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的教育管理数字化探讨

高校的教育管理数字化探讨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领导缺乏足够重视与支持,信息化管理方向不够明确较多高校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对于信息化内涵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构建了信息化工作小组或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但由于缺失教育理念、资金、政策的支持,致使信息化管理计划难于落实。一部分高校将教育管理信息化等同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混淆了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核心,重教学,轻管理。一些高校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机构组建、人事安排上不能落实到位,并未形成系统、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

(二)资源、系统之间不能高效集成,出现信息应用孤岛宏观上教育部门没有制定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策略,大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缺失统一认证平台和规划,各高校都具备自己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采用的系统软件不尽相同,数据信息和标准要求也不能统一,便形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孤岛,同时各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相互传导与协调,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此外,大多数高校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尚未构建统一认证平台,统一认证平台能提供统一、全面的系统界面,是数字信息化资源的总入口,用户通过严格认证后便可得到与自身身份相符合的全方位服务,然而一些高校对这些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和改进,并不能与统一认证平台实现高效的无缝对接,尚未建成学校统一的数据存储、数据交换、身份认证等基础管理中心,致使高校中应用系统数据精准度低、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信息服务效率低,继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应用孤岛。

(三)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教育信息化管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传统教育管理方式而言,教育信息化管理对于师资队伍的知识基础、信息资源应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与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捕捉信息、分析加工信息、存储删除信息以及刷新创造信息的能力,完全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有效利用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然而,在我国高校当前的师资队伍中,教师所具备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处理能力及信息化综合素质都较为薄弱,根本无法满足于现代化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需求。

二、强化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化策略

(一)领导应足够重视,建立信息化机构负责制不断实施和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也是保障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手段。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倘若缺乏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和有力支持,那么就达不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和配合,信息化管理将很难顺利开展和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和决策者的管理理念、信息化机构设置与重组、人员编排与优化等要点问题,这就需要倾力构建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对于教育信息化管理具有决策力的重要机构,以实现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与通力合作,发挥不同部门自身应有的重要作用。由此,应建立信息化机构负责制,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谋划、构建及实施,以实现信息化资源对于高校教育管理的彻底改造。

(二)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目标,科学制定管理规划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度渗透,整体规划和部署了未来十年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工作。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应坚持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指引导向,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地方各级教育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规划。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总体规划及各级教育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各高校须制定出完全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信息规划,实现信息化教学设施构建、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有力支持。各高校应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网站,大力开发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于教学、教育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及时、高效、完善处理,以完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中查询难、传递难、效率低的重重难题。

(三)有效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教育信息化管理软件必须以校园网络为依托,校园网络设施的无障碍运行及安全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管理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当前看来,影响校园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就是网络安全问题,虽然在进行软件系统、网络系统的构建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然而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几乎较少投入资金,对于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上侧重于杀毒和防御,不能对于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更未制定相关的风险应急预案机制。各高校进行校园网络建设中应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做好网络系统的防病毒、反攻击等信息安全管理,同时应抓好存储安全、使用安全、安全认证等安全问题。实现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倾力抓好以下几点措施:第一,保障网络安全管理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的不间断性,并引进和聘用计算机、网络高级管理人才,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并有效制定风险应急预案。第二,有效构建网络安全管理中心,由计算机专业人才专门负责校园网络建设、管理、维护以及安全预防、应急措施的研究与制定。第三,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范围广、工作程序繁杂,要确保整个系统健康、高效运转,做好人员的明确分工及各司其职,以确保数据信息存储、数据信息维护、数据信息更新等信息化功能高效、完善地发挥。

(四)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各高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资金、技术、人才是确保信息化管理得以正常实施的重要基础因素,其中人才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各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管理人员,第一种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员,第二种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和管理的教学、教育管理人员,这两种类型管理人员是教育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管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团队建设,注重对于信息化建设、维护与管理团队,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培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培训,讲解一些关于信息化技术维护、管理、使用中的具体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无障碍运行。

(五)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管理评价体系当前各高校拥有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完全与过去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配套,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同样也需要具备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管理体系,以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客观、高效评价。为了推进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亟需构建一套与教育信息化管理完全配套的新型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将信息化技术教育实施水平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有效结合,将信息化教育实施质量水平与院系整体评估有效结合,同时也可将信息化技术教育质量与职称评聘有效结合起来。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蕴含了对于基础设施、信息化技术、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人员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综上而论

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不单纯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在各高校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应完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依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管理目标,不仅满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息化趋势,还切实推进了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进行,同时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切实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综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先决条件。

作者:黄炎磊叶青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