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论文

1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开设现状调查分析

1.1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遵循“先基础,后应用”的模式。以某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例: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其公共必修课,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关应用课程(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笔者对该校168名五年制毕业生(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基本操作、专业操作)和计算机课程设置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1.1.1技能水平调查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了Windows操作、word操作(主要考核排版和表格制作)、excel操作(主要考核公式函数和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常用网络设置和应用以及财务软件操作(用友U8)。从测试的情况来看,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虽然这168名毕业生都已经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级,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却差强人意,特别是在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的操作上;另外,学生的专业软件操作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学生虽然在大三已经通过了财务软件的考试,但是实际软件操作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1.1.2计算机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课程满意度调查主要涉及到3个问题:(1)计算机课程对你的专业是否有用?(2)对自己的计算机技能是否满意?(3)对于你的专业,你觉得相关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是否合理,有哪些建议?第一个问题,学生均认为计算机课程对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求职时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企业考察的重点;第二问题,16%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技能,能熟练地操作相关财务软件;62%的学生表示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水平还行,但是对于word的高级应用、excel中跟财务管理有关的操作掌握不过关,财务软件虽然学习过,但对其操作流程不是很清楚,在实习时遇到的财务操作问题与平时课堂学习内容联系不起来;还有22%的学生表示学过就忘,除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其他基本上不会操作;第三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计算机的相关课程太少,没有连续性,跟具体的工作联系不大,部分学生提出希望能够学习一些非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如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等)。

1.2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以上的调查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些数据基本上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效果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课程体系单一,缺少多元化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缺少多元化。

(1)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大多数的学校忽略了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距,统一安排课程学时、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计算机课程设置缺少延续性。很多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安排具有随意性,忽略了计算机技能训练的延续性;

(3)计算机课程设置缺少选择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没有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联系起来,除了计算机基础和专业相关课程,很多学生还希望学习到一些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如图片处理、视频编辑、音频剪辑、动画制作等实用软件。

1.2.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1)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少主动性。目前多数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还是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反复练习的模式。这种被动式的学习过程虽然见效快,但是它的可持续效果非常糟糕,学生缺少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已掌握的技能很容易丢失遗忘。

(2)教学内容陈旧,缺少专业针对性。授课中很多例题的选择都脱离了专业实际,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无法灵活应用。

(3)教学目标单一,缺少实用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考核都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依据,致使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只讲授考纲中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1.2.3考核体系单一,缺乏有效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以上机为主,综合平时表现得到最终成绩。但是很少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力。

2高职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措施

2.1课程体系多元化

2.1.1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基础,依据专业应用需要设置计算机课程在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技能为切入点,采用多模块、多层次的渐进式教育模式,构建可持续的课程体系。

2.1.2以学生需求为主,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除专业培养计划内的计算机必修课程外,根据学生职业和兴趣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如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等)和实用技能培训课程(计算机软硬件排障、计算机网络)等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1.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专用软件选修课程高职学生是技能型人才,学校在课程选择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行业专用软件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最新专业技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2教学方式多元化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进行多元化教学。项目化课程以专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围绕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考核体系多元化课程的考核方案也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课程的评价应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跟随课堂”及“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实施。考核内容可以包括:

(1)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项目过程考核:按照项目的进展分模块考核,打分的依据主要包括学生在项目中角色、工作量、成果、团队评价等;

(3)综合项目考核:在课堂学习结束后,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完成综合项目,根据学生表现评分;

(4)期末考核。可采用笔试、上机考试等。这些项目的分值比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总之,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关系到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计算机课程的的多元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朝着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黄晨单位:张家港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