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分析

[摘要]该研究提出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以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积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为指向,通过设计“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挫折教育、抵制诱惑”等七个主题的辅导单元,制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采用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式实施班级显性文化建设,构建积极班级文化,达到学制时间内全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同等条件入学的两个班级为对象,对其中一个班级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以一个完整学制时间为研究期限,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前后测比较、学业成绩比较、获奖情况比较等比较分析法,以证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是否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班级显性文化建设、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式进行积极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可以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提出一种全过程心理健康的途径。研究的理论目标积极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实证结论明显有效,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文化;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16~20岁之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引诱而产生价值体系偏差。在躯体趋向成熟、情感日渐丰富、成人意识日趋浓厚时,他们的心理是混乱与多变的,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迷茫”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三观”未立、自律差、学习无动力、个性自我、社交障碍等特征。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教师资源有限,往往很难全过程、全方位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在教学平台上放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或是对通过量表筛选出有心理疑似状况的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或是开一间心理咨询室坐等学生上门咨询,等等,日常心理教育明显偏少,更是无法满足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寻找一条实现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现在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思路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内因与社会外因两方面。对走出家庭还未走入社会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班级环境是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外因。所以建设积极健康、和谐愉悦的积极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进行长期、正向的影响与教育,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本研究笔者在两个平行班级中通过对其中一个班级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积极班级文化建设,运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前后测比较、学业成绩比较、获奖情况比较等数据比较分析,揭示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总结形成适合职业院校学情、具有推广价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三、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班级文化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显性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职业文化是职业院校的“隐性文化”。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方式、积极的理念,构建出积极健康、和谐愉悦的班级文化。

(一)积极班级显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物质文化是人们能够通过肉眼来观察到的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总和,是班级文化的硬件内容。外显的物质文化与学生接触范围广、时间长,能够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物质文化的建设,可以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可以作为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的建设平台,增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建设效果。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合理的物质文化是积极心理学教育平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组成可以从三个部分进行阐释:一是教室物质环境,包括桌椅座位的布置、黑板报、墙上资料等;二是宿舍物质文化;三是虚拟网络空间的物质文化。

1.积极教室物质环境建设实施策略积极教室物质环境应该是舒适的、符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布置的,都是通过硬件设施合理布置,可以使教室光线明亮,座椅摆放整齐,教室功能区划分科学合理。可以在教室黑板报或墙上轮换贴上名人警句、模范校友职业发展成功路线展示、班级先进事迹公示、班级班规公示等。

2.积极宿舍物质文化建设实施策略积极宿舍物质文化应该是整洁、舒适、明亮的,宿舍布置班级寝室卫生先进争章、模范校友职业发展成功路线展示以及个性化布置设计等营造积极氛围。

3.积极虚拟网络空间的物质文化建设实施策略对于班主任,虚拟网络空间主要指的是QQ或微信群,要时刻关注微信群的舆论导向,合理利用线上途径,播撒积极理念,主要手段有专业动态分享、好的网络课程分享、好书分享、心理健康小测验等。

(二)积极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以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职业文化为建设内容,以积极班级文化的积极健康、和谐愉悦两个维度为指向,涉及学生生活、学习、人格、生涯和生命教育,设计“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挫折教育、抵制诱惑”等七个主题的辅导单元制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围绕上述七个主题设计三个类别共十三个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单元。第一类是团体辅导开始、结束相对固定,活动目标时间特征明显的活动单元,如“第一单元:我们的班级”“第十三单元:珍重再见”。第二类是有明确积极品质特性培养的活动单元,如“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第三单元:生涯大探索”“第四单元:职业金字塔”“第五单元:我要成为时间的主人”“第六单元:自信百宝箱”“第七单元:积累人际资源”“第十单元:做情绪的主人”“第十一单元:直面挫折”“第十二单元:远离网络不良诱惑”。该类活动单元,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视情况增加某项积极品质特性培养,需要时增加开展活动。第三类是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积极品质特性培养为辅的通用活动单元,如“第八单元:欢乐出游”“第九单元:一起过节”。该类活动单元,可以依据节日、学生意愿或班主任要求多次实施,该类活动单元灵活多变,可以是纯粹的积极情绪体验活动项目,也可以是积极情绪体验加积极品质特性培养相结合方式活动。

四、分析结果

(一)两班入校时心理健康比较

两个平行班级在入校时UPI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950,P=0.954>0.05)。表明入校时作为研究对象的两班级心理健康状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实验对象。

(二)心理健康(UPI)后侧结果分析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后测UPI总分无显著差异(t=-1.019,P=0.312>0.05)。但实验班团体实验前后测UPI总分显著差异(t=-2.688,P=0.011>0.05),均值减小,心理健康水平向好。对照班实验前后测UPI总分无显著差异(t=-2.005,P=0.053>0.05)。表明积极心理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三)毕业前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在本次关于班级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把所要调查和各个情况分块进行设计和调查。针对这次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原始数据的人工分析,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实验班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班级文化对自身影响的认识明显都比参照班要好得多。

(四)学业成绩结果分析

两个平行班级在学业完成后学业成绩换算成总绩点存在显著性差异(t=-2.100,P=-0.038<0.05),实验班总绩点均值大于对照班均值,表明积极心理学干预对实验班学业成绩的作用是积极的。

(五)获奖情况比较

从两个平行班级在学业完成后汇总其所获集体荣誉看,实验班明显表现更积极,获两次校级先进集体称号,对照班未获得相关荣誉。(六)结果讨论通过以上数据总结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总分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别其实不大,实验前的两组具有同质性。

2.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总分上反映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实验后UPI总分显著差异,表明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3.《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对班级文化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4.在《学业成绩》中总绩点总分P值小于0.05,结果显示总绩点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对实验班学业成绩的作用是积极的。

5.实验班明显表现更积极向上,班风、学风明显更好,三年在校学习中有两年获校级先进集体称号,比对照班明显优秀。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班级显性文化建设,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式进行积极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可以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论文研究的理论目标积极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实证结论明显有效,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建虎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