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学下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探究

教育学下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探究

摘要:教学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任务。高校教学管理是协调和稳定教学秩序、调动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基于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交融视角,多学科地思考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教育学;管理学;法学;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教育

对国家民族、家庭父母、人本身而言,都是重中之重。教育是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使学生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教育学奠基人夸美纽斯早在17世纪,就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教学管理问题。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也较早讨论了教学管理问题。随着人们对高校教学质量关注程度的逐渐提高,伴随着国家对教学质量重视程度的增加,加强教学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学者对教学管理的研究热情也十分高涨。

一、突破单一学科视角进行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管理是一个大系统,教学管理是它的一个子系统。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进而为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学秩序的稳定维护、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积极调动提供保障,并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从单一学科视角研究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显然受到研究视角的限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交融视角对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进行研究,有利于拓宽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研究的视野,将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理念融入高校教学管理当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与质量,增强高校教学管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二、基于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交融视角进行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场域中,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呼声,反映出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提高教育质量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教学管理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管理,是管理主体通过适当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手段对教学发挥影响作用的活动总和,其本身源自克制人性和促进人性完满的需要,其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促进教育规范和立德树人。人的大脑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它是能够对外部的刺激做出最精密的反应。教学管理规范化就是要规范性、教育性和管理性兼具,既注重内在性的“自律”观念又注重外在性的“他律”要求,达到教学教得透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造学生的品格,激起学生思想活力和火花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借助树木来认识树林。

三、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一)掌握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设计的核心要义

合理的管理制度系统能够促进人的价值偏好、行为方式和多层需要的满足,而人需要的满足和价值观的积极变化又会促进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宏观方面主要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制度、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制度,在每一个方面又包括相关的多个具体的制度安排,能够为教学行为提供价值评判的标准、实践的行为框架和绩效考核的标准,因此,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保障教学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目标。为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管理目标,就必须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连续性、统一性、系统性、合理性、可行性、社会性,促使师生对教学管理制度产生自觉认同感,支持和服从教学管理,将自身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发挥有限的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最终使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优势内容积淀形成制度育人的灵魂——制度文化。为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其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宏观政策法规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国家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宏观政策法规的具体化;为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连续性、统一性、系统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高校管理者管理理念、制度理念必须具有全局性、超前性和先进性,尤其要克服“官本”管理文化传统的影响,保障师生正当权益,体现学校高层对基层教师的尊重与关爱,营造积极的教育共同体文化,提升教学管理措施和制度的亲和力,形成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相互衔接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为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社会性,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既要体现国家、用人单位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期待,又要体现学生对自身成长成才、家长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期待,同时,还要促进优化教学管理反馈机制,提高教学水平。

(二)引导并强化教师的专业性

高校教师具有从教必须具备的学历和教师资格等基本条件,但是这些基本条件只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教师应具有与医生和律师同样的专业实务能力,高校教学管理活动应积极引导并强化教师与医生和律师同样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的专业性和学科专业能力的专业性。学科专业能力的专业性不仅包括学术能力等,还应包括相关职业资格,如:法学教师应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应具有专利职业资格。又由于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惊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专业性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中要以提高涵盖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能力的专业能力素养为重点,以课堂观摩、工作业绩等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动态的多元评价,引导教师提升其专业性。

(三)培育管理者的敬业精神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敬业精神的核心就是无私奉献意识。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是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一棵树,唯有深深植根于地下,才有枝繁叶茂的可能;一个人,唯有在自己的领域内爱岗敬业、不断钻研、深入探究,才能摆脱平庸。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强烈的立业意识、执著的职业信念、勤勉的从业态度、不倦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畏的职业精神,把育人作为事业干,把事业作为使命干。例如,及时了解掌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育人为主线,高效深度地解决相关问题,纠正教学管理不合理之处,增强师生对教学管理的认可度,促进将教学管理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四)强化管理者具有多学科管理理念与视野

与其他管理类型相比较而言,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管理者应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管理理念,多学科的管理视野。教育学是系统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法学是系统研究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如果管理者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管理理念与视野,就能够借助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理论,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思考教学管理问题,实现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的融会贯通,对教学管理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促进教学管理高效有序,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管理者的专业背景肯定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对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学科视野进行拓展,以培育专家型、学者型管理者为重点,加强对管理者管理综合能力的培训,提升管理者的复合型视野和感知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使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具有跨界特性。除此之外,还需要聚智聚力,形成问题研究机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科视野的管理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观点碰撞,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启示的共振效应,促进对存在问题全面深刻的认识,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五)搭建诊所式服务平台

高校应具有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和二级学院(系、部)基于其学科特点的差异化的教学管理。对于出现的各具学科特点的个性化教学管理难点问题,仅仅依靠管理者具有多学科管理理念与视野是不够的,这为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教学管理行政职能部门牵头,依托二级学院(系、部)建立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教师组成的专家库,搭建诊所式服务平台,实施“预约+分诊”服务,精准定位服务专家和时间安排,由教育学、管理学和法学等资深专业人士答疑解惑教学管理中的疑难或跨学科问题,提供优质便捷的专家服务,有效打通规范管理“最后一公里”。

四、结束语

人才培养是高校首要和最重要的使命,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凸显和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主要途径。重视高校教学质量除了回应时代的要求、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反映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应是深深植根于高校及其教师心灵深处的认识。提升教学管理品质,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应是高校重中之重的“必修课”。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高校更应规范教学管理,坚持服务与教导相统一、他律与自律相统一、规范与价值相统一,积极提升教学管理效果,实现就事深挖本质、剖析根源、促效提质,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杨兴林.现代大学治理问题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196.

[2]郭建鹏.翻转课堂与高校教学创新[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1-2.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10-11.

[4]张东.德性与理性: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221-228.

作者:孙炜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法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