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工程类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高校工程类课程课堂教学研究

一、教与学的观念

高校不能仅“授之于鱼”,也不能满足于“授之于渔”,而应以培养健全心智,懂得“何以为渔”的社会人为目标。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课堂教学的宗旨。学生的学习观念同样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目的性,直接决定学习的观念和态度。一些学生功利色彩浓厚,自认为有用的课程学,没用的就不想学,要考的内容学,不考的不学。也有相当的学生由于缺乏理想和信念,或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应付的“无目的”状态,过一天算一天,平时懒散,考前突击;还有少量的学生因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而导致厌学,丧失目标,堕入“无目的”行列。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需要完成从“灌输式教学、被动学习”到“引导式教学、自主学习”的转变。如果在入学时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就容易产生茫然、空虚,导致游戏盛行、恋爱成风的局面。竺可桢校长曾经给大学新生提出过两个问题:第一、你到学校(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大一时期应加大引导,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对后续大学生活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

二、教学的内容

1.知识传授

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人才培养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及品德观念等方面。品德和观念是素质的核心内容,但在现有的教学体现中常常缺乏足够的重视。工程知识教育要处理好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实际需要的现实性的关系,以及知识的成熟性与动态发展性的关系。知识的现实性和完整性常常会发生矛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今后就业去向,构建适合的知识结构,处理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关系,讲授时既要依据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有选择有补充的进行讲解。工程知识随工程实践深入而丰富,课堂教学应,不断加以补充修改,把相对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引入课堂,探索研究性的内容可以放到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工程知识间联系密切,需要进行合理组织,而不是把知识点割裂开来,成为一盘散沙。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一课程,包括了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工艺规程、加工质量、机器装配等内容。单独讲解金属切削机床,内容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但如果按照产品制造这一主题进行考察,机床的作用十分清楚,就是提供运动及动力。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零件表面成形原理———机床运动———传动———结构的顺序进行讲解,由机床的运动引出机床的功能及其应用,由机床的传动及结构引出普通机床与精密机床及数控机床的区别。2.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从长远考虑,重点在三个方面。

1)获取知识的能力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校能教的知识十分有限,工作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应对各种挑战。这一点也正符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2)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科学生工作后面对大量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并力求完美。工程问题需要更多考虑实际问题,例如设计工件装夹用的夹具时,不仅要考虑加工质量,还要考虑制造成本、效率、操作方便性等问题。

3)与人合作的能力

工程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沟通是建立团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团队成员很好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其他成员的理解,共同推动创新。

3.品德观念培养

品德是立足社会的基础。作为一个社会人,需具备社会公德;作为职业人,需具备职业道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敬业是高校学生的基本品德,作为高层次人才,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航标,毋庸置疑,应当通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知识海洋的引航者,更要做学生人生之路的指路人;教师不仅要解学生知识之惑,更要解学生人生之惑。工程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直接来源于并服务于生产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有专业意识、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要用专业的眼光审视知识,从工程的角度去理解知识,按创新的原理去变通知识。

三、教学的实施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的规律,符合学生的特点,适合知识的表现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求索、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富有多样性和创造性,以启发创新思维和提高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研讨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开设带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设计策划、综合性作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程类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氛围,引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剖析。引导学生按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在实际环境中理解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展示,保证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能够顺利贯彻执行。教学手段各具特点,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教师风格合理使用。板书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逐渐淡化,但在知识的引导、公式推导方面,仍然不可替代。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情感交流。电子图片便捷、清晰,成为主要形式,但是一些简单图形,可以在黑板上边讲边画,更便于启发学生思维。模型和实物已更多的用计算机三维模型取代,但仍有少量的存在,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能够更加容易贴近生产实际,达到甚至超过现场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可以方便播放生产现场录像,让学生有置身其中之感,而且可以比现场观看更为清楚,可以方便地停放或重放,适合学生思考和教师分析讲解;计算机动画可以模拟工作原理,专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许多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得以生动逼真的展示,更好启发学生思维;虚拟仪器的运用使得实验搬入课堂成为可能,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网络教学为师生交流提供良好平台。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CAI课件制作时,CAI课件并非简单的将讲稿搬上屏幕,好的CAI课件应当是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内容、要求、特点,以及熟悉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特点的基础上,为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和获得预期效果,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一种展示。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可以克服工程类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的弱点,为课堂教学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师生互动

教学互动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师生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学习氛围、师生沟通、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良好的氛围是基础,顺畅的沟通是手段,教学效果是目的。

(1)营造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调动兴趣学习兴趣的调动,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关心或熟悉的事情讲起,少讲多思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唤起学生兴趣,不能采取哗众取宠方式,教师应适时引导提升,保持兴趣的持续性。蒋梦麟先生说过“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解放思想师生互动,首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要打消学生的顾虑,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提问题就是出风头的错误认识,也不要以为只有“高深”的问题才能提问,才显示提问水平。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适时多加鼓励。也可以将提问、质疑及教材找错等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给予适当的奖励。认真备课备课需要在讲授基本内容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使内容生动活现,使课堂互动更加轻松、愉快。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呈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师生沟通

教师个人魅力许多情况下,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讲的课程,在学生离校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不记得某个老师所教的内容,但会清楚记得讲课时的情景。个人魅力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语言分语音、语速、语调及内容,非语言因素包括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教师的人品。语言的幽默风趣,抑扬顿挫,手势的配合,眼神的交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语言的停顿是为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语调的变化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设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启发思维,更好掌握知识。疑问的设置应能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引导思维,启迪智慧。问题应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保护学生参与积极性。好的疑问应能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开放、发散地思考与探索,并启发学生去提出新的质疑。交流方式课堂语言的交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提问、答疑、讨论、评价、演示等等,形式多样,其次是眼神的交流,学生的眼神可以表示其听课的注意和理解程度,教师的眼神可以是一种关注、鼓励。网上交流可以看作是课堂交流的延伸。

四、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需要有高超的表现技法。工程类课程知识需要不断的提炼、更新,并通过生产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及深刻的理解。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才能形成自身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楼应侯贾志欣华顺明吴红兵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