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美术教育现状探究

高校美术教育现状探究

一、对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思考

(一)盲目扩大教育规模

美术作为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象征,其发展较为缓慢,需要由高质量的人才来推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这一小规模领域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推向了更大的平台。此外,扩招还会降低学生的入学门槛,学生通过美术班的突击训练便可以达到升学目的,而专业考试内容的模式化,专业成绩的过分关注,也使得文化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此一来,定会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不断下降,社会需求越来越得不到满足。

(二)重专业,轻文化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整体素质偏低,即专业课很优秀,但文化课往往不尽人意。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入学目的,不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需要什么样的美术人才,甚至对美术缺乏认识和感情,没有主动性,更没有那种用生命换取艺术的激情。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文化课的强调不够,考核不严格。学艺术除了要勤奋,还要投入,要培养一种对艺术的感情。但是当下美术院校的教学方法为学科制,各知识被切成块,学科之间不能相通。而美术作为一门学科,它并不是简单直接的应用,而是融合了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当下过分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而忽视文化课的弊端,必然会带来众多问题。专业能力只是一块敲门砖,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创作性情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所有这些又恰恰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培养。

(三)重技术,轻理论

重技术轻理论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绘画技能,而忽视了美术理论的教育。美术这门艺术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记录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需求。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提高和丰富表现技巧,为的是满足人类再现客观事物的需要。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将重技法作为不变的教育模式。但殊不知,美术艺术发展到今天,其技术问题早已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当下,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对美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再是检验艺术人才的唯一标准,所谓人才,还应具有新锐精神,具有对当代艺术精神的把握和洞察力以及将对社会、对生活、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转化为美术形式的能力。

(四)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着师资队伍不健全的现状。首先,结构较为单一化,一些高校由于扩招,由于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美术专业的泛滥,导致在招聘美术教师人才时,条件较低,仓促了事。其次,缺乏骨干型教师和美术学科的带头人,很多高校都只把具有美术经验的教师作为主力军,忽视了对一些教授、副教授的引进。第三,美术教师的队伍良莠不齐,教学理念较为落后,而且许多教师的文化修养、艺术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都还不够,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五)教育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个问题———教育管理模式刚性过硬,缺乏针对性和柔性因素,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上。毋庸置疑,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二、对高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控制招生规模,重视生源质量

艺术院校的扩招能引发教学质量、社会就业等诸多问题,但扩招也实为社会所需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要注意适度、合理的原则,盲目、大规模的扩招,一方面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品牌的消耗和浪费。另外,高校还要重视生源的质量,强调对生源的考核和筛选,防止学生随波逐流、没有目的的报考,为将来美术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当然,学校还要契合社会需求,除了对传统精英艺术人才的培养外,更要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和新型人才的开拓。

(二)调整并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对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打破以往教学结构不合理、专业课体系和内容陈旧、单一的弊端。增强课程内容丰富性,强调综合性课程与基本理论、技能的有效结合,强化基础、淡化专业,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制度。具体如下。第一,增加一些诸如西方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社会学、艺术创作心理等的人文修养方面的课程,实现专业与文化,技术与理论的均衡发展。并通过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文化素养,然后用一种更高的眼光来分析社会。第二,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如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设计专业。

(三)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美术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靠课程设置和新专业的开设,另一方面还要看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带头人来担当艺术骨干。因此,各高校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培养、选拔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中坚作用,和青年教师后劲足、实践能力强,适宜担当创作的主力军作用。当然,一支学科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性别比例协调的高素质美术师资队伍的建立,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限制师资队伍近亲繁殖的倾向,吸引一些在美术教育上有成就的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并邀请其参加教学、科研等工作,使编内编外达成互补。第二,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广大教师在良好的自我创造的心境下,进行创造和研究。第三,每年为教师创造一些外出进修、考察的机会,更新学术和思想,学会各种新型材料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强化专业优势。第四,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上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后,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四)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即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个性特色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具体措施和建议,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用真情实感的付出来培育这种个性意识。第二,学生要有自觉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个性表达方式的意识。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及审美层次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得,也并非一蹴而就能成。因此,它需要从大学阶段的一开始就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将具有个性特征的创作培养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去。以创作带动能力训练与培养,使他们在完善组织、建构完整作品的基础上,不断锤炼个性化艺术语言,明确自我价值的存在。

(五)增加课外活动

高校美术教育还应该增加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去,以增加美术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同时,各高校之间还应互相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在课外活动中,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地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适当加入民间美术的相关课程,通过民间艺术考察活动的开展,将地域文化精神融入到专业课中,以丰富高校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获得新生的力量。(本文来自于《黑河学刊》杂志。《黑河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莉君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