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校能力分层式钢琴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能力分层式钢琴教学研究

一、“能力分层”要坚持学生自主自愿与教师观察、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能力分层”要有科学依据,即客观的钢琴音乐基础知识测试以及由若干教师组成考委会进行的钢琴基本技能入学摸底考试。通过这些测试的开展,再加上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观察,共同构成“能力分层”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钢琴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阐述“能力分层”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对“能力分层”的见解。最后,在综合考虑师生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能力分层”,尽可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意愿,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二、“能力分层”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显性的“走班制”能力分层在客观上较为明显地展示了学生之间的钢琴能力差异,因而在钢琴教学实践中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除了师生之间的谈心、交流外,最为有效的心理疏导莫过于日常的学业评价。比如,针对分到C层(基础较差、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努力发现他们在钢琴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少挑剔”的学业评价方式激发并维持其学习钢琴音乐的兴趣。对于分在A层(基础最好、进度最快)的学生,要注意纠正其可能潜在的骄傲心理。

三“、能力分层”要实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

意即“能力分层”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在分层之后钢琴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进步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比如,A层学生如果出现跟不上总体学习进度的情况,则可在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将其调入B层(基础较好、进度较快);反之,如果B层有学生进步较快,已超出本层学习进度计划,则可以尝试将其调入A层,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这样一来,在学生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使学生积极、努力学习钢琴音乐、热爱钢琴。另外,“能力分层”在日常钢琴授课中也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比如,迫于高职院校钢琴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小组课”已成为当前高职钢琴教学开展的重要组织模式之一。通常来说,“小组课”当中结为一组的成员同属于一个学习层级的学生。但有时也可以采取A组与B组学生混合结组,或B组与C组学生混合结组的方式展开“小组课”教学。这样一来,上一层级钢琴能力较好的学生就有可能在共同学习中,为下一层级的后进生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而钢琴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借此平台听辨钢琴基础较好的学生所弹奏的钢琴音准、音色,以便更全面地观察他们的钢琴弹奏方法。由于高职院校的钢琴专业学生都属于同龄人,模仿同龄人的钢琴学习行为对于钢琴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效果更好一些。这样一来,能够形成“先进带后进,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促进学生进步。

四、钢琴教师要在“能力分层”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是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之后必然面临的岗位要求。因而,在高职院校钢琴“能力分层”教学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尤为重要。具体来说,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四手联弹、轮奏、齐奏、接力奏等多种演奏方式,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的默契能力。这种合作式的钢琴教学,尤其适合钢琴“小组课”组织模式。教师可以鼓励在相同层级的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演奏,也可以在不同层级的学生之间开展。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在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取长补短,在“与众乐乐”当中“寓教于乐”。总的来说,高职院校钢琴专业的“能力分层”教学是现今钢琴教学中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能力分层”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高职院校钢琴人才的全面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只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注重心理疏导和教学中的灵活组织,一定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这种教学组织模式对于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瑜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