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中级论文

护理中级论文范文精选

护理中级论文

护理中级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酒精中毒病人118例,男109例,女9例;年龄18岁~57岁(35.5岁±2.5岁)。轻者表现为语无伦次、头痛、呕吐、情绪不稳定、步态蹒跚。严重者表现为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跳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瞳孔散大、呼吸缓慢且存在鼾声、呕吐液咖啡样、大小便失禁、抽搐等。其中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病人36例,所有病人均存在过量饮酒史,且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规定的急性酒精中毒判断标准,排除肝肾等重大疾病以及颅内病变病人。

1.2急救及护理要点

1.2.1降低酒精吸收量病人酗酒1h后未出现呕吐,则需给予催吐及洗胃处理,以降低病人对酒精的吸收量。若病人意识清醒且能够配合者则给予催吐处理,嘱病人适量饮用温开水,以压舌板刺激其咽喉促进呕吐。如果催吐效果不够理想,可使用温盐水+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洗胃时插管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病人消化道黏膜损伤,且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以及呼吸变化情况。洗胃病人要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尤其是关注其是否存在口唇发绀或者是呼吸逐渐减弱情况,避免洗胃液或胃管误入气管导致病人窒息。仔细查看洗胃液的状态及颜色,避免因胃出血加重病人的病情。存在消化道出血史病人严禁洗胃,密切关注病人是否存在腹痛等。

1.2.2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若病人无显著呕吐,嘱其取平卧位,且将头偏向于一侧。若病人呕吐严重,意识不清,则取侧卧位,对其口腔、鼻腔的分泌物以及呕吐物进行认真清理,避免反流误吸而窒息,给予吸氧与吸痰处理。若病人呼吸抑制,行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不可给予呼吸兴奋剂。

1.2.3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多数酒精中毒病人处于意识不清或者烦躁不安的状态之中,为尽快帮助病人恢复,需使用静脉留置针。并给予病人0.8mg纳洛酮+500mL10%葡萄糖溶液+12U胰岛素+100mg维生素B6静脉输注,若病人意识不清需每30min给予0.8mg纳洛酮静脉注射,或者20mL醒脑静注射液加25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直到病人意识清醒为止。

1.2.4透析护理若上述护理手段实施后,病人的意识仍然无显著好转,则需给予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治疗。进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要做好血液透析前后的护理。

1.2.5保暖护理病人在酒精中毒后全身血管多处于扩张状态,热量大量散发,部分病人甚至出现寒战,此时必须保证室内温度,并给予病人加盖棉被以及其他保暖措施,及时补充能量。同时,及时更换被呕吐物浸湿的衣服、床单等,避免病人因受凉引发其他疾病。在应用热水袋保暖时要用毛巾将热水袋包裹好,避免引发烫伤。

1.2.6安全护理酒精中毒病人大多呈现烦躁,针对烦躁病人必须加强护理,并使用床栏进行防护,避免因跌落导致的伤害事件;对于异常烦躁病人给予保护性约束,避免因躁动导致摔伤或者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1.2.7并发症护理酒精中毒病人多数因频繁呕吐导致体液严重丢失,并引发低血压或者休克,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若病人伴发心绞痛则嘱病人平卧休息,同时给予病人镇静、止痛、吸氧或者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治疗。若病人休克则给予平卧休息、吸氧以及快速补充液体处理。若病人出现急性出血性胃炎则给予病人0.6mg西咪替丁加25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者40mg奥美拉唑加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若病人出血严重则给予凝血酶溶液口服。

1.2.8心理护理为避免病人产生不良心理,促进病人转归,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为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病人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认真倾听病人的倾诉,从心理上拉近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借助心理护理的机会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在本研究中,病人几乎全部为男性,且多为青壮年,导致过度酗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需要、社会或者家庭生活压力过大、家庭不和或者突发变故等。大多数病人由于发生酒精中毒有损自己的颜面或者发生经济损失而产生后悔的心理,同时又害怕家人的责怪或埋怨。护理人员应通过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对待不良情绪或者烦恼,学会珍爱生命,珍爱家人以及幸福,促使病人配合治疗。

1.2.9密切观察病人病情治疗过程中,为避免病人突发状况,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特别是对于意识不清病人必须密切观察其意识状况、瞳孔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并且做好记录,密切关注病人昏迷程度的变化,详细记录其昏迷时间、苏醒时间。密切观察期大小便失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对症处理。

2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118例酒精中毒病人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3讨论

护理中级论文范文第2篇

1.1方法

1.1.1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method)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性思维大师AlexFaickneyOs-born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是一种发掘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召集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1.1.2经验总结法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经验并非科学,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经验总结法是研究者和实践者经过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和加工等一系列工作得到结论,经验总结观点一定要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是教育科研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迄今为止,经验总结法获得了科学的内涵限定,其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1.2对象近3年以本课程理论、实验、见习、实习的主要授课及带教老师,急诊医疗专家(医生代表),近3年我校毕业、在附属医院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15名,通过头脑风暴法,构建以素质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1.3研究过程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我校历年来本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势、特色、亮点,进行提炼总结,为头脑风暴会议参与者提供与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外界动态。头脑风暴会议过程中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保证会议的自由气氛;由2名记录员,通过记录和录音对会议全程如实地记录,要求不带个人观点、不评论。会后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实现《急危重症护理学》素质目标体系和我校护理专业培养方案目标为准则,构建以素质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2结果

2.1优化教学内容护士在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不仅需要熟悉各种疾病或症状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还需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多学科的医学与护理知识,既需要护理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需要急救护理技能的“精”和“尖”,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判断、快速反应,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与护理。该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完成《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成人护理学》等主干学科学习,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课题组在结合我校护理本科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后,以《急危重症护理学》素质目标体系为指导,以第3版《急危重症护理学》为教材,经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包括20章内容,删除与《成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等课程重复的第17章(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和第20章(急危重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与护理),整合第11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与第12章(急性中毒),并对第4章(ICU的设置与管理)、第10章(常见各系统急症)、第13章(常用抢救药)和第14章(危重症病人系统功能监测)进行章节内部调整,最终纳入教学计划共17章内容;在完善修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明确每一章素质目标,使素质教育目标更明确、更具操作性。

2.2构建“基础—整合—提升”三段螺旋上升教学体系本研究以素质目标体系为导向,以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将本科课程学习分为三步螺旋式上升的阶段,即知识与技能学习阶段、知识与技能整合运用阶段、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的素质提升阶段,总体设计遵守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热爱护理事业职业情操;良好的护士形象;高度的责任心、慎独严谨的品行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求知和继续学习的意识;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评估病情、分析及处理问题等能力。

2.3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结合本校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选择,以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的体验式教学体系。如讲授法:通过多次集体备课监控、提高讲授课质量,要求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条理清楚、准确简练,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要求应尽可能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发生联系,达到利用最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知识的目的。启发提问法:通过启发式提问,有效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活动,从而尽快获得新知识,要求“问题”具有刺激性,能激发学习兴趣。讨论法: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间反复语言交流、观念交融和思想交锋,实现相互学习、共同完善,甚至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想境界。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探索性学习任务,为主动学习创造平台,促使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探索及合作意识培养。案例分析法:以临床病例为素材编写案例,学生通过研究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设定场景,学生按设定岗位的职责、岗位、任务、工作程序等提出观点和方案或进行实际操作,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互动与创新教学、寓教于乐以及全真模拟为主要特征。虚拟游戏法: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构建虚拟教学场景,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对象参数,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实现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游戏法寓教于乐的特点,运用前期开发的具有游戏特点的虚拟教学软件开展教学,试图获得降低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陶冶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和感染,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共计7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践40学时。

3讨论

3.1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本模式的构建是在对教师进行体验学习理论及素质目标体系培训基础上进行的,参与模式构建的教师则是通过访谈和调查筛选出来的,头脑风暴会议过程中严格遵守自由畅想原则、以量求质原则、综合改善原则、延时评判原则,对各位教师提供的意见不批评、不评价,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放到最后,从而为教师创造自由、活跃的氛围,为其解放思想、各抒己见、激发想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尽情发表意见,以便收集各种不同的思想,教师除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其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强调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和相互完善,确保了本研究所构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

3.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体验学习方式是实现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分享别人的观点、接受多方面的观点,修正原有观点、检验惯性思维和偏见,进而生成新观点,是个体情感体验、人格建构的过程;为培养合作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信息交流创造条件。尽管体验学习在提升学生素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必须始终清醒的认识一点:体验学习的核心是“体验”,强调的是个体与环境的不断交互,创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非简单的“体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领域,对于“是什么、为什么等”陈述性知识而言,讲授法更具优势,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掌握大量系统知识,学习效果更佳,目前尚没有一种教学方式能取代它的地位。只有正确分析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科学运用体验学习方法,才能发挥其价值。

护理中级论文范文第3篇

1.1材料选择

2009.11.1~2013.11.1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年龄35~57岁,平均年龄(44.83±6.45)岁。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分别有55例患者,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

使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使患者迅速远离毒物,通过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接触的毒药种类及剂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使用清水或1:5000高锰酸钾进行反复洗胃;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在使用阿托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阿托品中毒现象;对患者呼吸道进行相应护理,防止呼吸衰竭的发生;定期嘱家属给患者翻身及拍背,促进痰液排除。治疗组:使用一般传统的护理措施,详细见对照组,并辅以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由于对患者的洗胃、导泻等操作,导致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因此,要及时给患者补充营养,防止负氮平衡的出现,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增加与患者的交流,赢得患者的信任,劝导患者摒弃自杀的念头,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排解,在生活及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帮助,嘱家属多安慰患者,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争取早日康复。

1.3指标观察

在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中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通过对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2.73%,对两者的护理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的凶险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死亡,致死率非常高,在抢救的过程中,成功的关键在于进行及时的急救处理及良好地护理干预,在本研究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地提高。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关键是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在此过程中,要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对发现的异常及时进行处理,使用和蔼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努力对患者进行劝解。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4总结

护理中级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

经护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及肺鸣音疾病消失,PEF增加35%以上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及肺鸣音显著减轻,PEF增量30%以上为显效;哮喘症状,肺鸣音缓解,PEF增加15%以上为好转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中级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疗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32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13~82岁,平均(45.2±12.3)岁;损伤种类:15例车祸伤,8例打斗伤,5例坠落伤,4例砍伤;损伤部位:11例颅内血肿,9例脑干损伤,7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挫裂伤;治疗方式:17例气管切开,15例手术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4~83岁,平均(45.5±12.4)岁;损伤种类:12例车祸伤,9例打伤,5例坠落伤,4例砍伤;损伤部位:12例颅内血肿,10例脑干损伤,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挫裂伤;治疗方式:14例气管切开,16例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种类、损伤部位以及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救护、基础治疗护理等;观察组患者主要给予急救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

1.2.1急救措施

1.2.1.1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脑组织完全缺氧六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保证气体交换和有效通气应放在所有抢救措施的首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昏迷后,患者的呼吸中枢会受损,咳痰、咳嗽以及吞咽反射等情况消失,出现误吸后会导致患者窒息,加重脑缺氧。因此,需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血液,如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吸出,且患者昏迷情况较深,则要对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治疗;如患者呼吸中枢受到损伤,则会导致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因此,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1.2降低颅内压: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脑水肿以及脑血循环障碍等现象,且其持续时间较长,如不及时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为避免出现不可逆损伤,需要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半小时内为患者静脉滴注100~250ml20%甘露醇,能够有效起到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以及预防发生脑疝的作用。

1.2.1.3吸入高流量氧气: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会加重脑水肿,因此,要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氧流量为4~6L/min,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缺氧症状。

1.2.1.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①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的意识状态反映了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颅内压的变化,能否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决定了救治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功能康复情况。因此,观察患者意识在颅脑损伤急救中非常重要。如患者的意识逐渐清醒、恢复,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逐渐好转;如患者受伤后中间清醒,则表明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如患者出现持续性、进行性障碍,则表明患者存在进行性脑受压,证明患者的颅内血肿发生持续性增长或者脑水肿现象加重,需要尽早对其处理。我科护士运用格拉斯哥评分标准进行意识状态的评估,反应患者意识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早期病情变化。②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患者的瞳孔变化一般能够将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损伤程度准确反映出来。脑疝形成早期患者瞳孔表现为先缩小,随之散大,继之健侧瞳孔也逐渐散大,对光反射逐渐减弱或消失,如患者的双侧瞳孔散大,则对光反射变为迟钝,或者消失,那么表明脑疝中晚期;如患者的双侧瞳孔大小发生多变,或者眼球分离,则表明发生中脑网状结构损伤;如患者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伴呼吸紊乱,侧为桥脑损伤。如患者的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且光反射消失,则表明患者的病情较危重,需要积极、快速采取措施进行救治。我科护士应用聚光电筒注意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转归与进展。

1.2.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以及呼吸等进行密切监测,如患者出现脉搏跳动缓慢、呼吸深慢以及血压升高的现象,则表明患者的颅内压升高,则表明患者发生脑疝;如患者的呼吸浅促、血压降低、脉搏跳动过快以及昏迷加深等现象,则表明患者的病情逐渐危重,需要及时进行抢救。

1.2.3关注患者头疼程度:注意观察患者头疼程度有无剧烈和加重,有无喷射性的呕吐,尿量及微循环灌注情况注意有无复合伤和休克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1.3护理措施

1.3.1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房要及时消毒,开窗通风,将患者室内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控制在50%~60%;另外,禁止患者家属频繁探视,严格控制探视次数,这样能够一定程度降低污染。保持病室安静和光线柔和,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1.3.2引流管护理:对急救手术后置引流管患者的护理,要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主要对引流液的性质、颜色进行观察,并对患者伤口的渗血、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正确放置脑室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5cm;对引流管进行更换时,要严格在无菌环境下操作,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1.3.3压疮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都较长,易出现压疮和并发症,为有效预防压疮,要求护理人员要勤为患者翻身,勤更换衣物,勤擦洗身体,并勤整理床铺,保持患者床铺的干燥、干净、整洁;如患者衣服被污染,则要及时更换衣物。1.3.4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护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情况,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呕血情况或者黑便情况,主要对颜色、数量、次数等进行观察;另外,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变化情况,随时准备好输血工作,有效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1.3.5心理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以及医疗费用高的特点,易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上带来较大的负担,并加大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认真地对患者讲解疾病和情绪之间存在的关系,积极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患者家属支持、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降低患者伤残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1.4观察指标: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其中,昏迷程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进行评分,意识清楚:15分;轻度意识障碍12~14分;中度意识障碍:9~11分;昏迷:<8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比较: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判定患者昏迷程度,观察组患者的昏迷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32例,满意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满意16例,满意率为5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