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职称论文

英语职称论文

英语职称论文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剖析,改进策略,成人学习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作为国际的交际手段的英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论文,成人学习。为此,我国各企事业单位都强调了外语的重要性。在我国,除了全国人事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考试外,还有各行各业的职称外语考试。中石油职称英语是中石油系统内部组织的一种职称英语考试。本文将从培训现状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来对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进行阐述。

一、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剖析

(一)成人学员学习职称英语存在的问题

1.学员个体的差异造成英语学习基础的薄弱

首先是年龄结构分布的差异。石油职称培训对年龄没有作严格的限制,因此学员的年龄分布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根据我们在2009年对56名学员的问卷调查, 30岁以下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约18%;31—40岁的有32人,占57%;41—50岁的有11人,约占20%;50岁以上的有3人,占5%。可以说31—40岁的这部分人是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学历结构分布的差异。从调查的结果(按第一学历)来看:具有中专学历的占9%,具有大专的占36%,具有本科的占55%。这就反映出他们受教育程度的悬殊性和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特别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学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小或者甚至没有使用到英语,原有的英语基础因毕业工作多年而淡忘了。最后是职称构成分布的差异。参加职称培训的学员中,已获得初级而报考中级的有25人;已获得中级,想晋升高级的有31人。由此看来,学员个体的差异造就了他们的英语学习起点的不同。

2.成人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

第一,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差。科技论文,成人学习。成人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中石油职称考试中心

所指定教材上的词汇和其他知识点,很难记住,出现了机械性的记忆减退。第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固定性。成人随着工作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已成定型了。科技论文,成人学习。在这个时期(平常很少使用英语,而现在要报考职称考试),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思维方式去学习。第三,学习压力大,畏难情绪严重。成人学员由于成家立业,既有工作又有家庭,扮演了很多不同的社会角色,尤其是业余上课,没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感觉压力大。与此同时,毕业多年,对英语的生疏,面对学习方面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畏难情绪。

(二)培训教师的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培训学员的教学形式分散、时间周期短

职称培训实行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为原则的办学形式,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教学形式采取的是业余时间的教学。以我校为例,我们安排每周一、三、五晚和周六全天。这样的安排既要考虑学员的工作时间,又要考虑绝大多数学员的培训时间,但还是不能保证每个学员都能来上课,因为有的要上夜班和周末班。学员如遇到缺课,就很难理解文章。

2.培训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目前职称英语培训采取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一句一句地指出每篇课文中的疑难单词和短语,并解释出它们的意思,如遇到学员难懂的语法现象,详细地讲解,并举出例子,阐明其用法,分析文中的句子结构,然后把整句翻译出来,学员被动地接受译文。这样做,虽迎合了学员的要求,但缺乏语篇分析,加之,缺乏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学员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学员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手段上,课堂上仍然使用的是粉笔、教科书、备课本和黑板,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普及推广使用。课后,学员只靠教科书、笔记和字典,学习方法也单一。而且,各油田职称教学单位独自为阵,缺乏相互沟通和联系。这些都不利于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培训教师的教学压力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成人学员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了英语知识的参差不齐,语言能力和掌握程度不均衡,对培训教学的讲解和进度要求不同。这些学员被安排在同班上课,培训老师难以考虑到每个学员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只能采取折衷的方法。其次,摘要求老师划重点和押题。科技论文,成人学习。所有这一切无形之中都给培训老师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改进的几点策略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

积极地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来进行教学,如幻灯,PowerPoint,CAT教学软件,建立网上学习讨论区,如BBS,把课文讲解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并配有文字、声音、图片、动漫。允许学员下载课件,有助于解决缺课学员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可使单调的传统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增强学员的记忆力。网络教学可解决部分学员工作繁忙与学习、培训之间的矛盾,使得学员的学习时间更加具有灵活性,满足不同背景的学员的学习需求,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 加强语篇分析,提高对文章的理解

1.课文教学与背景知识相结合

我们知道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率,可以说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在理解文章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介绍背景知识除了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外,还有助于学员开阔视野,扩大对国外文化的了解,丰富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语篇分析教学。在课文教学前,培训教师要了解与教材的文章有关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在作课文的讲解前,给学员提问,或使用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网络等来介绍背景知识,渐渐地过渡到正式的课文教学。比如,2007年版的中石油职称英语《通用英语选读》第一课,文章关于的是胡主席在俄罗斯的彼得格勒的讲话,标题是: President Hu Urges Efforts to EnsureGlobal Energy Security.(胡锦涛主席敦促国际社会协同努力保障全球能源安全)。讲这一课时,先向学员提问:(1). 圣彼得堡在世界的具体位置在哪里?(2).文中提到的G8是指的哪些国家?(3).全球能源指哪些?随后,可请学员来作答,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科技论文,成人学习。

2.加强语篇分析,提高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语篇分析,就是要以语篇为起点来进行分析。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结合职称英语的课文,我们按照语篇—-段落—-词语的模式来进行语篇分析。首先,在学员读完文章的标题后,让他们预测出语篇的主要讲什么内容(即文章的大意)和文体特点,是记叙、议论、说明、还是新闻、或评论。然后让学员通读全文,发现文章的语篇布局的结构框架,文章的主位---述位组织发展的形式。紧接着老师分析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连接、替代等。最后,通过语篇语景,分析重点词、难词和短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句子中是否有语法隐喻等。语篇分析是按照语义从上到下,由宏观结构分析到微观结构分析,有助于学员把握整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3.指导并讲解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

在职称英语的培训过程中,给学员讲解一些阅读方法,是非常有助于他们正确地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语篇含义、要点,写作者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可从三方面来进行指导:(1)运用速读,寻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了解文章关键词,及一个意群,这非常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如:/The book stolen yesterday /was given back to thestudent, Wei Fang, /by the teacher, Miss Wang.

(三)强化学员的翻译能力方面的培训

中石油职称英语与全国人事部的职称英语相比,在试题中多了一道翻译题,占全卷的20%。这20分,能反映出学员的英语基础和翻译能力,也就决定了得分的高低。为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我们可以按照翻译的三步曲来进行:首先是理解,理解是基础,是正确翻译表达的前提。科技论文,成人学习。培训学员根据语境和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句子和篇章。其次是表达,要注意正确地选择汉语的词汇、感情色彩、所指含义等,根据原文(英语)的内容,特点,忠实地再现出来。比如:Many people think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politicians of our times.(很多人认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野心的政治家之一。)在此,ambitious翻译成“有野心的”,能符合原文所表达的褒贬色彩。最后是校核,看译文是否恰当地反映出原文的意思,作者的立场等。如有错误,应当改正。需要说明的是中石油职称英语试卷中的翻译部分来源于所指定的教材,但试卷上的英文,有几处改动,更要注意理解和翻译。

(四)提倡分类编班培训教学

几十名学员在同一班上课,培训教师很难把握住每个学员的需求。要满足每个人的学习要求,就需要根据学员的英语基础,进度快慢要求,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分类编班,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培训,满足他们个体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减轻培训教师教学的心理压力。

(五)加强各大油田教学单位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各大油田的职称英语培训,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当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更应加强各大油田教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联网,把培训课老师组织起来,共同编写讲稿,制作精品的教学课件,扩大教学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相互给跨油田的学员进行辅导和答疑,也允许学员之间进行互相沟通与交流。实行跨油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学员之间的感情共鸣,有助于减少培训教师和学员的心里压力,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从职称英语培训教学现状方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中石油职称英语培训教学中所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面对问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思考并探讨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改进策略,建立起一套更适合于成人石油职称英语教学体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让学员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又能在职称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曹宇宏.谈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J】.继续教育研究,2008(5):140—141.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3〕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编.全国外语高校成人教育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7--29;60—63;139—141.

〔4〕上海外国语大学继续教育研究和继续学院组编.新世纪成人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86—195;247—248;277—279.

〔5〕魏星等.军医大学任职教育现代化于需求调查分析【J】.继续教育2008(6):25—26.

〔6〕张朝宜.语篇分析与精读教学【C】. 余谓深等主编《语言的功能》.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468—475

〔7〕曾灃生.试论成人函授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考试中心组编.通用英语选读【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师;素质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困境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5日

高职英语是目前在各大高职专业广泛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师也是公共课教师中一个庞大的群体。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从数量的增加转变为全面提高和发展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每个学院都对高职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如何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了目前摆在各大高职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发展的原因

(一)高职教师素质发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教育以人为本,这里提倡的不仅是针对学生,同样也是针对教师,教师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角色扮演者,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将真才实学传递给学生。目前的社会变革比较快,主要表现在以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以及现在的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高职英语教师要跟紧时代的要求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素质。

(二)高职英语教师素质发展是所在学校的要求。目前,高职学校众多,提高学校内涵发展,增加学校美誉度是各大高校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在生源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社会的口碑成了高职学院立足的根本。各大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内涵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新进的英语教师的学历、学位和工作经历进一步要求增高,其二对在职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方面的要求。

(三)高职英语教师素质发展是教学对象变化的要求。目前,高职学院的新生基本都集中在“95后”,这一批学生和传统的学生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独生子女的增加、网络的普及都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高职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教学本身,还要不断学习心理学、掌握目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发和创新新的教学方法,等等。高职英语教师只有通过以上的学习才能控制目前的课堂,达到预先制定的教学目的。

二、高职英语教师素质发展困境表现

(一)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错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都是从其他本科以上的院校直接引进,大多数没有教学的经历,更谈不上对高职理论的学习。这样的高职英语教师即使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在没有足够教学理念的学习下,在高职的课堂很难有效果,很多教师继续采取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较少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在没有互动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到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加之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差。最后的结果就是英语教学没有效果,培养的学生都是“哑巴英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高职英语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较低。教育部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是双师型素质,具体讲就是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相关经历或者是获得除教师职称以外的职称,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在各地高职学院中,其他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相对较高,很多都具有经济师、工程师等职称。在英语教师这个群体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特别低。很多教师就是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的转换,没有其他工作经历。高职英语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比例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发展和师资团队建设。

(三)高职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较弱。随着各大高职建设内涵的战略,很多学院开始把科研成果作为高职教师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目前,各大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其他专业比较弱。由于前些年,各大高职对教师科研重视不足,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没有努力做科研的想法。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课时负担比较重,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参与学校的各种会议和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高职英语教师的很多经历。高职英语教师的数量也比较庞大,在申请各类课题的时候面对同行的竞争也较大。

(四)高职英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存在满堂灌的情况,基本是教师在课堂起到主题作用,上课的教学方法也基本是采用最传统的讲授形式。尤其是在上高职英语的课程中,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的上课流程是:新词介绍、课文解释和课后练习。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如果单一的讲授方法只能提高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与高职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五)高职英语教师结构不合理。高职学院的历史溯源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原来的中专合并升格成立的高职学院;另一种是新组建的高职学院。在这两种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结构非常的极端,并且存在不合理。第一种高职学院的教师结构年纪普遍偏大,学历基本是本科或者自考本科学历,但是职称较高,一般具有中级或者高级讲师职称;第二种高职学院恰好相反,整体年龄偏轻,大约在30岁左右,学历普遍较高,大部分具有硕士学位,整体职称偏低,大部分是助教职称,但是工作和学习具有朝气。以上两种高职英语教师团队在很多地区普遍存在。上述教师团队的构成显然是与当时高职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三、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建议

(一)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论。高职英语教师也要像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把高职教育理论作为自己上课的基本理论基础,把高职教育的理念带到自己的课堂当中去。在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高职理论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模块的设计,重视课内的实践环节,课堂中要做到与学生良好的积极互动,等等。

(二)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师双师素质。为了解决高职英语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双师素质过低的问题,学校层面和高职英语教师本身要共同努力,解决问题。高职英语教师要积极与所带专业的专业教师教师进行交流,知晓专业基本的一些尝试和理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进行一定的指导,尤其是一些比较常见的专业词汇和日常的会话。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出台政策鼓励高职英语教师的“双师化”。假期可以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来锻炼高职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英语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职业知识,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证书,等等。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积极交流是一个途径。教师工作是一个集体工作模式,年轻教师要积极与科研能力较强的其他教师交流,学会撰写论文和申报课题的基本技巧。在科研创作的前阶段可以参与部分课题的调研、问卷调查等。通过前期的积累,高职教师最终能够自己撰写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和单独作为课题主持人申报课题。

(四)学习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与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良好的互动,把单一的教学模式变成多元的互动模式,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尝试学习很多新的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等。高职英语教师要把自己的课程内容的实际再通过自己的加工和整理,提出较好的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际的实施方案。如在口语课程中,高职教师可以创造很多实用的情景,如机场问询情景、酒店入住情景、面试情景,等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情景中编写对话和实际的表演,效果会更好。

(五)打造专兼结合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中国教育部在2006年指导高职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文件,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高职院校明确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举措。高职英语教学团队也要积极学习教育部2006的第16号文件,打造一个合理的教学团队。一般说来,高职学院英语教学团队,首先要保证自有师资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高职英语教师的年龄要年轻化,学历要做到全部硕士化和职称结构合理化,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合理分布。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外聘教师,如其他高校的退休教授、优秀的外教、企业专家,等等。通过内外打造,组建合理的高职英语教学的团队。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交流工具将会更加的得到重视,高职作为培养应用人才的基地,全面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素质责无旁贷。高职英语教师要不断自我总结和学习,发现自身不足,在学校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为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继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玲.高职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称呼语;差异;成因;分析

一、英汉称呼语及其差异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1]。称呼是是指在直接的言语活动中发话者为实施引起或维持对方注意、指定受话对象、表示彼此关系等功能的呼喊对方的言语行为。由于称呼语反映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众多人士对称呼语从不同的方面做了相关研究。本文将从亲属称谓、姓名称呼语、头衔称呼及零称呼语这四个方面研究。

(一)亲属称谓及其差异

“亲属称谓与是指具有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的人们之间的称呼。”

1、汉语亲属称谓

汉语亲属称谓主要从性别、直系关系、辈分三个方面来分类,如:母亲、姑姑、父亲、叔叔等。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汉语亲属称谓语可以说是一种最丰富、最复杂、最精确的亲属称谓结构,也是人类社会中亲属称谓结构极少见的一种,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各种亲属关系表达得很具体、很明确,父系和母系分明,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分明。

2、英语亲属称谓

英语亲属的称呼语具有语义模糊性,分不清到底指哪一个。如:sister是姐姐还是妹妹,都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翻译。而且在英语中没有小舅子,嫂子,表嫂之说,出现了词义空缺的现象。

3、英汉亲属称谓的差异

汉语亲属称谓复杂多样,且近亲与远亲、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区别严谨。英语中的亲属称谓简单模糊,分类简单、含糊、数量较少,没有长幼尊卑的界限,大多数都是直呼其名,这主要受英美国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二)姓名称呼语及其差异

名字代表一个人或一种事物,用于区别于别人或别种事物。因此,姓名称呼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称呼语。

1、汉语姓名称呼

在中国,对自己熟悉的人经常用小名或者是外号,如:红红、小猴子、猫咪等。对不熟悉的人一般用全民或者姓名称呼语与其他形式的称呼语构成复合形式,如、、刘敏同志等。

2、英语姓名称呼

英语中,通常都直呼其名,如:First Name、Given Name,在年长对年幼同事、同学、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等直呼其名或昵称等,显得亲切和友爱,体现出一种平等关系。这一点有悖于我国的习俗。

3、英汉姓名称呼的差异

汉语中,由于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姓名称呼语的使用出现不对称现象,如:在亲属关系中,长辈对晚辈、同辈中年长者对年幼者可以直呼其名或者只称名不称姓。

(三)头衔称呼及其差异

头衔称呼包括职业、职务、职衔等称呼。

1、汉语头衔称呼

在中国,每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一套称谓系统,这些称呼语以称呼对象的职业、职务和头衔为标志。汉语中的头衔称呼中职务称呼最发达,使用最广泛。汉语中有些头衔称呼语应用范围广、不拘泥于特定的对象,一般适用于社交场合,如:同志、先生、小姐。

2、英语头衔称呼

英语中,人与人之间喜欢用名字相称,以表示亲切和平等,一般不用头衔称呼与。职务和职称称呼中常见的只有Professor,Doctor,Judge,Director,Manager以及Prime Minister,President等少数几个词。

3、英汉头衔称呼的差异

中国人谈话时总会根据对方的头衔来进行交谈,这是受封建社会等级思想的影响。在交际中往往抬高别人,压低自己。

(四)零称呼语及其差异

零称呼是指在日常交际中,交际双方或者一方找不到合适的称谓与称呼对方时所使用的称呼语。

1、汉语的零称呼语

汉语里的零称呼语有“喂”、“嗨”、“那个谁”“早上好”“早”“晚上好”等。

在汉语中,零称呼语的使用不是很频繁,只有当交际双方或者一方找不到合适的称呼语来称呼对方时才使用零称呼语。

2、英语的零称呼语

英语里的“Hello”、“Hi”、“Hey”、“Excuse me”“good morning”、“Goog night”“yes”、“no”、“pardon me”、“thank you”等词汇形式也算作零称呼。

在英美文化中,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也不管身份、职业、阶级都可使用零称呼。格式化强,信息量少,重格式,少感情。

3、英汉零称呼语差异

汉语零称呼语注重关心和尊重,而英语零称呼语则注重在一般的礼貌性问候。

二、英汉称呼语差异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既有生产方式上的因素,也有价值观念上的因素。

(一)英汉生产方式的不同

汉民族家族为单位的农耕生产方式对称呼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血缘关系始终受到高度重视,于是汉语称呼语就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在西方,由于集体协作生产方式的消失,新的个体生产方式的产生,使得人们不强调家族观念和等级思想。

(二)英汉价值观念的不同

英汉价值观念的差异也会引起其称呼的不同。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以人为本,以集体利益为重,轻个人利益的特点,这使得汉语称呼语系统复杂严谨。

但由于西方强调自我和个性解放的价值观念导致英国的称呼语简单模糊,系统简单,还出现很多称呼语空缺的现象。为了呈现出人们追求平等,他们通常都直呼对方的名字,除了个别值得尊敬的职业用尊称外。

三、结语

从以上英汉称呼语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英美国家的称呼语简单模糊,分类简单、含糊,数量较少,而汉语的称呼语复杂、精确。主要是由于英汉民族的生产方式、文化、价值观念不同。我们学习和研究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不仅可以透视英汉的生产方式、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不同,更可以体察到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的文化传承的功能。(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剑波.冒犯称呼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63.

[2]吴承雅.英汉称呼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职教论坛[J].1999,21(3):83.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加快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速度、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师资现状,提出了专业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以及加强师资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英语教学师资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使职业教育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意见》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知识结构以够用为标准,教育教学的实施以强化应用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英语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决定了高职学生在就业中的综合竞争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多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二、高职院校英语师资现状分析 

 

1. 职称和学历 

学历是教师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从事教育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教师职称结构在很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称和学历普遍相对较低,高学历、高职称师资比例较小。 

2. 年龄结构情况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和创造力,可以从总体上预测出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发展趋向。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年龄普遍较轻,很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不久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虽然这部分年轻教师为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带来新鲜的活力,但也同时表现出经验不足等问题。 

3. 教师的科研情况科研成果是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体现,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升华。目前,资料现实,高职英语教师普遍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从论文的发表情况来看,数量较少、研究方向较为单一,科研氛围不强。 

4. 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修情况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充电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进修深造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必要过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由于经费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有限,不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自我完善。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专业素质途径 

 

1.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保证。办好学校必须依靠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后盾,所以教师队伍的 

建设必须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要突出重点、整体提高、全面培养,要制订相应的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2.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提高学历,为教师攻读学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运用举办学位班和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等形式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制订明确的培训计划与培养目标,组织英语教学研讨会与论文报告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在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的同时,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实习锻炼,熟悉其运作环节,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英语教师通过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教学要求。 

4. 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高职教师除了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外,还应熟练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环境,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使教学活动节奏加快,操练密度、广度加大,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增加,英语技能全面发展,使高职英语注重使用能力为本的特色更加鲜明。 

总之,在我国高职教育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机遇面前,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加快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才能应对挑战,成为合格的“双师型”高职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兴华,伍永飞.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43. 

[2]杜立红.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用等值;社交指示语;英译;《儒林外史》

1.引言

英汉语文学作品中都存在大量的社交指示语,且英汉社交指示语存在很大差异,英语社交指示语较少且比较笼统,汉语社交指示语较丰富且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色彩,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原文所表达的指示文化信息在英译文中易出现缺失现象,译者也就很难做出绝对等值的翻译。《儒林外史》是由中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文中用了大量的社交指示语,杨宪益的英译文对其社交指示语做到了准确翻译,但其中也存在某些不恰当之处,文章主要从语用等值理论入手,以《儒林外史》原文及杨宪益、戴乃迭的对应英译文为例探讨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在英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翻译时所用的语用等值策略。

2.语用等值

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语用等值追求的是话语语用意义的等值,即交际意图的等值。语用学的发展促进了翻译等值理论的完善,“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译文无论作什么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作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何自然,1997:196)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跨文化翻译中必然存在诸多文化词汇空缺以及文化词语词义冲突等现象,这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表现地尤为突出,本文分析《儒林外史》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探究译者是如何运用语用等值原理将其所表达的隐含意义翻译出来的。

3.社交指示语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涉及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的关系(Levinson, 1983)。社交指示语可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国外社交指示语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定义与分类,Fillmore(1971)认为社交指示体现在谈话双方所使用的各种言语手段中。Levinson认为Fillmore对社会指示语规定的范围过宽,他指出,为了语用学研究上的方便,社会指示语的概念最好限制在语言结构的如下方面:言语活动参加者的社会身份,言语活动参加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言语活动参加者与言语行为事件中在场的其他人和实体的关系。(Levinson:1983)国内语用学家何自然、何兆熊等也对社会指示语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何自然(1988)从语法形式、言语功能和社交语境三方面对社会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何兆熊(2000)重新定位了社会指示语,为社会指示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框架;而曹军(2002)从文化差异和语境的角度探讨英汉社会指示语的互译。

4.语用等值与社交指示语的英译

与汉语相比,英语中存在着社交指示的空缺。严格意义上说,在汉译英时,实现源语和目的语完全等值翻译是不可能的,若译者不将译入语读者的文化习惯考虑在内,其译文往往会发生歧义,引起英语读者的不解,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语用等值,尽可能避免语用失误。

4.1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

汉语中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较多,且都带有明显的自谦特征,而英语中除了I/me之外,几乎没有。“英汉文化差异之一就是中国人在谈及自己或同自己相关的人或事物时,倾向于表示谦虚,这一差别导致汉语中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的双重构成成份:文化负载成份和语义负载成份”(曹军,2002:58)。举例来说,“贱姓”这一词在在古汉语文学作品中语义负载指代“我的姓”,但其还有一层文化负载成分,表示说话者的自谦,从语义上的等值翻译来看,译者可将其翻译为my humble name,而英语读者对这种过度谦虚的做法会不解,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不诚实的表现,但将其译为my name,结构上不同,在语用意义上却是等值的。在将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翻译为英语时,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对等词的,译者只需将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放到原文语境中深刻把握理解其意思,找出其对应的指示语翻译。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杨宪益夫妇很好地对其进行了处理,以下是其中一例。

1.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

“I am he”, replies Wang Mian, “and this is my humble house”.

上述例子中“小人”是王冕对自己的贬称,表达他对受话者的敬意,杨宪益夫妇将其译为I,这在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且文化信息有所流失,但此译文却传递了主要的交际信息,达到了语用等值效用。在翻译第一人称社交指示语时,我们一般只能将其英译为I, me, my,欠额翻译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信息流失不仅仅是因汉英两种语言差异所致,更是由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导致的。

4.2 第二人称社交指示语

此类社交指示语可分三类:关系式社交指示语、称呼式社交指示语及关系-称呼式社交指示语。(彭慧,2007)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英译相对灵活,译者应关注原文的语境,把握话语的特殊含义和所蕴含的意图,并将其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从而获得语用等值。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二人称社交指示语,下面例子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1.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临这乡僻所在?(关系用法)

May I know your honorable name and what has brought you to this village?

“尊”是对受话者的一种敬称,而英语中第二人称只有you/your的形式,在汉译英时,关系式社交指示语大都只能译为you,同时,汉语中的第二人称的关系用法有“你”和“您”之分,但英语中第二人称却只有you这一种形式,而且英语中you少有表达敬意的意思,虽然“尊”、“您”与you/your语义上不完全对等,且此种译文使得文化信息有所流失,但其在语用意义上却达到了等值。

2.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称呼用法)

“It is not that, sir” said Wang Mian.

文中“头翁”是对参与对话者社会身份的一种亲切称呼,汉语中的职业、职称和头衔放于姓之后,常被用作称呼社交指示语,英语也用部分职称作为指示语,但英语中,职业和头衔常不用作社交指示语,不管受话者从事何种职业,均可在姓前加Mr,Mrs,Miss或以Sir称之,文中“头翁”译文就体现了这一特征。

3.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关系-称呼用法)

“Please sit down, uncle,” said Wang Mian…

结合原文语境,“老爹”是王冕的邻居,而非亲属。 “根据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社交指示语在称谓表达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叫真实称谓,一类叫假借称谓。”(童敬东, 2001:103)上述“老爹”即属于假借称谓。一般情况下,真实称谓容易翻译且必须翻译,但要忠实地翻译假借称谓,却是个难题。汉民族常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因其可缩短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心理距离,但英语少有此用法。文中将“老爹”译成uncle是语义翻译,但这易使英语读者误认为他们是真正的亲属,本文认为“老爹”此处译为sir更符合语用等值效果。

4.3 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

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是指说话者和受话者以外的人、事、物或与他们有关的事物在翻译此类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时,译者要根据交际语境对其进行恰当的翻译。在《儒林外史》原文中有很多第三人称社交指示语,下面例子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1.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以说话者为参照点)

“I am he”, replies Wang Mian, “and this is my humble house”.

“寒舍”是以说话者为参照点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它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寒舍”作为社交指示有四层语义,如下表:

1.字面所指

家:home

2.语用所指

我的家:my home

3.文化内涵

谦逊和礼貌:modesty and courtesy

4.文体内涵

极正式文体:high level of formality

“寒舍”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杨宪益其译为my humble home,这可以达到词语翻译上的等值,但因西方人较少贬低自己,“寒舍”在英语中存在语义空缺,而译者将其译为my humble home,易使读者误解为“我简陋的家”,本文认为此处将其译为my home更合适。

2.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以受话者为参照点)

I’ll keep an eye on everything here for you, and see that your mother is all right.

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出现以受话者为参照点的“令尊”及“尊堂”等社交指示语,这些指示语是中文特有的敬称,而英语中此类称谓较少,在将这类词语对应翻译为英文时,译者若将其敬谦文化含义译出来可能会造成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的误解,所以此类词最好用语用等值翻译方法将其对应的字面所指及语用所指译出即可。

汉语中第三人称指示语译为英语时,汉、英所指基本上一致,但由于表示第三者的词语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给出固定的翻译模式。译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社交指示语的字面所指、语用所指、文化内涵及文体内涵四层语义无法全部表达,译者只需将前两层语义传达出来亦可达到语用等值效果。

5.结语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语用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传达是保证信息成功传递的关键,因而对于译者而言,社交指示语翻译的核心任务就是保证语用信息的等值翻译,但英语中社交指示语较贫乏且划分比较笼统,汉语社交指示语较多而且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在对汉语社交指示语进行英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其民族色彩往往会造成语用失误以及错译使得译入语读者难以理解指示语的意思,这就使得社交指示语的英译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空缺,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把握英汉社交指示语各自的特点,甚而在牺牲原文某些文化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对原文社交指示语的等值翻译。

[参考文献]

[1]Levinson, S. C.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Fillmore, C.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 [M].Bloomington, Indiana: IU Linguistic Club, 1971

[3]曹军.社会指示语的英汉互译[J].外语研究,2002(6):58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96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彭慧.社交指示语的汉英翻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6)

[8]童敬东,王爱琴.从对社交指示语的翻译看忠实原则的限度[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