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分析

一高职校际专业集群建设要系统衔接、智力支撑中原经济区发展链

高等职业教育担当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术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在中原经济区产业链的发展中,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中原经济区发展链条与高职校际专业集群智力链的衔接,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个宏大的中原经济区发展链的人才需求,建设高职校际专业集群,才能更好地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链的智力支撑。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高技术应用人才,其职业能力对应产业群、城市群的发展和提升,是中原经济区的集聚效应、规模效益、优势互补、整体效应、综合竞争力得以形成的人力资源基础。高职校际专业集群的建设发展,从系统优化、规模整合、资源配置方面,与中原经济区产业链联接,可以规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制约作用。依据高职教产合作协会建设发展平台,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需求衔接。它克服了校内专业集群与中原经济区对应、衔接的局限,信息的判断更准确,对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更有量化的定位,对应市场的能力更强。高技术人才培养中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使校际专业集群得以和中原经济区系统衔接,作为城市群产业群发展的智力支撑得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相协调、相融合。作为大区域经济内的校际专业集群,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形成的合力,是一个高等职业院校内的专业集群无法比拟的。在智力支撑上,人才质量要比一个高职院校内的专业集群培养得更高,能力也会更强。

二、病职校际专业集群建设要使集群效应最大化

产业群的发展,使产业的集聚、融合、产业系统更加优化,也使产业链的发展得以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原经济区产生的集群效应也更充分。高职校际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对应城市群、产业群的建设发展,使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沿着产业链、智力链集群发展轨迹演进、提升和持续,使高职校际专业集群内的专业培养结构对应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对应中原经济区产业企业的企业岗位、职业技术标准,从而使校际专业集群效应最大化。

三、外部规模经济

一个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校内教学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水平,与其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对区域经济、产业群职业结构状况、人才市◎文/郑哲场需求的把握准确度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表明,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近几年在教师资源提升、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课程改革方面有很大进展,但在对区域经济、城市产业群、人才需求结构把握方面需提高。高职校际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解决高职院校办学外部不经济、信息的过滤和判断不;隹确问题。建设高职校际专业集群,就是要通过高职教产合作协会这个发展平台,实现与中原经济区发展信息的对接。一个大区域经济内的城市群,其高等职业院校地理位置集中,信息沟通快,资源流动便捷。建立校际专业集群建设、改革、发展的平台,形成集群运行发展机制,使一个城市群区域经济内的高职院校专业和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链对接。校企在中原经济区发展架构内合作,实行教产合作、产学研结合,这样就能更好地过滤、判断信息,形成产业链和智力链结构认同、价值认同、供求均衡,从中原经济区所需要的人才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出发,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校际专业集群的建设发展架构,达到外部经济。

四、优势可补,实现溢出效应

依托高职教产合作协会这个平台,高职校际专业集群内的各高职院校专业,在系统内流动、开放、交流机制形成的前提下,使教师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与中原经济区对应。高职院校教师可到中原经济区内另一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其产学研是处在融合状态的,这一高职院校教师把自已学校的职业教育价值观、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技术经验和研究,与所在流动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价值观融合,共升为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高职教育价值理念。通过这种对接,管理和教学的优势会得到互补。溢出效应的产生,将使整个校际专业集群成为受益者。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人才和中原经济区对接得更有效,高职院校对市场的人才需求信息把握得更准确,对高职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质量会更高。

五、学习机制,挤压效应

在高职校际专业集群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在系统开放和流动机制下,教师资源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信息交流是持续的,这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知识的交流和融合,由此,产生这种交流、融合、学习、共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方法、学生实践技术能力培养的学习机制,从而也产生了挤压效应,集群内某一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创新,会带动集群内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创新,使校际专业集群具有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集群专业达到共升、共荣的多赢局面。

六、职校际专业建设要使资源配置达到高效

高职院校校际专业集群内教师资源的流动配置,可使某一高职院校内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资源效益发挥到集群内其他多个院校,从而使高职校际专业集群内的同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技术等多方受益,对整个校际专业集群内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这种交流机制的形成和演进,也可使整个校际专业集群内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和带领,也突破了原来单一院校内一个专业内的教育价值熏陶和技术引导,在校际专业集群内,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文化传承、伦理示范、知识拓展上的引领,可使新教师在一个更广的平台上发展提高。专业集群内的高职学生,在教师资源流动机制下,职业能力得到更大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是持续的高职校际专业集群系统开放和交流机制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课程项目、实训模式、项目化教学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将在整个集群内全方位实施,从而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得以全方位推进。这种改革的推进和经验的推广、问题的争鸣和探究全方位展开,对集群内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专业教师资源结构和学生职业能力结构的优化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会持续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对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形成共识,形成校际专业集群中教师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使专业集群内高职学生的职业学习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不断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