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论文

高校信息化建设行政管理论文

一、信息化与高校行政管理

(一)信息化信息化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学者TadaoUmesao于1963年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的,“信息化是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通讯现代化着眼于信息的快捷传递,计算机化侧重于信息的有效整理再分配,行为合理化才是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二)高校行政管理高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科研。在这三要素之中,行政管理是基础,教育和科研是目的。行政管理对于教育和科研而言,是辅助性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实现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学生和教职员工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组织活动。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与行政关系,即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功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即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分配的关系;三是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结构和管理创新的关系。

(三)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在我国,信息化一直被认为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人们将信息化作为高效管理的手段,但对其行为合理化的最终目标则避之不谈。这种观点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笔者认为,当今社会是全面信息化的社会,具体到高校而言,就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务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信息化、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化等。高校建设的全面信息化,最终通过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来协调学术和行政关系,完善行政管理部门功能设置,调整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结构,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合理化。

二、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在通讯现代化和计算机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步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校园网络,学生宿舍、教学科研和楼宇管理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比例达到了16.7%;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同时,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和“大学数字博物馆”。另外,在高校教学方面,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得到了普及。而且,高等学校电子校务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基本上都建立了学校主页。

(二)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首先,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下,知识、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我国,目前已有85%的高校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等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但是,其中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校务信息化的高校不到30%,建立了集成、统一的校级行政管理信息平台的仅有8.9%。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其次,重视网络硬件,忽视信息共享。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急功近利,大量购置计算机的网络信息化设备。然而,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投入比较有限,造成在信息化平台上信息元彼此独立、相互封闭,信息数据难以在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现高度共享,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再次,对信息化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校方参与建设人员对数字校园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潮流,兴建了许多面子工程、献礼工程。表面上符合了高校建设的发展趋势,但实际上却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最后,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在实现行政管理合理化方面也收效甚微。高校行政管理是一种服务性管理行为,监管机制缺失容易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的职务犯罪频发,财务管理、高考招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校办产业管理等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

三、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行政管理手段的网络化、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最终实现行政管理的阳光化和合理化。结合前述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通过完善信息网络设施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统筹网络硬件和信息共享,在加快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设施,却迟迟没有建立一个明确的领导管理机构。这是因为高校行政管理本身也存在着“多头执政,多头管理”,其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遍立的现象。所以,加快建立集成、统一的校级行政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以全局观念统领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涵盖人、事、财、物等方面的管理,行政管理信息化应从全局着眼,统筹各方的信息化。首先,要坚持全员参与。信息化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高校的其他部门、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群体,这就意味着,高校整体一盘棋,各方人员都要立足于全局,积极参与和调整适应信息化,真正受益于信息化。在此过程中,高校的管理理念和业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要做到因事而异。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行为合理化。信息化建设本身是要支付一定成本的,而且其投入不是一次性的。除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信息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也要及时跟上,紧接着是人员培训和系统维护。一段时间后,软硬件需要更新,人员需要再培训,这种循环性投入成本相当高,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边际收益的大小,做到因事而异,进而保证正常利润来维持有效运转。最后,要做到因时而异。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去选择信息化侧重方向。对于大规模的高校来说,其自身拥有IT部门以及一定的软硬件研发制造能力,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实现信息化。而自身研发能力一般,特别是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的高校,则可以把有关项目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同时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信息化程序。

第三,要以制度化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CIO体制一直备受推崇。CIO(信息主管)是英文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简称,也译作首席信息官或信息总监。一般来说,所谓CIO,是指负责处理与组织中的信息技术系统相关的各方面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我国高校,CIO角色是由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来承担的。以华侨大学为例,华侨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机构,由副校长担任组长,下设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负责相关决策的具体执行、项目经费预算以及指导各职能部门的建设;同时,该处下设综合办公室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此外,还建立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小组。由副校长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可以创造性地协调大学各部门、院系的相关工作,极大地推动学校的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高校行政管理决策层直接牵头,参与和组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提高了信息化决策的层次,可以打破部门壁垒,破除“信息孤岛”,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第四,要以阳光化、合理化考量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最终是以高校的人、事、财、物管理的高效化、配置的公平合理化为衡量标准的。换言之,信息化本身也就是对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的合理运用的一种内在要求。同时,信息化的高度共享的特质,也极大地实现了高校行政管理的阳光化。一直以来,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行政管理处于权力真空状态,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可调配的资源明显增加,参与市场经济也越来越频繁,这些因素都成为各种腐败和职务犯罪滋生的土壤。根据有关报道,2014年4月以来,截至10月13日,在6个多月的时间内,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贪官191人,平均每天都有1名厅局级以上贪官被查处。其中高校职务犯罪人数达15人之多,占总人数的7.9%。涉案高校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担任所在高校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的占大多数。为加强高校反腐建设,必须抓好高校招生、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其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因为信息化本身就以信息公开共享为手段,追求合理化、阳光化。

四、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快高校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杠杆。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的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程度也还比较低,距离最终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合理、阳光配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不断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高校的人、事、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林阳灿单位:华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