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探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探析

国家督学罗崇敏提出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理念是在审视社会现状、反思现代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儿童学会生活,使他们安全地生活、有爱心地生活。“三生教育”理念倡导儿童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与“三生教育”理念具有一致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理念的策略。

一、挖掘课程内容,整合“三生教育”资源

没有教育素材,“三生教育”活动将难以开展,“三生教育”理念也将难以落实。“三生教育”涵盖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三生教育”素材。教师只要善于挖掘与整合,就可以开发出“三生教育”资源。笔者全面梳理了一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三生教育”的内容较多,如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有“我和大自然”“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安全护我成长”等,和生存教育相关的内容有“当冲突发生”“家中的安全与健康”“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等,与“生活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班级生活有规则”“我们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靠大家”等。“三生教育”的内容要素不是分散的,而是有机融合的,有时一个教学材料具有三种教育价值。例如,在教学“安全护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可以进行生存教育,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可以进行生活教育,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学会安全地生活。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三生教育”实效

新课程标准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实践体验、理解感悟,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情境能激发情感,促进认知,笔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用形象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笔者还采取实践体验的策略,给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让他们与同伴合作交流,掌握安全知识、生存技能等。例如,在教学《生命最宝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笔者组织学生参加“负重体验”活动,让学生将沉重的书包挂在胸前,体验孕期妈妈的感受。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从而会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再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中》一课时,笔者不仅给学生讲了防溺水、防火灾的知识和方法,而且模拟了情境,让他们亲手使用灭火器灭火,帮助他们掌握灭火等生存技能。

三、拓展课堂时空,拓宽“三生教育”渠道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三生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三生教育”应当是一种养成教育、行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将其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这就要求“三生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他们走进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中,接受洗礼,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例如,保护和珍惜生态环境是生存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生态环境知识,掌握保护环境的方法,还要将所学的知识、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教师要拓展课堂教学时空,拓宽“三生教育”渠道。在教学《我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使用塑料制品的情况,并组织学生到垃圾处理站参观塑料制品的处理过程。学生认识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后,提出了“减塑”妙招,设计了环保方案。于是,生活、社会成了生存教育的第二课堂,能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拓展到课后,从而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

作者:陈敏敏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