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川菜文化论文

川菜文化论文

川菜文化论文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川菜,色香味俱全,麻辣鲜皆有,美食天下,无不赞不绝口,“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理念深入人心。成都作为川菜的发源地和大本营,2010年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川菜被广为接受,是因为其具有的鲜明特征。

味型多样。川菜以麻、辣、鲜、香著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辣椒、胡椒、花椒、豆瓣等是川菜的主要调味品,有麻辣、酸辣、椒麻、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各式菜品无不脍炙人口。饭桌上只要遇上川菜,胃口顿开,食量立增。

历史悠久。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东汉末、三国时期有了相当提高,隋唐、五代得以繁荣,宋代成为全国的独立菜系,明清后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尤其是明末清初,辣椒由美洲经欧洲引入中国,川菜用上辣椒调味,如虎添翼,风味定型。

价格低廉。在中国的菜系中,川菜选料普通,获取容易,烹饪制作工艺简单,价格相对低廉。川菜由宴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风味小吃等五个大类组成一个完整的菜系。历史上,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挑夫马崽,都能享用。如今,上至国宴,下到街头快餐,川菜屡见不鲜。放眼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一定有川菜,喜好川菜的外国人也日益增多。

要让川菜叫得更响,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川菜还缺什么呢?

一是缺川菜文化的弘扬。饮食文化是文化的结晶之一,四川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中,弘扬川菜文化应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借鉴《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成功经验,解析和宣传川菜。川菜的推广不应孤军作战,要和川酒、川茶、川剧和天府旅游等川派文化联姻,系列推出,集团作战。要鼓励和开发弘扬川菜文化的电影、电视剧、歌曲和各种出版物,尤其要注重网络工具的运用。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川菜;品牌营销;对策

川菜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块瑰宝。同时,川菜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川菜已然成为四川历史和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张著名的宣传名片,对于四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看到川菜品牌营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其品牌营销中的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亟待进行改进。要想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只有科学合理的使用传播媒体,对川菜品牌进行整合提升,让川菜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才能让川菜在整个四川文化及产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展现出更重要的地位。

一、川菜品牌营销中存在的误区

(一)川菜品牌营销传播媒介散乱

当前,针对川菜品牌营销推广的媒介主要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渠道。总的来说,这些渠道非常的散乱,并没有真正的将川菜品牌营销进行系统的整合。近些年,各类川菜主题饭店也尝试这样或者那样的川菜品牌营销,但是都是各自为阵,并没有从统一规划的战略角度思考问题,在媒介传播上,也是各自出钱,各自为战,最终效果并不好。各种报纸、广播、电视或者网络等媒介并没有集中整合资源将川菜品牌营销做大做强,各自发力,各说各话,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使得川菜品牌营销传播媒介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区,投入的资金不少,但是收效却并不理想。

不仅如此,在传播的渠道和方式、方法上,除了上面提到的媒介缺乏整合,一盘散沙之外。川菜的品牌营销对于相关的纪录片以及美食节目或者电影、电视剧的关联营销上也做的不够到位,缺乏充分合理的运用。

(二)川菜品牌档次及形象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不管是川菜出川还是在川内依托独特的地理人文资源发展,在跟其它一些著名菜系相比,川菜的品牌档次和形象都处在一个较低的位置,而这种结果主要是跟遍布全国各地的川菜馆在就餐环境和菜食本身的因素有关。例如,四川的麻辣小吃是食客们的共识,而媒体的宣传以及川菜店本身的营销中都将麻辣作为重点,久而久之,大家认为川菜只有麻辣味,进而认为川菜不上档次,只适合平时的食用,真正在正式宴请和聚餐的时候,则不会考虑川菜店。而在这方面,粤菜做的就比较好,通常粤菜并不以小饭馆的形象示人,所以人们也喜欢将粤菜比喻成“白领丽人”。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粤菜和都市的白领丽人一样,不仅崇尚自由个性,而且紧跟时尚潮流,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特别是近些年,日趋火爆的港式粤菜,更是将西方的经营理念和餐饮文化融入其中,成为广大食客崇尚的高档菜式。

(三)川菜品牌营销推广策略较为简单

当前的川菜品牌营销推广及活动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营销推广或者营销活动中,并不以川菜品牌为主题或者核心,而是以川菜为辅,将一些四川的旅游等等作为主推对象。与之成对比的是2006年北京密云开展的“鱼王美食节暨第四届金秋采摘节活动”,这次活动就充分以鱼文化为主题和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推广,取得了极佳的营销成果,形成了极大的品牌营销力,最终打造出“环密云水库渔文化乡村旅游网”的龙头品牌。

二、川菜品牌传播的对策

(一)整合品牌营销媒介资源

一般来说,每种传播媒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电视媒介是集声像为一体的,但是在传播时效上,有时却比不上网络和广播,在保存期限和查找速度上也比不上网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对品牌营销和传播媒介进行整合,充分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显得极为必要,也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最佳策略。笔者建议,将各种品牌营销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等开展优化组合,集中选择一种或者两种媒介作为主要方式,其余的媒介作为辅助,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传媒范围的全覆盖,还能突出主次,形成立体的品牌营销传播阵营,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实现整合品牌营销的最佳效果。例如,现在不少的美食企业在自己的品牌营销成功策略上,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了强化跟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媒体的合作,这种立体式,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营销模式配上优质的客户体验,必然能够起到最佳的品牌营销宣传效果,打造持久的品牌影响力,而这个也应该成为川菜品牌营销媒介资源整合与优化提升的重要参考。

(二)大力提升川菜品牌形象

针对当前川菜的品牌档次不高以及品牌形象欠高端的实际,我们必须有的放矢的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首先,川菜品牌营销人员需要向大众传播正确的观念,让广大消费者懂得川菜不仅只是麻辣口味,而且还有糖醋、五香、咸鲜等口味,川菜不但不低端,甚至是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其次,川菜在进行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在开展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还应该积极营造一种科学合理的就餐理念,即“绿色餐饮”。所谓“绿色餐饮”就是“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以维持生态的平衡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而纵观川菜的取材与烹制,可以说正是“绿色餐饮”的践行者,川菜不仅要在自身上树立起“绿色烹饪”的观念,而且还要引导消费者树立起绿色合理的消费观念,最终为所有的就餐者营建一份健康川菜的概念。在大力提升川菜品牌形象,积极营造川菜“绿色餐饮”形象的过程中,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甚至川菜厨师都可以从中享受到共赢的利好,一起推动川菜品牌不断向前发展。

(三)改进川菜品牌的推广策略

为了改进川菜品牌的推广策略,相关部门还可以积极的营造各种川菜美食节,在各类美食节和品牌营销活动中,真正将川菜作为核心和灵魂。而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就是更好的推介和宣传川菜的知识,让广大消费者看到活动就能产生品尝川菜美食,了解川菜文化,感悟川菜底蕴的目标。而在这样的活动举办中,举办方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热线或者设置主题论坛,引导人们参与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参与感,还可以营造亲切的氛围,这种节日活动的举办,也能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和品牌营销力,对于打造川菜品牌而言大有裨益。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川菜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对川菜的品牌形象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川菜品牌上档次,能登大雅之堂的观念。同时,要执行积极的品牌营销策略,通过设立针对性的美食节日活动等,从而增强客户的体验感,不断扩大川菜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实现川菜品牌的再升级。■

参考文献

[1]马开良.粤菜风靡原因初探[J].中国食品,2009(10):32―34.

[2]张京成,周学政.创意为王:中国创意产业案例典藏[M].北京:科W出版社,2014:181

[3]张建宏.旅游饭店管理[M].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34.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川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和技艺传承方式。那么,怎样通过博物馆陈列来全面展示川菜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内容、主题和形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只对形式问题进行解读。首先对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的原则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地域文化符号构建陈列空间、以川菜主题特色塑造展示环境和以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三条设计原则。然后通过“内容理解、空间规划、氛围营造和陈列布置”四种关联性设计方式,对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的方式问题进行论述。最后,运用“原则和方式”开展成都川菜博物馆《典藏馆》陈列形式设计实践。

关键词:

川菜 博物馆陈列 原则 方式 成都川菜博物馆

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复苏驱使着我们更加关注这种技艺、经验和精神。博物馆的存在为这些内容的留存和发扬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方法。川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和技艺传承方式。那么,怎样通过博物馆陈列来全面展示川菜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内容、主题和形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只对形式问题进行解读。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规划装饰和对展品本身的解读性呈现,让观众获得良好的参观氛围和兴趣。川莱博物馆陈列设计同样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一、设计原则

1.以地域文化符号构建陈列空间

川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格,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巴蜀大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的熏陶和孕育。川菜既是巴蜀文化的产物,又是这―文化最为形象和生动的承载者、传递者。在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有效运用可以塑造陈列空间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地域文化需要通过视觉符号予以表达,这些视觉符号可以从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中提炼形象、结构、材料、色彩、肌理、材料、图像等物质载体进行再创作,获得全新的视觉语言来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陈列空间。例如,川菜饮食活动主要场所是在民居建筑内,在博物馆内借用四川传统建筑特有的空间结构和建筑材料,如天井、挑檐、院落、木材、青砖、石灰、青瓦等,有助于构建独特的空间尺度和形态。

2.以川菜主题特色塑造展示环境

陈列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根据陈列内容,创造完美艺术形式来表现和强化主题。在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应该为川菜展示内容寻找相应的表现形式,在形式结构和艺术氛围中传递出川菜主题特色,使川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主题特色展示环境的塑造,应该继承和发扬川菜民俗文化传统,在展示环境中抽象化、符号化地提炼川菜民俗文化,最终通过色彩、形态、材质等视觉语言来表达。例如,在局部空间可以运用红色、灰色来表达川菜麻辣特点,也可以从餐饮用具提炼形、色、意来装饰空间等。

3.以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

相对于文物类展馆中的精美展品,餐饮用具就略显平庸。这种客观条件使得单一的展柜式陈列就显得呆板和无趣,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可以解决这种缺憾。动态场景可以使展览从单纯的看文物转变为有文物、有故事、有情节、有参与的沉浸式、体验式观看。川莱博物馆中“川菜技艺”内容特别适合以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来表现:一种川菜从原材料到出锅盛盘,需要经过选料、刀工、搭配、烹调四大工序,但是在博物馆内,不可能出现真实的厨师在制作真实的菜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空间中搭建真实的厨房、客堂等场地,配合雕塑、展柜、展板、多媒体互动装置、灯光等,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情景化空间。观众置身其中,既受到环境的引导融入展示情景中,又可以参与多媒体互动,或选材、或切莱、或煎、或炒……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川菜。

二、设计方式

1.内容理解

内容决定形式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特殊准则。在川菜博物馆陈列设计开始之前,应该充分理解川菜展览大纲中的每一个部分、每个单元以及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设计工作。例如,通过理解展览大纲,可以知道每一个部分、单元中餐饮用具的数量、级别、年代等数据,从而根据这一数据,在空间规划时,餐饮用具的数量多、级别高的单元,以展柜、文物为主,反之以展墙、图文为主。

2.空间规划

陈列艺术离不开空间形态,是对空间重新进行规划分布、组织利用的视觉艺术。川菜博物馆空间规划应服从建筑本身的形态和结构,以空间功能和川菜展示内容为主导,划分各展区空间形态和大小,通过形态大小、材质色彩等视觉元素将展示信息传达给观众。川菜陈列的空间规划有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展示功能完备。从宏观来说,川莱博物馆功能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陈列空间、辅助空间等。从微观来说,公共空间要考虑询问、休息、指示等功能。陈列空间要考虑展柜展台、道具设备等功能。二是览线合理畅通。合理畅通的览线能够引导游客适时参观,提高观看效率和缓解观看疲劳。三是空间动静结合。川菜博物馆既有展品又有图文,在以展品为主的单元,空间应该安静纯粹,突出展品的重要性;在以图文为主的单元,空间应该静中有变,从形式上来吸引参观者。

3.氛围营造

氛围营造是表现主题的最佳手段,恰当的氛围可以有效的引导观众进入角色,较快的进入参观状态。川菜博物馆陈列空间的氛围营造不可过于花哨以博人眼球,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运用应该符合历史人文类博物馆陈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做以下考虑:一是对四川传统建筑的借用,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形态色彩在川菜博物馆空间中重复使用,可以获得地域氛围。二是对餐饮器皿的借用,对碗、筷、坛等器皿或放大、或阵列、或解构重组,可以获得雕塑感极强的装置造型。三是餐饮空间环境的原状复制,真实的人物、事件、物品等可以创造出真实氛围。

4.陈列布置

博物馆陈列的本质还是把展示内容布置在空间中,这一过程是集文化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设计活动。陈列布置主要包含实物布置和图文设计。

1)实物布置

川菜博物馆内的实物布置是对餐饮器皿和仿真菜品的组合摆放,根据展览大纲所列餐饮器皿的年代、级别、数量、大小,在展柜内进行科学、艺术的布置,形成重点突出、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的视觉效果,使毫无生气的实物传达出内涵信息,产生新的意味。

2)图文设计

博物馆图文设计包含展墙画面设计、展品说明牌设计、多媒体界面设计等。川菜博物馆属于历史人文类博物馆,而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图文设计,构图应该稳重,大气,突出历史人文的沉淀;色彩多选用中性雅致的颜色。所以,在川菜博物馆中,图文设计应该既有传统意味,又有现代形式感。版面构图简洁大气、图文编排精致儒雅,色彩可以选用暗红、褐色、棕黄等中性暖色。

三、成都川菜博物馆《典藏馆》陈列形式设计

成都川莱博物馆是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郫县古城镇,博物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占地约40亩,藏品6000余件。笔者以《典藏馆》为实践对象,进行陈列设计。

(一)典藏馆现状

典藏馆面积12000平方米,陈列展出3000多件各个时代川菜饮食器皿。整个展厅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内容设计比较薄弱和散乱。对川莱历史文化展示不够,展品太多太杂,应该选择品相和级别相对高一点的展品进行展示。此处可以参考笔者撰写的《川菜展示资源调查报告》。二是陈列形式设计陈旧,制作粗糙,不具备现代博物馆的审美要求。1、典藏馆陈列采用全通柜形式。室内展区整体采用全通柜的优势在于能摆放更多的实物,但是它的弊端却远大于优势。首先是主次不分、游线不畅,游客在观看的时候难于顾忌前后左右。其次,形式单一,展示手段贫乏。2、在展品摆放、图文设计上层次不明、凌乱不堪。3、在制作工艺上材料单一老旧,作工粗糙。(图1)

(二)改造方案

《典藏馆》的陈列形式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作,由于篇幅有限,笔者选取部分节点方案进行解读。

1.空间营造

川菜博物馆所在地域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悠久,历史灿烂。两千多年的的建城历史中,留下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遗迹,形成了独特的川西民居建筑。在《典藏馆》空间营造中,可以提取“青砖、白墙、灰瓦、门头、石板、天井、老树”等建筑元素。(图2)

2.复原场景

博物馆陈列中的“场景”是通过实物与场景的组合,塑造一个特定的情节场面,表现陈列主体活动的环境,及主体与环境中各种客体的相互关系。在《典藏馆》中,复原场景可以打破单一展柜陈列的呆板和无趣。在设计中,选择清末明初的“名馆名菜、前堂后厨、小吃摊点、坝坝宴”等有史可查的节点进行场景复原,并将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文物和川菜制作多媒体互动与场景结合展示。例如,在《前堂后厨》场景复原中,设计民国某一“随堂便饭类红锅馆子”内景,前为就餐客堂,后为厨房,来展现民国时期川菜饭馆基本格局和川菜制作过程。场景中,石板地面、剥蚀的木柱、斑驳的白墙和青砖、褪色朱漆的雕花门窗……,无不渗透着民国时代的原汁原味。前堂桌面摆放的碗筷、仿真菜,食客和堂倌仿真雕塑,后厨物架、灶台和栅板上的文物、图片、文字,厨师仿真雕塑,无不传递着川菜的相关信息。(图3)

3.多媒体

多媒体设计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施模拟真实世界,如4D影院、360度幻影成像、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川菜博物馆中的多媒体既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川菜的技艺、经验和精神,也是观众参与互动的重要平台,一些重要的、有趣的、可动的内容节点可以选择多媒体展示。例如,在《前堂后厨》场景复原中,可以设置一个多媒体虚拟灶台,模拟厨房互动参与系统。虚拟灶台精选三大独具特色的川菜名肴――回锅肉、麻婆豆腐和开水白菜供观众进行烹饪制作,以展示川菜“博采众长”的多样性。游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筛选、组合配料,把握火候,“十指不沾阳春水”,便“料理”出这三道川菜名肴,并有大厨为其打分。(图4)

结语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眉山市;泡菜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39-03

一、眉山市将一碟小泡菜泡成了大产业

在四川,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星级大酒店,还是路边小饭店,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碟小泡菜。

21世纪前后,四川眉山的少数先知先觉者隐隐约约地感受到了小泡菜的市场开发价值,以“李记”、“川南”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尝试对传统泡菜进行工业化开发,并推向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05年,眉山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眉山泡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商机,出台了《“打造中国泡菜之乡”的实施方案》。2006年全市泡菜企业发展到43家,泡菜加工量28万吨,泡菜原料基地13.4万亩。东坡区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泡菜之乡”。

2009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拟用三至五年时间使眉山泡菜原料基地、加工量和产值实现翻番,倾力打造“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四川东坡泡菜产业。全市泡菜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四川泡菜主产区、核心区,占据四川泡菜的“半壁河山”。

2010年,东坡泡菜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集“泡菜加工、质量检测、研发培训、旅游观光、文化博览、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为一体的“中国四川泡菜城”建设。

2011年,眉山市泡菜加工总量101.8万吨,销售收入61.2亿元。眉山市被国家权威机构授予“中国(四川)”泡菜城。

2012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加大领导和工作力度,成立了泡菜产业推进办、东坡区泡菜产业园区管委会。全市泡菜企业发展到68家,加工泡菜125.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28亿元,带动19万基地农户增收4.3亿元,带动2.51万务工农民增收6.3亿元,实现税收1.02亿元。2013年1—8月,全市加工泡菜98.5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9.28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全年泡菜加工量将达到13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二、小泡菜泡成大产业的奥妙

为什么眉山市能够在短短的十来年里将小一碟小泡菜泡成大产业呢?笔者经过文献检索和现场考察,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

据考证,眉山泡菜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以前,相传由眉山人、中国古代第一寿星、商朝大夫彭祖始创,经北宋眉山人、大文豪坡发扬光大,传世近四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东坡泡菜经历代烹调大师、美食行家和千家万户不断探索,融合了“川菜”烹饪艺术的博大内涵,逐渐积淀成一种脍炙人口的时尚饮食文化,深受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追捧。21世纪前后,以“李记”、“川南”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充当了创新泡菜生产方式的尝鲜者,将东坡泡菜由作坊式加工转变为工厂化生产。近年来,眉山与四川省发酵食品研究设计院、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了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科技合作协议》,组建了四川省唯一的省级“泡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攻关,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推动了传统的作坊式泡菜制作向机械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同时,修订完善蔬菜生产技术规程23项,指导种植户标准化生产;建成眉山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推进生产标准化;定期开展质量例检、抽检和质量专项整顿活动,确保产品质量。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科技创新的结合,推动小小泡菜迅速发展成了大产业。

(二)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相结合

眉山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南,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雨1 000mm以上,岷江、青衣江穿境而过,土壤肥沃,自流灌溉面积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这里盛产蔬菜。近年来,眉山市以龙头企业为引擎,积极组织和引导各泡菜生产企业,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蔬菜原料基地建设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收购商+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蔬菜收购合同,由公司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统一培训技术、统一指导服务、统一组织收购。农户则按公司订单要求,负责蔬菜原料的生产、管理、收割、交售,从而确保菜农增收,企业获得稳定的优质原料保障。正是这种企业和菜农互利双赢的产业链,激发了企业和菜农两个积极性,推动小小泡菜迅速发展成了大产业。

(三)优化环境与打造品牌相结合

为了做大做强泡菜产业,眉山市委、市政府将优化环境与打造区域品牌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出台了《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和一系列配套方案,专门设立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市财政每年安排泡菜产业推进专项资金,并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对原料基地、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出台了《眉山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计划》、《推进蔬菜产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切实推进区域品牌创建。经中国特产之乡评审委员会审定,成功取得了“中国泡菜之乡”殊荣,“东坡泡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区域品牌极大地促进了泡菜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打造。2005—2009年,全市泡菜加工企业由18个发展到68个;“吉香居”、“味聚特”等品牌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成为中国蔬菜加工业驰名商标最集中的地区。在眉山,泡菜行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5个、四川省著名商标7个、四川名牌产品7个、有机食品10个、绿色食品74个,位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东坡泡菜”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形成了全国“北有寿光鲜销蔬菜,南有眉山加工泡菜”格局。泡菜年加工量由17.15万吨增加到65万吨,增长279%;泡菜年销售收入由3.52亿元增加到30亿元,增长752%。

三、眉山市泡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眉山市在短短的十来年的时间就将泡菜泡成了一个大产业,成就喜人,但辩证地看,也还有一些局限和问题。

(一)原料蔬菜生产方面的问题

1.品种问题。虽然眉山市已经组织力量进行了泡菜专用蔬菜品种的选育,但是,优良专用蔬菜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长期过程。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2.劳动力问题。目前留守于农村的只有妇女、老人等半劳动力,不仅影响泡菜加工蔬菜栽培技术革新和蔬菜质量的提高,而且在采收环节往往因雇请帮工困难而延误采收,造成损失。

3.价格问题。泡菜专用加工蔬菜价格主要是劳动力成本、种植面积、天气以及需求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和需求是影响泡菜原料蔬菜价格的长期因素,天气是短期扰动因素,种植面积和青菜头互相影响。泡菜专用加工蔬菜价格过低,势必挫伤农户种植积极性,影响蔬菜的生产和供给,导致泡菜加工企业原料不足;价格过高,又要提高泡菜企业的加工成本,影响其盈利水平而抑制需求。因此,如何处理好泡菜企业和菜农利益是泡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泡菜加工方面的问题

1.泡制技术问题。中国涪陵榨菜、余姚榨菜的直接接种多菌种发酵技术的研究也已通过专家结题验收。而眉山泡菜基本上还是传统泡制技术。

2.加工技术问题。涪陵榨菜集团已经实现了从清洗到切块、脱水、脱盐、拌料、装袋、杀菌、装箱全程的机械化、自动化。而在眉山泡菜生产中,即使像川南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泡菜自动化装袋封口也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3.防腐保鲜问题。涪陵榨菜集团等榨菜龙头企业从降低榨菜的原始带菌量着手,各个环节采用纯净水脱盐,高温杀菌、巴氏杀菌、紫外线杀菌、伽玛射线杀菌,并在包装内充氮抑氧保鲜,正式进入无防腐剂时代。而眉山泡菜的低盐无防腐剂保鲜仍有待研究解决。

(三)市场竞争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多品类产品的需求增加。涪陵榨菜已经形成了坛装、软袋小包装、听瓶盒装三大包装系列上百个品种。全形、丝、块、片、颗粒、酱以及鲜味、爽口、麻辣、广味、五香、保健和其他食品配制的新品种、新风味,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外消费市场的需要。眉山泡菜新产品开发力度还不够,主要以适应本地消费者为主,能满足省外及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还不够。

四、眉山泡菜产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一体化生产体系

1.抓好良种选育和推广。建议东坡泡菜研究院,分设泡菜专用蔬菜培育推广所,联合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长期跟踪研究、培育、推广泡菜加工专用蔬菜品种。

2.搞好泡菜专用加工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搞好菜田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路网及电网建设。要制定和完善专用蔬菜生产、采收、贮运等环节的标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要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产地环境、产品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发挥品牌效应,引导各地开展“三品一标”基地认证,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

3.建立泡菜产业多方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企、农紧密结合的泡菜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如“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还可以打包使用惠农资金的办法,支持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创办现代泡菜产业园,对流转土地进行规范化整理,标准化种植、现代化经营,以提高泡菜主要加工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进以合同契约为主要连接方式、最低保护价收购为主要内容的订单生产模式,以保护广大菜农的利益和积极性。

(二)改进泡菜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

1.积极探索新的泡制技术。抓紧研究直接接种乳酸菌技术,力争在运用这一腌制技术于泡菜生产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2.进一步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依托科研、教学单位,结合龙头企业,在眉山东坡区建立泡菜加工工艺研发中心,规范现有加工工艺,加强新工艺研发和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的引进,进一步提高泡菜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3.借力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建立泡菜产品研发中心,针对国内外不同的消费需求,重点研发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广阔、有特色的泡菜新产品,如不添加防腐保鲜剂、不杀菌、保留益生菌活性的高端产品去引导和培育市场,以提升眉山泡菜的档次和声誉。

(三)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1.壮大龙头企业。以“李记”、“川南”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基础的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经济指标名列行业前茅、具有名牌产品市场优势、能带动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为眉山泡菜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提高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横向整合,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生产的集中度。

2.实施品牌战略。树品牌、抢市场,是现代产业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要按照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的思路,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重培育、抓认证、强宣传,做大品牌规模,提升品牌效应。

区域品牌是区域财富的创造者,区域品牌的建立,会使区域内企业共享区域品牌红利,增加利润,从而增加区域财富,同时,区域品牌又是区域形象的体现者。区域内企业可以凭借区域品牌的影响来提高知名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高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中国泡菜之乡”、“中国(四川)泡菜城”的影响力,以增强区域品牌竞争的筹码。

企业品牌是指以企业名称为品牌名称的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以“李记”、“川南”等现有品牌为重点,按照“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的运行机制,积极打造眉山市泡菜品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名牌。加强对企业争创名牌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建立激励机制,对获得省名牌、著名商标和国家名牌、驰名商标的企业予以奖励。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争创四川、中国和世界级驰名商标和著名品牌。

3.重视企业网站建设。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企业网站是外界了解企业的第一窗口,是企业竞争的首要阵地,要聘请网站建设和营销策划大师给予指导、支持,将企业自身优势、特点充分展示出来。

4.完善市场体系。在继续做强“李记”、“川南”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要引导企业进行市场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区域市场、销售层面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花色品种齐全、特色个性鲜明、档次价格拉开、适销对路的精、新、特产品,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5.畅通营销渠道。企业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深入研究市场,提高对市场应变能力,丰富营销手段,畅通营销渠道,积极探索连锁经营,完善中间批发、、直销等经销方式,使泡菜的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延伸到世界各地。

6.强化文化营销。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消费的时尚化、人文色彩越来越浓。眉山泡菜历史文化厚重,泡菜营销不仅要加强泡菜企业和产品文化包装,而且要通过泡菜文化营销,让眉山泡菜的品牌更靓,香味更浓,销量更大。

参考文献:

[1] 眉山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眉山泡菜的起源[EB/OL].中国泡菜城—四川眉山,2012-02-25.

川菜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used the improved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main rapeseed producing areas from 2006-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Qingdao, Hubei, Hunan, Guizhou, Sichuan, Jiangxi, Shanxi Province have distinct regional production advantages, Henan and Yunnan do not have regional production advantages; the scale of planting in Jiangsu, Zhejiang and Anhui are decreasing; the efficiency index of Jiangsu, Henan, Sichuan, Anhui, Zhejiang and Hubei shows a growth trend; the benefit index of Zhejiang, Sichuan, Hubei, Hunan, Jiangsu, Qinghai, Henan and Jiangxi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advantages of rapeseed cultivation industry becomes increasingly obvious in its internal strength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Hubei i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on this basis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hina rapeseed are proposed.

关键词: 油菜籽;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效益优势指数;产业结构

Key words: rapeseed;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benefit advantages index;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3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170-03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NO.11JK0076);国家统计局科研计划项目(N0.2011LZ030)。

作者简介:李凤(1982-),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数学、统计学。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油料作物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和向日葵。油菜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油料作物,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1]。据统计,2006年至2011年的长江流域油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8.1%~69.2%,产量约占全国油菜籽总产量的69.5%~72.5%。在我国农业产业体系中,油菜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因此,在现有耕地面积增加空间不大的情况下,优化油菜生产的布局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为了优化中国油菜的产业结构以提高油菜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2],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3-4]测算并分析了中国油菜主要产区的比较优势。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见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源于产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各个方面。文献[5-6]利用传统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讨论了河北、河南、海南、湖南等省份的苹果、粮食、烤烟、菠萝等作物的比较优势,但是仅仅考虑了农作物在规模和单产方面的优势状况,而对于经济效益上的优势状况则未予考虑。本文利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综合考虑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的结果,它能够更全面、科学、合理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

①规模优势指数SAIij=(GSij/GSi)/(GSj/GS);

②效率优势指数EAIij=APij/APj;

③效益优势指数BAIij=NOij/NOj;

④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4] AAIij=■。

本文选取的数据均来自2007-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2 中国油菜的比较优势分析

2.1 规模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11年,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除河南和云南的规模指数小于1,种植规模上处于劣势,其余12个省的规模指数都大于1,在种植规模上都具有优势,特别青海省的平均规模优势指数是7.28,具有绝对规模优势。在2006-2011年,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青海省的规模优势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30.25%,9.95%,24.74%,6.15%,10.69%,9.96%。而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的规模优势有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22.75%,41.62%,5.43%,18.37%,43.92%,16.19%。河南和甘肃省的种植规模较为稳定。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种植规模上,青海>湖北>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重庆>陕西>甘肃>云南>河南。

2.2 效率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06-2011年,效率优势指数大于1的有浙江、河南、四川、江苏、安徽以及湖北,这说明此六省在油菜单产水平上具有高产优势;而江西、重庆、云南、湖南、贵州以及甘肃六省效率优势指数都小于1,这说明其在油菜单产水平上处于地产劣势,但是青海省在2006-2007年和陕西省在2006年、2007年以及2009年的效率优势指数都小于1,这说明两省这几年都不具有生产效率优势。从横向来看,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重庆的效率优势指数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 20.68%,1.33%,4.64%,5.46%,11.95%,9.65%,20.22%,2.47%,说明这八个省种植业内部油菜生产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安徽、河南、贵州的效率优势指数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2.89%,11.19%,6.57%。说明这三个省种植业内部油菜生产效率有所下降。江苏、浙江和云南省的生产效率相对稳定。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生产效率上,江苏>河南>四川>安徽>浙江=湖北>青海>陕西>重庆>甘肃>云南>湖南>贵州>江西。

2.3 效益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06-2011年6年平均的效益指数,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青海等九个省的效益指数大于1,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优势。但是除浙江、四川省2006-2011年的所有效益指数大于1,其余七个省份都有出现效益指数小于1的情况,说明在这几年不具有经济效益优势。而安徽、云南、陕南、重庆、贵州的效益指数小于1,不具有经济效益优势。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经济效益上,浙江>四川>湖北>湖南>江苏>青海>河南>江西>甘肃>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

2.4 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状况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是: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青海。说明6年中这七省油菜生产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区生产优势,而安徽、河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七个省份6年平均的综合比较指数小于1,原因在于油菜生产效率较低、效益优势不明显或油菜生产的负效益等,这说明其不具有地区优势。2011年在综合优势比较优势上:青海>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四川>甘肃>河南>云南>江苏>安徽>重庆>陕西>贵州。2006-2011年6年平均的综合优势上,湖北>四川>浙江>湖南>青海>江苏>江西>河南>甘肃>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3.1 结论

3.1.1 四川、江西和湖南省油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从效率指数可以看出,这三个省油菜的单产量迅速提高,油菜生产在其种植业内部比较优势相对增加。陕西和甘肃的油菜种植规模稳步增加,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3.1.2 安徽和贵州省油菜种植面积呈现逐渐下降,通过效益指数看出,这两个省的效益比较优势指数为负值,这说明每亩油菜的纯收益较少而生产成本较大,单位面积投入的成本大于其所带来的收入,这与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虽然江苏、浙江以及湖北等省份在技术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并投入了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但是随着近几年放松了对油菜籽的流通,因此,当地的油菜价格没有随之提高而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所以这几个省份的油菜种植面积有下降趋势。青岛省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从而降低了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成本,但在生产技术上可能处于一定的劣势,故油菜种植面积也有所减少。

3.1.3 河南和云南省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从其优势指数的测算来看,河南和云南省不具有规模优势;云南省不具有效率优势;河南和云南省的效益指数是负值,投入大于收益。从2006-2011年综合比较优势看,湖北>四川>浙江>湖南>青海>江苏>江西>河南>甘肃>安徽>云南>陕西>重庆>贵州。可见中西部等优势地区比较优势强于江苏等东部地区。

3.2 政策建议

3.2.1 根据区域特点,调整油菜生产布局。中国的油菜优势生产区域在四川、湖北、青海、湖南等省份,为了从根本上优化油菜的生产布局,政府应当尽快调整现有不合理的油菜生产布局。严格按照油菜优势产区的区域规划以促进其向优势区域集中。为了支持优势区域油菜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财政资助、税收调控、基础建设、社会服务以及科技研发等方面进行。为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布局,由省区配合油菜栽培面积的调减并积极寻求替代油菜的优势项目。

3.2.2 为了有效提高油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应当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油菜的生产布局会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品种方面为了建立优良品种种苗繁育基地,应当积极培育油菜优良品种并搞好优良品种布局;在生产技术方面应做好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因此,应当提高油菜技术的效率水平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应当提高机械化水平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咨询和服务。此外,为了增强油菜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提高油菜籽的出油率,因此,应当大量支持研制、开发以及推广油脂专业化的先进设备。

参考文献:

[1]肖运来.我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2]Garnt,R.M. Poter’s ComPetitive Advnatgae of Nations:An Assesssment. Startegic Mnagaement Joumal[J],1999,12(7):535-548.

[3]张文晓.连云港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4]李凤.中国苹果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6:397-399.

相关期刊更多

传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四川建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建材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南科技大学