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高校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一、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受制于相关指导思想,导致高校道德教育方式和渠道的单一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如何将道德教育与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进行结合重视不够;其二,侧重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道德教育,而对如何将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的关注度不够;其三,侧重于发挥专职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而对如何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作用重视不够;其四,侧重于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表层作用,而对其深层次作用的开发和利用度不够。这些问题实际上体现了道德教育本位观,高校道德教育并未获得应有的学科地位。

(二)偏重理论灌输,忽视对教育对象进行精神层面的说服当今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然而,目前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并未随社会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渠道主要包括思

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比较空洞,忽视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且课程缺乏针对性,授课教师只顾自说自话,并未提供相关实践渠道,从而导致高校道德教育止步于形式,而未发挥实际作用。虽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使用多媒体,但多数教师的课件并无新意,只是将板书搬到多媒体上。此外,高校道德教育方式落后、形式单一,只采用常规的诸如讲座、谈心、座谈会等形式,难以实现对教育对象进行精神层面的说服。

(三)教育方式与时代要求脱节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文化观念也处在碰撞和融合阶段。多元文化强调文化主体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重,从他们的年龄情况和成长经历看,大多成长在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这些因素使传统高校道德教育侧重强调集体利益的特征遭遇现实危机。与此同时,传统高校道德教育多采取单方面的强制性灌输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与当代大学生强调个体和个性彰显的特征不相适应。此外,传统高校道德教育中的片面性问题也非常突出,运用单一的考评标准对道德教育进行量化本身就存在弊端。(四)单方面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被忽视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成为适应社会并能够有所作为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顺应实际情况的变化,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多方面的工作能力。然而,目前多数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只是单方面强调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而忽视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使其难以应对变化发展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

二、改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自身建设

首先,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存在于德、智、体“三位一体”的结构中。因此,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将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党政两张皮”的问题提供保障。一方面,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对道德教育工作加强领导,这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方面的领导,例如,党组织统一决策和部署道德教育工作,讨论并决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大原则性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领导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使校长和其他行政机构担负起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责任,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并在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予以落实。其次,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高素质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是做好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时代精神背景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不具备真才实学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无法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方面的指导。具体来说,其一,对于现有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努力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其二,在招聘新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时,应把好政治素质关和业务素质关,从而保证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具备高水平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二)通过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传统的道德教育重视课堂的作用,忽视道德实践活动。事实上,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切实体悟到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使其能够外化为实际行动。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同样,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并提高自身道德水平。高校通过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道德教育,既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切身参与实践活动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又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将这种体会融入到个人生活中,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力量。高校道德教育应鼓励大学生通过“进基层”、“进社区”等方式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树立责任感和务实精神,并从中体会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此外,感恩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感恩教育,向学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社会中的人和事,并勇于承担责任。

(三)全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和专业课的渗透性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牢固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引方向,也是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人才的思想基础。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主导性,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传统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成长为时代精神的传承者、开拓者和建设者。高校专业课同样可以在道德教育工作中发挥渗透作用,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育人的职责,将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并渗透到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例如,可以将学科发展史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进行结合,以此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并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爱国热情、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结语

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长期性且需要时常更新的课题,道德教育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调整。高校道德教育的生命力体现在时刻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并及时应对时代环境变化提出的挑战。在我国不断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建设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是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及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高校应将道德教育工作置于其应有的地位,将重视道德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首要任务。同时,高校道德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将其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途径,并时刻针对社会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开拓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王军李园园富苏苏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