问药但又想获取心理救助的学生,提供绿色通道。同时,中心网站应当成立“高职高专生网络成瘾救助站”,向患有网瘾的同学言明沉溺于网络的危害性,从专业化的角度提供心理咨询及援助策略,早发现、早防控、早治疗,将一切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他就像一个全天候的服务生,随叫随到,满足每个人个性化、定制化的需要,因此高职生上网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楚自己究竟想在网络上获取什么,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益的,要端正自身的上网态度,不能无休止的沉浸于网络世界之中。在心理辅导上,我们要学会寻找突破口,特别是人际沟通障碍是沉迷网络者的一个通病,痴迷网络的人应当学会寻找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使自身平衡。现实校园生活中的社团是精彩纷呈的,同样网上社团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线上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求医问诊、名家授课、视频点播、学生个性化定制化的社团网页,线下的时事新闻学习、文学陶冶、艺术表演等各种活动形式,这样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为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很多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思想。依托网络载体,大学生学习党的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全天候、实时化的学习效果更佳,有利于让那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更具备天然优势,丰富多样化的网络栏目,能有效解决网络价值观、方法论的困惑。

4结语

网络,充其量只是一个新媒体,它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对网络的掌控、分析、运用能力,必将决定着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变化程度。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想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结合的原则,才能快速、有效应对第四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作者:王厚兵 张伟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